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06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家用榨油机。
背景技术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日益追逐一些原汁原味的绿色健康食品,而食 用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 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多由专业厂家生产,且以各种谷物调和由类居多,一般价格也比较昂 贵。还有一些个体商户利用自制榨油机榨制散装油在市场上销售,这些油品质量较差,加之 常有掺杂假油料甚或有毒有害物质现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小型的 家用榨油机。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大都采用螺旋挤榨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家用榨制食 用油,但这些榨油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榨膛内的主要工作部件易磨损,需经常拆换,使用 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 为完整,适用于家庭随榨随用的家用榨油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机包括机架、进料斗和驱 动电机,其中,在机架上通过轴座装有一对挤榨辊,挤榨辊的下方设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滤 筐滑轨,滤筐滑轨上悬置有1 2个渣油分离滤筐,分离滤筐的下方设有集油盘。所述挤榨辊的两端设有挤榨间隙调整机构。所述挤榨辊的外圆周表面上布设有凹槽。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挤榨辊配合的刮板。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家用榨油机,通过挤榨辊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适用于 家庭纯净食用油品的随吃随榨,具有纯正、卫生、不腐败变质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耗能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家用榨油机,是由机架1、进料斗3、驱动电机13、一对挤榨 辊包括主动挤榨辊2和被动挤榨辊4、滤筐滑轨9、渣油分离滤筐10、集油盘12和挤榨间隙 调整机构组成,其中,主动挤榨辊2通过固定轴座5安装在机架1上,其一端通过传动件14 与驱动电机13连接。被动挤榨辊4的两端通过间隙调整机构与机架1连接,进料斗3位于 主动挤榨辊2和被动挤榨辊4的上方,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滤筐滑轨9位于挤榨辊的 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1 2个渣油分离滤筐10悬置在滤筐滑轨9上,渣油分离滤筐10的下方设有与机架1连接的集油盘12。挤榨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主动挤榨辊2和被 动挤榨辊4之间的工作间隙,由滑动轴座6、支撑架7和调整顶丝8组成,滑动轴座6穿装在 被动挤榨辊4的两端,并与机架1滑动连接,支撑架7固装在机架1上,调整顶丝8穿过支 撑架7与滑动轴座6相触接。为加大挤榨辊表面的摩擦力,便于挤榨,在主动挤榨辊2和被 动挤榨辊4的外圆周表面上布设有多个凹槽。在机架1上设有与挤榨辊配合的刮板15,用 于防止渣料粘附在挤榨辊上。 工作原理该榨油机在使用时,可根据待榨原料颗粒的种类和大小,通过转动调整 顶丝8将主动挤榨辊2和被动挤榨辊4之间的工作间隙调整适度,启动驱动电机13,将待榨 原料放入进料斗3中,通过主动挤榨辊2和被动挤榨辊4的挤榨,被榨出的油和油料渣进入 到渣油分离滤筐10内,油自然流到集油盘12中,打开集油盘12的排油口 11,即可将成品油 接入容器中以备食用。该榨油机适用于榨油原料的生榨,也适用于熟榨,熟榨时只要将原料 预先加热蒸炒即可。对于颗粒较大的原料,可以先粉碎再用该榨油机榨榨,也可通过调整主 动挤榨辊2和被动挤榨辊4之间的间隙,将原料在该榨油机中反复挤榨,直至将油料中的油 榨净。该榨油机作为家庭使用,方便实用,用户可根据食用需求,控制油料的榨净量,对于只 进行一次挤榨后的油渣,还可食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机架、进料斗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通过轴座装 有一对挤榨辊,挤榨辊的下方设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滤筐滑轨,滤筐滑轨上悬置有1 2个 渣油分离滤筐,分离滤筐的下方设有集油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榨辊的两端设有挤榨间隙 调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榨辊的外圆周表面上布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挤榨辊配合的 刮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机架、进料斗和驱动电机,其中,在机架上通过轴座装有一对挤榨辊,挤榨辊的下方设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滤筐滑轨,滤筐滑轨上悬置有1~2个渣油分离滤筐,分离滤筐的下方设有集油盘;该榨油机通过挤榨辊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适用于家庭纯净食用油品的随吃随榨,具有纯正、卫生、不腐败变质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耗能少。
文档编号B30B9/20GK201833606SQ2010205401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冯冰洋, 朱寒溪, 朱文华 申请人:朱文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