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撬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6735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撬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滑撬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各生产线之间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未成品在各生产线间相互转移加工,实际生产中为了确保各生产线之间的生产一致性,转运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车身滑撬来实现,这是因为车身滑撬是根据车身结构设计,同时底部还满足地面轨道输送系统轨道需求。但是,涂装、焊接工厂的大部分滑撬底部在地面链和辊床转运使用时间过长后,会导致严重磨损和变形,部分滑撬底部还会出现严重的凹坑。生产时,如果滑撬变形和底部凹坑未能及时矫正,变形的滑撬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提速受阻而造成翻车。目前,对于滑撬的维修必须将滑撬翻过身来,使其底部朝上才能够完成矫正工作,但由于滑撬长度较长,质量较重,往往需要好几个人才可以进行翻身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滑撬翻转操作简化,降低翻转所需人数,且减轻劳动强度的滑撬翻转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撬翻转装置,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上架设有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的工作端吊设有外圈件,该外圈件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外圈件转动配合的圆形的内圈件,各内圈件上分别开设有沿内圈件轴向设置并相向分布的容置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上开设有沿通孔周向设置并贯穿外圈件的滑槽,该滑槽所经弧度为180° -300°,所述内圈件的周壁上凸设有拉杆,该拉杆穿过滑槽并延伸至外圈件外。其中,滑槽的最优弧度为18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还设有若干轴承,各轴承位于通孔内壁和内圈件外壁间,各轴承分别与外圈件和内圈件滚动配合连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外圈件上的通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员相互配合,使得拉杆在滑槽内滑移并带动内圈件和内圈件上的滑撬翻转,且多个轴承与通孔内壁和内圈件外壁间的滚动配合,从而构成内圈件和外圈件间的转动配合,且轴承不仅使得内圈件和外圈件间的转动更顺滑稳定,还能降低两者间的磨耗,提高彼此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起吊装置为电葫芦,电葫芦数量为两个,电葫芦上与外圈件连接的工作端设有吊钩,外圈件上部设有与吊钩相适配的吊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钩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外圈件的安装、维护和拆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圈件上还固设有固定把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拉杆驱动内圈件转动时,固定把手能稳定住外圈件,使得内圈件在通孔内转动更加稳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性能。进一步设置为各内圈件上容置槽为两个,两容置槽相互平行设置,且两容置槽相连直线位于内圈件的直径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撬为两个平行固定的钢轨固定而成,则两容置槽可分别套设于滑撬的两根钢轨的端部,从而起到稳定滑撬的作用,也方便内圈件带动滑撬翻转时对滑撬的稳定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两支架脚和固定连接于两支架脚间的横梁,所述电葫芦架设于横梁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葫芦固定于两支架脚间的横梁上,使得电葫芦下方具有较大的空旷空间,从而提高外圈件和内圈件工作时的可操作性,方便滑撬的安装和翻转。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电葫芦电联接的控制开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开关可直接控制电葫芦的正反转,从而实现与电葫芦输出轴连接的吊绳带动外圈件上升或下降,提高工人的操作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葫芦实现外圈件的上升或下降的调整,然后将滑撬两端的端部分别插设于两相向设置的容置槽内,接着通过人员相互配合,转动内圈件, 从而带动内圈件和内圈件上的滑撬翻转,当滑撬翻转180°后,通过电葫芦使得滑撬下落, 从而完成滑撬翻转的全部动作。该机构使得滑撬翻转操作简化,不仅降低了翻转所需人数, 还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滑撬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圈件、轴承和内圈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架1,该支架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支架脚11和固定连接于两支架脚11间的横梁12,横梁12上架设有起吊装置2,该起吊装置由两电葫芦21 组成,该电葫芦21固定于横梁12的下方,各电葫芦21的工作端上固定有吊钩211,,该吊钩 211上吊设有一圆形结构的外圈件3,外圈件3间上方设有吊扣31,该吊扣31与吊钩211相匹配,所述外圈件3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圆形的通孔342,该通孔32上还开设有沿通孔32 周向设置并贯穿外圈件3的滑槽33,该滑槽33所经弧度为180°,所述通孔32内还设有与外圈件3转动配合的圆形的内圈件,该内圈件4上分别开设有沿内圈件4轴向设置的容置槽41,同一内圈件4上容置槽41为两个,该两容置槽41相互平行设置并贯穿内圈件4,该两容置槽41相连直线位于所在内圈件4的直径上;各内圈件4的周壁上分别凸设有拉杆42, 该拉杆42穿过自身所在的滑槽33并延伸至外圈件3外。其中,通孔32内位于通孔32内壁和内圈件4外壁间还设有若干对称设置的轴承5,该轴承5的内圈通过支撑板51与外圈件3固定连接,轴承4的外圈分别与通孔32内壁和内圈件4外壁相抵靠,从而实现内圈件 4与通孔32构成滚动配合。外圈件3的侧部还固定有固定把手34,从而方便工人在转动内圈件4时,避免外圈件3随着内圈件4 一起翻转。而支架脚11的侧部还安设有一与电葫芦21电联接的控制开关111,从而提高该滑撬7翻转装置的可操作性,使得工人能通过控制开关111直接控制电葫芦21的正反转。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葫芦21实现外圈件3的上升或下降的调整,然后将滑撬6 两端的端部分别插设于两内圈件4上相向设置的容置槽41内,接着通过人员相互配合,使得拉杆42在滑槽33内滑移,并带动内圈件4和内圈件4上的滑撬5进行翻转,当滑撬5翻转180°后,通过电葫芦21使得内圈件4上的滑撬下落,从而完成滑撬6翻转的全部动作。 该机构使得滑撬6翻转操作简化,不仅降低了翻转所需人数,还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其中,通过多个轴承5与通孔32内壁和内圈件4外壁间的滚动配合,从而构成内圈件4和外圈件3间的转动配合,且轴承不仅使得内圈件4和外圈件3间的转动更顺滑稳定,还能降低两者间的磨耗,提高彼此的使用寿命。除了采用轴承5,还可以采用滚轮的方式,相对于轴承 5和滚轮的技术方案,内圈件4和外圈件3间不添加任何减少摩擦的机构也可以实现,只是会相应增加滑撬翻转装置的磨损。
权利要求1.一种滑撬翻转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所述支架(1)上架设有起吊装置0), 该起吊装置( 的工作端吊设有外圈件(3),该外圈件C3)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圆形的通孔 (32),所述通孔(32)内设有与外圈件(3)转动配合的圆形的内圈件G),各内圈件⑷上分别开设有沿内圈件(4)轴向设置并相向分布的容置槽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3 上开设有沿通孔 (32)周向设置并贯穿外圈件(3)的滑槽(33),该滑槽(33)所经弧度为180° -300°,所述内圈件(4)的周壁上凸设有拉杆(42),该拉杆02)穿过滑槽(33)并延伸至外圈件(3)夕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3 内还设有若干轴承 (5),各轴承(5)位于通孔(32)内壁和内圈件(4)外壁间,各轴承(5)分别与外圈件(3)和内圈件(4)滚动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轴承(5)的内圈固定于外圈件(3)上的通孔(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起吊装置(2)为电葫芦,电葫芦数量为两个,电葫芦上与外圈件(3)连接的工作端设有吊钩 011),外圈件(3)上部设有与吊钩011)相适配的吊扣(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圈件(3)上还固设有固定把手(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各内圈件(4)上容置槽Gl)为两个,两容置槽Gl)相互平行设置,且两容置槽Gl)相连直线位于内圈件的直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1)包括两支架脚(11) 和固定连接于两支架脚(11)间的横梁(12),所述电葫芦架设于横梁(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电葫芦电联接的控制开关(1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撬翻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槽(3 所经弧度为 180°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撬翻转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的工作端吊设有外圈件,该外圈件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圆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外圈件转动配合的圆形的内圈件,各内圈件上分别开设有沿内圈件轴向设置并相向分布的容置槽。通过电葫芦实现外圈件的上升或下降的调整,然后将滑撬两端的端部分别插设于两相向设置的容置槽内,接着通过人员相互配合,转动内圈件,从而带动内圈件和内圈件上的滑撬翻转,当滑撬翻转180°后,通过电葫芦使得滑撬下落,从而完成滑撬翻转的全部动作。该机构使得滑撬翻转操作简化,不仅降低了翻转所需人数,还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66C25/00GK202337659SQ20112044062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武松, 顾伟明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