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922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台电梯的运行进行统一管理的群管理系统,尤其 适用于采用在电梯门厅处登录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方式的群管理。
背景技术
作为已知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在电梯门 厅或大楼入口、走廊等登录目的地楼层,并将其作为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目 的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在这种目的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中,在上班等时 间段,当电梯乘客从大厅楼层前往各个目的地楼层而使得电梯乘客前往的 目的地楼层较多时,为了对目的地楼层进行分配(分乘),以提高各台电梯 轿厢的运行效率,设定分配给各台电梯轿厢的呼叫数量的限制值,选择未 响应的呼叫数量在呼叫数量限制值以下的呼叫数量限制候补电梯,并将新 的呼叫分配给从呼叫数量限制候补电梯中选出的电梯。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如下技术为了正 确掌握等待乘客的人数,以便根据乘客对电梯轿厢的使用情况来提高服务 质量,计算通过电梯门厅中的目的地呼叫登录按钮登录的目的地呼叫的登 录次数,在该次数超过了规定值时,改变对电梯轿厢作出的分配,并增加 分配其他的电梯轿厢。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如下技术为了根 据按各个目的地楼层分别指定的电梯门厅呼叫信息,更为精确地按照乘客 流量的变化,推测电梯的乘客流量,针对各台电梯轿厢计算在已经登录了 电梯门厅呼叫的各个楼层发生电梯轿厢呼叫的发生概率,求出各个楼层的 到达时间的期待值,并根据求出的值将电梯轿厢分配给新发生的电梯门厅 呼叫。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1-58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7-23286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平11-209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已知技术中,设定分配给各台电梯轿厢的呼叫数量的限制值, 或者在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登录次数超过了规定值时改变对电梯轿厢作出 的分配,但是,仅仅通过上述措施,则难以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将呼叫数 量的限制值或者登录次数的规定值设定为适当的值,由于只要改变一个值 就会使作为分配对象的电梯轿厢发生变化,因此一个值的改变就会导致服 务质量发生大的变化。
由于在上班时间段等,乘客流量以数分钟为单位发生急剧的变化,因 此必须在短时间内设定适当的值,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在更短的时 间内设定适当值。可是,由于在实际的情况下要找到该适当的值需要花费 时间,因此难以采取更为细致的措施来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缩短等待时间)。
此外,在根据按各个目的地楼层分别指定的电梯门厅呼叫信息,计算 各个楼层发生电梯轿厢呼叫的发生概率,以求出各个楼层的到达时间的期 待值的技术中,由于其只是对各台电梯轿厢的到达时间的期待值进行了变 更,而没有在电梯乘客的目的地楼层的数量较多时,对目的地楼层进行分 配,因此,该技术无法应对乘客流量发生急剧变化,例如像上班等时间段 那样电梯乘客以数分钟为单位发生大的变动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知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乘客流量 的变化,采取更为细致的措施,并提高各轿箱的运行效率。此外,本发明 的其他目的在于,即使在上班时间段那样乘客流量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场 合,也能够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縮短等待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多台在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
电梯进行管理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群管理系统具有目的 地楼层登录装置,其设置在电梯门厅,用于登录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 叫;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从所述多台电梯中分配为所登录的所述目的
地楼层呼叫提供服务的所述电梯,随着所述电梯被分配到的所述目的地楼 层呼叫数量的增加,对所述电梯的分配受到抑制。根据本发明,由于随着被分配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数量的增加,对所 述电梯的分配受到了抑制,因此,在乘客流量大时,被分配到的目的地楼 层呼叫数量较多的电梯难以被分配到新的呼叫,而在乘客流量小时,优先 根据等待时间进行电梯分配。所以,能够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采取更为 细致的措施,并提高各台电梯轿厢的运行效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评价值调整增益特性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分配评价值调整特性的曲线图。
图6是乘客流量较大时的评价值的说明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乘客流量较小时的评价值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等待时间縮短效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己知技术中的分配方法的说明图。
图IO是表示上班时间段的乘客流量变化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分配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等待时间调整增益特性的曲线图。
图13表示另一个其它的实施方式的等待时间调整增益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14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的方块图。 符号说明
1群管理控制装置 2A电梯的控制装置 3A电梯 4A乘客群
5A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 101数据输入输出部分102等待时间计算部分
103等待时间评价值计算部分 104其它评价值的计算部分 105分配评价值计算部分 106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 107分配评价值调整部分 108分配轿厢选择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电梯群管理系统通过将多台电梯作为一个群体,向乘客提供高效率的 运行服务。具体来说,将多台电梯轿厢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管理,对在某一 楼层新登录的电梯门厅呼叫,选择一台最适当的电梯轿厢,并将该电梯轿 厢分配给该新登录的电梯门厅呼叫。
在一般的群管理系统中,在电梯门厅登录向上或者向下的呼叫,并在 乘入了到达的电梯轿厢后登录目的地楼层,而目的地楼层登录式的群管理 系统(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是在电梯门厅处登录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 系统,由于通过电梯乘客的目的地登录能够知道电梯乘客的目的地楼层, 因此能够向各个目的地楼层分配适当的电梯轿厢。
当电梯门厅中的电梯乘客的目的地楼层的数量较多时(例如有8个楼 层等时),通过由多个电梯轿厢来分担这些目的地楼层,能够降低各台电梯 轿厢的停靠次数,其结果,能够縮短一周行驶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各台电 梯轿厢的运行效率。像上班等时间段那样出现乘客大多从大厅楼层前往多 个目的地楼层的乘客流量时,上述方法特别有效。此外,乘客流量是指在 规定的时间(例如5分钟)内到达电梯门厅的乘客数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一例,该电梯群管理系统是在电梯 门厅等处登录目的地楼层,并根据该目的地楼层进行电梯轿厢分配的目的 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系统。为了便于说明,此处以2台电梯的群管理为例 进行说明。
该电梯群管理系统主要包括2台电梯3A(A号电梯)、3B(B号电梯);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2A(A号电梯的控制装置)、2B(B号电梯的控制装置); 对2台电梯进行统一管理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在图1中表示了 1楼的电
梯门厅的情况(省略了其他的楼层)。在1楼中,设置有让乘客通过数字键
等登录目的地楼层以生成电梯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5A、 5B。使用 了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电梯的使用方法的步骤如下。
(1) 1楼的乘客通过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5A或者5B登录目的地楼 层。(2)对于所登录的目的地楼层,通过群管理控制装置1分配为该目的地 楼层提供服务的电梯。(3)其结果,在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上显示被选择的 分配电梯。(4)乘客看到该显示后在所显示的电梯前等待电梯。
图2表示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详细情况。乘客操作数字键EOl,输 入目的地楼层以生成呼叫。其结果,分配电梯(E02)立即显示在显示部分 E03上。此时,B号电梯是分配电梯,乘客前往B号电梯的电梯门厅等待 电梯的到达。B号电梯到达登录楼层后,由于已经登录了所输入的目的地 楼层,因此乘客在电梯轿厢内不进行任何按钮操作也能够前往所登录的目 的地楼层。
在目的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中,由于能够对所登录的每个目的地楼层 分配适当的电梯,所以能够根据目的地楼层的情况分配多个电梯。例如, 在图1的示例中,乘客被分配成如下2个群体分配给A号电梯的乘客群 4A和分配给B号电梯的乘客群4B。在图1的示例中,只图示了 l楼的目 的地楼层登录装置,而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的设置形式有2种, 一种是在 包括1楼在内的各个楼层中设置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另一种是在1楼设 置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在l楼以外的楼层设置上下方向的登录按钮。
以下对群管理控制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信息、各台电梯的电梯轿厢的信息、各个楼层 的各台电梯的电梯门厅信息输入到数据输入输出部分IOI中。另一方面, 数据输入输出部分101将来自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和输出信息等输 出到各台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门厅的各个设备中。
根据数据输入输出部分101的信息,在各台电梯轿厢到达各个目的地 楼层呼叫的登录楼层为止的等待时间的计算部分102中,针对已经分配给 各台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计算各个呼叫从登录到分配轿厢到达该呼叫的登录楼层为止的预测等待时间。在呼叫为新登录的呼叫时,预测等 待时间是分配轿厢(此时为临时分配轿厢)到达呼叫登录楼层的预测到达时 间,如果是已经被分配了的呼叫,则所述预测等待时间表示从登录到当前 时间点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和分配轿厢到达呼叫登录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 的和。
目的地楼层呼叫是指由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生成的呼叫,呼叫数据由 呼叫登录楼层io和目的地楼层id的组合表示。例如,登录楼层为1楼, 目的地楼层为5楼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被表示为(i0、 id)二(l楼、5楼)。
在等待时间评价值计算部分103中,根据各台电梯轿厢到达各个目的 地楼层呼叫登录楼层为止的等待时间,计算各台电梯轿厢的等待时间评价 值。例如,在将各台电梯轿厢到达目的地楼层呼叫的登录楼层为止的最大 等待时间作为等待时间评价值的方法中,通过下式表示k号电梯的等待时 间评价值Ow(k)。
4>w(k)=Max{wk, p wk. 2, wk, 3, ...} (1)
式中,wk, ,、 wk.2、 wk.3、…是分配给k号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呼 叫的预测等待时间。
此外,也可以将各个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和、平方和或者其平方根作为
等待时间评价值来计算。在平方和时,k号电梯的等待时间评价值0w(k)
由下式表示。
Ow(k,i:(Wk.i)2 (2)
式中,wk, j(i=l、 2、 3…)表示分配给k号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呼叫 的预测等待时间。
在其它评价值的计算部分104中,计算等待时间评价值以外的评价值, 例如,与电梯轿厢内人数有关的评价值以及为了避免电梯轿厢运行位置过 于接近而评价的各台电梯轿厢的位置关系的评价值等。
在分配评价值计算部分105中,通过对等待时间评价值和其它的等待 时间评价值进行加权加法来计算分配评价值OT(k)。分配评价值$"k)根据 下式计算。
。T(k)=Ow(k)+S{aj' *j(k)} (3)
式中,巾"k)表示通过等待时间评价值调整部分103调整后的等待时间评价值,Ctj表示加权系数,Oj(k)表示等待时间评价值以外的其它的评 价值。
在计算各台电梯轿厢因分配到的呼叫而停靠的停靠楼层数的计算部 分106中,计算各台电梯轿厢因分配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而停靠的停靠楼
层数的合计值。停靠楼层分2种, 一种停靠楼层是呼叫登录楼层,另一种 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2种停靠楼层都是因目的地楼层呼叫而停靠的停 靠楼层。不过,由于在上班时间段内,绝大多数的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 因此,也可以将属于目的地楼层的停靠楼层作为因目的地楼层呼叫而停靠 的停靠楼层。
例如,A号电梯在4楼朝下行驶,并且己经被分配了如下的目的地楼 层呼叫(io, id)二(l楼,5楼)、(l楼,8楼)、(l楼,〗2楼)、(5楼,12 楼)、(6楼,8楼)。此时,在不对重复的楼层进行多次计数的情况下,属 于登录楼层以及目的地楼层的停靠楼层为l楼、5楼、6楼、8楼和12楼, 停靠楼层数总计为5个楼层。
在分配评价值调整部分107中,根据呼叫停靠楼层数和分配评价值, 按照呼叫停靠楼层数的多少来调整分配评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呼叫停 靠楼层数越多,将分配评价值调整得越大。其结果,在各台电梯中,因所 受理的呼叫而停靠的停靠楼层数越多,则该电梯的表观评价值就越大,就 越难被分配到新的呼叫。由此,在上班时间段等乘客流量大时,各台电梯 的停靠楼层数增多, 一周行驶时间变长,从而导致等待时间也变长,但 是.通过分配来抑制各台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能够抑制一周行驶时间 变长以及抑制等待时间变长。
在分配轿厢选择部分108中,从各台电梯轿厢的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 中找出最小的值,并将与该评价值对应的电梯作为分配电梯。
以下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图1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新的呼叫登录到 分配电梯确定为止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判断是否新登录了目的地楼层呼叫(ion, idn)(STOl)。在判断结果是否 定的时,重复进行处理直到判断为出现了新的登录。在判断为出现了新的 登录时,针对各台电梯进行循环处理,以计算综合评价值OT(k)(ST02)。 在该循环处理中,通过改变k的值,从l号电梯到kmax号电梯为止的全部电梯实施处理。
对k号电梯临时分配新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ST03)。
计算k号电梯到达新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ion, idn)的登录楼层ion 的预测到达时间(ST04)。
对已经分配给k号电梯的各个目的地楼层呼叫,计算到达各个呼叫的 登录楼层的预测等待时间(ST05)。
对k号电梯的临时分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以及已经分配的目的地楼层 呼叫,根据上述计算出的预测等待时间,计算等待时间评价值O w(k)(ST06)。等待时间评价值能够通过公式(1)或者公式(2)等计算。
计算k号电梯的等待时间评价值以外的其它的评价值Oj(k)(j-l、 2、 3、…)(ST07),将其与等待时间评价值。w(k)进行加权加法计算,以此计算 分配评价值^(k)(ST08)。
对k号电梯的临时分配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以及已经分配的目的地楼层 呼叫,计算包括登录楼层和目的地楼层在内的停靠楼层数的合计值 n(k)(ST09)。登录楼层和目的地楼层重复的楼层作为只停靠一次计算。
算出k号电梯的呼叫停靠楼层的合计值n(k)后,使用评价值调整增益 函数F并且采用下式从该值算出评价值调整增益ga(k)(ST10)。
ga(k) = F{n(k)} (4)
评价值调整增益函数F是具有如下特性的函数,即如图4所示,当停 靠楼层数超过某一个值后,随着停靠楼层数增加,增益值从l这一个值开 始增加。
调整增益的值确定后,根据下式将分配评价值乘以增益,以此调整分 配评价值(STll),在此,将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设定为O't(k)。 0,t(k)=ga(k)' , (5)
由于调整增益由停靠楼层数决定,因此,停靠楼层数和分配评价值的 最终特性如图5所示。根据公式(4)和(5),其可由下式表示。 0,t(k)=Ot(k" F{n(k)} (6)
能够根据呼叫停靠楼层数的值连续地调整评价值,从而能够将停靠楼 层数的影响"平稳(具有连续性)地"以及具有"倍数效果"地在表观等待 时间的增加上反映出来。调整所有电梯的分配评价值,在电梯循环处理结束后(ST12),选择调 整后的分配评价值cD't(k)最小的电梯,并将该电梯确定为新的目的地楼层
呼叫的分配电梯(ST13)。
图4表示分配评价值调整时使用的调整增益函数的详细情况,图中, 横轴(A01)表示被分配到的呼叫的停靠楼层数的合计值n,纵轴(A02)表示 调整增益值ga。
在停靠楼层数达到规定值nth以前,增益值为l(曲线A03部分),此 时,直接使用所输入的分配评价值。在超过了规定值nth后(曲线A04部分), 调整增益值与停靠楼层数成比例地增加(曲线A05部分)。以上特性可以由 下式表示。
ga二l (l^n<nth) (7)
ga二(3(n—nth)+l (nth^n) (8)
式中,P表示规定值(与函数的斜率相对应)。
增益的特性如下。在停靠楼层数n大于规定值nth的区域中,停靠楼 层数越多,则调整增益也越大,由于该增益与分配评价值相乘(公式(5)), 因此,表观评价值(其主体是等待时间)增大。实际上,如上班高峰时等, 当停靠楼层数增多后,各台电梯轿厢的一周行驶时间变长,使得电梯轿厢 很长时间才能返回大厅楼层,导致等待时间迅速变长。图4的增益函数反 映了停靠楼层数的增加对等待时间的影响。在乘客流量较小,并且停靠楼 层数也较少的状况下,停靠楼层数对一周行驶时间的影响较小,因此,停 靠楼层数对等待时间造成的影响也较小,此时增益为1。当停靠楼层数超 过某一阈值后,其对一周行驶时间带来的影响迅速增加。因此,停靠楼层 数对实际等待时间造成的影响也变强,成为使该影响线性地增加的增益的 特性。
以下对一周行驶时间和停靠楼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说明。 一周行
驶时间RTT可由下式表示。
RTT-E(楼层间的移动时间)+i:(因呼叫而停靠的时间)(9) 当停靠楼层数较少时,第2项所带来的影响也较小,因此, 一周行驶
时间主要由第l项来决定,而当停靠楼层数增多后,第2项的影响变得大于第l项的影响,此时, 一周行驶时间主要由停靠楼层数决定。
图4所示的调整增益函数的阈值nth优选根据(9)式的第1项和第2项 的关系求出,适合将使得第1项的影响与第2项的影响大致相等的停靠楼 层数作为阈值nth的候补。通过分别以公式(10)和公式(11)近似地求出第1 项和第2项,则nth可由公式(12)表示。
£(楼层间的移动时间)
二(总服务楼层数X楼层间隔X2)/电梯的额定速度(10) E(因呼叫而停靠的停止时间"停靠楼层数X平均停靠时间(11) nth二K总服务楼层数X楼层间隔X2)/电梯的额定速度V平均停靠时 间(12)
采用公式(12),根据该电梯的服务楼层数、楼层间隔、额定速度、平 均停靠时间算出调整增益函数的阈值nth。由于楼层间隔、平均停靠时间 的概算值是已知的,其值分别为4-6m和5~10秒,因此,只要知道服务 楼层数和额定速度,就能求出大致适当的nth值。由于只要知道大楼以及 电梯的规格,就能大致确定服务楼层数、楼层间隔、额定速度和平均停靠 时间的值,因此,阈值nth可在电梯安装时确定。
nth没有必要为整数,可以将通过公式(12)求出的带小数的值设定为 nth(例如,nth=4.6)。此外,公式(12)的nth的计算式中没有包括电梯的台 数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在电梯台数较多时,可以通过降低nth的值来加强 目的地楼层的分配,相反,在台数较少时,优选加大nth的值,从而将呼 叫集中到l个电梯轿厢。因此,优选在确定nth时,在根据公式(12)算出 nth后,进一步根据电梯台数进行修正。
如上所述,通过具有使评价值调整增益随着呼叫停靠楼层数的增加而 增加这一特性,更为详细地说,通过具有在呼叫停靠楼层数超过规定的阈 值之前使增益值保持为一定值(=1),在超过了阈值后使呼叫停靠楼层数增 加这一特性,能够根据呼叫停靠楼层数进行分配,以优先縮短等待时间。
由于呼叫停靠楼层数与乘客流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进行自 动调整,使得在乘客流量较小时,进行优先縮短等待时间的分配,而在乘 客流量较大时,进行优先抑制停靠楼层数(=优先抑制一周行驶时间)的分 配。可以在电梯以及大楼的规格确定后,将图4的函数确定为一定值。图5表示因分配呼叫而停靠的停靠楼层数与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之间
的关系。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O't(k)与调整增益ga(k)之间具有公式(5)所示 的关系,而调整增益与停靠楼层数之间具有图4所示的关系。因此,停靠
楼层数与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图5所示的特性。该特性为
在呼叫停靠楼层数超过规定的阈值之前,分配评价值保持原先的值(曲线的
B01部分),而在呼叫停靠楼层数超过了阈值后(曲线的B02部分),分配评 价值随着呼叫停靠楼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曲线的B03部分)。图5的特性可 由公式(13)以及公式(14)表示。
0,t(k)=cDw(k) (1^n〈nth) (13)
0,t(k)={|3(nith)+l}* Ot(k) (nth^n) (14)
根据该特性,在乘客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停靠楼层数较少的情况下), 根据调整前的分配评价值进行评价(根据等待时间进行评价),在乘客流量
增加而超过了规定的条件后(停靠楼层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施如下的分配 即,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越多,则使该电梯轿厢越难以被分配到新的呼 叫。
图6表示上班时间段乘客流量较大的场合下的分配例。在图6(a)的示 例中,群管理为A号电梯和B号电梯的2台电梯的群管理,并且处于A 号电梯(C05)比B号电梯(C06)早到达1楼的状态。A号电梯已经被分配了 较多的乘客(C09),其停靠楼层数(为nA)也较多。另一方面,B号电梯被分 配的乘客还比较少(CIO),并且停靠楼层数(为riB)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 又有新的乘客(C07)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登录,以下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将A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设定为^tA,将B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设定 为①tB。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分配评价值为等待时间评价值。从附 图可以知道,由于A号电梯较早到达1楼,因此满足OtA〉OtB。此外,A 号电梯和B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分别为nA、 nB,并且满足nA〉riB。由此, 根据图6(b)所示的分配呼叫停靠楼层数与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之间的关 系,A号电梯的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对应于C03这一点而成为OV。此外, B号电梯的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对应于C04这一点而成为O'tB。原先的分 配评价值的关系为0认〈。tB,但在根据停靠楼层数的影响调整了评价值 后,分配评价值的关系变成了。V〉。'tB,关系发生了颠倒。其结果,由新乘客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被分配给了 B号电梯。这是由于,虽然A 号电梯的等待时间较短,但其已受理的呼叫的目的地楼层停止数较多,因 此,在确定评价值时, 一周行驶时间将变长这一不良影响被纳入了评价值。
也就是说,根据图6(b)所示的A号电梯的调整函数C01和B号电梯的调 整函数C02调整了根据停靠楼层数评价的分配评价值。
在乘客流量较大时,调整函数的评价值调整量随着停靠楼层数的增加 而增加,在这一特性的作用下,分配评价值被调整为停靠楼层数越多的电 梯,其分配评价值越大,因此难以被分配到新的呼叫。其结果,停靠楼层 数越小的电梯越是容易被分配到新的呼叫,通过如此分配,目的地楼层呼 叫被分散到各台电梯。其结果,各台电梯的一周行驶时间变短,最终能够 縮短等待时间。
图7表示在上班时间段且乘客流量较小的场合下的分配例。如图7(a) 所示,A号电梯(D05)、 B号电梯(D06)的电梯轿厢位置与图6(a)处于相同 的情况。不同的是电梯门厅的等待乘客的数量,由于乘客流量较小,只有 A号电梯被分配到了 1个等待乘客(D09)。因此,A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 ru为2,而B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iiB为O。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新的乘客 (D07)进行了新的目的地楼层登录,以下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将A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设定为OtA,将B号电梯的分配评价值设定
为CDtB。由于A号电梯较早到达1楼,因此满足OtA〈。tB的关系。此外,
A号电梯和B号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由于被临时分配了新的呼叫而增加,因 此分别成为1^=2+1=3、 nB = 0+2=2。由此,根据图7(b)所示的分配呼
叫停靠楼层数与调整后的分配评价值之间的关系,由于停靠楼层数较少,
因此调整前后的评价值不发生变化,仍然为巾'tA〈。'tB。其结果,新乘客
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被分配给了 A号电梯。这是由于作出了如下判断的缘 故,即,因为乘客流量较小,所以从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考虑,优选将呼 叫追加分配给1个电梯轿厢,以优先缩短等待时间。
在乘客流量较小时,调整函数的评价值调整量保持不变,在这一特性 的作用下,在分配时不考虑停靠楼层数这一因素,新的呼叫被优先分配给 评价值较小的电梯。其结果,各乘客被分配给较早到达的电梯,从结果看, 由于一周行驶时间的增加量小,因此能够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等待时间)。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梯群管理系统效果的示例图。在图8的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上班时间段的乘客流量,纵轴表示平均等待时间,该曲线 表示平均等待时间相对于乘客流量的特性。3根曲线中,曲线G01表示上
下按钮式的通常的群管理控制的等待时间特性,曲线G02表示一般的目的 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的等待时间特性,曲线G0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 待时间特性。
在上下按钮式的通常的群管理控制中,在乘客流量较小时,乘客纷纷 乘入最早到达的电梯轿厢内,因此等待时间最短。但是,随着乘客流量增 加,各台电梯轿厢的停靠楼层数增加, 一周行驶时间也随之变长,导致一 部分乘客乘不上电梯,从而使得等待时间急剧变长。
在一般的目的地楼层的登录式群管理中,即使乘客流量增加,由于能 够根据目的地楼层进行电梯分配控制,因此能够抑制一周行驶时间变长, 与上下按钮式的群管理相比,能够抑制等待时间急剧变长。但是,在根据 目的地楼层的情况将乘客分配给多个电梯轿厢的控制中,在乘客流量较小 的区域,会产生将乘客分配给等待时间长的电梯轿厢的情况,因此,如曲 线G02的特性所示,与上下按钮式的群管理相比,等待时间变长。尤其是, 在发生了因分配给多个电梯轿厢而使得全部的电梯轿厢一起从大厅楼层 出发时,如果在全部电梯轿厢出发后立刻有乘客到达大厅楼层,则该乘客 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因此,在乘客流量较小时,优选将乘客分配给一个电梯轿厢,以优先 缩短等待时间,而在乘客流量较大时,为了缩短一周行驶时间,优选按照 目的地楼层来分配电梯。如在图6以及图7中所说明的那样,在图1所示 的控制中,能够实现上述控制,其结果,能够得到如图8的曲线G03所示 的等待时间特性。
由于调整增益在乘客流量较小时不发生作用,因此,在乘客流量较小 时,进行优先縮短等待时间的控制,由此,与上下按钮式的群管理一样, 能够縮短等待时间。而在乘客流量较大时,由于调整增益会随着呼叫停靠 楼层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能够进行分配控制,将目的地楼层分配给多个电 梯轿厢,使得能够抑制停靠楼层数增加。其结果,能够与一般的目的地楼 层登录式群管理一样,抑制一周行驶时间变长,从而能够抑制等待时间迅速变长。
此外,如图8所示,曲线G03与一般的目的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的特 性曲线G02相比,在大乘客流量时也能够缩短等待时间。这是由于在一般 的目的地楼层登录式群管理的控制中,以呼叫登录时起到抵达目的地楼层 为止的服务结束时间来进行评价的缘故。在以服务结束时间进行评价时, 由于服务结束时间等于等待时间和电梯乘坐时间的和,所以需要对两者进 行均等的评价,这样,在乘客流量大时,等待时间也会对评价产生重大的 影响。其结果,由于会产生目的地楼层的分配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从而
可能导致等待时间特性变差。
图9表示采用如下技术进行分配时的分配方法,该技术是通过设定呼 叫次数限制值,将在呼叫次数限制值以下的电梯轿厢作为分配候补轿厢, 从分配候补轿厢中选择分配评价值最好的电梯轿厢的技术。在图9的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分配呼叫次数,纵轴表示分配评价值,在选择时,从表示 呼叫次数限制值的虚线HOl的左侧(呼叫次数较小侧)范围内的电梯轿厢中
选择评价值最好的电梯轿厢。
假设B号电梯的状态由点H03表示,H电梯的状态由H02表示,则 位于虚线H01左侧的B号电梯被选为分配电梯。呼叫次数限制值是对性 能的影响非常大的参数,例如在图9的场合,如果呼叫次数限制值稍微大 一点,则点H02也成为分配候补轿厢,此时,分配评价值较小的A号电 梯被选择为分配电梯。如此,由于呼叫次数限制值如何设定会使分配结果 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该值必须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始终选择适合的值。
如图10所示,实际的上班时间段的乘客流量会以数分钟为单位发生 非常大的变动。并且,变化的模式也每天不同。因此,必须根据该以数分 钟为单位发生的变化随时选择最佳的值,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庞大的运 算量,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根据乘客流量随时调整控制参数的方法 中,在乘客流量发生了急剧变化时,无法设定适当的参数,从而不能稳定 地获得高性能。
图ll表示图l所示的分配方法,并且A号电梯以及B号电梯的分配 呼叫次数以及调整前的等待时间评价值的情况与图9的情况相同(A号电 梯的状态由点K01表示,B号电梯的状态由点K02表示)。在图1中,分配评价值按照已经受理的呼叫次数的情况变化。A号电梯由于呼叫次数(tlA) 较多,因此评价值增加,评价值转变到点K03。与此相对,B号电梯由于 呼叫次数较少,因此评价值保持原来的值。在图11的示例中,调整后也
是A号电梯的评价值较小,因此,最终决定将新的呼叫分配给A号电梯。 将图11和图9进行比较可知,在图11中,由于分配候补电梯不以阈
值来决定,所以能够将全部的电梯作为分配对象来进行评价,因此能够进 行更为适当的评价。此外,没有必要像呼叫次数限制值那样根据乘客流量 来动态地改变对性能影响大的参数。因此,不会因参数而导致性能发生变 化,从而能够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获得始终稳定的性能(等待时间性能)。
图12表示评价值调整增益函数的其它实施例。在图12的曲线图中, 横轴(A01)表示因分配呼叫而停靠的停靠楼层数,纵轴(A02)表示评价值调 整增益,图12的评价值调整增益函数表示在曲线上的特性是,停靠楼层 数越增加,则与停靠楼层数对应的调整增益的增加率(曲线中的斜率)也相 应变得越大。具体来说具有如下特性:在停靠楼层数超过第1阈值nthl(All) 前,调整增益为l(A10的特性),此外,在停靠楼层数超过第2阈值nth2(A13) 前,增益以规定的斜率增加(A12的特性),在停靠楼层数超过第2阈值 nth2(A13)后,增益以更大的斜率增加(A14的特性)。
艮P,上述其他实施例具有调整增益的增加率(增加的比例)会随着停靠 楼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其结果,随着停靠楼层数的增加,调整后的 评价值的增加率(增加的比例)也增加。通过使调整增益具有随着停靠楼层 数的增加其增加率也增加这一特性,能够在分配时做到随着呼叫停靠楼层 数增加,进一步强有力地抑制停靠楼层数的增加。
通过使调整增益具有随着停靠楼层数的增加其增加率也增加这一特 性,能够在分配时做到随着呼叫停靠楼层数增加,进一步强有力地抑制停 靠楼层数的增加,从而能够在乘客流量大时进一步强有力地抑制各台电梯 轿厢的一周行驶时间的增加。也就是说,能够更为细致地改善图8所示的 等待时间特性中的乘客流量大时的等待时间特性。
图13表示评价值调整增益函数的另一个其它实施例。图13的评价值 调整增益函数也和图12 —样,具有停靠楼层数越增加,则与停靠楼层数 对应的调整增益的增加率(曲线中的斜率)也相应变得越大这一特性。图13的评价值调整增益函数不具有图12所示的折线状的分段线那样的特性, 而具有平稳增加的非线性的曲线性特征。例如,优选具有下式所示的2次 函数(抛物线)或者3次函数那样的特性。
ga= Y* (n_l)2 (15)
式中,Y是规定的常数。与图12的特性相比,图13具有随着停靠楼 层数的增加,能够使调整增益的增加率(增加的比例)急剧加大的特性。其 结果,随着停靠楼层数的增加,调整后的评价值的增加率(增加的比例)急 剧加大。通过使调整增益具有这样的特性,使得呼叫停靠楼层数越多,则 更为强有力地抑制停靠楼层数的增加,从而能够防止因停靠楼层数增加了 一点,例如只增加了一个楼层,就导致调整增益发生很大变化这样的情况 发生。 '
图14表示其它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图14的各个部分与图1相 同。图14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分配评价值的最主要部分 的等待时间评价值根据停靠楼层数来进行调整。图14的等待时间评价值 计算部分103的输出以及分配给各台电梯轿厢的呼叫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 分104的输出被输入到等待时间评价值调整部分105中,并且时间评价值 根据停靠楼层数进行补正。等待时间评价值的调整方法和己经说明的分配 评价值的调整方法相同。因此,通过将呼叫停靠楼层数的影响更直接地反 映在等待时间上,能够进行更为适当的评价。此外,由于能够特定在停靠 楼层数和等待时间的关系,所以评价值调整增益的形状设定也能够进行更 高精度的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对多台在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电梯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群管理系统具有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其设置在电梯门厅,用于登录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从所述多台电梯中分配为所登录的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提供服务的所述电梯,随着所述电梯的被分配到的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数量的增加,抑制对所述电梯的分配。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其根据所登录的所述 目的地楼层呼叫来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随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增加,对所述电梯的分配受到抑制。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的评价值,并且根据该评价值将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所述电梯,随 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增加,使所述评价值的计算值增大。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的评价值,并且根据该评价值将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所述电梯,当 所述停靠楼层数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不改变所述评价 值,而在所述停靠楼层数超过了规定值时,则随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增加 而增加所述评价值。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其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等待时间评价 值计算部分,其计算评价值,该评价值表示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 楼层呼叫时的预测等待时间;以及分配轿厢选择部分,其将该评价值好的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当所述停靠楼层数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不改变所述 评价值,而在所述停靠楼层数超过了规定值时,则随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 增加而增加所述评价值。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的评价值,并且根据该评价值将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所述电梯,随 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增加,使所述评价值的增加率增大。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的评价值,并且根据该评价值将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所述电梯,随 着所述停靠楼层数的增加,使所述评价值的增加率非线性地增大。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计算所述电梯的停靠楼层数的停靠楼层数计算部分,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将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时 的评价值,并且根据该评价值将所述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给所述电梯,根 据设置有所述电梯的大楼的楼层数以及电梯的额定速度来计算所述评价 值。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对多台在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电梯(3A,3B)进行管理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具有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5A,5B),其设置在电梯门厅,用于登录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1),其从多台电梯中分配为所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提供服务的电梯,随着电梯被分配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数量的增加,抑制对该电梯的分配。从而,在目的地楼层呼叫在电梯门厅登录的群管理系统中,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采取更为细致的措施,并提高各台电梯轿厢的运行效率。
文档编号B66B1/20GK101565139SQ20091000719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3日
发明者会田敬一, 前原知明, 吉川敏文, 星野孝道, 村冈一史, 高岸优子, 鸟谷部训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