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189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其包括:用于悬挂导轨的轮廓头部和与其相连的轮廓主体,其中所述轮廓头部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是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该轮廓头部的开ロ构成沿纵向中间面延伸的间隙,该间隙的两侧由第一腹板段限定,这些腹板段从纵向中间面起观看的话向外延伸,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两个相対的、向下井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与第一腹板段相连,其中导轨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对称布置的轮廓构成。
背景技术
这样的导轨通常包括ー个用于构成在顶棚、墙壁等等上固定用的吊架的导轨头部以及ー个构成功能方面的导轨主体,诸如起重小车导轨、支承部段等等。例如由DE1249301公知了架空索道、单梁悬挂吊车以及类似的设备用的相应的、自承的、管状滑轨。那里介绍的滑轨例如在横截面中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对称布置的薄壁轮廓组成,这些轮廓用上壁和相对纵向中间面向下倾斜延伸的侧壁以及两个位于下部狭槽两侧的、相对这个狭槽向下倾斜的走行轨将行走机构的辊对围住并且在纵向中间面的上部设置有各ー个从该纵向中间面起首先上指和然后外指的支承板,该支承板贴靠在第二轮廓棒的支承板上的上指部分中并与这个支承板相连接。上部轮廓壁从纵向中间面起向外且向下延伸以及倾斜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只有如此大,即滑轨只为行走机构提供空间,该空间的宽度仅仅由ー个片状的支承体以及被紧密地布置在这个支承体上的辊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滑轨通过上指的支承板借助一个吊架例如被固定在车间房顶上,其中吊架将外指的部分内的上指的支承板夹紧。ABUS Kransysteme有限公司的HB系统的产品说明(2009年8月发表)的第11页中同样公知了相应的轮廓导轨(Profilschiene),这些轮廓导轨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对称地被焊接在一起的半壳构成,其中它们的首先上指和然后外指的支承板最后向内朝向垂直的纵向中间面的方向大致水平地收缩(zurueckkragend)。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承板的相対的端部之间留有一道间隙,这样产生ー个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一个万向球接头-吊架如下地插入这个开口中,即这个吊架以ー块底板从内侧贴靠在支承板上以及借助螺栓穿过所述开ロ与位于支承板外侧的球窝板(Kugelpfannenplatte)螺栓连接。另外,滑轨的轮廓在行走机构用的下部狭槽上的下部区域内分别两次在狭槽下方大致直角地先向下和后向外地折弯,这样产生一条在外侧上延伸的纵向凹槽,导轨段连接器(套管)可以布置在该纵向凹槽内以及所述导轨段连接器起到加固的作用。由德国专利申请DE10115565A1公知了ー种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的悬挂装置,该装置包括沿纵方向延伸的导轨和吊架。导轨由两个镜像対称的板轮廓构成,这些板轮廓在轮廓头部的下方被彼此焊接在一起。导轨包括一个被构造成c形状的和向上开放的、带有两块支承板和三个板段的轮廓头部。支承板在第一板段中水平地向外延伸并且在与此相连接的第二板段中几乎垂直向外井向下倾斜地延伸。被折弯的第三腹板段彼此连接,这些腹板段分别向内井向下倾斜地逐渐接近并重合。由德国实用新型DE7346004U公知了 ー种具有一根导轨的单轨架空索道,运载器可以沿所述导轨的纵方向走行。导轨由一个横截面被构造成c形状的和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构成,一个钩状的下部部件与导轨轮廓头部连接,该下部部件构成走行导轨。为了悬挂导轨,一个悬挂元件沿纵方向被插入轮廓头部内。为此轮廓头部具有两块各带有四个腹板段的支承板,这些支承板围成ー个吊架用的、向上开放的收纳腔以及构成一个沿导轨的纵方向延伸的间隙。两块支承板以间隙为出发点分别在第一腹板段中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并在被折弯的以及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处合井。第二腹板段分别连接有被90度折弯的、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三腹板段。水平的第四腹板段在第三腹板段的下端部将两块支承板连接。在德国专利申请DE914895B中介绍了ー种单轨起重小车或者轻型移动式吊车用的导轨,该导轨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具有字母“T”倒置的轮廓。这个导轨也是通过ー个被构造在它的上端部的轮廓头部被悬挂在吊架上。轮廓头部具有两块各带有三个腹板段的支承板。两块支承板分别在第一腹板段内以间隙为出发点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以及其后在被折弯的第二腹板段内向下垂直延伸。与第二腹板段分别连接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三腹板段。在第三腹板段的下端部之间在收纳腔内构成ー个第二间隙。

发明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该导轨通过它的轮廓头部区域内的几何形状至少支持过载保护以及使借助吊架的简单的固定成为可能。另外,导轨应该刚性好以及能够提供与导轨段的良好连接可能性。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描述的导轨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有益的构成在权利要求2至8中加以阐述。根据本发明,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包括悬挂导轨用的轮廓头部和与此相连接的轮廓主体,其中轮廓头部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是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该轮廓头部的开ロ构成沿纵向中间面延伸的间隙,该间隙两侧由第一腹板段限定,这些腹板段从纵向中间面起观看的话向外延伸,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两个相对立的、向下井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与第一腹板段相连,其中导轨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对称布置的轮廓构成,在所述架空索道与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中至少通过如下方式借助轮廓头部区域内的几何形状支持过载保护以及通过如下方式使借助吊架的简单的固定成为可能,即第一腹板段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以及第一腹板段相对纵向中间面的夹角在15至35度的范围内,优选在20至30度的范围内。由于第一腹板段并不像现有技术(ABUS的HB系统,见上面)中那样朝向垂直的纵向中间面的方向大致水平地收缩,而是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以及第一腹板段相对纵向中间面的夹角在15至35度范围内,特别优选在20至30度范围内以及完全特别优选为25度,就是说被布置为基本上大致V形状,所以它防止了导轨轮廓甚至在极端过载的情况下被扳直。这样由于第一腹板段在过载的情况下被彼此相互“牵拉”,所以在过载时甚至会产生增强对被布置在间隙内的吊架的夹紧效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即使在过载的情况下导轨或者其头部轮廓与吊架或者其连接元件之间的连接也不会失灵。通过本发明的导轨的轮廓头部的特殊几何形状保障了导轨不是链条中的最薄弱环节。如果最后向内朝向垂直的纵向中间面的方向水平地收缩的第三腹板段与第二腹板段连接的话,就是说轮廓头部在其底部较宽并且朝远离轮廓主体的方向变窄,就可以使用一种导轨用的吊架,该吊架可以穿过间隙“枢转”进入中空的轮廓头部,因为这样对角长度(在横截面中观看)大得足以收纳吊架的枢转进入件,该枢转进入件随后被枢转成大致水平状并且同时形状锁合地嵌接在由第一腹板段构成的轮廓头部的卷边中。因此利用轮廓头部的和吊架的或者其枢转进入件的相应的、相互匹配的几何尺寸,轮廓头部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形状锁合被横向固定。如在文首所述及的那样,导轨的轮廓头部用于通过一个吊架在天棚、墙壁等上的固定以及导轨的轮廓主体用于提供功能方面,诸如起重小车导轨、支承部段等等。另外,如果是下述情况的话是有益的:轮廓主体通过上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轮廓壁和相对纵向中间面略微向下倾斜延伸的轮廓侧壁以及两个位于下部狭槽的两侧的、相对这个狭槽向下倾斜的下部轮廓壁构成ー个行走机构用的空腔,其中附加地优选,即狭槽上的下部轮廓壁基本上向下以及然后向外倾斜和最后向下倾斜地被持续引导。这进ー步提高了轮廓主体区域内的导轨的刚性以及附加地实现了将通常用于导轨段对接接头的、被焊接的小管或者套管的焊缝端部的引出。这些套筒通常被焊接在沿导轨的两侧的外部延伸的纵向凹槽中。然而就此而言在现有技术的导轨中,焊缝位于应カ最高的区域内,即在轮廓的棱缘上。通过将焊缝引出的可能性,该焊缝的端部可以位于这个区域之外。因此焊缝的引出切ロ(Auslaufkerbe)通过焊缝的进一歩延伸被布置在焊接间隙的临界区域之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通过几何形状跃变(Geometriesprung)的应カ增加以及引出切ロ的局部分离,这样最终保持工具(套管)可以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这也使得导轨段的连接总体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被向下倾斜地持续引导的下部轮廓壁相对水平面的夹角优选在90至130度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00至120度的范围内,完全特别优选为110度。在这个角范围内最佳焊缝分布与较高的刚性特别有效地配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轮廓头部与轮廓主体相连接具有如下设计:与第三腹板段相连的、大致沿纵向中间面延伸的第四腹板段使轮廓头部与轮廓主体通过其上部轮廓壁相连。在这种情况下,腹板段的尺寸被如下地确定,即连接套管可以被收纳在被相应地构造在导轨的外侧上的纵向凹槽的大致一半之内。在该区域将导轨的半部分连接在一起也是可能的,为此轮廓头部的第四腹板段在向上指的区域内相互贴靠并且在那里被相互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导轨具有多种多样的应用可能性。但是特别优选地用作单梁悬挂吊车或者双梁悬挂吊车用的滑轨和/或承重轨。


下文參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发明的其他的细节、特征和优点进行阐述,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梁悬挂吊车的立体示意图,用以解释说明相应的导轨的使用可能性;图2是本发明的导轨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导轨的截面图,和图4是图2所示导轨的轮廓头部的吊架区域内的截面图,以及图5是吊架插入时的图4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列表I 悬挂装置2 导轨2aa,2ab,2ba,2bb 导轨段3 支承元件4 起重装置5 悬挂式开关6 对接接头7 套管8 导轨段端部9 凹槽12 焊缝13 焊缝端部14 夹角15 侧面16 接合面20a, 20b 轮廓21 夹角22 轮廓头部23 轮廓主体24 间隙25a, 25b 第一腹板段26a, 26b 第二腹板段27a,27b 第三腹板段28a, 28b 第四腹板段29a, 29b 上部轮廓壁30a, 30b 轮廓侧壁31 狭槽32a,32b 下部轮廓壁33a, 33b 端部段34 吊架36a, 36b 卷边35 枢转进入件37 枢轴
L 纵向中间面H 空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出于对为了构成导轨而连接在一起的导轨段的差异最大的使用可能性进行解释说明的目的,在图1中示出ー个单梁悬挂吊车。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且被成形为向下开放的c形状的导轨2借助悬挂装置I悬挂在支承元件3或者其他的导轨2上。支承元件3被构造成エ字梁。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单梁悬挂吊车,所以设置有:两根基本上水平地、平行地以及彼此保持距离地延伸的第一导轨2a,这些导轨用作单梁悬挂吊车的走行导轨;和一根第二导轨2b,该导轨构成吊车导轨,该吊车导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导轨2a定向并可以沿第一导轨2a移动。为此第二导轨2b通过两个悬挂装置I分别悬挂在未被示出的以及可以沿第一导轨2a移动的行走机构上。在第二导轨2b上通常悬挂ー个诸如链滑车或者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4并且起重装置4通过另ー个未被示出的行走机构可以沿第二导轨2b移动。起重装置4可以通过一个悬挂在起重装置4上的悬挂式开关5操纵。因此导轨2a、2b可以选择地被用作起重机走行轨或者承载导轨。现在借助图2至5对本发明的导轨2进行介绍。导轨2a和2b分别根据长度要求由两个或者多个导轨段2aa和2ab或者2ba和2bb构成。导轨段2aa和2ab或者2ba和2bb通过端部的对接接头6相互连接。下文仅以实例的形式參照图2和3对导轨段2aa和2ab的对接接头6进行阐述,因为导轨段2ba和2bb的那些对接接头构造相同。此外,图2和3所示出的导轨段的轮廓与图1所示出的那个轮廓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为了构成导轨段2aa和2ab的对接接头6,导轨段2aa和2ab分别在它们的外侧面上具有被构造成套管7的保持元件,这些保持元件被布置在导轨段端部8上的导轨段2aa和2ab的纵向延伸的角空间或者凹槽9内。在所示出的实例中,每个导轨段使用四个套管7,这些套管分别被布置在相应的纵向凹槽9内。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导轨段纵侧面上设置各两个套管7。套管7被作为连接元件的螺栓贯穿并且为其螺栓头或者其螺母构成ー个垂直于导轨段的纵方向延伸的接合面16作为支承面。套管7分别通过这些套管7的两个纵侧面的每个纵侧面上的、沿导轨段2aa和2ab的纵方向延伸的焊缝12被固定在导轨段2aa和2ab上。在这种情况下,焊缝12不得超出套管7的总长度延伸但是可以被构造成彼此不同。焊缝12的与端面相反的端部13偏离纵方向。与此同时端部13相对剩余的焊缝12构成ー个夹角14并且从凹槽9中延伸出来直到导轨轮廓或者连续的轮廓壁的侧面15上为止。导轨2在横截面中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L对称布置的相同的轮廓20a、20b构成。同时,导轨具有被沿纵向中间面L相对上侧布置的轮廓头部22和与此相连接的、位于下侧的轮廓主体23。如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轮廓头部22是ー个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其开ロ构成一个沿纵向中间面L延伸的间隙24,该间隙的两侧由第一腹板段25a、25b限定,这些腹板段从纵向中间面L起向外观看的话向外并同时向上倾斜地延伸。腹板段25a、25b相对纵向中间面L的夹角21约为25度。另外,轮廓头部22在横截面中还具有两个对立的、向下且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26a、26b,这些腹板段与第一腹板段25a、25b相连接,以及具有最后向内侧朝向垂直的纵向中间面L的方向收缩的第三腹板段27a、27b,这些腹板段与第二腹板段26a、26b相连接。就是说,轮廓头部22在其底部比较宽以及沿远离于轮廓主体23的方向变窄。这样吊架34可以用于导轨2,该吊架可以穿过间隙24 “枢转”进入中空的轮廓头部22内,因为这样对角长度(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大得足以收纳吊架34的可以枢转的枢转进入件35,该枢转进入件随后被枢转成大致水平状并且同时形状锁合地嵌接在由第一腹板段25a、25b构成的、轮廓头部22的卷边36a、36b内。因此利用轮廓头部22和吊架34或者其枢转进入件35的相应的、相互匹配的几何尺寸,轮廓头部22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形状锁合被横向固定。作为可选,可以使轮廓头部22的高度明显较大以及导轨2可以被构造得紧凑性和刚性总体上差ー些。为了将吊架34固定和定位在轮廓头部22上,首先所述及的枢转进入件35被枢转得呈大致垂直状地一端贴靠在吊架上,这样它能够以另一端插入到间隙24内。然后吊架34连同枢转进入件35被倾斜地推入轮廓头部22的下部的角之一中,这些角由腹板段26a、27a或者26b、27b构成。然后可以将枢转进入件35的另一端经过腹板段25a或者25b的旁边引入间隙24内以及最后使该枢转进入件枢转成水平状并引入卷边35a、36b内。通过这种方式,吊架34通过枢转进入件35在没有螺栓连接等的情况下已经支承着导轨2。因此整个负载都由吊架的枢轴37接收,可以将该枢轴的尺寸设计得比现有技术的夹紧连接的标准螺栓明显地更具承载能力。在轮廓头部22上附加地设置有大致沿纵向中间面L延伸的第四腹板段28a、28b,这些腹板段与第三腹板段27a、27b相连接并且使轮廓头部22与轮廓主体23通过其上部轮廓壁29a、29b连接。轮廓头部22的第四腹板段28a、28b彼此贴靠在一起并在那里被彼此焊接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轮廓20a、20b被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导轨2。轮廓主体23通过上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轮廓壁29a、29b和朝向纵向中间面L略微向下倾斜延伸的轮廓侧壁30a、30b以及两个位于下部狭槽31的两侧的、朝向这个狭槽略微向下倾斜的下部轮廓壁32a、32b构成ー个行走机构用的空腔H,其中下部轮廓壁32a、32b构成相应的轮子用的走行面。在上部轮廓壁29a、29b的区域内可以附加地布置滑接导线。狭槽31上的下部轮廓壁32a、32b被基本上向下以及然后向外倾斜和最后向下倾斜地持续引导。下部轮廓壁32a、32b的、如此形成的端部段33a、33b如上所阐述的那样允许焊缝12的引出。下部轮廓壁32a、32b的端部段33a、33b相对水平面的夹角约为110度。
权利要求
1.空索道和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2),其包括:悬挂所述导轨(2)的轮廓头部(22)和与所述轮廓头部(22)相连的轮廓主体(23),其中所述轮廓头部(22)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是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该轮廓头部的开ロ构成沿纵向中间面(L)延伸的间隙(24),所述间隙的两侧由第一腹板段(25a,25b)限定,所述第一腹板段从所述纵向中间面(L)起观看的话向外延伸,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两个相対的、向下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26a,26b)与所述第一腹板段(25a,25b)相连,其中所述导轨(2)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L)对称布置的轮廓(20a,20b)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段(25a,25b)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以及所述第一腹板段(25a,25b)相对所述纵向中间面(L)的夹角(21)在15至35度的范围内,优选在20至30度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最后向内朝向所述垂直的纵向中间面(L)方向水平地收缩的第三腹板段(27a,27b)与所述第二腹板段(26a,b)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轮廓主体(23)通过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上部轮廓壁(29a,b)和相对纵向中间面(L)略微向下倾斜延伸的轮廓侧壁(30a,b)以及两个位于下部狭槽(31)的两侧的、相对所述狭槽向下倾斜的下部轮廓壁(32a,b)构成行走机构用的空腔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在狭槽(31)处,下部轮廓壁(32a,32b)被基本上向下以及然后向外倾斜和最后向下倾斜地持续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被向下倾斜地持续引导的轮廓壁(32a,32b)相对水平面的夹角在90至130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大致沿所述纵向中间面(L)延伸的、与第三腹板段(27a,27b)相连的第四腹板段(28a,28b)使所述轮廓头部(22)与所述轮廓主体(23)通过其上部轮廓壁(29a,29b)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头部(22)的第四腹板段(28a,28b)在向上指的区域内彼此贴靠并在该位置处相互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轨作为单梁悬挂吊车或者双梁悬挂吊车用的滑轨和/或承重轨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索道和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2),其包括悬挂所述导轨(2)的轮廓头部(22)和与其相连的轮廓主体(23),其中所述轮廓头部(22)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是基本上c形状的、向上开放的轮廓头部,该轮廓头部的开口构成沿纵向中间面(L)延伸的间隙(24),该间隙的两侧由第一腹板段(25a,25b)限定,这些腹板段从纵向中间面(L)起观看的话向外延伸,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两个相对的、向下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腹板段(26a,26b)与所述第一腹板段(25a,25b)相连,其中所述导轨(2)在横截面中观看的话由两个关于垂直的纵向中间面(L)对称布置的轮廓(20a,20b)构成。为了提供一种架空索道和单梁悬挂吊车用的导轨,该导轨通过它的轮廓头部的区域内的几何形状至少支持过载保护以及使借助吊架的简单的固定成为可能,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腹板段(25a,25b)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并且所示第一腹板段(25a,25b)相对所述纵向中间面(L)的夹角(21)在15至35度的范围内,优选在20至30度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B66C7/02GK103097276SQ20118004387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盖尔德·施彼斯, 史蒂芬·费茨勒 申请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