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0914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塔吊中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面结构,属于建筑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建筑塔吊其吊架是由若干个标准节拼装堆积而成的,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的接触面为四根主承重角钢的端面,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通过螺栓作紧固连接。这样的建筑塔吊在标准节与标准节的连接面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置于塔吊最上端的起吊悬臂经常需要负载左右旋转,即使在不吊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起吊悬臂后端的配重载荷也是很大的。因此起吊悬臂在旋转时对吊架作用着极大的的扭转力,其中起吊悬臂在运转方向改变时其旋转惯性所产生的扭转力为最大。这个扭转力将导致塔吊的标准节与标准节接触面之间产生切向扭转的相对运动。尽管人们采用了多个大直径的螺栓加以紧固,但由于两者之间的切向旋转自由度没有得到约束和限制,因此其相对运动还是不可避免的(起吊悬臂在旋转时吊架所发出的吱吱声,就是标准节之间的切向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发出的)。这个相对运动会使螺栓松动且松动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若不能即时消除,其后果是螺栓断裂造成塔倒人亡。目睹由于上述原因所出现的一起起血淋淋事故是触目惊心的。
发明内容针对目前建筑塔吊在标准节之间的接触面结构上存在着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消除上述安全隐患的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它包括多个由四根主承重角钢为主体的标准节,在四根主承重角钢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制有多个梯形齿和槽。上一节标准节中四根主承重角钢下端的梯形齿和槽完全偶合在下一节标准节四根主承重角钢上端的梯形槽和齿中。本方案在每相邻的标准节接触面之间采用了多个齿面与槽面完全偶合接触的结构方式,约束限制了两者之间的切向旋转自由度,因此消除了两者之间切向旋转的相对运动,目的是排除紧固螺栓中产生螺母松动的外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可靠、安全系数大幅提升的显著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准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准节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的接触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部分结构放大图。在图1、2、3、4中1主承重角钢、2梯形齿、3梯形槽、4螺栓、5连接套、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标准节所示的主承重角钢1的上、下端设置多个互为阳、阴且可以完全偶合的梯形齿2、梯形槽3。如图3、4所示,在搭建吊架时,将上一节标准节中四根主承重角钢 1下端的多个梯形齿2、梯形槽3完全偶合在下一节标准节中四根主承重角钢1上端的多个梯形槽3和梯形齿2中,并用多个大直径螺栓4穿过焊接在主承重角钢1上的多个连接套 4,将上、下相邻的两个标准节连接起来,再通过双螺母6并紧。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多个标准节中的四根主承重角钢1的上、下端均设置了互为阳、阴并完全偶合的梯形齿2、梯形槽3, 因而使每相邻两标准节之间的接触面成为齿的顶面、斜面与槽的底面、斜面密贴的接触面。 其中顶面与底面以及斜面上的垂直投影面,是承受重力与垂直分力的受力面。当来自于起吊悬臂的扭力作用在接触斜面上时,这个扭力就是接触斜面上的正压力,这个正压力可以分解成一个垂直分力和一个水平分力。其中水平分力是导致标准节接触面之间产生切向旋转相对运动的根本外力。众所周知,在接触面上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其中反作用力同样可以分解成一个垂直分力和一个水平分力,而这个水平分力就是约束和限制标准节接触面之间产生切向旋转相对运动的力,也是限制两者之间切向旋转自由度的力。如此,在限制了两者之间切向旋转的自由度后,螺栓4、螺母5的松动将变为不可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建筑塔吊的安全系数。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它包括多个由四根主承重角钢为主体的标准节,其特征在于四根主承重角钢的上、下端面上制有多个梯形齿和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一节标准节中四根主承重角钢下端面的梯形齿和槽完全偶合在下一节标准节四根主承重角钢上端面的梯形槽和齿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塔吊标准节间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塔吊中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面结构,属于建筑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多个由四根主承重角钢为主体的标准节,在四根主承重角钢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制有多个梯形齿和槽。上一节标准节中四根主承重角钢下端的梯形齿和槽完全偶合在下一节标准节四根主承重角钢上端的梯形槽和齿中。本方案在每相邻的标准节接触面之间采用了多个齿面与槽面完全偶合接触的结构方式,约束限制了两者之间的切向旋转自由度,因此消除了两者之间切向旋转的相对运动,目的是排除紧固螺栓中产生螺母松动的外力。本设计具有结构合理可靠、安全系数大幅提升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B66C23/62GK201961998SQ20102066825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洪学如 申请人:洪学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