电梯用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3209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包括卷绕有主绳索的驱动绳轮;用于使驱动绳轮旋转的电动机部;以及用于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中,电枢的安装部和驱动绳轮均一体地设置于碗状体上。对碗状体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配置在碗状体的内侧。并且,与制动装置的制动件接触、分离的制动面形成于碗状体的内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89954号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中,由于制动装置配置在碗状体的内侧、制动半径小,因此,制动装置需要大的制动力,结果使得制动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能够实现制动部主体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包括基体;主轴,其设于基体上;驱动绳轮,其能够以主轴为中心旋转;电动机部,用于使驱动绳轮旋转,并具有支承在基体上的电动机定子、和与驱动绳轮一起旋转的电动机转子;以及制动部,其用于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部包括制动盘,其配置在驱动绳轮的径向外侧,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制动面,并且与驱动绳轮一体地旋转;制动部主体,其包括与第一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一制动件,以及与第二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二制动件,该制动部主体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制动件夹持上述制动盘来对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无机房电梯)的概略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下部(底坑)设置有电梯用曳引机2。作为电梯用曳引机2,使用轴向尺寸小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外径尺寸的薄形曳引机。轿厢3和对重4通过电梯用曳引机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在轿厢3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吊轮5a、5b。在对重4的上部设置有对重吊轮6。在井道1内的上部配置有轿厢侧反绳轮7和一对对重侧反绳轮8a、8b。
轿厢3和对重4通过多根(在图中仅示出1根)主绳索9悬吊在井道1内。在井道1内的上部固定有绳端连接部10。主绳索9具有与绳端连接部10连接的第一端部9a、和第二端部(未图示)。
电梯用曳引机2具有卷绕有主绳索9的驱动绳轮11。主绳索9从第一端部9a侧顺次卷绕在轿厢吊轮5a、轿厢吊轮5b、轿厢侧反绳轮7、驱动绳轮11、对重侧反绳轮8a、对重侧反绳轮8b以及对重吊轮6上。即,轿厢3和对重4通过主绳索9以2∶1绕绳方式悬吊。
图2是图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2的剖视图。在图中,金属制成的基体12具有设置于设置面的脚部12a、圆筒状的定子安装部12b、以及圆筒状的主轴插入部12c。定子安装部12b和主轴插入部12c彼此同轴地配置。定子安装部12b的内径和外径大于主轴插入部12c的内径和外径。
在基体12上可旋转地支承有金属制成的碗状旋转体13。碗状旋转体13具有作为碗状旋转体13的旋转中心的主轴13a;驱动绳轮11;以及圆筒状的转子安装部13b。即,在共同的碗状安装体13上一体地设置有主轴13a、驱动绳轮11以及转子安装部13b。另外,主轴13a、驱动绳轮11以及转子安装部13b彼此同轴地配置。
主轴13a从基体12的一侧插入在主轴插入部12c内。驱动绳轮11的内周面与主轴插入部12c的外周面对置。即,主轴13a和主轴插入部12c配置在驱动绳轮11的内侧。在驱动绳轮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主绳索9的多个绳槽11a。
转子安装部13b设置成在主轴13a的轴向上与驱动绳轮11的另一侧相邻。另外,转子安装部13b的内径和外径大于驱动绳轮11的内径和外径。转子安装部13b的内周面与定子安装部12b的外周面对置。即,定子安装部12b由转子安装部13b包围。
在驱动绳轮11与转子安装部13b之间设置有凸缘部13c。凸缘部13c上设置有盘安装部(阶梯部)13d。碗状旋转体13的转子安装部13b侧的端部为开口。
在主轴13a的外周面与主轴插入部12c的内周面之间,沿主轴13a的轴向彼此隔开间隔插入有多个轴承14。这样,主轴13a以相对于主轴插入部12c可以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在定子安装部12b的外周面安装有电动机定子15。即,电动机定子15由基体12支承。在转子安装部13b的内周面安装有与电动机定子11对置的电动机转子16。即,电动机转子16可以与碗状旋转体13一起旋转。电动机部17具有电动机定子15和电动机转子16,电动机部17用于产生使碗状旋转体13以主轴13a为中心旋转的驱动力。
在盘安装部13d上固定有圆环状的制动盘18。制动盘18配置在驱动绳轮11的径向外侧,并且与驱动绳轮11一体地旋转。制动盘18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制动面18a、18b。第一和第二制动面18a、18b相对于与主轴13a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平行。
在基体12的上部固定有制动部支承架19。在制动部支承架19上安装有制动部主体20。制动部主体20具有与第一制动面18a接触、分离的第一制动件21,和与第二制动面18b接触、分离的第二制动件22。另外,制动部主体20通过用第一和第二制动片21、22夹持制动盘18来对制动盘18和驱动绳轮11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部23具有制动盘18和制动部主体20。
作为制动部主体20,例如使用电磁制动装置。在电磁制动装置中,借助于制动弹簧(未图示)的弹力将第一和第二制动件21、22压靠在第一和第二制动面18a、18b上,从而对制动盘18的旋转进行制动。另外,通过对电磁铁(未图示)进行励磁,来抵抗制动弹簧使第一和第二制动件21、22与第一和第二制动面18a、18b分离,从而解除制动。
在基体12上支承有用于检测主轴13a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器,例如编码器24。编码器24隔着安装用板簧25安装在基体12上。安装用板簧25的基端部固定在主轴插入部12c的另一侧端部。在基体12上,在与主轴13a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编码器24露出的开口部12d。另外,编码器24产生与驱动绳轮11的旋转速度对应的信号。来自编码器24的信号被发送给对电梯用曳引机2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未图示)。
在这样的电梯用曳引机2中,通过用第一和第二制动件21、22夹持制动盘18来对制动盘18和驱动绳轮11的旋转进行制动,因此,与将制动件仅压靠在制动盘的单面上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大致2倍的制动力,从而可以使制动部主体20小型化。
另外,制动部主体20由于夹持配置在驱动绳轮11的径向外侧的制动盘18,因此,与将制动部主体配置在驱动绳轮的内侧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大制动半径,这样还能够使制动部主体20小型化。
另外,由于制动盘18和制动部主体20配置在碗状旋转体13的外侧,因此制动部主体20的组装作业、制动部主体20和制动盘18的维修检查作业变得容易。例如,可以容易地调整和确认制动面18a、18b与制动件21、22之间的间隙。
另外,由于主轴13a、驱动绳轮11和转子安装部13b一体地设置在共同的碗状旋转体13上,因此,可以缩小电梯用曳引机2整体的轴向尺寸。
另外,由于主轴13a与驱动绳轮11一起旋转,因此仅通过安装用板簧即可将编码器24安装到基体12上,编码器24在基体12上的拆装非常容易。因此,容易进行编码器24的安装和维修。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制动盘18与碗状旋转体13由不同的个体构成,但是也可以将制动盘一体地设置于碗状旋转体上。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电梯用曳引机2设置成使主轴13a水平,但是也可以将曳引机2设置成使主轴13a垂直或者大致垂直来进行使用。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置有电梯用曳引机2,但是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的设置场所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在井道1内的上部或者井道1上的机房内。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以2∶1绕绳方式来悬吊轿厢2和对重3,但是绕绳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1∶1绕绳方式。
另外,作为主绳索,使用了钢制绳索,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外周部设置有由高摩擦树脂材料构成的外层包覆体的树脂包覆绳索,可以减小驱动绳轮11、反绳轮和吊轮的直径,从而能够节省井道内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以主轴13a为旋转轴,但是也能够以主轴为固定轴、使驱动绳轮相对于主轴可以旋转。
另外,制动部主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即,可以在一个制动盘的圆周上配置多个制动部主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包括基体;主轴,其设于上述基体上;驱动绳轮,其能够以上述主轴为中心旋转;电动机部,其用于使上述驱动绳轮旋转,并具有支承在上述基体上的电动机定子、和可以与上述驱动绳轮一起旋转的电动机转子;以及制动部,其用于对上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上述制动部包括制动盘,其配置在上述驱动绳轮的径向外侧,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制动面,并且与上述驱动绳轮一体地旋转;制动部主体,其包括与上述第一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一制动件,以及与上述第二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二制动件,该制动部主体通过利用上述第一和第二制动件夹持上述制动盘来对上述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共同的碗状旋转体上一体地设置有安装有上述电动机转子的转子安装部、上述主轴和上述驱动绳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盘安装在上述碗状旋转体的上述驱动绳轮与上述转子安装部之间,上述第一和第二制动面相对于与上述主轴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平行。
全文摘要
在电梯用曳引机中,通过制动部来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部包括制动盘,其与驱动绳轮一体地旋转;制动部主体,其通过夹持制动盘来对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盘配置在驱动绳轮的径向外侧。另外,驱动盘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制动面和第二制动面。制动部主体包括与第一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一制动件,以及与第二制动面接触、分离的第二制动件。
文档编号B66B11/04GK1856437SQ2004800274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中村和且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