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工频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处于交变更磁场中的工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把工件加热的电热设备。
在诸如轧钢设备、铁路车辆的制造和维修中,已广泛采用工频加热装置,使轴承受热膨胀,以实现轴承的装配和拆卸。工频感应加热装置使用方便,不损坏轴承,工作效率高,正日益取代落后的烘烤、油煮等方法。但是,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产生强大的磁场,会使被加热工件磁化,而对于轴承来说,剩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剩磁的轴承,其滚道上将吸附铁末,使其寿命大大降低。为此,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应具有退磁电路,以便对被加热工件进行退磁。一种由晶闸管及其触发电路组成的退磁电路如
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触发器CF发出移相触发脉冲,使串接在主回路中的一对反并联晶闸管(或双向晶闸管)KG1、KG2的导通角逐渐变小,由此在感应线圈L中产生逐渐衰减的交变电流,从而在工件中产生相应的逐渐衰减的交变磁场,达到退磁的目的。采用这种退磁方式,所需元器件多,控制电路复杂,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逐台进行调试,电路参数容易由于振动、温度等外部原因而变动,影响退磁效果,而且产生的高次谐波会污染电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磁电路极为简单、退磁性能稳定可靠的工频感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退磁电路是在工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上并联联接电容器而成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已有退磁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退磁电路的电原理图。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退磁电路由开关(K),感应线圈(L)和与感应线圈(L)并联的电容器(C)组成。处于加热运行状态时,开关(K)接通电源,通过感应线圈(L)使工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而被加热。感应加热结束,开关(K)切断电源后,贮存于由电容器(C)和感应线圈(L)组成的L-C振荡回路中的电场能和磁场能,将以电磁振荡的形式逐渐消耗,在感应线圈(L)中产生逐渐衰减的交变电流,使得工件内部形成相应的逐渐衰减的交变磁场,从而达到使工件退磁的目的。所说电容器(C)可以是一台电容器,也可以是数台并联联接的电容器。所说开关(K)可以是接触的触点,也可以是晶闸管等开关器件组成的选相断路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退磁电路极为简单,与已有技术相比,可省去许多元器件和安装调试工时,工作可靠性高,退磁性能稳定。采用该退磁电路可使工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总体尺寸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生产成本相应降低,而退磁效果与采用晶闸管移相退磁方式的已有技术相同。此外,本实用新型退磁电路的电容器还能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功率因数,可使正常加热所需的电流减少50%左右。以加热质量为17公斤的齿轮为例,未加电容器时,功率因数为0.48,电流为20.8安培;并联容量适宜的电容器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1,电流减小为11.3安培,而剩磁小于2×10-4特斯拉。
轴承工频感应加热器分为空心线圈式和变压器式两类,本实用新型均适用。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退磁电路的工频感应加热装置,该退磁电路包括用来接通和分断电源的开关(K)及与该开关(K)串联联接、加热运行时用来加热工件的感应线圈(L),其特征在于所说退磁电路还包括与感应线圈(L)并联联接的电容器(C)。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开关(K)是由晶闸管组成的选相断路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电容器(C)是一台电容器或数台并联联接的电容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退磁电路的工频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是退磁电路主要由感应线圈和并联在该线圈上的电容器组成。结构简单而退磁性能良好,与已有技术相比,整个加热装置的体积减小2/3,电容器还兼起无功补偿的作用。以17公斤的齿轮为例,未加电容器时,功率因数为0.48,电流为20.8安;并联电容器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1,电流减小为11.3安,而剩磁小于2×10
文档编号H05B6/36GK2085127SQ9120418
公开日1991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2日
发明者安景灏, 赵玉平 申请人:北京轴承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