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6825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ー种重型卡车车架输送吊具,适用于中重型卡车不同结构车架的输送与吊装。
背景技术
中重卡车架重量重、种类繁多,车架如何输送到装配线上一直以来是一大难题。目前,各大汽车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利用运输车辆进行搬运,即先利用利用行车把车架吊装到搬运车上,待到达车架存储区域后,将车架存储,然后再根据生产计划进行上线,在车架搬运过程中,不但有安全隐患,而且增加工人劳动量,増加成本。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经济的接轨,老的生产线生产的模式已逐步被干净整洁、操作舒适、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生产模式所取代,对于车间的安全以及成本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重卡多种车架输送到装配线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包括吊具主承载横梁、移动小车、吊链和车架卡具;所述吊具主承载横梁为双吊类型采用“エ”字钢材料,梁体的顶部设有两个行车连接环;改进在于所述主承载横梁梁体两端上分别设有四个以上的定位孔;两部移动小车分别设在主承载横梁两端;每部移动小车上部的安装孔与的梁体上的定位孔对位后用定位销固定;其下部通过吊钩设有两根吊链,吊链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卡具中部挂钩上,呈“人”字形分叉。所述车架卡具的两杆端设有凸台,车架卡具的杆身包裹有保护层。所述移动小车的下部吊钩为活动吊钩。用于调节吊链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I)采用扁担式结构来,双吊点设计,承载范围更广,输送过程更安全稳妥;2)吊具有可移动吊点小车,利用小车滚轮进行距离调整,省力方便上,在纵向长度上适用多种中重卡车车型的车架;3)吊具主承担梁设计有一排小车定位孔,当小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可利用固定销将小车固定,从而保证了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可靠;4)吊具与车架接触处两端设计有凸台,可以很好将车架卡住,防止输送过程滑落,以保证安全,另外,与车架接触部分设计有保护层,对车架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0016]图中1、吊具主承载横梁;2、移动小车;3、定位孔;4、可调整吊链;5、车架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地说明。实施例參见图I-图3,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包括吊具主承载横梁I、移动小车2、可调整吊链4和车架卡具5 ;吊具主承载横梁为双吊类型采用“エ”字钢材料,梁体的顶部设有两个行车连接环;改进在于主承载横梁梁体两端上分别设有六个的定位孔3 ;两部移动小车2分别设在主承载横梁I两端;每部移动小车上部的安装孔与的梁体上的定位孔3对位后用定位销固定;其下部通过吊钩设有两根可调整吊链4,可调整吊链4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卡具中部挂钩上,呈“人,,字形分叉。车架卡具5的两杆端设有凸台,该吊具与车架接触处两端设计有凸台,可以很好·将车架卡住,防止输送过程滑落,以保证安全。车架卡具的杆身包裹有保护层。对车架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移动小车2的下部吊钩为活动吊钩。吊具两个吊点采用可调节吊链结构,可根据不同的车架或エ艺进行垂直方向距离的调整。如采用输送线的形式,利用该吊具用于中重型卡车车架由车架车间向总装车间输送,一方面降低操作エ的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減少安全隐患,则另一方面能够按计划进行上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包括吊具主承载横梁、移动小车、吊链和车架卡具;所述吊具主承载横梁为双吊类型采用“エ”字钢材料,梁体的顶部设有两个行车连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横梁梁体两端上分别设有四个以上的定位孔;两部移动小车分别设在主承载横梁两端;每部移动小车上部的安装孔与的梁体上的定位孔对位后用定位销固定;其下部通过吊钩设有两根吊链,吊链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卡具中部挂钩上,呈“人”字形分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卡具的两杆端设有凸台,车架卡具的杆身包裹有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的下部吊钩为活动吊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车架安装的运输吊具,该吊具,包括吊具主承载横梁、移动小车、吊链和车架卡具;改进在于所述主承载横梁梁体两端上分别设有四个以上的定位孔;两部移动小车分别设在主承载横梁两端;每部移动小车上部的安装孔与的梁体上的定位孔对位后用定位销固定;其下部通过吊钩设有两根可调节结构吊链,吊链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卡具中部挂钩上,呈“人”字形分叉。车架卡具的两杆端设有凸台,杆身包裹有保护层。用于重型卡车车架由车架车间向总装车间输送,操作方便,适合多种车架用,降低操作难度,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6C19/00GK202415010SQ2012200002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王强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