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尤指一种力绞车上的把手及控制箱可被快速拆卸收存或组装使用,属于动力绞车。
<二>背景技术动力绞车是一种可收放钢索,以吊起或放下重物的吊重器具,也称为吊重卷扬机。安装使用动力绞车的地方有货车吊挂货物用或吉普车、越野车的吊挂(援救)他车或险境垂悬救人用。习知动力绞车的构造型态有多种,一种习知常见者如图1所示,动力绞车10具有一控制箱11,及藉由电线与一马达12作非固接式连结,有一手持开关器13则与该控制箱11连接,藉操纵该手持开关器13上的按钮即可控制该控制箱11而使该马达12作正转或反转之转动,该马达12的动力经过内部轴心传动一减速装置14作用后会带动一索轮转动,以使绕于该索轮上的钢索15可以从前方的四向导轮16之间放出或收回,并于钢索15前方设有一垂重的钩头17以吊钩重物;该索轮的一侧设有一离合装置18,并向上伸出一离合杆19,操作该离合杆19降下或升起,可使该索轮与该减速装置13间的传动连结或断开,也就是当离合装置18为“离”作用(离合杆19升起)时,即可手动放钢索;而当离合装置18为“合”作用(离合杆19下降)时,则可动力收或放钢索。
另一种习知常见者如图2所示,动力绞车20具有一控制箱21乃固接于一索轮的架体上方,有一手持开关器23即与该控制箱21连接,在该索轮子一侧设有一马达22,该马达22与该控制箱21间以电线连结,在该索轮的另一侧则设有一减速装置24及一离合装置28,藉操纵该手持开关器23上的按钮即可控制该控制箱21而使该马达22作正转或反转之转动,该马达22的动力经过内部轴心传动该减速装置24作用后再带动该索轮转动,使绕于该索轮上的钢索25可以从其前方的四向导输26之间放出或收回,并于钢索25的前端设一垂重钩头27以吊钩重物;离合装置28向上伸出一离合杆29,操作该离合杆29降下或升起同样可使该索轮与该减速装置23间的传动连结或断开。
上述第一种习知动力绞车10大都装置于吉普车端头,当需要使用到动力绞车10时,即将控制箱11及手持开关器13组装上,使用完毕即拆卸并另行收存,如此反复装拆实为不便;而上述第二种动力绞车20则大都装设于货卡车的车斗上,因其有较大空间可以放置动力绞车20,但缺点在于因为控制箱21与动力绞车20组装固定,故一旦控制箱21发生故障即无法使用,而必须将整组动力绞车20拆卸,待修理完毕后才能再组装使用,造成极大的麻烦及不方便。再者,上述两种动力绞车10、20皆无设置任何把手装置,故若要搬移时,必须整体抬动,甚难施力,有时因为施力不便尚需二人共同搬抬,实为不便。
<三>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拆卸收存及组装使用把手及控制箱部位的动力绞车。
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主要特征是该动力绞车具有一可分离的控制箱及可分离的把手,该控制箱底部设有一水平之固定片及侧边有一直立的固定片,该控制箱是锁固于该水平的固定片上方;该直立之固定片与该水平之固定片固接,且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穿孔,可藉一螺栓穿过一穿孔而将该直立的固定片螺接于该动力绞车上,另一穿孔则供一把手上所设螺杆穿设再藉一螺帽螺固,并使该把手与该控制箱分别位于直立之固定片的不同侧;当不需使用把手或控制箱时,只需松开与动力绞车锁接的螺栓即可快速拆卸。
其中,该控制箱下方与马达的顶面上相对应部位共同设置一组对应配合作用的电性连接组,以利控制箱与把手藉该固定片与动力绞车锁接时,该电性连接组即恰插接组合而达使控制箱与马达间作电性连接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容易组装,收存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把手与固定片等物件朝通用化、标准化、规格化及成品化开发生产,因此在数辆车共同外出时,以同一控制箱即可以分别连结操作不同车上的动力绞车,故纵有遇到某车的控制箱发生故障,而借用其它车上的控制箱仍可替代使用;该把手亦可被单独拆离原车以支援其它车的动力绞车使用,通用性好。
<四>
图1、第一种习知动力绞车之立体图图2、第二种习知动力绞车之立体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立体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使用状态正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控制箱、把手及固定片与动力绞车分解之正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控制箱及固定片与把手及与动力绞车分解之正视图图中称号如下10、20动力绞车 11、21控制箱12、22马达 13、33手持开关器14、34减速装置 15、25钢索16、26四向导输 17、25垂重钩头18、28离合装置 19、29离合杆30动力绞车 31控制箱32马达 33手持开关器34减速装置 35钢索36四向导输 37垂重钩头38离合装置 39离合杆40把手 401螺杆41、42固定片421、422穿孔43螺栓 44螺帽441垫圈 50电性连接组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实施例整体是一动力绞车30,构造上具有一控制箱31,该控制箱31可外接一手持开关器33及一把手40,操纵该手持开关器33即可控制该控制箱31进而使该马达32转动,该马达32之动力经过内部轴心传动一减速装置34作用后即带动一索轮转动,使绕于该索轮上的钢索35可以从其前方的四向导输36之间放出或收回,并于钢索35前方设有一垂重钩头37供吊钩重物;该索轮的一侧设有一离合装置38,并向上伸出一离合杆39,操作该离合杆39可使该马达32与该离合装置38间的传动连结或断开,此种传动的操控方式相同于习知者。
所不同则在于控制箱31及把手40与动力绞车30间的组装结合构造,请配合参阅图5、6所示,该控制箱31底部是锁接固定于一水平固定片41上,该固定片41一侧固接一直立的固定片42,该固定片42上下各设有一穿孔422、421,可藉一螺栓43穿过该固定片42之穿孔421并螺固于该索轮架体的一侧,即可使该固定片42固定在该动力绞车30上;连带地,固定片41与控制箱31也同样被锁固于动力绞车30上;该把手40则向一侧伸出一螺杆401,将该螺杆401穿设过该固定片42之穿孔422后可先套入一垫圈441,再以一螺帽44将螺杆401与固定片42锁紧,使该把手40因与固定片42锁接,进而等同能与该控制箱31固定,因故若需要搬移动力绞车30整体时,即可握持该把手40提起以利搬移,使用者较为方便施力。
该控制箱31藉该固片41、42与动力绞车30接合时,控制箱31的底面与马达32的顶面之间有些许空间,故其间可接设一电性连接组50,其是由第一连接件51(公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52(母连接件)所插接而组成,该等第一、二连接件51、52是可分离,亦可插接而连接,故一个可装设在控制箱31的底面,而另一个则设在该马达32的顶面,因此当该固定片42与动力绞车30锁接时,该第一、二连接件51、52即恰对应插接,而可达成电性连接;同样道理,当该等固定片41、42连同控制箱31往上拆离动力绞车30时,该等第一、二连接件51、52间即分离。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该控制箱31与该把手40是可与该等固定片41、42先行组合成组合物件,而动力绞车30经常是被锁固于车头处,所以要使用动力绞车30时,取出该组合物件藉螺栓43穿越过穿孔421与动力绞车30锁固,并使该电性连接组50完成电性连接,如此即可由该手持开关器33操作动力绞车30发挥作用功效。而当使用完毕,只需拆卸该螺栓43,即可将控制箱31、把手40与固定片41、42的组合物件卸离该动力绞车30而另行收存,以节省空间及避免故障。而倘若动力绞车30整体要卸离车辆或有被搬移的必要时,该位于索轮部位上方的把手40即可供方便提拿,使整体动力绞车30移动。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箱31、把手40与固定片41、42等物件朝通用化、标准化、规格化及成品化开发生产,因此在数辆车共同外出时,以同一控制箱31即可以分别连结而操作不同车上的动力绞车30使用,故纵有遇到某车的控制箱31发生故障,而借用其它车上的控制箱31仍可代替使用;当然,该把手40亦可被单独拆离原车以支援他车的动力绞车30使用,此皆为本实用新型明显增进的实用功效之处。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绞车具有一可分离的控制箱及可分离的把手,该控制箱底部设有一水平的固定片及侧边有一直立的固定片,该控制箱是锁固于该水平的固定片上方;该直立的固定片与该水平的固定片固接,且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穿孔,可藉一螺栓穿过一穿孔而将该直立的固定片螺接于该动力绞车上,另一穿孔则供一把手上所设螺杆穿设再藉由一螺帽螺固,并使该把手与该控制箱分别位于直立的固定片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箱下方与马达的顶面上相对应部位共同设置一组对应配合作用的电性连接组。
专利摘要一种动力绞车具可携式及可分离把手与控制箱,该动力绞车具有一控制箱及把手,该控制箱底部设有一水平的固定片及侧边有一直立的固定片,该控制箱锁固于该水平固定片上方;该直立固定片与该水平固定片固接,且上下端设有穿孔,藉螺栓穿过穿孔而将直立的固定片螺接于该动力绞车上,另一穿孔则供把手上所设螺杆穿设再藉螺帽螺固,并使把手与控制箱分别位于直立固定片的不同侧;当不需使用把手或控制箱时,只需松开螺栓即可快速拆卸;该控制箱下方与马达的顶面上相对应部位共同设置一组对应配合作用的电性连接组,以利控制箱与把手藉该固定片与动力绞车锁接时,该电性连接组即恰插接组合而达到控制箱与马达间作电性连接的作用。
文档编号B66D1/28GK2880778SQ20062000185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
发明者黄事吉 申请人:川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