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用于对废金属打包后的开门推包。属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金属液压打包机,主要用于炼钢厂以及回收加工行业,将各种金属边角料,钢刨花、废铜、废铝等挤压成长方体、圆柱体、八角形状等各种形式的合格炉料,以降低运输和冶炼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传统的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在对废料进行打包成形后,有手动取包、翻包等出包方式。但这两种出包方式各有利弊手动出包费时费力;翻包虽经济适用,但它在出包时却不能平衡的将包块连接不断的送至指定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将包块从侧面推出的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开门缸和侧小门,所述的开门缸缸体铰接于打包机料箱一侧墙板上,其活塞杆与侧小门后缘铰接,所述的侧小门后半边开设有一小门孔,相应于该小门孔,打包机料箱一侧墙板上开设有一出包孔,出包孔上缘和下缘分别装置有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侧小门上缘和下缘插置于该上、下导向槽内。
包块成形后,开门缸带动侧小门开,由主缸将包块从料箱的侧面推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开式开门装置来实现将包块从侧面推出的方式,这种出包方式可以平衡的连续不断的将包块从箱体的侧面推入指定的位置,易实行自动化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俯视图。
图2为图1的C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的应用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主要由开门缸1和侧小门2组成。
所述的开门缸1缸体通过后销轴7与联接板6铰接,联接板6固定连接于废金属液压打包机料箱3一侧的墙板上。开门缸1活塞杆上装置联接套8,联接套8通过前销轴9与侧小门2后缘铰接。
所述的侧小门2后半边开设有一小门孔2.1,相应于该小门孔2.1,打包机料箱3一侧墙板上开设有一出包孔3.1,出包孔3.1上缘和下缘分别装置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0,上导向槽12与下导向槽10之间用加强板13竖向相连,起加强作用。侧小门2上缘和下缘插置于该上、下导向槽12、10内。上导向槽12下缘和下导向槽10上缘分别装置有上护板14和下护板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应用实施例图。图中,打包过程为将物料投入打包机料箱内,门盖缸15带动门盖16关闭进行初级预压缩,侧缸5带动侧推头进行次级预压缩,主缸4带动主推头进行终极压缩,包块成形后,门盖缸15、侧缸5回程,开门缸1带动侧小门2前移,侧小门2上小门孔2.1对正料箱上出包孔3.1,由主缸4将包块从料箱侧面的出包孔推出。推包结束,开门缸1带动侧小门2后移,侧小门前半边的门板将料箱上的出包孔关闭。
权利要求1.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开门缸(1)和侧小门(2),所述的开门缸(1)缸体铰接于打包机料箱(3)一侧墙板上,其活塞杆与侧小门(2)后缘铰接,所述的侧小门(2)后半边开设有一小门孔(2.1),相应于该小门孔(2.1),打包机料箱(3)一侧墙板上开设有一出包孔(3.1),出包孔(3.1)上缘和下缘分别装置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0),侧小门(2)上缘和下缘插置于该上、下导向槽(12、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向槽(12)下缘和下导向槽(10)上缘分别装置有上护板(14)和下护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向槽(12)与下导向槽(10)之间用加强板(13)竖向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门缸(1)活塞杆上装置联接套(8),联接套(8)通过前销轴(9)与侧小门(2)后缘铰接,开门缸(1)缸体通过后销轴(7)与联接板(6)铰接,联接板(6)固定连接于废金属液压打包机料箱(3)一侧的墙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金属液压打包机平开式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开门缸(1)和侧小门(2),所述的开门缸(1)缸体铰接于打包机料箱(3)一侧墙板上,其活塞杆与侧小门(2)后缘铰接,所述的侧小门(2)后半边开设有一小门孔(2.1),相应于该小门孔(2.1),打包机料箱(3)一侧墙板上开设有一出包孔(3.1),出包孔(3.1)上缘和下缘分别装置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0),侧小门(2)上缘和下缘插置于该上、下导向槽(12、10)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平开式开门装置来实现将包块从侧面推出的方式,这种出包方式可以平衡的连续不断的将包块从箱体的侧面推入指定的位置,易实行自动化控制。
文档编号B30B9/32GK2915482SQ20062006858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
发明者卞叶忠 申请人:卞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