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梯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上升和下降的任意方向上都能够对轿厢的行驶进行制动的电梯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有楔式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该楔式紧急停止装置在电梯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电气方式进行制动动作。在该现有的电梯装置中, 一对紧急停止装置安装于共同的轿厢。各紧急停止装置利用电磁致动器使楔块移位,使楔块啮入到引导轿厢的导轨、和设置于轿厢的承受件之间,由此来对轿厢施加制动力。各电磁致动器通过接收从共同的输出部输出的工作信号而开始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 WO2004/083091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电梯装置中,必须将针对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分别进行制动动作的多个紧急停止装置组合起来安装至轿厢。因此,为了在上升和下降的任意方向上都对轿厢进行制动动作,会使紧急停止装置整体大型化。
此外,由于各紧急停止装置的制动动作相互独立,所以即使向各紧急停止装置同时输入了工作信号,也会由于各紧急停止装置的个体差异而使得直到产生对轿厢的制动力为止的时间在各紧急停止装置间不同。由此,轿厢在制动时有可能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的安全装置,该电梯的安全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在上升和下降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而且稳定地进行升降体的制动动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 一对制动机构体,它们分别具有壳体、承受轨道抵接件以及可动轨道抵接件,上述壳体支撑于由一对导轨引导的升降体,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设置于壳体,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在水平方向上隔着上述导轨与承受轨道抵接件对置,并且能够在中立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移位,而且能够与导轨接触和分离,其中,上述中立位置是可动轨道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述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可动轨道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使可动轨道抵接件在与导轨接触的同时向与升降体的移动方向相应的制动位置移位,来将在承受轨道抵接件与可动轨道抵接件之间分别把持各导轨;连接部件,其将各制动机构体之间连接起来;以及电磁驱动装置,其支撑于升降体,用于使连接部件移位,并且该连接部件的移位方向是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与各导轨接触和分离的方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箭头A观察时的一个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沿图2中的m—n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中央接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下部摩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上部摩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9是沿图8中的K一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中的备用机构动作的状态的结构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XI — 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xni—xm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中立施力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移位到上方的制动位置时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联动杆相对于柱塞向上方转动时的中立施力装置的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xvm—xvm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轿厢1和对重2(均为升降体)由主绳索3悬吊在井道内。主绳索3绕挂在分别设置于井道上部的曳引机4的驱动绳轮4a以及反绳轮5上。驱动绳轮4a通过曳引机4的驱动力而旋转。轿厢1和对重2通过驱动绳轮4a的旋转而在井道内升降。在井道内,设置有对轿厢1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轿厢导轨6、和对对重2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对重导轨7。
轿厢1和对重2的升降由电梯的控制盘IO控制。分别来自轿厢速度检测传感器11、门开闭检测传感器12以及主绳索断裂检测传感器13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盘10,其中,上述轿厢速度检测传感器11对轿厢1的速度进行检测,上述门开闭检测传感器12对轿厢1的出入口 (未图示)有无幵闭进行检测,上述主绳索断裂检测传感器13对主绳索3有没有破裂进行检测。作为轿厢速度检测传感器ll,例如使用产生与驱动绳轮4a的旋转速度对应的信号的编码器或分解器(resolver)等。作为门开闭检测传感器12,例如使用对开闭轿厢1的出入口的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等。作为主绳索断裂检测传感器13,例如使用对主绳索3的张力进行检测的张力检测器等。
在控制盘10中设置有制动指令部14,该制动指令部14根据分别来自轿厢速度检测传感器11、门开闭检测传感器12和主绳索断裂检测传感器13的信息,对电梯有没有异常进行检测。制动指令部14在检测到电梯发生异常时输出制动指令。
制动指令部14具有计算机,该计算机具有运算处理部(CPU等)、存储部(ROM、 RAM和硬盘等)以及信号输入输出部。制动指令部14的功能能够通过基于计算机的运算处理来实现。
在轿厢1的下部设置有紧急停止装置15、 16,它们是分别把持各轿厢导轨6从而对轿厢1进行制动的一对制动机构体;杆状的连接部件17,其将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之间连接起来;以及电磁驱动装置18,其使连接部件17相对于轿厢1在水平方向上移位。
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与一个轿厢导轨6对置地配置,另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6与另一个轿厢导轨6对置地配置。连接部件17水平地配置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6之间。来自制动指令部14的制动指令被发送至电磁驱动装置18。电磁驱动装置18通过接收制动指令来使连接部件17移位。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通过连接部件17的移位来进行制动动作。
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箭头A观察时的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结构
图。此外,图3是沿图2中的ni—m线的剖视图。另外,由于另一个紧
急停止装置16的结构与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结构相同,所以仅对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进行说明。在图中,在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中,安装架19安装于轿厢1 。在安装架19上,安装有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上部引导杆20和下部引导杆21。上部引导杆20和下部引导杆21相互平行且水平地配置。
在安装架19的内侧设置有壳体22。在壳体22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滑动引导件22a 22d。上部引导杆20贯穿滑动引导件22a、 22c。下部引导杆21贯穿滑动引导件22b、 22d。由此,壳体22能够沿着上部引导杆20和下部引导杆21相对于安装架19滑动。g卩,壳体22能够相对于轿厢1在水平方向移位。
壳体22具有壳体主体23、以及从壳体主体23向轿厢导轨6侧凸出 的安装引导部24。
在壳体22的相对于轿厢1的移位方向上,安装引导部24配置在与 轿厢导轨6错开的位置。此外,安装引导部24具有承受部24a,其沿 上下方向配置;以及一对水平部24'b、 24c,它们分别从承受部24a的上 端部和下端部向轿厢导轨6侧延伸。
承受轨道抵接件25和可动轨道抵接件26设置于壳体22,该承受轨 道抵接件25和可动轨道抵接件26在水平方向上夹着轿厢导轨6相互对 置。即,轿厢导轨6配置在设置于共同的壳体22的承受轨道抵接件25 和可动轨道抵接件26之间。由此,承受轨道抵接件25和可动轨道抵接 件26与壳体22—起移位。此外,通过壳体22相对于安装架19的移位, 承受轨道抵接件25和可动轨道抵接件26能够分别与轿厢导轨6接触和 分离。
承受轨道抵接件25配置在各水平部24b、 24c之间。承受轨道抵接 件25沿着各水平部24b、 24c被引导。于承受轨道抵接件25固定有贯穿 承受部24a的多个(在该示例中为2个)阶梯螺栓27。各阶梯螺栓27能 够相对于承受部24a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由此,承受轨道抵接件25能够 相对于壳体22在水平方向上移位。
在承受轨道抵接件25和承受部24a之间(即,在承受轨道抵接件25 的与轿厢导轨6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按压构件28和调整构件29,上述按 压构件28和调整构件29中分别穿过有共同的阶梯螺栓27。
按压构件28例如具有多个碟形弹簧。按压构件28借助于碟形弹簧 被压縮而产生的弹性排斥力,向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向(即,从承受部 24a离开的方向)对承受轨道抵接件25施力。调整构件29对按压构件 28的弹性排斥力的大小进行调整。在该示例中,调整构件29具有相互重 叠的多个隔垫。通过调整隔垫的个数,来对按压构件28的弹性排斥力的 大小进行调整。
各阶梯螺栓27穿过垫圈30,并与定位螺母31螺合。垫圈30和定位螺母31能够相对于承受部24a卡合。通过垫圈30和定位螺母31相对 于承受部24a的卡合,承受轨道抵接件25向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向的移 位被限制。通过调整定位螺母31相对于阶梯螺栓27的螺合量,来对承 受轨道抵接件25相对于壳体2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承受轨道抵接件25向接近承受部24a的方向移位时,按压构件28 抵抗承受轨道抵接件25的移位而产生更大的弹性排斥力。
可动轨道抵接件26固定于水平轴(主轴)32,该水平轴32经轴承 33 (图3)安装在壳体主体23上。在该示例中,轴承33是滑动轴承。由 此,可动轨道抵接件26能够以主轴32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可动轨 道抵接件26的形状是通过向上下方向的转动而使与承受轨道抵接件25 之间的间隔连续地减小的形状。由此,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承受轨道抵 接件25之间的间隔在可动轨道抵接件26转动前是最大的,随着可动轨 道抵接件26的转动量增大,该间隔连续地减小。
艮P,可动轨道抵接件26是能够通过以主轴32为中心的转动而在中 立位置和一对制动位置之间移位的凸轮,其中,上述中立位置是可动轨 道抵接件26与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述 一对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可动轨道抵接件 26与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距离的位置。
处于中立位置时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的 距离(即,预定距离)是这样的距离即使在轿厢1因轿厢1的偏心载 荷而倾斜时,也能够维持可动轨道抵接件26和承受轨道抵接件25都与 轿厢导轨6分离的状态。通过调整定位螺母31相对于阶梯螺栓27的螺 合量,来对预定距离进行调整。
可动轨道抵接件26通过在轿厢1移动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而向与轿 厢1的移动方向相应的方向转动。即,当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 6接触时,在轿厢l下降时,可动轨道抵接件26从中立位置向上方的制 动位置移位,而在轿厢l上升时,可动轨道抵接件26从中立位置向下方 的制动位置移位。
可动轨道抵接件26具有可动轨道抵接件主体34;以及设置于可动轨道抵接件主体34的上部制动靴35和下部制动靴36 (—对制动靴)。 在可动轨道抵接件主体34的靠轿厢导轨6侧的外周部,设置有能够 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轨道接触面。轨道接触面具有中央接触面34a;上 部接触曲面(上部曲面部)34b,其是与中央接触面34a的上端部连续的 曲面;下部接触曲面(下部曲面部)34c,其是与中央接触面34a的下端 部连续的曲面。
在该示例中,中央接触面34a是平面,该平面与沿着通过可动轨道 抵接件26的转动中心Cn的径向的直线垂直。此外,上部接触曲面34b 是以从转动中心Cn向上方偏移了的位置Pup为中心的圆筒面。并且,下 部接触曲面34c是以从转动中心Cn向下方偏移了的位置Pdn为中心的圆 筒面。另夕卜,上部接触曲面34b的中心Pup位于以转动中心Cn为中心的 X—Y坐标系的第二象限的靠近Y轴的位置,下部接触曲面34c的中心 Pdn位于第三象限的靠近Y轴的位置。
此外,在该示例中,各接触曲面34b、 34c各自与轿厢导轨6之间的 摩擦系数y设定得比y大(即,y<y),所述y是LY与LX之比(y =LY/LX),所述LY是各接触曲面34b、 34c各自的中心Pup和Pdn与 转动中心Cn之间在Y轴方向(铅直方向)上的尺寸,所述LX是可动轨 道抵接件26的轨道接触点与旋转中心Cn之间在X轴方向(水平方向) 上的尺寸。这样的话,相对于由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按压力产生的返回 旋转力(在制动时向应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作用的载荷),能够增大针对 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按压力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使可动轨道抵接件26 更可靠地转动。为了减小尺寸比y的值,只要增大各接触曲面34b、 34c 的圆筒面的半径R即可。此外,为了增大摩擦系数y,可列举出如下方 法构成为利用无供油引导件引导轿厢导轨6以防止油的附着的结构; 或者在各接触曲面34b、 34c上设置切入轿厢导轨6的大量的微小凸起。
上部制动靴35配置成与上部接触曲面34b的上端相邻。在上部制动 靴35上,设置有为平面的上部摩擦面(上部平面部)35a。上部制动靴 35的设置有上部摩擦面35a的部分比上部接触曲面34b的上端凸出预定
10在上部制动靴35的背面与可动轨道抵接件主体34之间设置有隔垫
37,该隔垫37能够对上部制动靴35从轨道接触面凸出的凸出量进行调 整。通过调整隔垫37的厚度,来对上部制动靴35的凸出量进行调整。
下部制动靴36配置成与下部接触曲面34c的下端相邻。在下部制动 靴36上,设置有为平面的下部摩擦面(下部平面部)36a。下部制动靴 36的设置有下部摩擦面36a的部分比下部接触曲面34c的下端凸出预定
在下部制动靴36的背面与可动轨道抵接件主体34之间设置有隔垫 38,该隔垫38对下部制动靴36从轨道接触面凸出的凸出量进行调整。 通过调整隔垫38的厚度,来对下部制动靴36的凸出量进行调整。在该 示例中,上部制动靴35和下部制动靴36从轨道接触面凸出的各凸出量 大致相同。
可动轨道抵接件26通常被保持在中立位置(图2)。因此,当可动 轨道抵接件26向轿厢导轨6侧移位时,中央接触面34a与轿厢导轨6接 触。当中央接触面34a在轿厢1移动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时,可动轨道 抵接件26被轿厢导轨6牵引,从而从中立位置向上方和下方中的某一制 动位置移位。当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时,轿厢导轨6 被把持在下部制动靴36与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当可动轨道抵接件 26到达下方的制动位置时,轿厢导轨6被把持在上部制动靴35与承受轨 道抵接件25之间。
以上是对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结构进行的说明。关于另一个紧急 停止装置16,也具有与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相同的结构。
连接部件17通过固定于各主轴32而连接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 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之间(图3)。即,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各主轴 32以及连接部件17能够相对于轿厢1 一体地移位。此外,各主轴32和 连接部件17分别配置在水平的同一根轴上。由此,连接部件17随着各 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转动而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
电磁驱动装置18具有多个第一施力弹簧(第一施力体)39,其向 使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方向对壳体22施力;多个第二施力弹簧(第二施力体)40 (图3),其向使另
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6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方向对 壳体22施力;以及保持和放开机构41,其能够抵抗第一施力弹簧39和 第二施力弹簧40的各作用力来对连接部件17的移位进行限制。
第一施力弹簧39设置在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滑动引导件22a、22b 与安装架19的一端部之间。第二施力弹簧40设置在另一个紧急停止装 置16的滑动引导件22a、 22b与安装架19的一端部之间。作为第一和第 二施力弹簧39、 40,例如使用螺旋弹簧等。在第一和第二施力弹簧39、 40中分别贯穿有上部引导杆20和下部引导杆21。
保持和放开机构41安装于相对于轿厢1固定的支撑体42。此外,. 保持和放开机构41具有杆状的推杆43,其能够相对于支撑体42在水 平方向上移位;间隙调整螺钉44,其与推杆43的前端部螺合,并与连接 部件17抵接;以及电磁铁45,其使推杆43移位。
推杆43能够在保持位置(图3)和解除位置之间移位,其中,上述 保持位置是在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分别从各轿厢导轨6离开了的状态 下对连接部件17的移位进行限制的位置,上述解除位置是推杆43从保 持位置后退从而解除了对连接部件17的限制的位置。推杆43移位的方 向是与连接部件17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电磁铁45具有固定铁芯46,其固定于支撑体42;电磁线圈47, 其组装于固定铁芯46;以及可动铁芯48,其能够相对于固定铁芯46移 位。
在可动铁芯48的中央固定有推杆43。此外,推杆43贯穿固定铁芯 46的中心。推杆43与多个调整螺母72螺合。通过对调整螺母72相对于 推杆43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将可动铁芯48与固定铁芯46之间的间隙 大小设定为预定值。通过对可动铁芯48与固定铁芯46之间的间隙进行 调整,来对推杆43的移位量进行调整。
间隙调整螺钉44从推杆43的前端部凸出。通过使连接部件17的中 间部与间隙调整螺钉44卡合,连接部件17的移位被限制。通过调整间 隙调整螺钉44相对于推杆43的螺合量,来调整间隙调整螺钉44相对于推杆43的凸出量。通过调整间隙调整螺钉44相对于推杆43的凸出量, 来对推杆43处于保持位置时可动轨道抵接件26和承受轨道抵接件25各 自与轿厢导轨6之间的间隙尺寸进行调整。
通过对电磁铁45进行励磁,可动铁芯48被吸附并保持于固定铁芯 46。通过固定铁芯46对可动铁芯48的吸附,推杆43被保持成相对于固 定铁芯不动。即,通过固定铁芯46对可动铁芯48的吸附,推杆43的位 置被维持在保持位置。
电磁铁45的保持力被设定为比第一和第二施力弹簧39、 40的作用 力要大。因此,在各紧急调整装置15、 16中,通过电磁铁45的励磁, 承受轨道抵接件25和可动轨道抵接件26被保持在从轿厢导轨6离开的 状态。
此外,通过使电磁铁45的励磁停止,推杆43在保持位置的维持状 态被解除。因此,当使电磁铁45的励磁停止时,推杆43借助于第一和 第二施力弹簧39、 40的作用力在被连接部件17按压的同时从保持位置 向解除位置移位。由此,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可动轨道抵接件 26向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方向移位。
中立施力装置49支撑于连接部件17,该中立施力装置49向使各可 动轨道抵接件26的位置朝中立位置移位的方向对连接部件17施力。中 立施力装置49具有 一对扭转弹簧50; —对滑板51,它们与扭转弹簧 50的一端部连接,并且分别设置于支撑体42;以及一对固定销52,它们 与扭转弹簧50的另一端部连接,并且固定于连接部件17。
连接部件1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各滑板51。各滑板51相对于支 撑体42的旋转被限制,并且各滑板51能够在连接部件17移位的水平方 向上相对于支撑体42移位。
扭转弹簧50是螺旋弹簧。连接部件17从各扭转弹簧50内穿过。通 过使连接部件17向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从中立位置朝各制动位置中 的某一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旋转,各扭转弹簧50产生弹性变形。当各可 动轨道抵接件26移位至中立位置时,各扭转弹簧50的弹性变形被解除。 即,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从中立位置向上方和下方中的某一方向移位时,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借助于各扭转弹簧50的弹性恢复力而被向移 位向中立位置的方向施力。
检测装置安装部件53固定于一个滑板51。检测装置54设置于检测 装置安装部件53和连接部件17,该检测装置54分别对各可动轨道抵接 件26从中立位置向上方和向下方的移位进行检测。在该示例中,检测装 置54分别针对上方和下方来对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制动位置的移位进 行检测。检测装置54通过检测连接部件17的旋转(移位),来对可动轨 道抵接件26是否有移位到各制动位置进行检测。
检测装置54具有圆筒状的检测部件55,其固定在连接部件17的 中间部;上方移位检测开关(上方移位检测部)56,其通过对检测部件 55的旋转进行检测,来对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上方的制动位置的移位 进行检测;以及下方移位检测开关(下方移位检测部)57,其通过对检 测部件55的转动进行检测,来对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下方的制动位 置的移位进行检测。
上方移位检测幵关56和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固定于检测装置安装 部件53。此外,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和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分别具有 开关主体58、能够相对于开关主体58进退的柱塞59、以及设置在柱塞 59的前端部的滚轮60。通过将柱塞59压入开关主体58,上方移位检测 开关56和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成为接通(ON)状态(检测状态),通 过解除按压力,柱塞59恢复到通常位置,由此,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 和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成为断开(OFF)状态(非检测状态)。
在检测部件55的外周部设置有上方检测槽61和下方检测槽62,其 中,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的滚轮60被插入到上方检测槽61内,下方移 位检测开关57的滚轮60被插入到下方检测槽62内。上方检测槽61和 下方检测槽62沿着连接部件17的旋转方向设置。上方检测槽61和下方 检测槽62在连接部件17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地配置。
在可动轨道抵接件26处于中立位置时,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和下 方移位检测开关57的滚轮60都插入在各检测槽61、 62内。此时,上方 移位检测开关56和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都处于断开状态。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时,只有上方移位检测
开关56的滚轮60脱离上方检测槽61。由此,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的柱 塞59被检测部件55的外周部压入,从而只有上方移位检测幵关56成为 接通状态。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下方的制动位置时,只有下方移 位检测开关57的滚轮60脱离下方检测槽62。由此,下方移位检测开关 57的柱塞59被检测部件55的外周部压入,从而只有下方移位检测开关 57成为接通状态。通过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成为接通状态,检测装置 54检测到可动轨道抵接件26已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通过下方移位检测 开关57成为接通状态,检测装置54检测到可动轨道抵接件26已到达下 方的制动位置。
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与机械式的备用机构63连接。备用机构63具 有限速器绳索(未图示),其伴随轿厢1的移动而移动;限速器(未图 示),其通过在轿厢1的移动速度达到了预定的超速速度时对限速器绳索 进行约束,来阻止限速器绳索的移动;以及连杆机构64,其设置于轿厢 1,通过阻止限速器绳索的移动,该连杆机构64使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 与轿厢1的移动方向相应的制动位置移位。
限速器设置在井道的上部。限速器绳索绕挂于限速器的限速器绳轮。 限速器绳轮随着限速器绳索的移动而旋转。限速器通过对限速器绳轮的 旋转进行检测,来对轿厢l是否达到超速速度进行检测。
连杆机构64具有上拉杆65,其与限速器绳索连接;以及制动杆 66,其与上拉杆65连接,并且设置于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壳体22。
通过阻止限速器绳索的移动,上拉杆65相对于移动的轿厢1移位。 例如,当限速器绳索的移动在轿厢l下降时被阻止时,上拉杆65相对于 轿厢1向上方移位。
制动杆66配置在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与轿厢导轨6侧相反的一侧。 此外,制动杆66能够以固定于壳体22的固定轴67为中心转动。制动杆 66具有杆主体68,其设置于固定轴67;以及凸出部69,其设置于杆 主体69,并且向离开固定轴67的方向凸出。
上拉杆65的端部经连接销7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杆主体68。由此,制动杆66随着上拉杆65相对于轿厢1的移位而以固定轴67为中 心转动。此外,通过上拉杆65相对于轿厢1向上方的移位,凸出部69 向下方移位,通过上拉杆65相对于轿厢1向下方的移位,凸出部69向 上方移位。
在一个紧急停止装置15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上,与主轴32平行地 凸出有卡合销71,该卡合销71能够与凸出部69卡合。通过在凸出部69 与卡合销71卡合的同时使制动杆66以固定轴67为中心转动,可动轨道 抵接件26以主轴32为中心转动。在该示例中,制动部66向使凸出部69 朝下方移位的方向转动,由此凸出部69与卡合销71卡合。此外,通过 使凸出部69在与卡合销71卡合的同时向下方移位,可动轨道抵接件26 从中立位置朝向上方的制动位置转动。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 的中央接触面34a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图5是沿图4中 的V—V线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 下部摩擦面36a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图7是沿图6中的 VII—V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 上部摩擦面35a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态的结构图,图9是沿图8中的 IX—IX线的剖视图。
在通常时,如图2和图3所示,电磁铁45被励磁,可动铁芯48保 持吸附于固定铁芯46的状态。此时,推杆43被保持在保持位置(图3), 推杆43向解除位置的移位被限制。此外,在此时,连接部件17与间隙 调整螺钉44卡合,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可动轨道抵接件26和 承受轨道抵接件25分别从轿厢导轨6离开。
当利用制动指令部14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制动指令从制动指令部 14被输出到电磁驱动装置18。当电磁驱动装置18接收到制动指令时, 停止向电磁线圈47通电,电磁铁45的保持力消失。由此,推杆43通过 第一和第二施力弹簧39、 40的作用力而被连接部件17按压,并同时从 保持位置(图3)向解除位置(图5)移位。此时,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壳体22向图4中的箭头D的方向移位,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图4和图5)。
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在轿厢1下降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时,各可 动轨道抵接件26被轿厢导轨6牵引而向上方(图6和图7中的箭头El 的方向)转动,并且连接部件17和检测部件55随着可动轨道抵接件26 的转动而旋转。此时,借助于第一和第二施力弹簧39、 40的作用力,各 可动轨道抵接件26在下部接触曲面34c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态下进行 转动。由此,各壳体22向使主轴32离开轿厢导轨6的方向(图6和图7 中的箭头F的方向)移位,各承受轨道抵接件25向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 向移位。另外,此时,间隙调整螺钉44通过各壳体22的移位而从连接 部件17离开(图7)。
此后,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进一步向上方转动,当各下部制动靴 36到达轿厢导轨6时(即,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 时),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在下部制动靴 36和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轿厢导轨6被把持。此时,按压构件28 通过被轿厢导轨6按压的承受轨道抵接件25的移位而被压縮,从而产生 将承受轨道抵接件25按压向轿厢导轨6的弹性排斥力。由此,确保了各 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导轨6的把持力,从而对轿厢1施加制动力。
此外,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时,通过检测部 件55的旋转,只有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的滚轮60脱离上方检测槽61 。 由此,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的柱塞59被检测部件55的外周部压入到开 关主体58,从而只有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成为接通状态。由此,检测到 已进行了轿厢1下降时的制动动作。
另一方面,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在轿厢1上升时与轿厢导轨6接 触时,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被轿厢导轨6牵引而向下方(图8和图9中 的箭头E2的方向)转动,并且连接部件17和检测部件55随着可动轨道 抵接件26的转动而旋转。此时,借助于第一和第二施力弹簧39、 40的 作用力,可动轨道抵接件26在上部接触曲面34b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 态下进行转动。由此,各壳体22向使主轴32离开轿厢导轨6的方向(图 8和图9中的箭头F的方向)移位,各承受轨道抵接件25向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向移位。另外,此时,间隙调整螺钉44通过各壳体22的移位 而从连接部件17离开(图9)。
此后,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进一步向下方转动,当各上部制动靴 35到达轿厢导轨6时(g卩,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下方的制动位置 时),如图8和图9所示,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在上部制动靴 35和承受轨道抵接件25之间,轿厢导轨6被把持。此时,按压构件28 通过被轿厢导轨6按压的承受轨道抵接件25的移位而被压縮,从而产生 将承受轨道抵接件25按压向轿厢导轨6的弹性排斥力。由此,确保了各 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导轨6的把持力,从而对轿厢1施加制动力。
此外,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到达下方的制动位置时,通过检测部 件55的转动,只有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的滚轮60脱离下方检测槽62。 由此,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的柱塞59被检测部件55的外周部压入到开 关主体58,从而只有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成为接通状态。由此,检测到 已进行了轿厢1上升时的制动动作。
在从制动状态恢复时,对电磁铁45进行励磁从而使可动铁芯48吸 附于固定铁芯46,然后使轿厢1移动,轿厢1的移动方向是使各可动轨 道抵接件26向中立位置转动的方向。即,在使针对下降的制动状态恢复 时,使轿厢1上升,在使针对上升的制动状态恢复时,使轿厢1下降。 当使轿厢1移动时,通过中立施力装置49的施力,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 的位置从制动位置返回中立位置,从而轿厢1的制动状态被解除。
对于即使在电磁驱动装置18接收到了制动指令的时候,由于某种异 常连接部件17不进行移位、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仍处于离开轿厢导轨6 的状态的情况,通过轿厢1的移动速度达到预定的超速速度,备用机构 63进行动作,从而进行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1的制动动作。
图10是表示图2中的备用机构63动作的状态的结构图,图11是沿 图10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当轿厢1的移动速度在轿厢1 下降时达到预定的超速速度时,与轿厢1 一起移动的限速器绳索被限速 器约束。由此,限速器绳索的移动被阻止,上拉杆65相对于轿厢1被向 上拉起。
18当上拉杆65相对于轿厢1被向上拉起时,制动杆66转动从而凸出
部69向下方移位。此后,凸出部69与卡合销71卡合,并且在与卡合销 71卡合的同时进一步向下方移位。由此,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上方转 动,从而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此后,通过轿厢l的 下降,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进一步向上方转动,从而到达上方的制动位 置。由此,各轿厢导轨6在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承接轨道抵接件25之 间被把持,进行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1的制动动作。
在这样的电梯的安全装置中,由于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之间通过 连接部件17连接,并且通过电磁驱动装置18来使连接部件17移位,连 接部件17的移位方向是使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的可动轨道抵接件26 与轿厢导轨6接触和分离的方向,所以能够通过共同的电磁驱动装置18 来进行基于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的制动动作,能够实现安全装置整体 的小型化。此外,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由于通过使可动轨道抵 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来使轿厢1在上升和下降的任意方向上制动, 所以还能够使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分别实现小型化。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电磁驱动装置18接收电工作信号来使连接部件 17移位,所以能够在早期开始对轿厢1的制动动作。由此,能够在轿厢 1的速度很小的阶段对轿厢1进行制动,从而能够縮短制动距离,并且也 能够降低轿厢l的减速度。另外,由于通过使共同的连接部件17移位来 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与轿厢导轨6接触,所以能够使各紧急停止装置 15、 16的动作联动。因此,能够防止只有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的某 一个进行动作的情况,能够稳定地进行对轿厢l的制动动作。
此外,由于可动轨道抵接件26通过相对于壳体22向上下方向转动 而在中立位置和各制动位置之间移位,所以能够使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的结构更加简单。
此外,由于连接部件17与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连接,所以能够使 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移位与连接部件17联动。由此,能够通过例如 对连接部件17的移位进行检测的共同的检测装置来检测各可动轨道抵接 件26的移位,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此外,由于检测装置54通过检测连接部件17的移位来检测各可动
轨道抵接件26移位的方向,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把握是在上升和下降中
的哪个方向上进行了制动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轿厢1的制动状 态的恢复动作。
此外,由于检测装置54具有分别对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上方的 制动位置和向下方的制动位置的移位进行检测的上方移位检测开关56和 下方移位检测开关57,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上 方和下方的制动位置的移位。
此外,由于通过中立施力装置49对连接部件17施力,对连接部件 17的施力方向是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位置向中立位置移位的方向, 所以能够防止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由于例如地震或轿厢1移动等时的振 动而偏离中立位置,能够防止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的误动作。
此外,在轿厢1的速度达到了预定的超速速度时,通过机械式的备 用机构63的动作,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与轿厢1的移动方向相应的制 动位置移位,因此,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而阻碍了电磁驱动装置18对工 作信号的接收、或者电磁驱动装置18产生了动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也能 够通过机械式的备用机构63来使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动作。因此, 能够使对轿厢1的制动动作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对可动轨道抵接件26向上方的移位和向下方 的移位分别进行检测,但是也可以通过对连接部件17的旋转方向进行检 测的共同的旋转检测器(检测装置),来检测可动轨道抵接件26的移位 方向。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个数。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结构图。 此外,图13是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各紧急停 止装置(制动机构体)15、 16分别具有壳体81,其支撑在轿厢l的下 部;承受轨道抵接件86,其设置于壳体81;以及可动轨道抵接件87,其 是在与承受轨道抵接件86之间夹持轿厢导轨6的楔块。
壳体81具有壳体主体82;以及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和承受抵接件侧凸出部84,它们分别从壳体主体82水平地凸出,并且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在壳体主体82中设置有通孔85,将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件17穿过该通孔85。承受轨道抵接件86和可动轨道抵接件87配置在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和承受抵接件侧凸出部84之间。
通过承受抵接件侧凸出部84的引导,承受轨道抵接件86能够相对于壳体81在水平方向上移位。此外,在承受轨道抵接件86和承受抵接件侧凸出部84之间配置有多个按压构件88。按压构件88通过在承受轨道抵接件86和承受抵接件侧凸出部84之间被压缩而产生弹性排斥力。通过按压构件88的弹性排斥力的产生,承受轨道抵接件86被向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向施力。
可动轨道抵接件87能够在中立位置(图12)和一对制动位置之间移位,其中,上述中立位置是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承受轨道抵接件86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述一对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承受轨道抵接件86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距离的位置。此外,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穿过了通孔85的连接部件17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部件17在水平方向上的移位,可动轨道抵接件87能够相对于轿厢导轨6接触和分离。
于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设置有上部引导部83a,其将可动轨道抵接件87从中立位置引导向上方的制动位置;以及下部引导部83b,其将可动轨道抵接件87从中立位置引导向下方的制动位置。上部引导部83a以随着朝向上方而连续地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式倾斜。下部引导部83b以随着朝向下方而连续地接近轿厢导轨6的方式倾斜。
可动轨道抵接件87通常被保持在中立位置(图12和图13)。可动轨道抵接件87通过在轿厢1移动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而向与轿厢1的移动方向相应的方向移位。即,当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轿厢导轨6接触时,在轿厢1下降时,可动轨道抵接件87向上方移位,而在轿厢1上升时,可动轨道抵接件87向下方移位。此外,可动轨道抵接件87通过由上部引导部83a引导着向上方移位而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可动轨道抵接件87通过由下部引导部83b引导着向下方移位而到达下方的制动位 置。当可动轨道抵接件87到达上方和下方中的某一制动位置时,轿厢导 轨6在承受轨道抵接件86与可动轨道抵接件87之间被把持。
另外,与轿厢导轨6的侧面对置的接触平面设置于可动轨道抵接件 87。此外,关于可动轨道抵接件87的水平尺寸(厚度),在可动轨道抵 接件87的中央部为最大值,并且随着接近上下各端部接近而连续地减小。
电磁驱动装置18具有柱塞卯,其随着连接部件17的移位而移位; 按压弹簧91,其向使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方向对柱塞 90施力;以及电磁铁89,其抵抗按压弹簧91的作用力而使柱塞90移位, 柱塞90的移位方向是使可动轨道抵接件87离开轿厢导轨6的方向。电 磁铁89具有相对于轿厢1固定的固定铁芯92、以及组装于固定铁芯92 的电磁线圈93。按压弹簧91配置在固定铁芯92内。在各紧急停止装置 15、 16中,通过利用电磁驱动装置18使连接部件17移位,可动轨道抵 接件87与轿厢导轨6接触和分离。
电磁驱动装置18和连接部件17经中立施力装置94相互连接。中立 施力装置94具有联动杆95,其将柱塞90的前端部和连接部件17的中 间部连接起来;以及施力机构体96,其向将可动轨道抵接件87的位置保 持于中立位置的方向对联动杆95施力。
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中立施力装置94的结构图。在图中,在联动 杆95的一端部设置有通孔95a,连接部件17从该通孔95a中穿过。由此, 联动杆95能够绕连接部件17的轴线转动。在联动杆95的另一端部,设 置有水平地贯通的通孔95b。销97水平地穿过通孔95b,该销97设置在 柱塞90的前端部。由此,联动杆95能够相对于柱塞90向上下方向转动。 此外,在联动杆95的中间部,设置有沿着联动杆95的长度方向的长孔 95c。
施力机构体96具有弹簧架98,其相对于轿厢l固定;引导杆99, 其固定在弹簧架98内,并且沿上下方向配置;弹簧承受部件100,其沿 引导杆99滑动;以及一对弹簧101,它们分别从弹簧承受部件100的上 方和下方朝向弹簧承受部件100相互施力,并随着弹簧承受部件100的移位而在弹簧承受部件100和弹簧架98之间伸縮。
在弹簧承受部件100上固定有滑动销102,该滑动销10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穿过长孔95c。即,弹簧承受部件100能够在与联动杆95卡合的同时沿长孔95c移位。由此,当联动杆95相对于柱塞卯向上下方向转动时,弹簧承受部件100沿长孔95c相对于联动杆95移位,并同时沿引导杆99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87移位到上方的制动位置时的紧急停止装置16的结构图。此外,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联动杆95相对于柱塞卯向上方转动时的中立施力装置94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当弹簧承受部件100向上方移位时,上侧的弹簧101收縮,而下侧的弹簧101伸长。由此,对弹簧承受部件100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当弹簧承受部件100向下方移位时,上侧的弹簧101伸长,而下侧的弹簧IOI收縮。由此,对弹簧承受部件100产生向上的作用力。§13,施力机构体96产生抵抗可动轨道抵接件87从中立位置向各制动位置移位的作用力。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l相同。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在通常时,电磁铁89被励磁,可动轨道抵接件87被保持在中立位置。此时,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承受轨道抵接件86和可动轨道抵接件87从轿厢导轨6离开(图12)。
当电磁驱动装置18接收到来自制动指令部14的制动指令时,停止对电磁铁89的励磁,柱塞90依靠按压弹簧91的作用力而移位。由此,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的可动轨道抵接件87分别与轿厢导轨6接触。
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在轿厢1下降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时,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被轿厢导轨6牵引而与连接部件17 —起向上方移位。由此,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被拉入上部引导部83a与轿厢导轨6之间。此时,联动杆95相对于柱塞90向上方转动。此后,通过轿厢1进一步下降,可动轨道抵接件87由上部引导部83a引导着进一步向上方移位,壳体81相对于轿厢6在水平方向上移位。由此,承受轨道抵接件86与轿厢导轨6接触。
此后,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进一步向上方移位而到达上方的制动位置时,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如图15所示,在承受轨道抵接
件86与轿厢导轨6接触的状态下,可动轨道抵接件87啮入上部引导部 83a与轿厢导轨6之间。由此,轿厢导轨6在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承受 轨道抵接件86之间被把持。此时,按压构件88通过承受轨道抵接件86 的移位而被压縮,从而产生将承受轨道抵接件86压靠于轿厢导轨6的弹 性排斥力。由此,确保了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导轨6的把持力, 从而对轿厢1施加制动力。
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在轿厢1上升时与轿厢导轨6接触时,各可 动轨道抵接件87被轿厢导轨6牵引而与连接部件17 —起向下方移位。 由此,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被拉入下部引导部83b与轿厢导轨6之间。 此时,联动杆95相对于柱塞90向下方转动。此后,通过轿厢l进一步 上升,可动轨道抵接件87由下部引导部83b引导着进一步向下方移位, 壳体81相对于轿厢导轨6在水平方向上移位。由此,承受轨道抵接件86 与轿厢导轨6接触。
此后,当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进一步向下方移位而到达下方的制动 位置时,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在承受轨道抵接件86与轿厢导 轨6接触的状态下,可动轨道抵接件87啮入下部引导部83b与轿厢导轨 6之间。由此,轿厢导轨6在可动轨道抵接件87与承受轨道抵接件86之 间被把持。此时,按压构件88通过承受轨道抵接件86的移位而被压缩, 从而产生将承受轨道抵接件86压靠于轿厢导轨6的弹性排斥力。由此, 确^:了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轿厢导轨6的把持力,从而对轿厢l施 加制动力。
在从制动状态恢复时,在对电磁铁89进行励磁后,使轿厢1移动, 轿厢1的移动方向是使各可动导轨抵接件87向中立位置转动的方向。即, 在使针对下降的制动状态恢复时,使轿厢1上升,在使针对上升的制动 状态恢复时,使轿厢1下降。当使轿厢l移动时,通过中立施力装置94 对连接部件17的施力,各可动轨道抵接件87的位置从制动位置返回中 立4立置,从而轿厢1的制动状态被解除。
在这样的电梯的安全装置中,由于将上部引导部83a和下部引导部83b设置于壳体81,其中,上述上部引导部83a将可动轨道抵接件87从 中立位置引导向上方的制动位置,上述下部引导部83b将可动轨道抵接 件87从中立位置引导向下方的制动位置,所以能够将可动轨道抵接件87 更可靠地引导向制动位置,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对 轿厢l的制动动作。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连接部件17与各可动轨道抵接件26连接在 一起,但是也可以将连接部件与各壳体22连接在一起。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15的结构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各紧急停止 装置15、 16的壳体22上,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置的连接用凸出 部110。各连接用凸出部11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
在各连接用凸出部110之间,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管状的连接 部件lll。在连接部件lll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栓112,该固定螺 栓112用于将连接部件111安装至连接用凸出部110。连接部件lll向各 连接用凸出部110的安装如下所述地进行将连接用凸出部110插入连 接部件1U内,然后利用固定螺栓112将插入在连接部件111内的连接用 凸出部110紧固起来。这样,各壳体22间通过连接部件111而连接起来。 与实施方式1 一样,连接部件111能够通过电磁驱动装置18来进行移位。
另外,在该示例中,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主轴32固定于 壳体22,可动轨道抵接件26经轴承33安装于主轴32。此外,在该示例 中,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上均未设置实施方式1中的备用机构63。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l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安全装置中,由于连接部件111与各壳体22连接, 所以能够使连接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间的结构更加简单。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可动轨道抵接件87是楔块,该楔块的厚度随 着从中央部朝向上下各端部而连续地减小,但是可动轨道抵接件87的形 状也可以是圆柱状。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16的结构图。
在图中,可动轨道抵接件87是水平配置的圆柱状部件。即,在各紧急停止装置15、 16中,可动轨道抵接件87是与连接部件17的轴线同轴地配置的圆柱状部件。由此,通过连接部件17的移位,可动轨道抵接件87的外周面与轿厢导轨6接触和分离。
壳体81具有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壳体主体82和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承受轨道抵接件121作为按压体固定于壳体主体82。轿厢导轨6配置在承受轨道抵接件121和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之间。通过在承受轨道抵接件121和可动抵接件侧凸出部83之间把持轿厢导轨6,来进行对轿厢1的制动动作。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安全装置中,由于可动轨道抵接件87是水平配置的圆柱状部件,所以能够使可动轨道抵接件87形成为简单的形状,能够使可动轨道抵接件87容易制造。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被应用于轿厢1,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对重2。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一对制动机构体,它们分别具有壳体、承受轨道抵接件以及可动轨道抵接件,上述壳体支撑于由一对导轨引导的升降体,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设置于上述壳体,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在水平方向上隔着上述导轨与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对置,并且能够在中立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移位,而且能够与上述导轨接触和分离,其中,上述中立位置是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与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述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上述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与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小于上述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使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在与上述导轨接触的同时向与上述升降体的移动方向相应的上述制动位置移位,来在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与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之间分别把持各上述导轨;连接部件,其将各上述制动机构体之间连接起来;以及电磁驱动装置,其支撑于上述升降体,用于使上述连接部件移位,并且,上述连接部件的移位方向是使各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与各上述导轨接触和分离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通过相对于上述壳体向上下方向转动,来在上述中立位置和上述制动位置之间移位。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上述壳体设置有上部引导部,其将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从上述中立位置引导向上方的上述制动位置;以及下部引导部,其将上述可动 轨道抵接件从上述中立位置引导向下方的上述制动位置,上述上部引导部以随着朝向上方而连续地接近上述导轨的方式倾 斜,上述下部引导部以随着朝向下方而连续地接近上述导轨的方式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是水平配置的圆柱状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与各上述壳体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连接部件与各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的安全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上述连接部件的移位,来分别对各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从上述中立位置向上 方和向下方的移位进行检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装置具有上方移位检测部,其对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向上方的上述制动位置的移位进行检测;以及下方移位检测部,其对上述 可动轨道抵接件向下方的上述制动位置的移位进行检测。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随着各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的移位而旋转, 上述检测装置是对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方向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的安全装置还包括中立施力装置,该中立施力装置对上述连接部件施力,并且上述中立装置对上述连接部件的施力方向是使各上 述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位置向上述中立位置移位的方向。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的安全装置还包括机械式的备用机构, 该机械式的备用机构具有限速器绳索,其伴随上述升降体的移动而移动;限速器,其通过在上述升降体的移动速度达到了预定的超速速 度时对上述限速器绳索进行约束,来阻止上述限速器绳索的移动;以及 连杆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升降体,通过阻止上述限速器绳索的移动,上 述连杆机构使上述可动轨道抵接件向与上述升降体的移动方向相应的上 述制动位置移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安全装置。在电梯的安全装置中,在被一对导轨引导的升降体上设置有一对制动机构体。各制动机构体具有支撑于升降体的壳体、设置于壳体的承受轨道抵接件、以及能够与导轨接触和分离的可动轨道抵接件。可动轨道抵接件能够在中立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移位,其中,中立位置是可动轨道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位置,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且可动轨道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使可动轨道抵接件在与导轨接触的同时从中立位置向与升降体的移动方向相应的制动位置移位,来在承受轨道抵接件与可动轨道抵接件之间分别把持各导轨。各制动机构体之间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升降体上支撑有电磁驱动装置,该电磁驱动装置使连接部件移位,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的移位方向是使各可动轨道抵接件与各导轨接触和分离的方向。
文档编号B66B5/16GK101679001SQ20078005323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4日
发明者丸山直之, 木川弘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