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柜框架。它包括上框、下框及四个立柱,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上框和下框均包括四个依次相接的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四个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位于框架的顶角和底角处,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孔,第一安装孔和螺钉孔用于供螺钉穿过以将立柱和上框及下框相连接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连接件包括本体及自本体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两两垂直,螺钉孔开设于第二连接部上,第二连接部插入立柱的空腔内通过螺钉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插入横梁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柜框架,其组装方便,便于运输。
【专利说明】机柜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柜框架。
【背景技术】
[0002]机柜一般是冷轧钢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某些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现有技术中,框架式结构的机柜为满足使用要求,机柜的框架均采用12根型材通过相互焊接连接制成。这种方式的具有以下缺陷:组装后的机柜由于体积较大运输困难,空间利用率低,而且搬运过程中如损坏后需要整体更换,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为了增强型材的抗扭强度,需要大量的焊接,而焊接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后续处理过程又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环境污染较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柜框架,其组装方便,便于运输。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机柜框架,包括上框、下框及四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框和下框均包括四个依次相接的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四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框架的顶角和底角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螺钉孔用于供螺钉穿过以将立柱和上框及下框相连接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及自本体朝外延伸的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螺钉孔开设于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立柱的空腔内通过螺钉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插入横梁的空腔内。
[0006]优选地,所述立柱和横梁均由型材制成,所述型材包括依次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板、第一限位板、第一密封板、第一内板、第二内板、第三内板、第四内板、第二密封板、第二限位板及第二外板使各板之间构成一空腔,各板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设置,立柱的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朝向机柜的外部且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外部配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内板、第二内板、第三内板及第四内板朝向机柜的内部且均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的内部设备的序列孔,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之间、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之间、第三内板和第四内板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构成的“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密封板之间、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密封板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腔,立柱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的至少一个上。
[0007]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密封板之间、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密封板之间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三内板和第四内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呈“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外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呈“U”形且“U”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分别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三内板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和第四内板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一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二密封板和第四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外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外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钉孔包括与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一螺钉孔、与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的轴线与第二螺钉孔的轴心线构成一 45度的夹角A。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分别具有一位于所述空腔外的第一接口板、第二接口板,所述第一接口板和第二结构板相叠加并通过咬口连接,所述咬口沿型材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接口板和第二接口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序列孔包括多个长孔、圆孔及异型孔,所述异型孔等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相贴合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相贴合的第二连接板。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横梁相焊接。
[0014]优选地,所述本体在朝向机柜外部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机柜顶板或将框架安装于地面上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本体和立柱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连接件和立柱的连接处密封的密封支架。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立柱和上框及下框非焊接而是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并组装成为机柜框架,组装简单方便,而且可分别将上框、下框、立柱运输至待安装处,然后再进行组装,运输方便,运输、安装、生产、仓储等方面都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配置,节省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的机柜框架的机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一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立柱和横梁的型材的截面图;
[0021]图6为实施例二中立柱和横梁的型材的截面图。
[0022]其中:1、上框;2、下框;3、立柱;4、连接件;40、本体;41、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2、第二连接部;421、第一螺钉孔;422、第二螺钉孔;43、第三安装孔;44、第四安装孔;
[0023]5、第一外板;6、第一限位板6 ;7、第一密封板;8、第一内板;9、第二内板;10、第三内板;11、第四内板;12、第二密封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二外板;15、第二接口板;16、第一接口板;17、第一弯折部;18、第二弯折部;19、咬口 ;20、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序列孔。【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5]实施例一
[0026]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机柜框架,包括上框1、下框2及四个立柱3,所述立柱3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0,所述上框I和下框2均包括四个依次相接的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四个连接件4。结合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4分别位于框架的四个顶角和四个底角处,所述连接件4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相配合的螺钉孔,所述第一安装孔20和螺钉孔用于供螺钉穿过以将立柱3和上框I及下框2相连接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连接件4包括本体40及自本体40朝外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部41和一个第二连接部42,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延伸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螺钉孔开设于第二连接部42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2插入立柱3的空腔内通过螺钉与立柱3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分别插入横梁的空腔内。
[0027]结合图5所示,所述立柱3和横梁均是由专用的机柜框架用型材制成的,型材包括依次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板5、第一限位板6、第一密封板7、第一密封板8、第二内板9、第三内板10、第四内板11、第二密封板12、第二限位板13及第二外板14,所述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相连接使各板之间构成一空腔,各板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外板5、第二外板14分别具有一位于所述空腔外的第一接口板16、第二接口板15,所述第一接口板16和第二结构板相叠加并通过咬口 19连接,所述咬口 19沿型材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接口板16和第二接口板15。所述第二接口板15弯折并包覆于第一接口板16外侧。实际加工中,上述各板由同一钢板至少经由十二次弯折而成,除第一接口板16和第二接口板15的连接除外,其它各个连接处本身为密封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将第二接口板15弯折一次并和第一接口板16的两面均贴紧,然后通过咬合设备将第一接口板16和第二接口板15咬合连接,并且咬口 19要沿型材的长度贯通整个第一接口板16和第二接口板15。既能够保证型材具有良好的抗扭曲和整体强度,也使型材能够达到IP级密封,具有很好的防水防尘性能,而由这种型材组装成的机柜即使在环境极差的情况下使用,也能够对安装于机柜内部的计算机等设备提供很好的防护性能。
[0028]所述第一密封板8和第三内板10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9和第四内板11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相垂直。所述第一密封板7和第一密封板8相垂直,所述第二密封板12和第四内板11相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板6与第一外板5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限位板13与第二外板14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29]所述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13、第一密封板7和第二密封板12、第一密封板8和第四内板11、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分别呈轴对称设置。在图1所述的型材截面中,型材截面具有一沿纸面的上下方向分布的中轴线,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13、第一密封板7和第二密封板12、第一密封板8和第四内板11、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均以该中轴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大致形成一个镜像结构。[0030]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朝向机柜的外部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外部配件的第二安装孔21,所述第一密封板8、第二内板9、第三内板10及第四内板11朝向机柜的内部且均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的内部设备的序列孔22,而且两个外板上的第一安装孔20和第二安装孔21相对两个外板的连接线呈对称布置。上述的外部配件有如机柜门板、侧板、顶板、以及用于安装这些门的铰链等。上述的机柜的内部设备有如计算机、控制器等需要防护的设备和用于支承这些设备的内部支架等。所述序列孔22包括多个长孔、圆孔及异型孔,所述异型孔沿型材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圆孔和长孔为间隔排列。所述异型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板8和第四内板11上用于起识别作用,在安装内部设备时方便识别安装位置。多种孔型使内部设备的安装设置和扩展更为灵活方便。其中,只有用作立柱的型材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0,用作横梁的型材上不开设第一安装孔。
[0031]所述第一密封板8和第二内板9之间、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之间、第三内板10和第四内板11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所述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构成的“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6和第一密封板7之间、第二限位板13和第二密封板12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腔。
[0032]所述第一外板5、第二外板14、第一密封板8和第四内板11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0,所述螺钉孔包括与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上的第一安装孔20相配合的第一螺钉孔421、与第一密封板8和第四内板11上的第一安装孔20相配合的第二螺钉孔422,所述第一螺钉孔421的轴线与第二螺钉孔422的轴心线构成一 45度的夹角A。两个第二螺钉孔422的轴心线相互垂直,两个第一螺钉孔421的轴心线相平行。由上段的叙述可知第一外板5和第一密封板8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二外板14和第二内板9之间的夹角为45度,螺钉穿过第一 /第二外板14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0和第一螺钉孔421将第一 /第二外板14与连接件4相锁定、穿过第一 /第四内板11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0和第二螺钉孔422将第一 /第四内板11与连接件4相锁定,确保了连接件4和立柱3的连接处有足够的强度。
[0033]所述第一连接部41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板5/第二外板14相贴合的第一连接板411、与所述第一密封板7/第二密封板12相贴合的第二连接板41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横梁相焊接,具体地,两个第一连接部41分别伸入一个横梁型材的空腔内,其中的第一连接板411与第一外板5的内表面相贴合并焊接,第二连接板412与第二密封板12的内表面相贴合并焊接。
[0034]所述本体40在朝向机柜外部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机柜顶板或将框架安装于地面上的第三安装孔43,所述本体40和立柱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连接件4和立柱3的连接处密封的密封支架。具体地,本体40在朝向机柜框架棱部的表面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44,密封支架通过螺丝穿过第四安装孔44和立柱3最靠近端部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0将密封支架锁紧于连接件4和立柱3的连接处。实现框架的IP级密封。
[0035]机柜框架包括一个上框1、一个下框2及四个立柱3,立柱3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于上框I和下框2的连接件4上,在运输时,可将上框1、下框2、立柱3运输到待安装区域后,再实地进行组装,节省运输和仓储的空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通过螺钉可方便地组装,减少了立柱3与横梁间的焊接,避免了大量焊接产生废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节省资源。[0036]机柜框架在组装时,通过第一外板5、第二外板14、第一密封板8、第四内板11端部上的第一安装孔20将三个型材相螺接。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朝向立方体的棱,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13分别位于两侧实际与两个外板都成一个通槽,当安装外部配件如铰链时,既方便安装,也能够对外部配件起到限位作用。
[0037]第一密封板7和第二密封板12则朝向立方体的面,而位于立方体的面上的门板之间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进行密封,第一密封板7和第二密封板12恰好能够与这些密封条相接触,对密封条起到支撑作用,使门板间的密封更为稳固。而且使机柜内部和外部环境相隔绝。而且可通过在两个机柜的序列孔22上安装一些支架即可沿前后左右方向甚至上下方向方便地将机柜并柜。
[0038]第一密封板8和第二内板9相垂直,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相垂直,第三内板10和第四内板11相垂直,内部设备可安装于其中几个内板上或所有内板上,可垂直安装也可水平安装。通过螺接、销钉铆接等方式锁定后,其锁定的压力方向成45度角,以确保型材受力角成45°来实现型材精密结合,避免了受力不均等问题。
[0039]实施例二
[0040]结合图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立柱3和横梁的型材的截面不同,其它设置方式同实施例一。
[0041]具体地,它包括依次相固定连接的一第一外板5、一第一限位板6、一第一弯折部
17、第一密封板7、第一密封板8、第二内板9、一第二弯折部18、第三内板10、第四内板11、第二密封板12、一第一弯折部17、第二限位板13及第二外板14,所述第一外板5和第二外板14相连接且各板之间构成一空腔,各板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设置,实际加工中,上述各板由同一钢板至少经由十八次弯折而成。
[0042]所述第一限位板6和第一密封板7之间、第二限位板13和第二密封板12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弯折部17,所述第三内板10和第四内板11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二弯折部
18。所述第一弯折部17呈“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外部。所述第二弯折部18呈“U”形且“U”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内部。第一弯折部17由相固定连接的两部分钢板构成,该两部分钢板相垂直,而且第一部分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 /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部分钢板的一端,第二部分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 /第二密封板。第二弯折部18则由依次相固定连接的三部分钢板构成,“U”形的开口侧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内板9和第三内板10。当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个数越多,型材整体的纵向抗压能力也就越强,但同时须综合考虑成本因素。两个外板向第一和第二密封板12的过渡通过四个弯角来实现,多次的弯角增强了各板构成的外部曲面的抗扭强度。第二和第三内板通过四个弯角产生连续性的过渡,同样保证了内板构成的内侧曲面的抗扭曲强度。从而确保了柱型材的整体抗扭曲强度。
[004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下框及四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框和下框均包括四个依次相接的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四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框架的顶角和底角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螺钉孔用于供螺钉穿过以将立柱和上框及下框相连接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及自本体朝外延伸的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螺钉孔开设于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立柱的空腔内通过螺钉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插入横梁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和横梁均由型材制成,所述型材包括依次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外板、第一限位板、第一密封板、第一内板、第二内板、第三内板、第四内板、第二密封板、第二限位板及第二外板使各板之间构成一空腔,各板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设置,立柱的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朝向机柜的外部且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外部配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内板、第二内板、第三内板及第四内板朝向机柜的内部且均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机柜的内部设备的序列孔,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之间、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之间、第三内板和第四内板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构成的“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密封板之间、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密封板之间均构成一个“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腔,立柱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的至少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密封板之间、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密封板之间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三内板和第四内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呈“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外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呈“U”形且“U”形的开口朝向机柜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分别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三内板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和第四内板相平行,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一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二密封板和第四内板相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外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外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钉孔包括与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一螺钉孔、与第一内板和第四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的轴线与第二螺钉孔的轴心线构成一 45度的夹角A。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分别具有一位于所述空腔外的第一接口板、第二接口板,所述第一接口板和第二结构板相叠加并通过咬口连接,所述咬口沿型材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接口板和第二接口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孔包括多个长孔、圆孔及异型孔,所述异型孔等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相贴合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相贴合的第二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横梁相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朝向机柜外部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机柜顶板或将框架安装于地面上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本体和立柱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连接件和立柱的连 接处密封的密封支架。
【文档编号】H05K7/18GK203827671SQ20142027341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杜中凯, 郑清好 申请人:辛柏机械技术(太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