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062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尤其涉及一种令轴承紧密装设在 轴筒内的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作时会产生热,假设一直持续处于高温状态 下,则会令电子元件烧毁损坏,故为避免电子元件损毁一般皆会搭配至少一个散热单元 (如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及一个风扇装置对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藉以提升电子元件的 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风扇组装轴承时,为组装方便,轴承外环与轴承固定座是采用松配合 的方式结合,而轴承内环与扇叶轴心也使用相同方式配合,但当风扇运转时,轴承内环与轴 心间的相对震动易造成轴心氧化,进而使轴心与轴承卡死,发出异音;另者,当扇叶旋转时 扇叶轴承固定座与轴承的间隙同样会因轴承未完全固定,造成运转中风扇的震动问题,轴 承因此磨耗损坏,减少风扇使用寿命。再者,为避免产生间隙,轴承、轴承固定座与轴心在制作时必须提高精密度并以紧 配方式组装,造成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大幅增加,另外,组装时容易造成轴承内部滚珠损 坏,令风扇发生震动与异音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1.易产生震动;2.易造成异音;3.间隙过大;4.减少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轴承与 轴筒之间的间隙,令所述轴承紧密结合在轴筒内的轴承固定结构与风扇模组。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轴承使用寿命,并减缓轴承与轴筒之间的 撞击噪音的轴承固定结构与风扇模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包含一个中空轴筒,具有一 个第一开口及一个内壁,所述内壁具有一个凸部朝所述轴筒中心凸伸,且所述凸部具有一 个第一平台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一个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一部分紧靠所述第一平台 及一个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内壁,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一个第一轴承,设在所 述中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上,具有一个第一底部及一个第一侧部,所述第 一底部紧靠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部紧靠所述第二部分。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个框体,具有一个第一透孔 及一个第二透孔及一个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透孔及所述第二透孔,且一个基座及 复数连结元件设在所述第二透孔中,所述基座经由所述等连结元件与所述框体连结;一个中空轴筒,是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一个第一开口及一个内壁,所述内壁具有一个凸部朝所 述轴筒中心凸伸,且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一平台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一个第一弹性元件,具 有一个第一部分紧靠所述第一平台及一个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内壁,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 述第二部分;一个第一轴承,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上,具有一 个第一底部及一个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底部紧靠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部紧靠所述第 二部分;一个扇轮,是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具有一个轮毂、复数叶片及一个轴杆,所述复数叶 片沿着所述轮毂轴周围放射状延伸,所述轴杆具有一个固定端连结所述轮毂及一个自由端 贯穿所述第一轴承,枢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封闭端相对所述第一开口,或者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第 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二平台相对所述第二开口,且具有一个 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三部分紧靠所述第二平台及一个第四部分紧 靠所述内壁。所述轴承固定结构还具有一个第二轴承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二 弹性元件上,所述第二轴承具有一个第二底部及一个第二侧部,所述第二底部紧靠所述第 三部分,所述第二侧部近邻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呈L形设置,所述第三部分及所述第四部分呈L形 设置。所述第一、二轴承具有一个轴心孔。且所述第一、二轴承为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或滚 针轴承或陶瓷轴承或含油轴承;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为一硅胶环或一橡胶 环或乳胶环。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 详细说明与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组合示意图。 图中
中空轴筒11内壁112
第一开口 111凸部113
第一平台1131 框体16[0033]第二二开口 115第一透孔161[0034]第--弹性元件12第二透孔162[0035]第--部分121流道163[0036]第二二部分122基座1631[0037]第--轴承13连接元件1632[0038]第--轴心孔131扇轮17[0039]第--底部132轮穀171[0040]第--侧部133叶片172[0041]第二二弹性元件14轴杆173[0042]第三三部分141固定端1731[0043]第四部分142自由端1732[0044]第二二轴承15凹槽1733[0045]第二二轴心孔151扣环18[0046]第二二底部152弹簧19[0047]第二二侧部1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图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 例,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固定结构是可应用在任何使用轴筒与轴承结合的机械结构中,例如 风扇或硬碟或光碟机或微型伺服马达。如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个中空轴筒11其内容置 有一个第一弹性元件12及一个第一轴承13。所述中空轴筒11具有一个第一开口 111、一个内壁112及一个封闭端114,所述第 一开口 111设在所述中空轴筒11的一端,所述内壁112具有一个凸部113朝所述轴筒中心 凸伸,且所述凸部113具有一个第一平台1131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111,所述封闭端114设在 所述中空轴筒11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11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具有一个第一部分121连接一个第二部分122,所述第一部 份121与所述第二部分122之间为垂直设置,进而呈L形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1紧靠所 述第一平台1131,所述第二部分122紧靠所述内壁112。所述第一轴承13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上,所述第一轴承13具有一个第一 轴心孔131、一个第一底部132及一个第一侧部133,所述第一底部132紧靠所述第一部分 121,所述第一侧部133紧靠所述第二部分122,即所述第一轴承13与所述内壁112及第一 平台1131之间,藉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填充空隙,并提供所述第一轴承13在轴向及径 向的支撑与缓冲效果,俾使所述第一轴承13运转时不与所述中空轴筒11碰撞,以达到整体 结构稳固及所述第一轴承13能稳定运转的效果。所述轴向是指所述第一底部132与所述第一部份121的方向,径向是指所述第一 侧部133与所述第二部份122的方向。如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元件及实施大致上与 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元件及其符号及实施方式,其不同处为所述中空轴筒11包括一个第二开口 115,且一个第二弹性元件14及第二轴承15从所述第二开 口 115往中空轴筒11内设置。所述第二开口 115设在中空轴筒11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111,所述凸部 113具有一个第二平台1132相对所述第二开口 115。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具有一个第三部分141连接一个第四部分142,所述第三部 份141与所述第四部分142之间为垂直设置,进而呈L形状,其中所述第三部分141紧靠所 述第二平台1132,所述第四部分142紧靠所述内壁112。所述第二轴承15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上,所述第二轴承15具有一个第二 轴心孔151、一个第二底部152及一个第二侧部153,所述第二底部152紧靠所述第三部分 141,所述第二侧部153紧靠所述第四部分142,即所述第二轴承15与所述内壁112及第二 平台1131之间,藉由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2填充空隙,并提供所述第二轴承15在轴向及径 向的支撑与缓冲作用,俾使所述第二轴承15运转时不与所述中空轴筒11碰撞,以达到整体 结构稳固及所述第二轴承15能稳定运转的效果。所述轴向是指所述第二底部152与所述第三部份141的方向,径向是指所述第二 侧部153与所述第四部份142的方向。再者前述两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13及第二轴承15具体是滚珠轴承或滚柱 轴承或滚针轴承或陶瓷轴承或含油轴承,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及第二弹性元件14具体为 一硅胶环或橡胶环或乳胶环。如图5、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是表示第一较佳实施的轴承固 定结构应用于一个风扇模组的具体实施的示意图,其整体结构与实施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 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元件及其符号及其实施方式,其不同处为所述风扇模组包 括一个框体16、所述中空轴筒1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所述第一轴承13、一个扇轮17、一 个弹簧18及一个扣环19,所述中空轴筒11及第一弹性元件12及第一轴承13及扇轮17及 扣环18及弹簧19设在所述框体16内。所述框体16具有一个第一透孔161、一个第二透孔162及一个流道163,所述第一 透孔161相对所述第二透孔162,所述流道163连通所述第一透孔161及所述第二透孔162, 一个基座1631及复数连结元件1632设在所述第二透孔162中,所述基座1631经由所述等 连结元件1632与所述框体16连结以支撑所述基座1631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孔162的中央 位置,所述中空轴筒11则设在所述基座1631上朝第一透孔161凸伸。如图1及图2所示,并一并参照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中空轴筒11内装设所 述第一弹性元件12及第一轴承13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在此即不重复描述。所述扇轮17,具有一个轮毂171、复数叶片172及一个轴杆173,所述复数叶片172 沿着所述轮毂171外周围放射状朝相反轮毂171方向延伸,所述轴杆173具有一个固定端 1731连结所述轮毂171的内侧顶面,及一个自由端1732贯穿所述第一轴承13的第一轴心 孔131,则所述第一轴承13紧配合的套设在在轴杆173上,并令所述轴杆173枢接在所述中 空轴筒11内,进而所述扇轮17设置在所述基座1631上。所述自由端1732具有丨凹槽1733,所述扣环18是套设固定于所述凹槽1733之 上;所述弹簧19套设于所述轴杆173外侧,且设置于所述轮毂171之内侧及第一轴承13之 间。[0065]所述扇轮17转动,所述轴杆173及所述第一轴承13随之转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 12设置在中空轴筒11内的第一平台1131及内壁112与第一轴承13之间,提供所述第一轴 承13在轴向及径向的支撑与缓冲效果,使所述第一轴承13运转时不与所述中空轴筒11的 内壁112及第一平台1131碰撞,以达到整体结构稳固及所述第一轴承13能稳定运转的效 果,进而兼具减少噪音的特性。如图8、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是表示第二较佳实施的轴承固 定结构应用于一个风扇模组的具体实施的示意图,其整体结构与实施大致与前述第一、二 及三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元件及其符号及其实施方式。在本第四较佳实施例不同处为所述风扇模组包括一个框体16、所述中空轴筒11、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所述第一轴承1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所述第二轴承15、所述扣 环18、所述弹簧19及一个扇轮17,所述中空轴筒11及第一、二弹性元件12、14及第一、二 轴承13、15及扇轮17设在所述框体16内,所述中空轴筒11的第二开口 115是贯穿所述基 座1631,所述轴杆173的自由端1732贯穿所述第一轴承13的第一轴心孔131及第二轴承 15的第二轴心孔151,进而令所述第一轴承13及第二轴承15紧配合的套设在所述轴杆173 上,所述扣环18则设置于所述自由端1732及所述第二轴承15之间,进而支撑所述第二轴 承15,并令所述轴杆173枢接在所述中空轴筒11内,则所述扇轮17设置在所述基座1631 上。所述扇轮17转动,所述轴杆173及所述第一轴承13与第二轴承15随之转动,所述 第一弹性元件12设置在中空轴筒11内的第一平台1131及内壁112与第一轴承13之间, 及第二弹性元件14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1132及内壁112与第二轴承15之间,提供所述第 一轴承13与第二轴承15在轴向及径向的支撑与缓冲效果,使所述第一轴承13及第二轴承 15运转时不与所述中空轴筒11的内壁112及第一平台1131及第二平台1132碰撞,以达到 整体结构稳固及所述第一轴承13与第二轴承15能稳定运转的效果,进而兼具减少噪音的 特性。如图11及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 在于所述中空轴筒11开设一个凹槽116,所述凹槽116是从内壁112延伸到第一平台1131 ;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相对所述凹槽116的一侧埋设在凹槽116中,因此令所述弹性元件12 嵌固在所述凹槽116上,不易脱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不仅改善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下 列优点减少第一轴承13及第二轴承15与中空轴筒11之间的间隙,令其紧密结合在中空 轴筒11内。增加第一轴承13与第二轴承15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其与中空轴筒11之间的撞击噪音。提升第一轴承13及第二轴承15运转稳定性。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 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中空轴筒,具有一个第一开口及一个内壁,所述内壁具有一个凸部朝所述轴筒中 心凸伸,且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一平台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一个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一部分紧靠所述第一平台及一个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内 壁,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一个第一轴承,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上,具有一个第一底 部及一个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底部紧靠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部紧靠所述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封闭端相 对所述第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第二开口 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二平台相对 所述第二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 二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三部分紧靠所述第二平台及一个第四部分紧靠所述内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第二轴承设在所述中 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上,所述第二轴承具有一个第二底部及一个第二侧 部,所述第二底部紧靠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侧部紧靠所述第四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呈L 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及所述第四部分呈L形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是滚珠轴承及滚柱 轴承及滚针轴承及陶瓷轴承及含油轴承其中任意一个。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是滚珠轴承及滚柱 轴承及滚针轴承及陶瓷轴承及含油轴承其中任意一个。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设有一个凹槽,所 述凹槽从所述内壁延伸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是相对所述凹槽,且其相对所 述凹槽的一侧埋设在所述凹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一硅胶环及 一橡胶环及乳胶环其中任意一个。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硅胶环及 一橡胶环及乳胶环其中任意一个。
14.一种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框体,具有一个第一透孔及一个第二透孔及一个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透 孔及所述第二透孔,且一个基座及复数连结元件设在所述第二透孔中,所述基座经由所述 等连结元件与所述框体连结;一个中空轴筒,是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一个第一开口及一个内壁,所述内壁具有一个 凸部朝所述轴筒中心凸伸,且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一平台相对所述第一开口 ;一个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一部分紧靠所述第一平台及一个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内 壁,且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一个第一轴承,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上,具有一个第一底 部及一个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底部紧靠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部紧靠所述第二部分;一个扇轮,是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具有一个轮毂、复数叶片及一个轴杆,所述复数叶片 沿着所述轮毂外周围朝相反所述轮毂方向放射状延伸,所述轴杆具有一个固定端连结所述 轮毂及一个自由端贯穿所述第一轴承,枢设在所述中空轴筒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封闭端相对 所述第一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具有一个第二开口相 对所述第一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二平台相对所述第二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 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三部分紧靠所述第二平台及一个第四部分紧靠所述内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第二轴承设在所述中空 轴筒内,且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上,所述第二轴承具有一个第二底部及一个第二侧部, 所述第二底部紧靠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侧部近邻所述第四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呈L形 设置。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及所述第四部分呈L形设置。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是滚珠轴承及滚柱轴 承及滚针轴承及陶瓷轴承及含油轴承其中任意一个。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是滚珠轴承及滚柱轴 承及滚针轴承及陶瓷轴承及含油轴承其中任意一个。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筒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 槽从所述内壁延伸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是相对所述凹槽,且其相对所述凹 槽的一侧埋设在所述凹槽中。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一硅胶环及一 橡胶环及乳胶环其中任意一个。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是一硅胶环及一 橡胶环及乳胶环其中任意一个。
专利摘要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及风扇模组,包含一个框体、一个中空轴筒、一个弹性元件、一个轴承及一个扇轮。所述框体具有一个基座,所述中空轴筒设在所述基座中央处,且具有一个内壁其设有一个凸部朝所述轴筒中心凸伸,所述凸部具有一个第一平台,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个第一部分紧靠所述第一平台及一个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内壁,所述轴承是紧靠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扇轮具有一个轴杆贯穿所述轴承以枢接在所述基座上,并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由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内壁及第一平台与所述轴承之间,使所述轴承紧密结合在所述中空轴筒内,减少轴承与中空轴筒之间的碰撞,提升轴承运转稳定性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925214SQ20102065766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刘文豪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