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192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可以动态调整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电能消耗以防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功率的浪费,包含一交流电源、一电磁波抑制电路、一桥式整流器、一放电与填谷电路、一控制芯片、以及一N型金氧半晶体管。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依据所述控制芯片调整一感应电压的大小,可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功率随使用者操作的不同或是周遭亮度的变化而被调整,而防止发光二极管灯具功率的不必要浪费。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尤指一种可通过切换多个不同输出电压值来达成灯具发光时不同功率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灯具目前会逐渐成为市面上灯具的替代选择,主要是因为其发光效率高、节能等特点,然而,由于一般市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都不具有可控制发光功率大小的功能,因此在使用者不在发光二极管灯具附近或是当发光二极管灯具附近的周遭亮度过高的情况下,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功率浪费与电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包含交流电源端、整流单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稳压电路、控制单元、第二电感、第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九电容、第八电阻、并联电阻单元、晶体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一交流电压。所述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对将所述交流电源端提供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产生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并产生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经由所述交流电源所连接的电灯开关在已知时间内的连续开关次数而产生不同输出电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改变在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输出感应电压。所述感应电压对应所述连续开关次数中每一次的开关操作出现不同的电位。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包含交流电源端、整流单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稳压单元、控制单元、第二电感、第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九电容、第八电阻、并联电阻单元、N型金氧半晶体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一交流电压。所述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并用来对所述交流电源端提供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产生一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并产生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f禹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经由所述交流电源所连接的电灯开关在已知时间内的连续开关次数而产生不同输出电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改变在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输出感应电压。所述感应电压对应所述连续开关次数中每一次的开关操作出现不同的电位。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000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包含交流电源端、整流单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稳压单元、控制单元、第二电感、第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九电容、第八电阻、光传感器、N型金氧半晶体管及第四二极管。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一交流电压。所述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并用来对所述交流电源端提供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产生一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并产生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f禹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光传感器的电阻值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周围亮度成正比而被调整。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包含交流电源端、整流单元、稳压单元、与控制单元。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接收交流电压。所述整流单元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整流电压。所述稳压单元具有电压供应端。所述电压供应端耦接所述整流单元,并于所述电压供应端产生稳定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具有电源端及电流感应端。所述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电压供应端,以接收所述稳定电压。所述电流感应端产生第一预定电位。所述电流感应端依据所述稳定电压的变化将所述第一预定电位切换至第二预定电位,以进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预定电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预定电位。
[0007]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包含交流电源端、整流单元、控制单元、及齐纳二极管。所述交流电源端用来接收交流电压。所述整流单元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整流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具有电源端及电流感应端。所述电源端耦接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稳定电压。所述电流感应端产生第一预定电位。所述电流感应端依据所述稳定电压的变化将所述第一预定电位切换至第二预定电位,以进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预定电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预定电位。所述齐纳二极管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000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0]100、200、300、400、500、600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
[0011]110交流电源端
[0012]120电磁干扰抑制电路
[0013]130整流单元
[0014]140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
[0015]150稳压单元
[0016]160控制单元
[0017]310并联电阻单元
[0018]TS晶体管
[0019]L1、L2电感
[0020]R1、R2、R3、R4、R5、R6、R7、R8电阻
[0021]RL光传感器
[0022]C1、C2、C3、C4、C5、C6、C7、C8、电容
[0023]C9
[0024]D1、D2、D3、D4二极管
[0025]Z1、Z2齐纳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公知技术中各种可能会浪费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发光功率与电能的情况,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出不同输出电压值来控制功率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然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至少包含交流电源端110、整流单元130、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稳压单元150、控制单元160、并联电阻单元以及晶体管TS。
[0028]交流电源端110用来提供交流电压Vacl。整流单元130耦接于交流电源端110,以接收交流电压Vacl,并将交流电压Vacl整流后产生整流电压Vrcl。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整流单元130可以为半波整流器(Half-wave rectifier)或全波整流器(Full-waverectifier)。
[0029]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耦接于整流单元130的第一端,以接收整流电压Vrcl,并产生稳定电压Vcc。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的作用在于提高并稳定整流电压Vrcl的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以辅助产生功率因子相对较高而稳定的稳定电压Vcc。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包含电感L1、电阻R1、电容C1、C2及二极管D1、D2、D3。电感L1的第一端耦接于整流单元130的第一端,以接收整流电压Vrcl,并产生整流电压Vrc2 ;电感L1的作用在于提高并稳定整流电压Vrcl的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以产生功率因子相对较高而稳定的整流电压Vrc2。电阻R1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1的第一端,且电阻R1的第二端耦接于整流单元130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电阻R1在实作时可用多个电阻值较小的电阻进行串联所产生;电阻R1的主要作用在于当整流电压Vrcl因为交流电源端110的暂时关闭而下降时,提供整流电压Vrcl —个有效的放电路径而缩短其放电时间,以因应交流电源端110的快速开启/关闭切换。电容C1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1的第二端。二极管D1的正偏端耦接于电阻R1的第二端,且二极管D1的负偏端耦接于电容C1的第二端。二极管D2的正偏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负偏端。二极管D3的正偏端耦接于二极管D2的负偏端,且二极管D3的负偏端耦接于C1电容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3的正偏端,且电容C2的第二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正偏端。
[0031]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阻R2,其第一端耦接于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的第二端。
[0032]稳压单元150的作用在于将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正输出电压端Vo+电压在其电压供应端辅助转换为稳定电压Vcc。
[0033]控制单元160的电源端VDD耦接于稳压单元150的第一端,以接收稳定电压Vcc。控制单元160会根据稳定电压Vcc的电位,调整其包含的电流感应端CS所输出的感应电压Vcs的电位;调整感应电压Vcs的电位主要包含使感应电压Vcs的电位进行三种不同输出电压的方式被调整。例如透过一外部开关的切换将稳定电压Vcc的电位由高准位(如12V)降低到低准位(如0V),而后由低准位回到高准位时,感应电压Vcs的电位由一预定的电位被控制单元160切换到另一预定的电位。如此,藉由感应电压Vcs的相异电位切换可以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不同电流强度,以进行多段的相异亮度控制。
[0034]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感L2与并联电阻单元310。电感L2的一端耦接于稳压单元150的第二端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正输出电压端Vo+,且电感L2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并联电阻单元310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电阻R4并联于电阻R3。
[0035]N型金氧半晶体管TS,其栅极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驱动端DRV。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源极耦接于并联电阻单元310的第二端与控制单元160的电流感应端CS。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漏极耦接于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的第二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亦可将N型金氧半晶体管TS替换为其他类型的晶体管,例如可将N型金氧半晶体管TS替换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P-type MOSFET)、npn型双载子晶体管(npn Bipolar junct1n transistor, npn BJT)、pnp 型双载子晶体管(pnp Bipolarjunct1n transistor, pnp BJT)、n 型接面场效晶体管(n-type junct1n field effecttransistor, n-type JFET)、p 型接面场效晶体管(p-type junct1n field effecttransistor, p-type JFET)、N 型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n-type metal semiconduc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 n-type MESFET)、或 P 型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p-type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p-type MESFET),在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循本创作示范性实施例的教示内容而类推/推演出采用其他晶体管来实施的变型态样,故而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型的实施方式亦当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
[0036]根据以上所述各组件的特征,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运作方式详述如下:
[0037]当交流电源端110输出电源时,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会将输入电流调整于接近正弦波的波形,藉此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达到功率因子校正的目的,此时会先对电容C9充电,当稳定电压Vcc达到控制单元160的电源端VDD的最低工作电压时,此时控制单元160的驱动端DRV便开始送Hi/Lo (亦即高逻辑电位/低逻辑电位)的方波讯号至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栅极,此时N型金氧半晶体管TS会进行0N/0FF (亦即晶体管的开启或关闭)的动作。当N型金氧半晶体管TS 0N时,电流流经并联电阻单元310并对电感L2充电,此时输出电压端Vo+的电流大小会依据控制单元160的电流感应端CS提供的参考电压来决定。当N型金氧半晶体管TS OFF时,电感L2经由电容C3、二极管D4、并联电阻单元310形成的回路来放电,并同时对电容C3充电,此时即可经由输出电压端Vo+提供发光二极管灯具所需电压及电流,如此反复动作(亦即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0N/0FF 二状态之间的反复切换如0N — OFF — ON — OFF....),可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具有稳定的电源。
[0038]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可与一般家用的电灯开关相连,当所述电灯开关被连续开关复数次(例如在已知时间内,出现连续数次上述交流电源端110的开启与关闭的状况)时,控制单元160的电源端VDD因电压的变动,即判断控制单元160进入切换模式,同时会对应调整输出的感应电压Vcs的大小。举例来说,以一般连续开关电灯的使用者习惯而言,第一次的连续开关代表了一个最高功率的感应电压输出,而第三次时的连续开关代表了一个最低功率的感应电压输出,贝1J在这段时间内,控制单兀160会对应每次的切换于电流感应端CS输出逐步调降出不同电位的感应电压Vcs,以达成分段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功率的效果。
[0039]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容C3、以及二极管D4。电容C3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2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二极管D4的负偏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源极,且二极管D4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电容C3的功效在于稳定输出电压端Vo+的电位。二极管D4主要为输出整流二极管。
[0040]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容C6与C7。电容C6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参考电压端C0MP,且电容C6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GND。电容C6的作用在于保护参考电压端C0MP与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GND。电容C7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电流感应端CS,且电容CS的第二端耦接于电容C6的第二端;电容C7的作用在于保护电流感应端CS。
[0041]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容C8,其第一端耦接于整流单元130的第一端,且电容C8的第二端耦接于整流单元130的第二端。电容C8的作用在于稳定整流单元130的输出与输入电压。
[0042]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另包含电阻R8与电容C9。电阻R8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过电压保护端Z⑶,且另一端耦接于稳压单元150的第二端。电容C9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电源端VDD,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电阻R8的作用在于缓冲输出电压端Vo+的过高电压,以保护过电压保护端ZCD。电容C9的作用在于稳定电源端VDD的电压。
[0043]控制单元160的过电压保护端Z⑶耦接于稳压单元150的第二端,亦即输出电压端Vo+。当输出电压端Vo+的电位高于控制单元160所设定的过电压电位并被感应于过电压保护端ZCD时,控制单元160会停止输出感应电压Vcs,以对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进行过电压保护,防止输出电压端Vo+的电位持续提升。
[0044]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示意图。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是以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实施方式为基础,另外揭露了并联电阻单元310的内部组成,并另外包括电磁干扰抑制电路120、电阻R5、R6与R7、电容C4与C5等组件。
[0045]电磁干扰抑制电路120耦接于交流电源端110以接收交流电压Vacl,并抑制交流电压Vacl中的电磁干扰后,产生了交流电压Vac2。且于图2之实施例中,整流单元130耦接于电磁干扰抑制电路120,以接收交流电压Vac2,并将交流电压Vacl整流后产生整流电压 Vrcl。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R2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1的第二端。
[0047]在本实施方式中,稳压单元150的第一端耦接于电阻R2的第二端。且稳压单元150的第二端耦接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正输出电压端Vo+。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并联电阻单元310包括电阻R3与R4,且电阻R4并联于电阻R3。电阻R3的第一端耦接于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栅极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驱动端DRV。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源极耦接于电阻R3的第二端与控制单元160的电流感应端CS。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漏极耦接于电感L1的第二端。
[005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R5并联于电容C3,且电容C4并联于二极管D4。电阻R5用来与电容C3 —起稳定输出电压端Vo+的电位。电容C4的作用在于吸收抑制二极管D4在开关时产生的突波。
[0051 ]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R6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源极,且电阻R6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电流感应端CS。电阻R7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栅极,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160的驱动端。电阻R7的作用在于减缓驱动端DRV输出电压时的电流,以保护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电容C5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漏极,且电容C5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源极;电容C5的作用在于稳定流经N型金氧半晶体管TS的电流,以保护N型金氧半晶体管TS。
[0052]请参阅图3,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300的示意图。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300是以图2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实施方式为基础所衍生。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300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相异处在于除了并未沿用上述控制单元检测在已知连续时间内的电灯开关次数以对应调整感应电压Vcs的机制以外,原本的电阻R3与电阻R4也被替换为光传感器RL,且光传感器RL的电阻值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周围亮度成正比,换句话说,光传感器RL可因应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来以与其周围亮度成正比的方式来调整其电阻值。
[0053]光传感器RL可因应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调整其电阻值的方式为:(1)当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周围亮度提高时,光传感器RL也对应调高其电阻值,以降低电源控制模块输出电流,并藉此降低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亮度;(2)当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200的周围亮度降低时,光传感器RL也对应降低其电阻值,以提高电源控制模块输出电流,并藉此提高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亮度。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光传感器RL可包含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合理组合,以实现上述所列举光传感器RL的功能,其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得知,故不在此另加赘述。
[0054]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400的示意图。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400是以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实施方式为基础所衍生。相较于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400并未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与稳压单元150,并另外在图1所示电阻R2的第二端上耦接齐纳二极管(Zenar D1de)Z1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动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相同的其他构成组件或功能。齐纳二极管Z1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0055]由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400的运作方式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运作方式相同,故亦可达成所述分段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功率的效果。
[0056]请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500的示意图。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400是以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实施方式为基础所衍生。相较于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500并未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40,而使得整流单元130的第二端直接耦接于电阻R2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动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相同的其他构成组件或功能。
[0057]由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500的运作方式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运作方式相同,故亦可达成所述分段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功率的效果。
[0058]请参阅图6,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600的示意图。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600是以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实施方式为基础所衍生。相较于图1所示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600并未包含稳压单元150,并另外在图1所示电阻R2的第二端上耦接齐纳二极管Z2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动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相同的其他构成组件或功能。
[0059]由于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600的运作方式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100的运作方式相同,故亦可达成所述分段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功率的效果。
[006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段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输出功率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通过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采用的分段控制机制,可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消耗的功率可随使用者对电灯开关操作的不同阶段或是周遭亮度的变化,而对应的被调整,不致浪费额外的功率。
[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交流电压; 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 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 第三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 稳压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控制单元,其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 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三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七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 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 并联电阻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晶体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极管,其负偏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电磁干扰抑制电路,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与所述整流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电阻,并联于所述第三电容 '及 第四电容,并联于所述第四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 第七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及 第五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且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晶体管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当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位高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设定的过电压电位时,所述控制单元会停止输出所述感应电压,以进行过电压保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单元是半波整流器或全波整流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体管是~型金氧半晶体管、?型金氧半晶体管、即II型双载子晶体管、即?型双载子晶体管、II型接面场效晶体管、?型接面场效晶体管、^型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或?型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8.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交流电压; 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 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 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 第三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 稳压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控制单元,其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 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三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七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 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 并联电阻单元,其第一端稱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N型金氧半晶体管,其栅极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极管,其负偏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电磁干扰抑制电路,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与所述整流单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电阻,并联于所述第三电容;及 第四电容,并联于所述第四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率禹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 第七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栅极,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及 第五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且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当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位高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设定的过电压电位时,所述控制单元会停止输出所述感应电压,以进行过电压保护。
13.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电源端,用来提供交流电压; 整流单元,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 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 第三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 稳压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控制单元,其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 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三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七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 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 光传感器,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所述光传感器的电阻值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周围亮度成正比而被调整; ~型金氧半晶体管,其栅极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耦接于所述光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极管,其负偏端耦接于所述~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电磁干扰抑制电路,耦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端与所述整流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电阻,并联于所述第三电容?’及 第四电容,并联于所述第四二极管。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率禹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 第七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栅极,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及 第五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漏极,且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体管的源极。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当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位高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设定的过电压电位时,所述控制单元会停止输出所述感应电压,以进行过电压保护。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感器包含光敏电阻及/或热敏电阻。
19.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电源端,用来接收交流电压; 整流单元,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整流电压; 稳压单元,具有电压供应端,所述电压供应端耦接所述整流单元,并于所述电压供应端产生稳定电压; 控制单元,其具有电源端及电流感应端,所述电源端耦接于所述电压供应端,以接收所述稳定电压,所述电流感应端产生第一预定电位,所述电流感应端依据所述稳定电压的变化将所述第一预定电位切换至第二预定电位,以进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预定电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预定电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八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六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七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 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 并联电阻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晶体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及 第四二极管,其负偏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21.一种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电源端,用来接收交流电压; 整流单元,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整流电压; 控制单元,其具有电源端及电流感应端,所述电源端耦接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以接收稳定电压,所述电流感应端产生第一预定电位,所述电流感应端依据所述稳定电压的变化将所述第一预定电位切换至第二预定电位,以进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预定电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预定电位;及 齐纳二极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之间,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 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偏端; 第三二极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偏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八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端; 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 第二电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照明装置电源控制模块的正输出电压端,且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六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参考电压端,且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七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 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且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 第八电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过电压保护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 并联电阻单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讯号接地端;晶体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驱动端,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感应端,且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极管,其负偏端耦接于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4145796SQ20142006759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林明传, 叶志庭, 林世荃, 李明学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