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馈送器及设定带的方法
【专利摘要】第二带馈送机构(20B)具有偏置机构(25),所述偏置机构(25)只能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并且通过朝向链轮(21B)偏置载带(14)将载带(14)与链轮(21B)接合。在先行带(14(1))与链轮(21B)接合的同时,跟随带(14(2))的前部插入在链轮(21B)和先行带(14(1))之间,先行带(14(1))借助于偏置机构被偏置,并且跟随带(14(2))与链轮(21B)接合。
【专利说明】带馈送器及设定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馈送器和在带馈送器中使用的带设定方法,带馈送器用于将保持在载带上的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部件吸取位置处,通过部件安装机构吸取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带馈送器是已知的在部件安装系统中的电子部件供应设备。该带馈送器节距馈送将电子部件保持在其上的载带以由此将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部件吸取位置处,通过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吸取电子部件。作为用于在带馈送器中保持部件连续供应而不中断安装操作的方法,通常使用带拼接方法,在所述带拼接方法中,新的跟随载带(跟随带)拼接到已插入在带馈送器中的先行载带(先行带)的后端部。在该带拼接方法中,每次更换供带盘,操作者需要执行复杂并且麻烦的操作,并且因此,期望的是减少这种工作负担。该期望导致采用无拼接类型的带馈送器作为新的带供应方法,其中,跟随带能够设定在带馈送器中而不执行带拼接操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0003]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的带馈送器中,带馈送机构设置在带插入部处,带插入部设置在带馈送器的后端部处。该带馈送机构包括链轮以及偏置装置,链轮具有与载带中的馈送穿孔接合的馈送销,偏置装置用于将载带相对于链轮偏置,由此链轮被驱动旋转以馈送载带。随后,在带馈送器中供应跟随带时,跟随带的前端部插入在与链轮接合的先行带和偏置装置之间,由此跟随带随着先行带被馈送而与先行带一起被馈送。随后,在先行带的后端部穿过链轮时,跟随带与链轮进行接合,从而使得跟随带能够被馈送到下游侧。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JP-A-2011-211169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描述的现有技术示例中,存在的问题是,与跟随带的供应形式有关而导致的跟随不便性。即,当跟随带设定在带馈送器中时,跟随带只在跟随带的前端部处插入在与链轮接合的先行带和偏置装置之间,并且跟随带未与链轮直接接合。因此,当设定跟随带时,跟随带的保持状态不是稳定的,导致如下情形:跟随带从在先行带和偏置装置之间的保持状态松弛以由此从带馈送器脱位。这样,在传统的无拼接类型的带馈送器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在带馈送器中设定跟随带时,跟随带的保持状态趋于变得不稳定。
[0009]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以无拼接方法稳定设定跟随带的带馈送器和带设定方法。
[0010]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1]本发明的带馈送器是以下带馈送器,所述带馈送器在带馈送方向上节距馈送被安置于部件安装系统中并且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以由此将所述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所述部件吸取位置处,所述电子部件被安装头吸取,所述带馈送器包括:带行进路径,所述带行进路径被设置为形成从带引入开口到所述部件吸取位置的连通连接,并且引导所述载带的带馈送,所述带引入开口在所述带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中开口 ;第一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下游侧处并且将所述载带节距馈送至所述部件吸取位置;以及第二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上游侧处并且将从所述带引入开口引入的所述载带馈送至下游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具有:链轮,所述链轮在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馈送销配合在所述载带中的馈送穿孔中以与所述载带接合的情况下旋转,以由此馈送所述载带,并且所述链轮被允许只在与所述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以及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载带相对于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偏置以由此使所述链轮和所述载带彼此接合,并且其中,在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中,在被首先馈送的先行带保持与所述链轮接合的情况下,被馈送以跟随所述先行带的跟随带的前端部被插入在所述链轮和所述先行带之间,并且通过由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先行带偏置,使所述跟随带与所述链轮接合。
[0012]本发明的带设定方法是以下带馈送方法,所述带设定方法用于在带馈送器中顺次设定多个载带,所述带馈送器在带馈送方向上节距馈送被安置于部件安装系统中并且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以由此将所述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所述部件吸取位置处,所述电子部件被安装头吸取,其中所述带馈送器包括:带行进路径,所述带行进路径被设置为形成从带引入开口到所述部件吸取位置的连通连接,并且引导所述载带的带馈送,所述带引入开口在所述带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中开口 ;第一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下游侧处并且将所述载带节距馈送至所述部件吸取位置;以及第二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上游侧处并且将从所述带引入开口引入的所述载带馈送至下游侧,其中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具有:链轮,所述链轮在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馈送销配合在所述载带中形成的馈送穿孔中以与所述载带接合的情况下旋转,以由此向前馈送所述载带,并且所述链轮被允许只在与所述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以及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载带相对于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偏置以由此使所述链轮和所述载带彼此接合,并且其中在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中,在被首先馈送的先行带保持与所述链轮接合的情况下,被馈送以跟随所述先行带的跟随带的前端部被插入在所述链轮和所述先行带之间,并且通过由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先行带偏置,使所述跟随带与所述链轮接合。
[0013]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在将从带行进路径上的带引入开口引入的载带馈送到下游侧的第二带馈送机构中,在保持与载带接合的同时旋转以馈送载带的链轮被允许只在与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并且此外,设置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将载带相对于链轮的外周表面偏置,从而使得链轮和载带彼此接合。随后,在该构造中,在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中,在首先馈送的先行带保持与链轮接合的情况下,馈送成跟随先行带的跟随带的前端部插入在链轮和先行带之间。于是,通过借助于偏置装置允许偏置先行带从而使得跟随带与链轮接合,能够以无拼接类型的带馈送器稳定地设定跟随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系统的平面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系统的局部截面图。
[0017]图3是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馈送器的构造的说明图。
[0018]图4是其中部分((a)、(b)、(c)和(d)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馈送器的第二带馈送机构的构造和功能的说明图。
[0019]图5是其中部分((a)、(b)和(c)图示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馈送器的第二带馈送机构中的旋转驱动单元的功能的说明图。
[0020]图6是其中部分((a)、(b)和(c)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馈送器的带设定方法的操作的说明图。
[0021]图7是其中部分((a)、(b)和(c)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馈送器中采用的带设定方法中的步骤的说明图。
[0022]图8是其中部分((a)、(b)和(c)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带馈送器中采用的带设定方法的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和图2,描述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上的部件安装系统1的构造。部件安装系统1具有将诸如半导体芯片的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上的功能。图2示出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部分截面。
[0024]在图1中,在基座平台la的中心中,基板输送机构2沿着X方向(基板输送方向)设置。基板输送机构2将从上游侧输送至此的基板3输送到安装台,安装台设定成执行部件安装操作并定位成将基板3保持在其上。部件供应部4分别设置在基板输送机构2的两侧上,并且多个带馈送器5并排安置在每个部件供应部4上。带馈送器5在带馈送方向上,即,在从部件供应部4朝向基板输送机构2的方向上节距馈送其上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以由此将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部件吸取位置处,通过将在稍后描述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吸取这样供应的电子部件。
[0025]包括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平台7在X方向上设置在基座平台la的上表面的一个端部处,并且每个也均包括线性驱动机构的两个X轴移动平台8连接到Y轴移动平台7,以便在Y方向上自由移动。安装头9安装在两个X轴移动平台8的每个上,以便在X方向上自由移动。安装头9每个均包括多头和吸嘴9a,多头包括多个保持头,吸嘴9a分别安装在保持头的各个下端部处,如图2所示。这些吸嘴9a吸取以保持电子部件并且能够分别被升高和降低。
[0026]通过驱动Y轴移动平台7和X轴移动平台8,安装头9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在该构造中,两个安装头9使用其自己的吸嘴9a从在对应部件供应部4的带馈送器5上的部件吸取位置分别拾取电子部件,并且将电子部件输送至在由基板输送机构2定位的基板3上的安装点,从而使得电子部件安装在安装点处。Y轴移动平台7、X轴移动平台8和安装头9组成部件安装机构10,部件安装机构10输送电子部件以通过保持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的移动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3上。
[0027]部件识别摄像机6设置在部件供应部4和基板输送机构2之间。当安装头9从部件供应部4拾取电子部件并且在电子部件保持在其上的情况下经过部件识别摄像机6时,部件识别摄像机6捕捉由安装头9保持的电子部件的图像以识别电子部件。基板识别摄像机11安置在每个安装头9上。基板识别摄像机11位于X轴移动平台8的下表面侧上并且与安装头9 一起移动。随着安装头9的移动,基板识别摄像机11移过由基板输送机构2定位的基板3并且捕捉基板3的图像以识别基板3。在其中通过安装头9将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3上的部件安装操作中,通过部件识别摄像机6的电子部件的识别结果和通过基板识别摄像机11的基板的识别结果组合在一起以执行安装位置的校正。
[0028]如图2所示,滑车12设定在部件供应部4处。在该滑车12中,多个带馈送器5预先安置在馈送器基座12a上。通过使用夹紧机构12b将馈送器基座12a夹紧到设置在基座平台la上的固定基座lb,滑车12被定位并且固定到部件供应部4。供带盘13保持在滑车12上,并且供带盘13将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14保持在卷绕状态下。从供带盘13退绕的载带14被节距馈送至部件吸取位置,在部件吸取位置处,通过带馈送器5由吸嘴9a吸取电子部件。
[0029]下面,参考图3,将描述带馈送器5的构造和功能。如图3所示,带馈送器5包括主体部5a和设置在主体部5a的下表面上以便从下表面突出的安置部5b。在主体部5a的下表面沿着馈送器基座12a放置的情况下安置带馈送器5的状态下,设置在安置部5b上的连接器部(其图示被省略)配合在馈送器基座12a中。在连接器部配合在馈送器基座12a中的情况下,带馈送器5固定地安置在部件供应部4上,并且与带馈送器5协作以控制带馈送的带馈送控制设备26电连接到部件安装系统1的控制单元27。
[0030]带行进路径5c设置在主体部5a的内部中,从供带盘13退绕并且带入主体部5a的载带14被沿着该带行进路径5c引导。设置带行进路径5c以便建立从在延伸部5e和主体部5a的上游端部之间开口的带引入开口 5d到电子部件被安装头9拾取的部件吸取位置的连通连接,延伸部5e在主体部5a的下端部朝向上游侧延伸。在电子部件接连安装的连续部件安装操作中,其单位批量是单个供带盘13能够保持的批量的多个载带14被从带引入开口 5d顺次插入以被供应至带馈送器5。
[0031]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安装系统1中,不执行其中载带14(1)(以下,称作先行带14(1))的后端部和另一个载带14(2)(以下,称作跟随带14(2))的前端部通过拼接带而拼接在一起的带拼接,载带14(1)的后端部已安置于带馈送器5中,另一个载带14(2)的前端部作为在先行带14(1)上可用部件耗尽的结果被另外地安置于带馈送器5中。相反,采用其中先行带14⑴和跟随带14⑵顺次插入到带引入开口 5d中同时彼此分离的无拼接方法。
[0032]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20B分别设置在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处和上游侧处。在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中,链轮21A、21B分别通过马达22A、22B驱动以旋转。设置在每个链轮21A、21B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馈送销21a(参考图4)配合在形成于载带14中的馈送穿孔14a中,用于与载带14的接合。于是,当链轮21A、21B在与载带14接合过程中被驱动以与馈送销21a—起旋转时,载带14被馈送。
[0033]设置在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处的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将载带14节距馈送至电子部件被安装头9吸取的部件吸取位置。带紧固构件23设置在第一带馈送机构20A上方,由此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节距馈送的载带14在由带紧固构件23从上方紧固的同时被引导。随后,保持在载带14上的电子部件被安装头9的吸嘴9a通过拾取开口部23a拾取,拾取开口部23a形成在带紧固构件23中在与部件吸取位置对应的位置中。
[0034]另外,设置在带行进路径5c的上游侧处的第二带馈送机构20B具有将从带引入开口 5d引入的载带14馈送至下游侧的功能。在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中,偏置机构25被设置在延伸部5e中位于链轮21B下方的位置中,偏置机构25用于将从带引入开口 5d引入的载带14相对于链轮21B偏置以与其接合。
[0035]用于检测载带14的第一检测位置P1沿着带行进路径5c设定在如下位置中,所述位置位于部件吸取位置附近并且位于第一带馈送机构20A上游。另外,用于检测载带14的第二检测位置P2也沿着带行进路径5c设定在如下位置中,所述位置位于第二带馈送机构20B的下游并且位于与第一检测位置P1相比的上游。分别设置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中的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在第一检测位置P1以及第二检测位置P2中检测载带14的存在。通过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被传递到带馈送控制设备26,由此,带馈送控制设备26基于传递的检测结果控制马达22A、22B的旋转以及下面将描述的设置在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中的离合机构24的操作。
[00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个别检测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14的先行带14 (1)和跟随带14 (2)的相应的后端部E和前端部T,先行带14 (1)被首先馈送,跟随带14(2)被馈送以跟随先行带14(1)。于是,带馈送控制设备26基于分别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执行的后端部E及前端部T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以由此基于预设间距控制模式控制在带行进路径5c上的后端部E和前端部T之间的间距。该间距控制模式将在图7和图8中详细描述。
[0037]下面,将通过参考图4中的部分(a)至(d)、图5中的部分(a)至(c)和图6中的部分(a)至(c)描述第二带馈送机构20B的构造和功能。如图4的部分(a)所示,链轮21B经由离合机构24连接至连接齿轮29,由此链轮21B通过可旋转地驱动锥齿轮28在带馈送方向上旋转,锥齿轮28通过马达22B与连接齿轮29啮合接合。在此,将描述离合机构24的功能。离合机构24结合有单向离合机构以及接合和脱离机构。单向离合机构允许链轮21B只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并且禁止链轮21B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空转,第一旋转方向与将载带14从带行进路径5c的上游侧馈送到下游侧的带馈送方向对应。接合和脱离机构在连接齿轮29和锥齿轮28之间接合以及脱离连接以便进行和中断从连接齿轮29到锥齿轮28的驱动传递。
[0038]即,如图5的部分(a)所示,链轮2IB被允许在由箭头b指示的作为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空转,并且如图5的部分(b)所示被禁止在由箭头c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空转。另外,如图5的部分(c)所示,通过将马达22B致动成在由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旋转锥齿轮28,链轮21B被驱动成在与第一旋转方向对应的带馈送方向(由箭头e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0039]S卩,马达22B、连接齿轮29、离合机构24组成在空转模式和驱动模式两种操作模式中可变地操作链轮21B的旋转驱动单元,在空转模式中,允许链轮21B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在驱动模式中,链轮21B被驱动成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另外,通过带馈送控制设备26控制马达22B和离合机构24,操作模式在图5的部分(a)中示出的空转模式和图5的部分(c)中示出的驱动模式之间切换。
[0040]偏置机构25 (偏置装置)设置在链轮21B下方,并且该偏置机构25通过将载带14相对于链轮21B的外周表面偏置使载带14与链轮21B接合。在偏置机构25中,被压缩弹簧33向上偏置的偏置构件30设置在凹槽部5f中,凹槽部5f通过局部切割延伸部5e设置。偏置构件30主要由梯形块构件和止动器机构31组成,梯形块构件在其上表面的上游端部及下游端部处斜切或成锥形,止动器机构31在下游端部处直立以便停止载带14的下游移动。
[0041]当载带14经由带引入开口 5d插入在偏置构件30和链轮21B之间时,通过压缩弹簧33向上(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偏置的偏置构件30的邻接表面30a与载带14的下表面(在与部件存储侧相反侧上的表面)邻接以便向上偏置载带14,由此载带14压靠链轮21B的外周表面。通过这样做,馈送销21a配合于在载带14中形成的馈送穿孔14a中,由此在载带14和链轮21B之间完成接合。即,偏置构件30和压缩弹簧33组成偏置装置,偏置装置通过使偏置构件30的邻接表面30a与载带14的下表面邻接,将载带14从其部件存储侧的相对侧相对于链轮21B的外周表面偏置,以接合载带14和链轮21B。
[0042]图4的部分(b)示出沿图4的部分(a)中的线B_B截取的截面图。凹槽部30b形成在邻接表面30中以便沿带馈送方向延伸。另外,退避部30c设置在邻接表面30a中超过当偏置构件30接近链轮21B时馈送销21a将接触的范围,以便避免馈送销21a与偏置构件30的干扰。
[0043]设置在偏置构件30的下游侧端部处的止动器机构31具有限制插入在链轮21B和先行带14(1)之间的跟随带14(2)在带馈送方向上的移动的功能。止动器机构31在偏置构件30的一个端部处直立,并且设置在支撑部31a的上端处与跟随带14(2)的端部接触的限制部31b,支撑部31a的上端从偏置构件30向上延伸以便延伸超过邻接表面30a。另外,开口部32设置在限制部31b和邻接表面30a之间,并且开口部32具有间隙使得仅允许一个载带14的行进。
[0044]图4的部分(c)和⑷示出待供应的载带14安置在偏置构件30上的状态。艮口,图4的部分(c)示出承载小部件的相对薄的纸带14A安置在偏置构件30上待供应的状态。纸带14A的下表面支撑在邻接表面30a上,并且通过退避部30c防止在馈送销21a和邻接表面30a之间的干扰,馈送销21a配合于在纸带14A中形成的馈送穿孔14a中。
[0045]另外,图4的部分(d)示出具有压花部14b的压花带14B安置在偏置构件30上待供应的状态,压花部14b形成在压花带14B的下表面上并且用于保持相对大的部件。压花带14B的下表面支撑在邻接表面30a上,并且压花部14b保持在凹槽部30b内。相同地,通过退避部30c防止馈送销21a与邻接表面30a的干扰,馈送销21a配合于在压花带14B中形成的馈送穿孔14a中。
[0046]下面,将通过参考图6中的部分(a)至(c)描述将载带14设定在带馈送器5中的带设定方法。这里,在通过带馈送器5将电子部件接连供应到部件安装机构10内的连续部件安装操作中,不使用带拼接方法,其中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14中的被首先馈送的先行带14(1)与被馈送为跟随先行带14(1)的跟随带14(2)不拼接在一起。相反,在先行带14(1)与链轮21B接合的状态下,跟随带14(2)供应到带馈送器5内。
[0047]首先,图6的部分(a)示出如下状态:其中首先馈送的先行带14(1)在与链轮21B接合的同时被馈送,并且连续执行通过先行带14(1)的部件供应。当这发生时,偏置构件30从其下表面偏置先行带14(1),从而使得先行带14(1)压靠链轮21B。先行带14(1)在不被设置在偏置构件30的下游端部处的限制部31b中断的情况下穿过开口部32加以馈送。在这个状态下,通过切换离合机构24,允许链轮21B在带馈送方向上空转,并且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自由馈送先行带14(1),不考虑第二带馈送机构20B。
[0048]此后,当作为已连续供应部件的结果,先行带14(1)的后端部接近带引入开口 5d时,另外设定跟随带14(2)。S卩,如图6的部分(b)所示,馈送成跟随先行带14(1)的跟随带14(2)的前端部插入在链轮21B和先行带14(1)之间(如由箭头f示出的)。当这发生时,偏置构件30克服压缩弹簧33的偏置力被向下推动与跟随带14(2)的厚度对应的距离(如由箭头g所示的),并且限制部31b与被向下推动的偏置构件30 —起降低。这将限制部31b定位在如下高度处:在所述高度处,限制部31b防止跟随带14(2)被朝向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馈送。同样的,在这个状态下,类似地允许链轮21在带馈送方向上空转,由此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自由馈送先行带14(1)。另外,跟随带14(2)在其前端部处与限制部31b邻接,由此跟随带14(2)被停止。
[0049]当在这个状态下连续馈送先行带14(1)时,通过由压缩弹簧33和偏置构件30构成的偏置机构25偏置的先行带14(1)从如下状态朝向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松开:在所述状态中,先行带14(1)保持在链轮21B和跟随带14(2)之间,同时使跟随带14(2)压靠链轮21B以与其接合。通过这样做,如图6的部分(c)所示,通过压缩弹簧33向上偏置的偏置构件30被向上(由箭头h指示的方向)推动与先行带14(1)的厚度对应的距离,并且跟随带14(2)与链轮21B完全接合。当这发生时,链轮21B被允许在与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并且被禁止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因此,防止跟随带14(2)从带馈送器5的上游脱位。
[0050]其后,当先行带14(1)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馈送并且设置在第二检测位置P2中的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先行带14(1)的后端部E(参考图7的部分(a)至(c))时,通过带馈送控制设备26切换离合机构24。S卩,由马达22B、连接齿轮29、离合机构24组成的旋转驱动单元的操作模式从空转模式切换到驱动模式。通过这样做,链轮21B由马达22B驱动成在与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由此馈送跟随带14(2)。
[0051]下面,将参考图7的部分(a)至(c)以及图8的部分(a)至(c),描述在带馈送器5中顺次馈送多个载带14的带馈送方法。图7的部分(a)至(c)以及图8的部分(a)至(c)示出顺次馈送先行带14(1)和跟随带14(2)的顺次的带馈送过程,先行带14(1)首先被馈送,跟随带14(2)被馈送成跟随沿着带行进路径5c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14的先行带14⑴。
[0052]首先,图7的部分(a)示出执行部件安装操作同时沿着带行进路径5c馈送先行带14(1)的状态。S卩,先行带14(1)经由带引入开口 5d插入到带馈送器5中并且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馈送(如由箭头i指示的)。随后,在部件吸取位置中通过安装头9从先行带14(1)拾取(如由箭头j指示的)电子部件。
[0053]此后,在连续部件安装操作中,当来自先行带14(1)的部件供应接近其最后阶段时,如图7的部分(b)所示,跟随带14(2)另外地设定在带馈送器5中用于连续地供应电子部件。即,在先行带14(1)与第二带馈送机构21B的链轮21B接合的情况下,从带引入开口5d引入(如由箭头K指示的)跟随带14(2)的前端部以便插入在链轮21B和先行带14(1)之间,并且跟随带14(2)与链轮21B进行接合(参考图6的部分(b))。随后,在这个状态下,先行带14(1)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连续馈送(如由箭头1指示的),并且电子部件通过安装头9连续地拾取。
[0054]其后,在馈送先行带14(1)当中,如图7的部分(c)所示,通过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先行带14(1)的后端部E,并且检测结果被传递到带馈送控制设备26 (参考图3)。随后,带馈送控制设备26基于预设间距控制模式控制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 20B。
[0055]即,如图8的部分(a)所示,当通过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先行带14(1)的后端部E时,第二带馈送机构20B被驱动成馈送跟随带14(2)(如由箭头η指示的)以便将跟随带14(2)的前端部Τ移动到第二检测位置Ρ2,并且跟随带14(2)在该位置中保持等待。随后,在这个状态下,先行带14(1)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Α连续馈送(如由箭头m指示的),并且电子部件通过安装头9连续地拾取。
[0056]此外,在通过第一带馈送机构20A馈送先行带14⑴(如由箭头ο指示的)的过程中,如图8的部分(b)所示,当通过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先行带14(1)的后端部E时,第二带馈送机构20B被驱动以便馈送跟随带14(2)(如由箭头(p)指示的),从而使得跟随带14(2)的前端部T从第二检测位置P2移动到第一检测位置P1。
[0057]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分别完成的后端部E和前端部T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20B,来基于预设间距控制模式控制在带行进路径5C上的后端部E与前端部T之间的间距,即,这样的控制模式防止在后端部E与前端部T之间的间距超过在第二检测位置P2和第一检测位置P1之间的间距。
[0058]通过采用该构造,在从先行带14(1)拾取最终部件的时刻,跟随带14(2)完成其到第一检测位置P1的行进。因此,在将载带14再装载到带馈送器5时,不会出现部件必须浪费地维持等待被供应到安装头9的情况,并且因此,在跟随的被载带供应到带馈送器5中时,能够通过合理地控制带馈送而有效地操作带馈送器5。
[0059]因此,如此前已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带馈送器和带设定方法中,在将从带引入开口 5d引入的载带14馈送到带行进路径5c的下游侧的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中,旋转成馈送载带14同时与载带14接合的链轮21B被允许只在与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此外,设置偏置装置,偏置装置将载带14相对于链轮21B的外周表面偏置以便使链轮21B和载带14彼此接合。
[0060]通过采用两个载带14相继馈送的该构造,在首先馈送的先行带14 (1)保持与链轮21B接合的情况下,馈送成跟随先行带14(1)的跟随带14 (2)的前端部插入在链轮21B和先行带14(2)之间,并且通过由偏置机构25偏置先行带14(1),如此插入的跟随带14(2)能够与链轮21B进行接合。因此,在无拼接方法中,通过防止跟随带14从带馈送器的上游脱位,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将跟随带设定在带馈送器中。
[006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偏置机构25中,凹槽部30b设置在偏置构件30的邻接表面30a中,偏置机构25用于将载带14从与承载部件侧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相对于链轮21B的外周表面偏置。通过采用该构造,能够处理包括在与承载部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具有压花部14b的压花带14B的多种类型的载带14,由此使得能够增强带馈送器5的通用性。
[0062]此外,在两个载带14相继馈送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由在沿着带行进路径5c设定在预定位置中的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中的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与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个别地检测首先馈送的先行带14(1)及馈送成跟随先行带14(1)的跟随带14(2)的相应的后端部E和前端部T。于是,带馈送控制设备26基于后端部E及前端部T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馈送机构20A和第二带馈送机构20B,从而基于预设间距控制模式控制在带行进路径5c上的后端部E和前端部T之间的间距。通过采用该构造,在无拼接方法中,在将跟随的载带供应到带馈送器时,带的馈送能够合理地受控,由此使得能够有效地操作带馈送器。
[0063]本专利申请基于2012年7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166772),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0064]工业适用性
[0065]本发明的带馈送器和带设定方法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以无拼接方法稳定地设定跟随带,并且在将电子部件从带馈送器拾取以安装在基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0066]附图标记的描述
[0067]1部件安装系统;
[0068]3 基板;
[0069]4部件供应部;
[0070]5带馈送器;
[0071]5a主体部;
[0072]5c带行进路径;
[0073]5d带引入开口 ;
[0074]9安装头;
[0075]10部件安装机构;
[0076]14 载带;
[0077]14 (1)先行带;
[0078]14 (2)跟随带;
[0079]20A第一带馈送机构;
[0080]20B第二带馈送机构
[0081]21A、21B 链轮;
[0082]21a 馈送销;
[0083]22A、22B 马达;
[0084]24离合机构;
[0085]25偏置机构;
[0086]26带馈送控制设备;
[0087]29连接齿轮;
[0088]30偏置构件;
[0089]31止动器机构;
[0090]31b 限制部;
[0091]32开口部;
[0092]S1第一带检测传感器;
[0093]S2第二带检测传感器;
[0094]P1第一检测位置;
[0095]P2第二检测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馈送器,所述带馈送器在带馈送方向上节距馈送被安置于部件安装系统中并且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以由此将所述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所述部件吸取位置处,所述电子部件被安装头吸取,所述带馈送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带行进路径,所述带行进路径被设置为形成从带引入开口到所述部件吸取位置的连通连接,并且引导所述载带的带馈送,所述带引入开口在所述带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中开P ; 第一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下游侧处并且将所述载带节距馈送至所述部件吸取位置;以及 第二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上游侧处并且将从所述带引入开口引入的所述载带馈送至下游侧,并且所述带馈送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具有: 链轮,所述链轮在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馈送销配合在所述载带中的馈送穿孔中以与所述载带接合的情况下旋转,以由此馈送所述载带,并且所述链轮被允许只在与所述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以及 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载带相对于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偏置以由此使所述链轮和所述载带彼此接合,并且所述带馈送器的特征还在于: 在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中,在被首先馈送的先行带保持与所述链轮接合的情况下,被馈送以跟随所述先行带的跟随带的前端部被插入在所述链轮和所述先行带之间,并且通过由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先行带偏置,使所述跟随带与所述链轮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馈送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旋转驱动单元,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操作所述链轮以便在空转模式和驱动模式两种操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空转模式中,所述链轮被允许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在所述驱动模式中,所述链轮被驱动以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带检测传感器,所述带检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之间的位置中检测所述先行带的后端部;以及带馈送控制装置,所述带馈送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并且所述带馈送器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后端部时,所述带馈送控制装置将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的操作模式从所述空转模式切换到所述驱动模式。
3.—种在带馈送器中的带设定方法,用于顺次设定多个载带,所述带馈送器在带馈送方向上节距馈送被安置于部件安装系统中并且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以由此将所述电子部件供应至部件吸取位置,在所述部件吸取位置处,所述电子部件被安装头吸取,所述带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馈送器包括: 带行进路径,所述带行进路径被设置为形成从带引入开口到所述部件吸取位置的连通连接,并且引导所述载带的带馈送,所述带引入开口在所述带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中开P ; 第一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下游侧处并且将所述载带节距馈送至所述部件吸取位置;以及 第二带馈送机构,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带行进路径的上游侧处并且将从所述带引入开口引入的所述载带馈送至下游侧,所述带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具有: 链轮,所述链轮在设置在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馈送销配合在所述载带中的馈送穿孔中以与所述载带接合的情况下旋转,以由此馈送所述载带,并且所述链轮被允许只在与所述带馈送方向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以及 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载带相对于所述链轮的外周表面偏置以由此使所述链轮和所述载带彼此接合,并且所述带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相继馈送的两个载带中,在被首先馈送的先行带保持与所述链轮接合的情况下,被馈送以跟随所述先行带的跟随带的前端部被插入在所述链轮和所述先行带之间,并且通过由所述偏置装置将所述先行带偏置,使所述跟随带与所述链轮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带馈送器中的带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馈送器进一步包括: 旋转驱动单元,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操作所述链轮以便在空转模式和驱动模式两种操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空转模式中,所述链轮被允许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在所述驱动模式中,所述链轮被驱动以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带检测传感器,所述带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带行进路径上的所述第一带馈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带馈送机构之间的位置中检测所述先行带的后端部;以及带馈送控制装置,所述带馈送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并且所述带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后端部时,所述带馈送控制装置将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的操作模式从所述空转模式切换到所述驱动模式。
【文档编号】H05K13/02GK104509234SQ20138004001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金井一宪, 清水遵惠, 山村达雄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