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152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
背景技术
液压顶推(拖拽)设备广泛应用于路桥、建筑、铁道、电力、冶金、石化等领域中的特大笨重结构、设备等的平移运输施工。液压顶推设备可跟随被推移物体沿钢轨共同移动,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液压顶推油缸和卡紧装置。该顶推或拖拽重物的施工方法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施工工艺,其卡紧装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外力卡紧式,主要通过油缸或丝杠的伸缩等外力方式实现与钢轨的卡紧和脱开(如专利号91219367);—种为自卡紧机构,该方式通过楔形卡块在液压顶推油缸动作时自行实现与钢轨的卡紧和脱开(如专利号 200720104213,该专利为上下卡紧钢轨形式)。
目前上下卡紧钢轨形式的卡紧机构的缺陷在于,不容易与钢轨脱开;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现场操作顶推与拖拽的转换时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采用自卡紧机构卡紧钢轨左右两侧的结构形式,可轻松实现与钢轨的卡紧与脱开,通过与油缸伸缩配合可实现重物在钢轨上持续顶推或拖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卡紧机构与油缸的一端连接,油缸的另一端与重物连接,卡紧机构与重物放置在钢轨上,所述卡紧机构包括上盖板、下托板、壳体、外楔块和内楔块,所述外楔块和内楔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外楔块的斜面设置在内楔块的斜面上,所述内楔块斜面相对立的一侧面与钢轨侧面接触;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下托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的钢轨左右侧面都设有外楔块和内楔块。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内楔块上与钢轨侧面接触的一侧面设有尖齿。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卡紧机构两侧有挡板,挡板上开有销轴孔,油缸通过销轴孔及销轴与卡紧机构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外楔块与壳体为一体或单独加工。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外楔块与内楔块的接触面光滑。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壳体的长度小于卡紧机构的总长度,所述壳体位于卡紧机构靠近销轴孔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油缸中心的延长线在卡紧机构与钢轨接触面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技术方案中, 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下托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卡紧机构为机械卡紧形式,与采用油缸卡紧形式,更加简便,成本更低。
2、本发明的卡紧机构在安装时,只需将卡紧机构直接放置于钢轨上,与钢轨无需连接,装拆简便。
3、本发明的卡紧机构两端均具有销轴孔,一端为顶推用,一端为拖拽用,可轻松实现重物顶推或拖拽的功能的转换,相对于采用更换楔块的操作,更加便于现场操作。
4、本发明的卡紧机构采取左右两侧楔块同时卡紧钢轨两侧的方式,相对于卡紧钢轨上下侧方式,该方式更容易与钢轨脱开,且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5、本发明的卡紧机构的长度保证在工作时油缸中心的延长线在卡紧机构与钢轨接触面之间,以保证卡紧机构在工作时不受弯矩。
6、本发明的卡紧机构的壳体及楔块位于卡紧机构顶推销轴孔的一侧,利于卡紧机构的受力。


图1为本发明卡紧机构顶推(拖拽)重物工作示意图2本发明中卡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中卡紧机构的A-A剖视图4为图3中I局部放大示意图5为图2中卡紧机构的B-B剖视其中,1-钢轨,2-卡紧机构,3-销轴,4-油缸,5-重物,6_上盖板,7_螺栓,8_下托板,9-壳体,10-外楔块,11-内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例的发明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卡紧机构2 与油缸4的一端连接,油缸4的另一端与重物5连接,卡紧机构2与重物5放置在钢轨1上; 卡紧机构2包括上盖板6、下托板8、壳体9、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 设置在壳体9内,外楔块10的斜面设置在内楔块11的斜面上,内楔块11斜面相对立的一侧面与钢轨1侧面接触,内楔块11这一侧面设有尖齿,壳体9内的钢轨1左右侧面都设有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 ;壳体9的顶部通过螺栓7固定上盖板,底部通过螺栓7固定有下托板8。
卡紧机构2两侧有挡板,挡板上开有销轴孔,油缸4通过销轴孔及销轴3与卡紧机构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设备工作时,通过油缸4的伸缩实现重物5向图示的右侧的推进。当需要拖拽重物时,将卡紧机构2反向安装,油缸4通过销轴3连接卡紧机构2的另一端,通过油缸4的伸缩实现重物5向图示左侧拖拽。卡紧机构的长度应保证在工作时油缸4中心的延长线在卡紧机构2与钢轨1接触面之间,以保证卡紧机构2在工作时不受弯矩。施工时,一般为两套及以上设备通过集控系统同步顶推或拖拽重物5。
如图2-5所示,外楔块10可与壳体9设计为一体,但为了加工方便一般分为两件单独加工;所述壳体9的长度小于卡紧机构2的总长度,壳体9 一般位于卡紧机构2靠近顶推销轴孔的一侧,以利于卡紧机构2的受力;外楔块10与内楔块11的接触面采取打磨光滑和涂抹润滑油脂等方法尽量减少摩擦系数;内楔块11与钢轨1侧面接触的这一侧面设有尖齿,如图4中I局部放大,受力时可微量卡入钢轨1,增加与钢轨1之间的摩擦系数。
顶推重物5工况中,当油缸4伸长时,推动卡紧机构2向图示左侧移动时,由于内楔块11与钢轨1之间摩擦力较大,不会移动;外楔块10与壳体9及上盖板6等一起向左侧移动时,内楔块11会收到外楔块10向内的压力;随着顶推力的增大,内楔块11逐渐卡入钢轨,整个卡紧机构2与钢轨1卡在一起;随着油缸的伸出,重物5就被向图示右侧推进。当油缸4伸到最大长度后开始缩回,卡紧机构2受油缸4作用向图示右侧移动。由于内楔块 11不动,外楔块10与壳体9向右侧移动,内楔块11的不再受到外楔块10的压力就会与钢轨1自然脱开,脱开后的内楔块11跟随上盖板6的挡板一起向右移动。整个卡紧机构2就随着油缸4的收缩向图1所示右侧移动。当油缸4全部缩回后,继续重复以上步骤,则实现了重物5向图1所示右侧的持续移动。当需要拖拽重物5时,将卡紧机构2反向安装,油缸 4通过销轴3连接卡紧机构2的另一端,通过油缸4的伸缩实现重物5向图1所示左侧拖拽,其原理与顶推工作相同。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卡紧机构(2)与油缸的一端连接, 油缸(4)的另一端与重物( 连接,卡紧机构( 与重物( 放置在钢轨(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2)包括上盖板(6)、下托板(8)、壳体(9)、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 所述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设置在壳体(9)内,所述外楔块(10)的斜面设置在内楔块 (11)的斜面上,所述内楔块(11)斜面相对立的一侧面与钢轨(1)侧面接触;所述壳体(9) 的顶部设有上盖板(6),底部设有下托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内的钢轨⑴左右侧面都设有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楔块(11)上与钢轨(1)侧面接触的一侧面设有尖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2)两侧有挡板,挡板上开有销轴孔,油缸(4)通过销轴孔及销轴(3)与卡紧机构 (2)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楔块(10)与壳体(9)为一体或单独加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楔块(10)与内楔块(11)的接触面光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长度小于卡紧机构(2)的总长度,所述壳体(9)位于卡紧机构(2)靠近销轴孔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中心的延长线在卡紧机构(2)与钢轨(1)接触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顶部通过螺栓(7)固定有上盖板,底部通过螺栓(7)固定有下托板(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顶推或拖拽重物的钢轨卡紧机构,卡紧机构与油缸的一端连接,油缸的另一端与重物连接,卡紧机构与重物放置在钢轨上,卡紧机构包括上盖板、下托板、壳体、外楔块和内楔块,外楔块和内楔块设置在壳体内,外楔块的斜面设置在内楔块的斜面上,内楔块斜面相对立的一侧面与钢轨侧面接触;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下托板;本发明采用自卡紧机构卡紧钢轨左右两侧的结构形式,可轻松实现与钢轨的卡紧与脱开,通过与油缸伸缩配合可实现重物在钢轨上持续顶推或拖拽。
文档编号B66F19/00GK102491238SQ20111035646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布春磊, 江明, 缪谦, 邹玉英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