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设备,特别是移动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243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升设备,特别是移动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升载荷、车辆或类似物的提升设备,特别是移动提升设备。
背景技术
也称为单柱平台的提升设备在WO 98/30488中是已知的。这种类型的提升设备包括具有布置在其上的提升柱的底座框架,其中,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载荷搬运附件的载体能够上下移动。提供了用于提升和降落的提升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机构和液压缸,以便上下移动载荷搬运附件。可以由接合在提升柱的侧向凹陷上的滚柱导轨来移动载体。在DE 693 11 949 T2中公开了类似的提升设备。为了在载体的上下移动期间对其进行引导,在载体上的固定距离处提供了上和下滚柱对,使得载体在提升运动期间能够被支撑在提升柱上。例如,这在DE 693 11 949 T2的图3中公开。在WO 98/30448中给出了滚柱对的类似布置。载体上的滚柱对的此类布置具有缺点,特别是在单柱提升平台中,其缺点在于由于滚柱对位于彼此相对接近处,所以在高载荷的提升和降落期间滚柱对以及为其分配的行进表面的磨损增加。原则上,能够通过增加滚柱对的固定距离来减少此磨损。这带来的缺点是,因此减少了此类单柱提升平台的剩余提升路径。通过增加提升柱的高度,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应对工作路径的减少。然而,这具有缺点,该缺点在于对于提升柱的高度超过一定标称尺寸而言,需要提升柱在运输集装箱中进行水平运输。水平运输的缺点在于不能完成对提升设备填充液压油,因为否则的话液压油可能会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产生一种提升设备和提升路径,所述提升设备使得可以实现在载体与提升柱之间的储存区域中的载荷的提升和降落期间减少磨损,并且同时有助于使得所述提升路径尽可能地高,使得这些提升设备特别是当其被设计为移动提升设备时仍然能够在运输集装箱中被竖直地运输。根据本发明,由一种提升设备来实现该目的,其中,在载体的下端上或在载荷搬运附件上提供了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被支撑在提升柱上并且可在提升运动期间与载体一起移动,并且在提升柱的上端上附接了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被提供为被固定到载体,其能够在提升运动期间上下移动并支撑载体。由于将到目前为止都被布置在载体上且相对于提升柱与载体一起移动的上和下引导元件分开,现在使得特别在提升过程开始时可获得各自引导元件到功率入口的距离,其对应于提升柱的几乎整个高度。因此产生非常大的杠杆臂,其引起作用力的显著的减小,特别是在载体的提升运动开始期间。 由此,能够实现较低的磨损,这是因为仅在上端位置上,取提升柱上的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到载体上的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的距离,其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应于载体上的两个固定地布置的引导元件的距离。通过磨损的此减少,能够实现显著的寿命延长。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构造,意图在于将载体设计为套筒或套壳,并且其特别地在载荷搬运附件的降落位置围绕提升柱,并且提升柱优选地具有封闭剖面(profile)。在本实施例中,载体优选地用所有侧壁或侧面包住提升柱。优选地在载体上提供上、封闭的或部分开放的正面。此布置的优点在于由于载体的封闭构造,本质上通过套筒形状和优选地提升柱的剖面的封闭构造,能够实现增加的刚度。另外,通过(一个或多个)剖面的统一性能够提供单独部分的生产和组装中的简化。此布置使得可以在载体的上提升端位置上保持提升柱的封闭设计。因此,从外面无法接近布置在提升柱内部的驱动轴或液压缸。载体的和优选地提升柱的封闭构造与提升运动期间的力流有关。壁区段可以包括单独的凹陷,不过也可被设计成具有全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意图在于在载荷搬运附件上或在载体上提升柱外面提供的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接合在提升柱上的指向载荷拾取装置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上。如果提供了提升柱的特别紧凑的构造,则然后可提供此替换构造,使得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将被重新定位于提升柱外面。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构造,在载体上提供驱动单元和/或控制机构和/或至少一个蓄电池。通过携带驱动单元和/或控制机构和/或至少一个蓄电池,在提升设备的上提升端位置上,可以使这些部分地易坏的部分也位于工人的工作区之外。本实施例优选地由蓄电池来供电,并且其还具有降低损坏风险的优点,因为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也被提升。优选地,还意图在于在容纳提升柱的底座设备上布置操作设备。可以将底座设备设计为具有键区的屏幕或触摸屏或类似物,以便提供、请求并读取单独的命令。优选地经由无线连接将输入信号传送到控制机构。替换地,也可以进行有线数据传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换构造,意图在于提升柱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载体的横截面,特别地U形横截面,并且在提升区段的区域中提供连续后壁,其包括用于布置在载体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如果在载体上仅提供了一个引导元件,则引导表面例如可被设计成在后壁的中心上,以便形成对于布置在提升柱的上端上的至少一个其他引导元件的反作用支承件(counter-bearing)。根据本发明的替换构造的优选进一步发展,在提升柱内提供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其优选地被支撑在提升柱中或上的成形元件上的引导表面上或提升柱的后壁上。此布置促进封闭布置,使得从外面无法接近被移动部分,由此能够产生紧凑布置。本发明的替换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构造意图在于将布置在提升柱的上端上的固定位置上的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直接附接于提升柱,例如在侧壁和/或后壁上。根据本发明的替换实施例的构造,意图在于将布置在提升柱的上端上的固定位置上的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直接附接于提升柱,或附接于能够附接于提升柱上端的部件组。 部件组的此构造的优点在于能够将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单独地预组装,使得通过将部件组附接并固定到提升柱而随后使得可以实现提升设备的简单完成。同样地,在稍后的时间点能够进行简单更换,由此,载体能够保持在提升柱中。部件组有利地包括凹陷,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提升柱的前端区段。优选地意图在于这些凹陷形状配合地(positively)接合在提升柱的前端区段上。因此,在上端区域中能够实现提升柱的加强,使得即使在载荷搬运附件的上端位置上,提升柱的优选地U形横截面在其几何结构方面保持不受影响并且得到加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构造,意图在于此部件组被设计为安装面板,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被固定而抵抗沿竖直方向的提升。此布置促进简单的组装和附接。例如, 可以提供栓接连接或安全夹板或类似物,以便保护附接在提升柱的上端上的部件组抵抗提升,和/或固定在提升柱的位置上。同时,使得可以实现部件组与布置在其上的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的更简单且更快的交换。该交换可以在载荷拾取位置的静止位置上进行。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围绕载体的提升柱优选地包括侧壁,其能够被附接于后壁以便形成U形横截面,其包括与后壁相对地定位的正面上的边缘或展开。由于此边缘或展开,侧壁在几何结构和变形方面得到加强以便在提升运动期间承受载荷。因此,能够防止提升柱中的间隙的扩展。同时,由于单独的侧壁的构造,使得可以实现用后壁进行的简单定位和安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构造,意图在于载体包括封闭的特别是套筒状或管状横截面,提升单元的驱动元件被布置在其内部。套筒状或管状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矩形的,或者可以包括其它几何结构或包括其它剖面。因此能够保持用于提升柱的载体的箱式结构并同时集成驱动元件、特别是液压元件。此外,在载体的上提升端位置的区域中,优选地在提升柱上提供夹具或锁定元件, 其加强侧壁相互之间或与后壁的位置。在提升端位置的此区域中,在每种情况下,载体上的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与提升柱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因此发生最大的力。由于夹具元件的简单添加,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并加强提升柱外壳,其在横截面上形成U形。替换实施例优选地意图在于至少部分地被提升柱围绕的载体由被相互成直角地布置的四个壁元件组成,由此以与两个其它壁元件的纵向边缘相对地向内偏移的方式来布置两个相对面对的壁元件。由于布置在其之间的壁元件的向内偏移,此布置使得能够在两个其它壁元件中形成引导表面,在该引导表面上,提升柱的上端上的固定位置上的引导元件能够接合在载体上。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滚柱对接合在形成引导表面的壁元件的突出体上。可以将这些设计为用于滚柱的行进表面或用于滑动引导件的滑动表面。另外,同时, 可以由向内偏移的壁元件来提供载体的另一个侧引导件。此外,优选地在载体围绕提升柱的实施例中意图在于将载体设计为封闭套筒,通过该手段,能够使提升柱降至载体中。特别地,此布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在静止、刚性横截面上形成提升柱以及载体,使得在横截面内提供封闭的力流。使得能够使得刚性增加并因此使得载荷拾取增加,以及使所使用的材料减少。载体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意图以相互成钝角或直角来布置引导表面。由此,在载体的上下移动期间和沿着上引导元件的滑动期间,可能发生载体到提升柱的独立定中。因此可以不再要求载体与提升柱之间的横向引导元件。优选地,还以此钝角或直角来布置引导元件的滑动或行进表面。例如,在滚柱的情况下,旋转轴线布置成平行于引导表面。在滑动元件的情况下,也优选地平行地布置滑动表面和接触表面。替换地,还可以提供滑动元件, 其在滑动表面与其支撑表面之间具有楔形形状。引导表面与载体成钝角或直角的此布置适用于两个替换实施例,即提升柱至少部分地围绕载体的实施例,或者提升柱降至载体中(载体因此围绕提升柱)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构造意图在于沿着载体的移动区域(在其内部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接合在提升柱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上),提供了用于形成引导表面的材料,其与在提升柱的头部区域中相比更加抗磨损。由于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在载体上和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在提升柱上的分离布置,由上提升端位置上的各自引导元件的最小距离确定的上区域可以由与根据现有技术在提升设备中使用的材料相比较不抗磨损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省。优选地将至少一个上和下引导元件设计为至少一个滚柱。在这里能够使用例如特别地具有滚动轴承的滚柱。替换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可以被设计为至少一个滑动元件。这样,例如,可以提供不同的滑动材料配对。该提升设备优选地在载体上包括被相互成对地分配的滚柱且在部件组上包括被相互成对地分配的滚柱。在每种情况下,这些滚柱优选地被布置为在提升柱内尽可能远地位于外面。优选地意图在于将提升柱和/或载体设计为冲孔或弯曲部分或激光弯曲部分,并且特别地将提升柱和/或载体设计为焊接构造。出于此目的,侧壁包括锁孔,后壁的销接合到该锁孔中,使得至少此连接能够随后被焊接。这促进了提升柱的构造,其节省材料和成本,同时提供具有足够刚性的结构。为了将套筒状或套壳状载体固定到提升柱,另一优选实施例包括锁定设备,其包括接合在提升柱上的反作用支承件上的锁定位置的可控的机械锁定元件。在该过程中,根据载荷拾取元件在其拾取之后的工作位置,此锁定设备能够连同载体一起上下移动,并促进载体到提升柱的牢固定位。根据此锁定设备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反作用支承件被设计为穿孔板,穿孔板具有布置在彼此相距规则距离处的多个凹陷,该板被用悬吊设备保持到提升柱的上端上的载荷拾取装置,并优选地被可拆卸连接在适当位置固定于提升柱。穿孔板的此布置及其在悬吊设备上的提升柱的上端上的悬吊的优点在于整个载荷在锁定设备的锁定元件经由穿孔板或悬吊设备的锁定接合中被拾取,并被提升柱传递至底座元件中。反作用支承件到提升柱的优选地可拆卸的连接仅用于固定就位而不承受任何载荷。由此,显著地减少了在通常通过焊接连接被固定到提升柱的反作用支承件的生产中涉及的努力。首先,所因此实现的优点在于不存在由于热输入而引起的提升柱的变形。另外,使得可以实现反作用支承件的简单交换。此外,此布置的优点在于穿孔板搁置在提升柱的封闭后壁上,由此排除了完全贯穿,这进而具有降低的伤害风险。锁定设备的另一优选构造意图在于锁定元件被设计为L形,并且被可枢转地布置在载体上的长方形凹陷中。这促进了简单的机械构造,其在使用中是稳健的。该凹陷优选地被分配给加强元件,优选地为U形加强元件,其被定向成沿载荷拾取装置的方向封闭。由此,载体可基本上形成有用于最大载荷拾取的壁强度,并且只有锁定设备的区域能够具有加强设计,使得在锁定设备作为降落设备的应用中,能够牢固地拾取载荷。此外,锁定设备有利地包括控制设备,特别是可控磁性夹具,其在载体到提升柱的行进运动之后从总输电线断开连接。因此,能够由控制机构来提供控制信号,特别是电流馈电以便采取未锁定位置,并且能够将该锁转换到开锁位置。一旦控制设备从总输电线断开连接,则锁定元件独立地采用锁定位置并接合在反作用支承件上。


随后借助于图中所示的示例来更详细地解释并描述本发明以及有利实施例及其进一步发展。根据本发明,能够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的方式使用将取自说明和附图的特征。 在所述附图中
图1示出静止位置上的提升设备的透视图, 图2示出上提升端位置上的根据图1的提升设备的透视图, 图3示出提升设备的部件组的透视图,
图4示出对于引导元件布置在起始位置的根据图1的提升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出上提升端位置上的根据图4的提升设备的放大图, 图6示出从图4中的实施例之上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作为双柱提升设备的提升设备的透视图, 图8a、b、c示出作为图1的替换的实施例的不同示意图, 图9a、b、c示出作为图1的替换的实施例的不同示意图, 图10a、b、c示出作为图1的替换的实施例的不同示意图, 图lla-d示出作为图1的替换的提升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lh-d示出从根据图lla-d的提升设备的替换实施例之上看的示意图,以及图13a和b示出根据图lla-d的实施例的提升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设备11的透视图,其优选地适合于移动使用。此类提升设备11也称为单柱提升设备11。提升设备11包括底座设备12,其根据提升设备11 的执行示例被设计为移动提升设备11,并且优选地包括底盘或导向底盘。可替换地,还可以将底座设备12设计为载板或安装面板,其将提升设备11固定到车间的地板或固定在移动或静止工作区域中。例如,在静止的双柱提升设备上,可提供单个载板或两个单独载板以便附接到地面。在底座设备12上提供了提升柱14。在提升柱14上或可替换地在底座设备上或在底座框架12上提供提升单元16,该提升单元16包括控制机构17以及驱动单元18。 此驱动单元18可以具有电动液压、液压或机械设计,例如,具有主轴传动机构或类似物,并且根据此设计包括液压单元20。载体21被定位为使得其能够在提升柱14中上下移动。可以将根据执行示例被设计为移动柱元件的载荷搬运附件22附接于载体21。由此,移动提升平台连同一个或其它提升设备11 一起能够每个接合在车辆的轮胎上并提升该车辆。形成用于提升车辆的提升系统的单独提升设备11借助于未更详细地示出的电源线或控制线连接在一起。这些电源线能够用于电力供应。优选地,可独立地提供提升设备11,其用优选地分配给控制机构17或驱动单元18的至少一个蓄电池63 (参见图Ila)进行操作。提升设备11的控制机构无线地相互通信以进行同时的提升运动。根据图1,提升设备11被布置在静止位置M上。在图2中,载体21相对于提升设备14被伸展,并且载荷搬运附件22被布置在上提升端位置25。因此,提升设备11是简单的,因此不是可伸缩地伸展的。由比两个引导元件41、43之间的所需最小距离更小的提升柱14的高度来确定提升路径。载体21由四个壁元件27组成,其例如被相互成直角地布置,诸如特别地在图6中所示。四个壁元件27中的两个被相对于两个其它壁元件27的纵向边缘向内偏移地布置。 由此,形成引导表面观,其用于引导载体21。壁元件27优选地由通过冲孔过程或激光切割过程产生的金属片部分组成。随后,这些单独壁元件27被放在一起,并通过焊接连接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形成节省重量和成本的焊接构造。在载体21内,驱动轴19或提升缸优选地被布置为驱动单元18的一部分。可将载荷搬运附件22固定地布置在载体21 上。可替换地,还可以在载体21上提供悬吊设备,使得可在其上附接不同的载荷搬运附件 22。此外,提升柱14和载体21也可以设计有在载体21的上正面上的载荷搬运附件(未更详细地示出),而不是接合在壁元件27上的载荷搬运附件22。提升柱14优选地被设计为本质上U形的外壳,其由后壁31和与之平行地布置的两个侧壁32形成。沿着后壁31所接合的纵向边缘,侧壁32可以包括锁孔33,根据锁孔33 的接触间距所设计的后壁的销34接合到该锁孔中。由此,可使侧壁32定位于后壁31上。 侧壁32通过后续焊接被固定到后壁31。为了侧壁32的加强,后壁31被设置成面对沿着提升柱14的高度行进的边缘36。由布置在载体21上的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以及由布置在提升柱14上的固定位置的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来完成在提升柱14中引导载体21。由此,上引导元件41被布置在至提升柱14的固定位置上,并且下引导元件43与载体21的行进距离或提升运动类似地通过提升运动。优选地,在提升柱14内的载体12的下端上,布置了一对引导元件41, 特别是滚柱,其在每种情况下接合在引导表面42上,由此,引导表面42由后壁31或由单独附接的引导表面42来形成,或者形成为经处理的或特别地被硬化的引导表面42或附接于其上。在根据图4的示意性截面表示中公开了载体21上的上引导元件41的布置。在提升柱14的上端上,优选地提供了一对引导元件41,由此,这些可直接附接于侧壁32,或者这些可根据图3的有利构造附接于部件组45。部件组45优选地被设计为安装面板或顶板,其可被附接在提升柱14的上端上。优选地意图在于部件组45包括凹陷46,其使得载体21能够穿过。此外,部件组45优选地包括凹陷47,以便形状配合地围绕U形外壳。由此,防止了 U形外壳的自由侧的伸展,由此实现了提升柱14的附加加强。部件组45优选地例如落在边缘36的前侧上。在后侧上,提供了安装元件或安装板48,其在一侧接受部件组,并在另一侧包括接合在长方形凹陷50中的腹板状突出体49。由形状封闭物和/或由可拆卸连接53、特别是由栓接连接来保护部件组 45防止向上提升。在每种情况下,部件组45经由轴承M来接受上引导元件41,该上引导元件接合在载体31的引导表面观上。这在图3和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通过此布置,在根据图4的载荷拾取F中,载荷搬运附件22促使下引导元件43根据力F2强制地接合在后壁21上或布置在其上的引导表面42上,并且载体21的引导元件 28根据力F3接合在上引导元件41上。由于彼此相反地作用的下支撑力F2和上反作用力 F3,并且由于杠杆臂而实现了提升运动开始时的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的大距离(其本质上对应于提升柱14的高度),所述杠杆臂作用成使得在提升运动开始时和在提升运动的大区域上显著地减少引导表面观、42上发生的力。接近于上端,提升柱14包括在图1至3中示出的夹具元件56。优选地在到提升柱 14的上端的一定距离处提供此夹具元件56,其中,下引导元件43接合在载体21的上提升端位置25上的提升柱14的后壁31上。该夹具元件56提供了附加刚性。这优选地还涉及冲孔部分或激光部分,其被焊接到提升柱14。由此,可将机械锁定的可能锁定力传递至提升柱14中。
还可以改变图1至4所示的布置以便取代被设计为引导元件41、43的滚柱,还可以使用滑动元件。在执行示例中,将滚柱用于上和下引导元件。替换地,可能意图在于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在本质上和设计上相互不同。例如,将下引导元件43设计为滚柱并将上引导元件41设计为滑动元件。在图7中,示出了双柱提升设备61的透视图,其由根据图1的两个单独提升元件 11组成。在这方面,全面地对图1至6进行了参考。不同于根据图1至6的实施例,双柱提升设备61包括载荷搬运附件22,载荷搬运附件22例如由两个支撑臂形成,所述两个支撑臂被布置为使得它们能够相互枢转。由此,可以实现对车辆框架上的加载点的适应。以相同的方式,还可以结合轨道。在每种情况下,可在底座设备12或载板上单独地提供这两个提升设备11。替换地,可以将常见的安装或紧固板提供为底座设备12。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的替换布置意图在于将下引导元件43 布置在载体21上使得其在提升柱14外面行进。例如,下引导元件43可被支撑在侧壁32 的边缘36上。被附接于提升柱14的上引导元件41能够以与在图4中相同的方式或者如例如在图7中所示方式接合在远离后壁的壁元件27上。在该过程中,可再次将上引导元件 41直接布置在提升设备14的侧壁32上或部件组45上。在图8a、b和c中示出了图1至6的替换实施例的其他示意图。图IOa示出在静止位置上的提升设备11,图IOb示出在上提升端位置25上的载荷拾取装置22,并且图IOc 示出从根据图IOa的提升设备11之上看的视图。本实施例不同于根据图1至6的实施例, 大意是引导表面观和接合在其上的引导元件41不在公共轴线上,而是引导表面观以及因此的引导元件41的滚柱表面或滑动表面被布置为相互成钝角或直角。在该过程中,钝角或直角被定向成使得由于在从静止位置M至上端位置25的提升运动期间发生的载荷而可以实现自动定中引导。因此,可省略载体21到提升柱14的其它引导元件。在图9a、b和c中示出了作为图1至6的替换的提升设备的另一实施例。这些上引导元件41优选地被布置在部件组45上,其包括中心凹陷46,载体21在提升运动期间可通过该中心凹陷46。为了接受反作用力F3,优选地提供两个上引导元件41,其在每种情况下接合在载体21的引导表面观上,由此,相互成钝角或直角地布置此载体21的两个引导表面观。在本实施例中,载体21被设计为封闭的五边形管道,由此,两个引导元件观被以屋顶形状布置到载体21的其它侧壁表面,其优选地被相互成直角地布置。载体21的此封闭的多边形剖面代表了载体21的先前所述剖面和几何结构的替换实施例。此构造的优点在于在反作用力F3的吸收中,发生载体21到上引导元件41的独立自动定中。优选地,将这些上引导元件41设计为滑动元件。然而,替换地,也可以使用滚柱。在图10a、b和c中示出了图10a、b和c的另一替换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心凹陷46被设计为方形或矩形的,并且上引导元件41位于公共轴线中,而不是相互成钝角或直角。由此,可将载体21的剖面或其横截面几何结构设计为方形或矩形的,而根据图9a、b和c的载体21被设计为五边形剖面,例如,以便相互成钝角或直角地布置引导表面28。替换地,在本实施例中意图在于例如将上引导元件41设计为滑动元件并将下引导元件43设计为滚柱。此类布置还可以具有倒转设计。可以根据应用来执行滚柱和滑动轴承的混合。在图11a、b和c中示出了作为上述图的替换的提升设备11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意图在于将提升柱14布置在载体21内。本实施例几乎是现有实施例的倒转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意图在于载体具有套筒状或管状剖面,其优选地基本上在静止位置围绕套筒14,例如根据图11a。本实施例允许将提升柱14的几何结构被设计为管状或套筒状剖面,或者还被设计为封闭剖面,由此提供提升设备的增加的刚性。由此,可产生提升柱14 和载体21的封闭横截面,其允许较高的力吸收。另外,驱动轴或提升缸被布置在载体21内。 提升柱14和载体21的剖面几何结构可以是多用的。此外,意图在于载体21容纳控制机构 17和驱动单元18及优选地蓄电池63,并且能够上下移动。因此,可通过将控制机构17、驱动单元18和蓄电池63、以及关联的缆线和敷设液压缆线(如果适用的话)携带在载体21上来简化该设计。在图Ild中放大地示出了根据图Ila至c的提升设备11的替换实施例的半截面。例如作为驱动单元18的提升缸被布置在提升柱14中和载体21内。因此,其从外面是无法接近的并且受到保护。此外,此构造的优点在于上引导元件41和下引导元件43 始终在内部并因此受到保护。优选地意图在于控制机构17、驱动单元18 (包括液压单元20)以及蓄电池63被附接于侧壁或适配器面板,适配器面板能够被附接于载体21的侧壁。替换地,还可以将此单元布置在指向操作设备66的后壁上。另外,在图Ilc中示出了隔离物67,其用于适应用于形成驱动单元18的提升缸。 在缸的组装之前,此隔离物67被螺钉连接到活塞杆的自由端或与之附接。随后,将提升缸固定在载体21中。然后将载体21放在提升柱14上,由此将隔离物67引入到提升柱14中。 因此,可以实现提升缸的自由活塞端在提升柱14中的独立布置和间隔。隔离物67优选地被设计成类似于苜蓿叶,或者形成四个指状物或辐射形状,特别是星形,使得每个叶端或每个指状物可被支撑在提升柱14的角部中,其优选地设计成方形或矩形形式,由此,接合指状物包括弯曲部分,以便在焊接提升柱14的情况下略微留出角部区域。类似实施例还适用于驱动轴或类似物,而不是提升缸。在根据图Ilc的实施例中,将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布置为滑动构件。例如,这些可用紧固螺钉以简单的方式可互换地布置。在图Ild中,将引导元件41设计为引导辊或滚柱或支承辊,作为滑动构件或滑动元件的替换。通过具有向上封闭提升柱14的盖68的载体21的封闭实施例,可针对潮湿和/或灰尘保护例如提升缸或驱动轴的传感器以及引导元件41、43的所有内部部件。就这些可被设计成载体21和提升柱14的倒转布置而言,图1至IOc中的现有设计同样地适用于图Ila至d。在图12a中示出了作为图Ila至d的替换的提升设备11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Ila至d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连续上辊的替代,提供两个滚柱或两个滑动元件作为上引导元件41。此外,意图在于将下引导元件43设计为滑动元件。还可以使此布置倒转。同样地,可仅提供滚柱或仅提供滑动元件。另外,在横向侧壁上,可提供另一引导件44,用于载体21到提升柱14的横向定位,该引导件也优选地被设计为滑动元件。这些滑动元件对于引导件44的构造而言可沿着载体21的内壁分段地或连续地延伸,或者被布置在提升柱14 的外壁上。在图12b中示出了图12a的替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根据图12a的实施例以及根
1据图Ila至d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升柱14和载体21的横截面几何结构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矩形的,而是例如形成五边形几何结构。同时,提升柱14的后壁31被划分成两个区段,其被相互成钝角或直角地布置。替换地,可提供六边形或八边形剖面的一半,由此倾斜表面用于定中。这同样适用于载体21的相应外表面。因此,进而,在载荷拾取装置22的上下运动期间可提供载体21到提升设备14的自动定中定位。在图12c中示出了图12b的替换实施例,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定中引导表面未被提供在提升柱的后壁上,而是指向载荷拾取装置22。在根据图12b和12c的这些实施例,可将引导元件31设计为滚柱元件或滑动元件或其组合。在图12d中示出了上述图Ila至d和1 至c的另一替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提升柱14具有与根据图1至6的实施例中的载体21类似的横截面几何结构。载体21具有完全围绕提升柱14的周界。同时,分别在载体21的侧壁上提供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 使得其接合在成形提升柱14的引导表面观上。同时,可借助于紧固元件将其固定于载体 21。作为滑动元件的替换,滚柱也是可以的。载体21内的提升柱14的剖面构造仅仅是作为示例。另外,能够为提升柱提供以其它方式设计的其它剖面,也是开放的一些。在图13a中,示出了锁定设备71的示意性剖视图,通过锁定设备71,根据图Ila至 d的实施例,能够将载体21牢固地保持到提升柱14。图1 示出了被布置在提升柱14上的锁定设备71的一部分的透视图。锁定设备71包括驱动设备72,特别是磁性夹具,以便将锁定元件74从图13a所示的锁定位置75转换至开锁位置。锁定元件74优选地被设计为L形拐角,其被可枢转地安装在载体21中的长方形、优选地矩形的凹陷中。被安装在锁定设备71的外壳77内的锁定元件74的分支的一端可具有比另一分支更窄的设计,另一分支接合在反作用支承件82上并适应抓握元件78,抓握元件78被通过控制设备72抽出以便开锁。锁定元件74的第二分支被布置在载体21与提升柱14之间,并接合在反作用支承件 82的凹陷81中的锁定位置上。从上方作用在载体21上的载荷经由载体21上的凹陷被传递至锁定元件74,并且经由其在载体21与提升柱14之间的分支被传递至凹陷81或经由反作用支承件82被传递至提升柱14中。优选地用特别是U形的加强元件84来加强载体21 上的凹陷,由此将U形加强元件84设计为朝着底部开放,并围绕载体21上的凹陷。根据图13b,反作用支承件82由穿孔板86组成,穿孔板86具有布置在上端的锚定元件87,特别是按钮头部,所述锚定元件87被布置在悬吊设备88中以进行载荷拾取。悬吊设备88被固定地连接到提升柱14以用于载荷转移。当在锁定元件74上向反作用支承件 82的凹陷81上施加力时,载荷拾取完全经由锁定元件发生。反作用支承件82仅被可拆卸连接91、特别是栓接连接在适当位置固定于提升柱。反作用支承件82从提升柱14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其中,载荷拾取装置被布置在底座位置或拾取位置上。在此锁定设备71中,载体21上的凹陷中的L形锁定元件74的简单的可枢转布置是足够的。抓握元件78被布置成使得其重量在控制设备72被关掉之后使锁定元件74 移动至锁定位置75。在载体21的提升运动之后,独立地将锁定元件74带出锁定位置75。 另外,仍可激活控制设备72,或者可对抓握元件供电,使得可在载体的运动期间将锁定元件 74主动地保持在开锁位置上。一旦完成载体21的提升运动的控制,则进行控制设备72的去激活或夹具磁体的断开连接,并且锁定设备74独立地接合在反作用支承件82上、接合在凹陷82上或其中。 由于根据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本发明的提升设备11,因此由于上和下弓丨导元件41、 43的增加的距离,可以在几乎整个提升高度上提供减少的磨损。
权利要求
1.一种提升设备,特别是移动提升设备,用于提升载荷、车辆或类似物,具有提升柱 (14),具有被引导通过提升柱(14)的载体(21),在所述载体上布置有载荷搬运附件(22), 具有由控制机构(17)控制的驱动单元(18),所述驱动单元(18)使所述载体(21)相对于所述提升柱(14)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体(21)的下端上或在所述载荷搬运附件 (22)上,提供了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所述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被支撑在所述提升柱(14)上,所述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在提升运动期间与所述载体(21)—起移动,并且在所述提升柱(14)的上端上或上端附近,提供了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所述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在所述载体(21)的提升运动期间被布置在所述提升柱(14)上的固定位置并且支撑所述载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1)具有套筒状或套壳状设计,并且特别地在所述载荷搬运附件(22)的降落位置围绕所述提升柱(14),并且所述提升柱(14)包括优选为封闭的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荷搬运附件(22)上提供的或布置在所述载体(21)上所述提升柱(14)外面的所述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接合在所述提升柱(14)的指向所述载荷搬运附件(22)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28)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载体(21)上提供了驱动单元(18)和/或控制机构(17)和/或至少一个蓄电池(63),并且优选地在容纳所述提升柱(14)的底座设备(12 )上布置了操作设备(6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柱(14)包括横截面,特别是U形横截面,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载体(21),并包括在提升区段的区域中的连续后壁 (31),其包括用于布置在所述载体(21)上的至少一个下引导区段(43)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被提供在所述提升柱(14)内,并且优选地被支撑在所述提升柱(14)中或上的成形元件上的引导表面(42)上或所述提升柱(14)的后壁(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位置上被布置在所述提升柱(14)的上端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被直接附接于所述侧壁(32)和/或所述后壁(31)。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位置上被布置在所述提升柱(14)的上端上的所述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被直接附接于所述提升柱(14)或在被提供在部件组(45)上,所述部件组(45)附接于所述提升柱(14)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组(45)包括用于所述提升柱(14)的前侧端区段的凹陷(47),其至少部分地且优选形状配合地围绕所述提升柱(14) 的前侧端区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组(45)被设计为安装面板,并通过可拆卸连接(53)沿着竖直方向固定,至少防止向上提升。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柱(14)的后壁(31)上提供侧壁(32)以便形成U形横截面,所述壁在位于与所述后壁(31)相对处的前侧上包括用于加强所述侧壁(32)的边缘(36)。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1)包括封闭横截面,特别是套筒状或管状,在其内部布置了驱动单元(18)的驱动元件(19)。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柱(14)的上区域中或在所述载体(21)的提升端位置的区域中,夹具元件(56)接合在所述提升柱(14)的外部周界上,其将侧壁(31)加强到后壁(31)。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被所述提升柱(14)围绕的所述载体(21)由被相互成直角地布置的两个壁元件(27)形成,由此,被相互平行地布置的两个壁元件被以与两个其它壁元件(27)的纵向边缘相对地向内偏移的方式布置,以便形成引导表面(28)。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提升柱(14)的所述载体 (21)被设计为封闭套筒,其允许所述提升柱(14)降至所述载体(21)中。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1)包括被相互成钝角或直角地布置的引导表面(28),并且所述上引导元件(43)被成相同钝角或直角地布置以便在所述提升柱(14)上引导所述载体(21)。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载体(21)的移动区域,所述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在载体(21)内部接合在所述提升柱(14)的至少一个引导表面(42 )上,提供了用于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弓I导表面(42 )的材料,所述材料与在所述提升柱(14)的头部区域中相比更加抗磨损。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和下引导元件(41、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滚柱和/或至少一个滑动元件。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体(21)上提供了至少相互成对地分配的滚柱并且在所述部件组(45)上提供了至少相互成对地分配的滚柱。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体(21)的下端上提供了锁定设备(71),所述锁定设备(71)包括可控的机械锁定元件(72),所述机械锁定元件(72)由驱动设备(72)来控制,并且接合在所述提升柱(14)上的反作用支承件(82)上的锁定位置 (75)。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作用支承件(81)被设计为穿孔板(86),所述穿孔板(86)具有布置在彼此相距规则距离处的多个凹陷,并且所述反作用支承件(81)优选地被用悬吊设备(88)保持在所述提升柱(14)的上端处,并由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91)在固定位置保持到提升柱(14)。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72)被设计为L形拐角,其被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载体(21)上的长方形凹陷中,并且所述载体(21)上的凹陷被以加强的方式固定,优选地用加强元件(84)、特别是被布置成在载荷拾取装置中封闭的 U形加强元件固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用于使所述锁定设备(71) 开锁的控制设备(72),特别是夹具磁体,所述夹具磁体在所述载体(21)在所述提升柱(14) 中的移动之后被从总输电线断开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设备,特别是移动提升设备,用于提升载荷、车辆或类似物,所述提升设备包括提升柱(14)、支撑(21)和驱动单元(18),支撑(21)被提升柱(14)引导并且在其上布置载荷搬运装置(22),驱动单元(18)可经由控制单元(17)被控制并且使支撑(21)相对于提升柱(14)上下移动。至少一个下引导元件(43)安装在支撑(21)的下端上或在载荷搬运装置(22)上,并且被支撑在提升柱(14)上并且可在提升运动期间与支撑(21)一起移位。至少一个上引导元件(41)安装在提升柱(14)的上端上或在所述上端附近,并且在支撑(21)的提升运动期间被固定在提升柱(14)上的适当位置并且支撑所述支撑(21)。
文档编号B66F7/28GK102387980SQ201080015324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
发明者格哈特·芬克贝纳 申请人:格哈特·芬克贝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