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功率的变频器的主回路主要有整流器、接触器或硅整流桥组模块、充电电阻、电容、逆变模块和大量的铜条或导线组成。传统的变频器主回路结构往往因为散热问题以及直流布局结构的不合理等造成变频器大多不能稳定、可靠性差,轻则变频器故障,重则变频器逆变模块爆炸。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设计一个良好的主回路结构保证变频器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使得变频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故障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散热循环良好、结构布局合理的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包括硅整流桥组模块、电解电容、充电电阻、无感电容、逆变模块、电流传感器、散热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电容、硅整流桥组模块、逆变模块沿着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上在硅整流桥组模块的右侧固定有充电电阻;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的输出P端与电解电容的P端、逆变模块的P端连接,其输出N端与电解电容的N端、逆变模块的N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负端连接安装有均压电阻,所述电解电容的P端连接到逆变模块的P端,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N铜条上均安装有所述无感电容。进一步,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的R、S、T端子通过铜条与变频器R、S、T接线端子连接,这样减少铜件的密列排布增强电路结构的合理性,使得变频器的故障率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大大提闻。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上距离逆变模块距离22mm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逆变模块的温度。进一步,所述电流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变频器三相输出端,所述电流传感器输出线垂直于变频器输出端的铜条。这样减少输出端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采样电流数据产生影响。进一步,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垂直于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进一步,所述逆变模块均平行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进一步,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与N端的距离均为15mm。进一步,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电解电容、逆变模块之间均通过铜条或铜片连接,所述电解电容与均压电阻通过铜条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之间通过铜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公开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散热良好,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每一块逆变模块平行安装,由进风口吸入的冷风同时带走每块逆变桥的热量,使每一块逆变桥的温度基本上保持一致。整流桥的布局与逆变桥的布局模式基本一致。冷风从进风口进入,流经电解电容、硅整流桥组模块和逆变模块,最后,热空气从出风口流出。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空气不断吸入,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的散热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中间逆变模块附近,可以实时检测逆变模块温度,保护模块。这里强度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是因为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元件会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性,故逆变模块与进风方向平行、硅整流桥组模块垂直于进风方向,且各个模块之间都有43. 5mm的间距。实验证明这种变频器空间布局散热性能良好,风道丰常流畅,且同一元件不同单元之间的工作特性接近一致。2、直流布局合理,硅整流桥组模块、逆变模块等N、P端分别用铜条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电器元件性能稳定,使用也安全可靠,而且通过铜条可直接把无感电容安装在逆变模块,且使无感电容至逆变模块的距离最短,让无感电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大大降低故障率使得变频器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参见图I、图2,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包括硅整流桥组模块9、电解电容6、充电电阻14、无感电容11、逆变模块10、电流传感器15、散热器12、风扇13,所述电解电容6、硅整流桥组模块9、逆变模块10沿着风向固定在散热器12上,所述散热器12上在硅整流桥组模块9的右侧固定有充电电阻14 ;所述娃整流桥组模块9的输出P端与电解电容6的P端、逆变模块10的P端连接,其输出N端与电解电容6的N端、逆变模块10的N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6的正、负端连接安装有均压电阻8,所述电解电容6的P端连接到逆变模块10的P端,多个所述逆变模块10的P端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逆变模块10的P、N铜条上均安装有所述无感电容11。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9的R、S、T端子通过铜条与变频器R、S、T接线端子I连接,这样减少铜件的密列排布增强电路结构的合理性,使得变频器的故障率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大大提闻。所述散热器12上距离逆变模块10 22mm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6,可以实时检测逆变模块10的温度。所述电流传感器15分别固定在变频器三相输出端4,所述电流传感器15输出线垂直于变频器输出端4的铜条。这样减少输出端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采样电流数据产生影响。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9垂直于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12上。所述逆变模块10均平行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12上。所述逆变模块10的P端与N端的距离均为15mm。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9、电解电容6、逆变模块10之间均通过铜条7或铜片连接,所述电解电容6与均压电阻8通过铜条7连接,所述逆变模块10的P端之间通过铜片连接。变频器上电后,风扇13就转动起来,此时,冷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变频器,带走部分电解电容6产生的热量;接着,冷空气继续向出风口流动,带走由逆变模块10产生的热量,由于逆变模块10的平行安置在散热器13上,故完成一次热循环后,每个逆变模块的温度基本会一致,工作特性也基本一致。空气继续沿散热器风道流,接着带走了硅整流桥组模块9的热量,最后,热空气通过出风口被完全吸出变频器,周尔复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散热循环系统。确保变频器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变频器的三相或者二相电源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端子后,硅整流桥组模块9,交流电经过整流后,直流电母线的N端与所有电解电容6、所有逆变模块10的N端用铜片、铜条相连接。母线的P端连接到电解电容6上,当变频器刚上电时,由于要对大容量的电解电容6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阻14没有被短路,起到了限流的作用。当电解电容充电完毕时,充电电阻14被短路。电解电容6的正,负端通过铜条安装均压电阻8,保证每个电解电容6间的电压相等。电解电容6的P端连接到逆变模块10的P端上,使得逆变模块10不会因为母线电流过大而烧坏。所有逆变模块10的P端用铜片相连接,母线的P端连接到整流出来的母线高端P接线端子2上。通过母线高端P接线端子2和母线低端N接线端子3,可方便测得当前的母线电压。无感电容11安装在逆变模块10的P、N铜条上,保证了两者间距离最近。电流传感器15用镙丝钉固定在变频器输出端4上,电流传感器15输出线垂直于变频器的三相输出端,电流传感器15的采样线连接到驱动板,减少输出端I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采样电流数据产生影响,温度传感器16的信号线也是相同的做法。主回路一般有信号线(弱电)和动力线(强电),对变频器而言,动力线又分为进线和出线。进线中的电流含有丰富的谐波,是用高频电容进行滤波,去掉频率较高,具有辐射能力的谐波,降底电磁干扰,并运用压敏电阻,防止雷电对变频器造成损坏。出线由铜条固定在逆变模块上,在每根铜条间保持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之下,使之穿过电流传感器15,并连接到输出端子上。动力线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当有信号线要穿过动力线时,采取垂直布线的方式,使得动力线产生的电磁干扰对信号线的影响降底到最小的程度。信号线全部使用屏蔽线。
权利要求1.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包括硅整流桥组模块、电解电容、充电电阻、无感电容、逆变模块、电流传感器、散热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电容、硅整流桥组模块、逆变模块沿着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上在硅整流桥组模块的右侧固定有充电电阻;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的输出P端与电解电容的P端、逆变模块的P端连接,其输出N端与电解电容的N端、逆变模块的N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负端连接安装有均压电阻,所述电解电容的P端连接到逆变模块的P端,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N铜条上均安装有所述无感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的R、S、T端子通过铜条与变频器R、S、T接线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距离逆变模块距离22mm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变频器三相输出端,所述电流传感器输出线垂直于变频器输出端的铜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垂直于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均平行进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与N端的距离均为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电解电容、逆变模块之间均通过铜条或铜片连接,所述电解电容与均压电阻通过铜条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之间通过铜片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变频器的主回路结构,包括硅整流桥组模块、电解电容、充电电阻、无感电容、逆变模块、电流传感器、散热器、风扇,所述电解电容、硅整流桥组模块、逆变模块沿着风向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上在硅整流桥组模块的右侧固定有充电电阻;所述硅整流桥组模块的输出P端与电解电容的P端、逆变模块的P端连接,其输出N端与电解电容的N端、逆变模块的N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负端连接安装有均压电阻,所述电解电容的P端连接到逆变模块的P端,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端之间相连接,多个所述逆变模块的P、N铜条上均安装有所述无感电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寿命长、散热循环良好、结构布局合理。
文档编号H05K7/20GK202435242SQ2011205516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方海荣 申请人:嘉兴市佳乐科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