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858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滚压机具,特别是指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使其贴合平面度更佳, 操作者容易调整校正,且可以节省滚压作业时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触控面板在制造过程中,必须经过精密的贴合及滚压步骤,方能让一上 部触膜(Flexible Flim)与一下部基座(Glass Substrate)能平行贴合且具较佳平面度。为此, 许多厂商开发出触控面板贴合机来进行上部触膜(Flexible Flim)与下部基座(Glass Substrate)的贴合及滚压作业。但是,为了加强产品贴合平面度及节省滚压作业时间,并且 争取未来市场上的商品竞争优势,过去已经有人开发出下述设计
市场所出现的一种"龙门式压合机"技术,是利用一龙门装设单向压合滚轮,再以一往复 位移的平台进行往复的压合工作。其运用可以旋转的平台配合阶层设计的单向压合滚轮,在 平台前进进行第一次压合时,待压合工作件仅通过滚轮的内侧阶层,但是平台随后进行9 0 度旋转,再于复位时通过单向压合滚轮的外侧阶层。此种习用技术虽然可以进行二个方向的 压合滚压,却也产生了数个仍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一,上部触膜与下部基座必须能紧密贴 合且具较佳平面度,但是此种习用技术的平台受限旋转等大幅度运动设计而无法精密校正平 面度。将产生无法使用的废品,也大幅降低生产的良率。其二,习用技术的平台进行旋转时, 作业会形成两个工作平面,大量生产加工时,平面几何精度易改变。其三,前述滚轮的阶层 设计会限制通过不同阶层的待压合工作件尺寸,此外,前述平台必须旋转、定位必须以中心 作为设计,使得制具成本及制具数量容易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其贴合平面度更佳,操作 者容易调整校正,可以节省滚压之作业时间及节省制具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包含有 一机台; 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 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 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 一升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 组及一 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
4台受X轴位移组及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座组装有一 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 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双向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进给机构后方,该双向滚 压机构包含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该二组滚轮的轴心相交预设角度,前述二组滚轮相对该进 给机构进行滚压。
优选地,前述双向滚压机构安装在前述进给机构的行进路径上,且具有二组异向滚压的 滚轮,二组滚轮分别具备进给压缸可相对下座进行滚压,且二组滚轮的轴心方向角度相交, 二组滚轮的轴心相交角度可以是5度至9 0度之间,或采用预设角度调整进行异向滚压。前 述二组滚轮可以为金属材质或其他依需求设计之材质。前述二组滚轮的间距可依照待加工物 的长度与宽度配合调整。
优选地,前述进给机构的升降台可利用液压缸(气压缸)或马达配合螺杆驱动。若利用 马达配合螺杆驱动时,再以螺杆带动前述下座升降位移。运用马达配合螺杆的设计能提高行 程精密控制的效果,并且增强进给的力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包含有 一机台; 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 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 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 一升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 组及一 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 台受一 X轴位移组及一 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座组装有一 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 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
优选地,该Z轴旋转组包含一承接件,该承接件受限在下座上可旋转位移预设之角度, 并且该承接件朝外凸伸一抵杆,利用微调旋动及定位该抵杆,而让承接件在下座上进行z轴 向的旋转微调。
优选地,该进给机构的Y轴位移组包含滑轨及微调转柄,且Y轴位移组安装在下座与X 轴位移组之间;该Z轴旋转组包含一承接件、 一定位件及一微调件,该承接件可旋转限位在 下座中央,且该承接件朝外凸伸一抵杆,前述定位件及微调件组装在该下座,利用该定位件 及微调件抵顶在抵杆二侧,且定位件及微调件配合旋动及定位该抵杆,而让该承接件受该抵 杆带动而在下座上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
优选地,该进给机构的升降台由压缸或螺杆带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包含有 一机台; 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及一旋摆装置,该旋摆装置以一旋 轴装设于该上 中央处; 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 一升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 Y轴位移组及一 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 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台受一 X轴位移组及一 Y轴位移组
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座组装有一 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滚
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 优选地,该进给机构的升降台由压缸或螺杆带动。
由上述叙述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 前述平行贴合机构具有可调平行度的上座,而该进给机构则具有X、 Y轴位移校正及Z轴 旋转校正的能力,使其贴合平面度更佳、容易调整校正。
2. 前述双向滚压机构上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设计,使其节省滚压作业时间及贴合制具的成 本。
3. 前述双向滚压机构上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设计,使其能对产品做四周做定压力的滚压使 其能紧密贴合且具较佳平面度。
4. 采用马达配合螺杆驱动时,能提高行程精密控制的效果,并且增强进给的力量。
5. 平行贴合机构采用中央平衡翻转设计时,能加快翻转的速度,且小扭力需求能增加稳定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 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上座的外观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上座的外观側面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进给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进给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平行贴合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平行贴合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翻转图。
图io是平行贴合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翻转完成图。
6100:机台200:平行贴合机构
210:上座220:旋摆装置
221:旋轴230:调整件
231:顶心232:锥槽
300:进给机构310:下座
320:升降台330:x轴位移组
340:Y轴位移组341:滑轨
342:微调转柄350:z轴旋转组
351:承接件352:定位件
353:微调件354:抵杆
410:滚轮400:双向滚压机构
411:压缸420:滚轮
421:压缸500:旋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l、 2及3,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侧视及俯视。另图4、 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座的外观透视及侧视图。而图6、 7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给机构 的俯视及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贴合机包含有一机台100、 一平行贴合机构200、 一进给机构300及 一双向滚压机构400,并且前述平行贴合机构200、进给机构300及双向滚压机构400依序设 置于机台100上。前述进给机构300安装于一 X轴位移组330上,且进给机构300的下座310 依控制配合该平行贴合机构200的上座210旋转贴合上部触膜(Flexible Flim)与下部基座 (Glass Substrate),并且该进给机构300利用X轴位移组330进给通过该双向滚压机构400 下方,利用该双向滚压机构400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410、 420,前述二组滚轮410、 420分 别具备进给压缸411、 421可相对该进给机构300进行滚压。该机台100,可供前述结构定位。
该平行贴合机构200,包含具有一上座210及一旋摆装置220,该上座210安装在该旋摆 装置220的一旋轴221上,并且该旋轴221依操作让上座210旋转后平行贴合于该进给机构 300上方的下座310。本实用新型另一特色是具有可调平行度的上座210,特别在该上座210 及旋摆装置220之间组装有一调整件230,该上座210利用一中央顶心231枢顶在调整件230 中央锥槽232处,且在该上座210与调整件230的二侧锁设有调整螺件232,利用二侧调整蟝件232配合顶心231让上座210进行相对调整件230的倾斜调整。
该进给机构300,包含有一下座310、 一升降台320、 一 X轴位移组330、 一 Y轴位移组 340及一 Z轴旋转组350。前述下座310受下方升降台320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200 的上座210,该升降台320内采用马达配合螺杆带动升降(或利用压缸),且升降台320受该X 轴位移组330及该Y轴位移组340带动,该进给机构300利用X轴位移组330进给通过该双 向滚压机构400下方,该Y轴位移组340则利用滑轨341及微调转柄342安装在下座310与X 轴位移组330之间。藉由前述设计而能进行下座310X轴向及Y轴向的调整,使上座210与下 座310能确实校准。本创作特别在下座310组装有一 Z轴旋转组350,该Z轴旋转组350包含 一承接件351、一定位件352及一微调件353,该承接件351可旋转预设角度被限位在下座310 中央,并且该承接件351朝外凸伸一抵杆354。前述定位件352及微调件353则组装在下座 310,利用抵顶在抵杆354 二侧的定位件352及微调件353旋动及定位该抵杆354,而让该承 接件351受该抵杆354带动而在下座310上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
这样,本创作的下座310就具有X、 Y轴位移校正及Z轴旋转校正的能力。再配合双向滚 压机构400上的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410、 420设计,使其贴合平面度更佳、容易调整校正, 且可以节省滚压作业时间。
再请参阅图8、 9、 10,图中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重要实施例,该平行贴合机构200的旋 摆装置220之旋轴500采用中央平衡翻转设计。该旋轴500横穿装设于该上座210中央处, 该旋轴500利用中央平衡翻转设计能降低上座210重量产生的扭力,且能加快翻转的速度。 此外,旋轴500的中央平衡翻转仅需小扭力,可以增加设备运作时的稳定度。另该上座210 及旋摆装置220之间同样组装有一调整件,可进行倾斜调整,结构设计与之前叙述相同,在 此不多作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包含有一机台;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一升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组及一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台受X轴位移组及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座组装有一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双向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进给机构后方,该双向滚压机构包含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该二组滚轮的轴心相交预设角度,前述二组滚轮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二组滚轮的轴心夹角是9 0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前述二组滚轮为金属材质,且二组滚轮 的间距可调。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进给机构的升降台由压缸或螺杆带动。
5. —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包含有一机台;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 一升 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组及一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 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台受一 X轴位移组及一 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 座组装有一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Z轴旋转组包含一承接件,该承接件 受限在下座上可旋转位移预设之角度,并且该承接件朝外凸伸一抵杆,利用微调旋动及定位 该抵杆,而让承接件在下座上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进给机构的Y轴位移组包含滑轨及微 调转柄,且Y轴位移组安装在下座与X轴位移组之间;该Z轴旋转组包含一承接件、 一定位 件及一微调件,该承接件可旋转限位在下座中央,且该承接件朝外凸伸一抵杆,前述定位件 及微调件组装在该下座,利用该定位件及微调件抵顶在抵杆二侧,且定位件及微调件配合旋 动及定位该抵杆,而让该承接件受该抵杆带动而在下座上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进给机构的升降台由压缸或螺杆带动。
9. 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包含有一机台;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及一旋摆装置,该旋摆装置以一旋轴装设 于该上座中央处;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 一升 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组及一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 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台受一 X轴位移组及一 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 座组装有一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以及一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其特征是该进给机构的升降台由压缸或螺杆带 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贴合机,包含有一机台;一平行贴合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具有一上座;一进给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平行贴合机构后方,该进给机构包含有一下座、一升降台、一X轴位移组、一Y轴位移组及一Z轴旋转组,前述下座受下方升降台带动向上抵顶该平行贴合机构的上座,且该升降台受X轴位移组及Y轴位移组带动且能调整,另在下座组装有一Z轴旋转组,而让下座进行Z轴向的旋转微调;一双向滚压机构,设置于机台上且位于该进给机构后方,该双向滚压机构包含二组异向滚压的滚轮,该二组滚轮的轴心相交预设角度,二组滚轮相对该进给机构进行滚压。可以使其贴合平面度更佳、容易调整校正,且可以节省滚压作业时间。
文档编号B30B3/00GK201350693SQ20082015447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林秋香, 黄国治 申请人:黄国治;林秋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