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026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笼,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机吊笼表面处理采用喷漆工艺,油漆表面容易被损坏,且生产和使用都容易造成污染,对人体有豁;油漆固化时间长,影响发货效率;耐腐耐磨能力差;需喷底漆,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油漆容易流淌,影响套架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表面采用塑面处理不需稀料,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塑面不会流淌,且附着力较强,塑面耐腐耐磨能力较高,成本较喷漆工艺低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包括一框架和一升降箱,所述的框架与所述的升降箱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的框架包括两个水平槽钢梁和两个竖直槽钢梁,所述的吊笼的表面设置有粉末塑面。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竖直槽钢梁上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销孔,所述的粉末塑面的材料为丙烯酸粉末。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的优点是,表面采用塑面处理不需稀料,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塑面不会流淌,且附着力较强,塑面耐腐耐磨能力较高,成本较喷漆工艺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吊笼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 ;其中I、支撑筒;2、第一加固框;3、第二加固框;4、定形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采用塑面处理不需稀料,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塑面不会流淌,且附着力较强,塑面耐腐耐磨能力较高,成本较喷漆工艺低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包括一框架I和一升降箱2,该框架I与该升降箱2的外表面相连接,该框架I包括两个水平槽钢梁11和两个竖直槽钢梁12,该吊笼的表面设置有粉末塑面。如图3所示,该竖直槽钢梁12上设置有一定位槽121,该定位槽121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销孔122,该粉末塑面的材料为丙烯酸粉末。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包括一框架(I)和一升降箱(2),所述的框架(I)与所述的升降箱(2)的外表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I)包括两个水平槽钢梁(11)和两个竖直槽钢梁(12),所述的吊笼的表面设置有粉末塑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槽钢梁(12)上设置有一定位槽(121),所述的定位槽(121)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销孔(122),所述的粉末塑面的材料为丙烯酸粉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包括一框架和一升降箱,所述的框架与所述的升降箱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的框架包括两个水平槽钢梁和两个竖直槽钢梁,所述的吊笼的表面设置有粉末塑面。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升降机粉末塑面吊笼的优点是,表面采用塑面处理不需稀料,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塑面不会流淌,且附着力较强,塑面耐腐耐磨能力较高,成本较喷漆工艺低。
文档编号B66B11/02GK202729532SQ2012204030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彭龙喜 申请人:泰州市腾达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