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导电发热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交直流均可使用的导电发热片,尤其是涉及由棉、毛、麻或合成纤维等纺织物作为包覆层,在其包覆层中有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和绝缘层而构成的导电发热片。
目前所使用的一些导电发热物品,例如电热毯(褥)等,由于其导电发热元件是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线,而且为使其绝缘,在其线的外部需设置很厚的绝缘材料,这样就给使用带来不便,不能弯折,更不能柔搓和洗涤,而且特别的笨重,给使用带来一些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怕柔搓和洗涤,热效率高、绝缘效果好的导电发热片,而且可使用交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内容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热片包括包覆层和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以及绝缘层,其中所述的包覆层为纺织品片材,它可由棉、毛、麻或合成纤维所构成,厚度为0.1mm-1.5mm,在包覆层内排列有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导电发热元件外部有一种具有粘结力强且有绝缘性、阻燃性能、耐磨损性、柔韧性好,无毒无副作用的聚酯与聚烯烃类化合物绝缘层,它是通过涂刷而形成的,所述的非金属发热元件为具有捻度的碳纤维与具有捻度的涤纶纤维合股捻成的线,或者仅由具有捻度的碳纤维所构成,其中碳纤维的粗细度为1-6K(1K单位的碳纤维有1000根碳纤维),在非金属发热元件为碳纤维与涤纶纤维时,其中涤纶纤维的粗细度与碳纤维粗细度相同,并且涤纶纤维与碳纤维合股捻成线的捻向与其纤维捻向相同。在包覆层中的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可根据需要进行排列,如并联,或仅由一根弯曲排列,当电源接通导电发热元件的输入端、便可使其产生热,本产品采用220V或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均可,交直流电压都可使用,其导电发热元件的电阻值为30-600Ω/米,其绝缘层厚度为0.01-3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大小不一,规格不等的品种,用它为发热源,做成各自所需的成品,如把导电发热片缝制于睡袋、成衣、鞋、帽、手套等等一些生活用品内,起取暖保温的作用,由于它成本低,制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不怕剧烈的柔搓,可弯可折,寿命长,消耗电能小,不必担心导电发热元件断裂或扎破绝缘层造成事故,是新一代的保温取暖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发热元件及绝缘层的示意图;图中1为包覆层,2为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3为绝缘层。在两个包覆层1之间有导电发热元件2,导电发热元件2外部包括一个耐高温、耐高压的绝缘层3,根据需要该导电发热元件2在包覆层1中可以是一根长的导线且以弯曲形式排列,也可以是以并联的形式排列(如图示),导电发热元件2可以是由碳纤维与涤纶纤维构成的非金属导电发热线,也可是仅由碳纤维所构成,导电发热元件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包覆层1上,也可通过线来缝制于包覆层1上,包覆层1可由棉或麻或毛或合成纤维等纺织材料所构成的纺织物。当电源按通导电发热片的输入端A后,导电发热元件则可发热。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选择其导电发热元件的电阻值,并且根据使用用途的各种情况来制作导电发热片的规格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交直流均可使用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包覆层、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和绝缘层,导电发热元件位于包覆层之间,导电发热元件外部有一种耐高温、耐高压、无毒以及阻燃性和柔韧性好的绝缘层。绝缘层厚度为0.01-3mm,导电发热元件的阻值为30-600Ω/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发热元件是一种由具有捻度的碳纤维与具有捻度的涤纶纤维合股捻成的非金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发热元件是由具有捻度的碳纤维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覆层是由棉、麻、毛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纺织片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层的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是通过粘结剂固定于包覆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层的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是通过线来缝制于包覆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在包覆层中可以是以并联的形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导电发热元件的绝缘层是一种聚酯与聚烯烃类化合物。
专利摘要一种可用交直流电的导电发热片主要包括包覆层,非金属导电发热元件以及绝缘层,其中包覆层为棉、麻、毛或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纺织片材,导电发热元件是由碳纤维与涤纶纤维合股捻成的非金属线,或是由碳纤维所构成,绝缘层为耐高温耐高压,阻燃性和揉搓性以及抗拉抗弯性好的聚酯胶与聚烯烃类化合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作为人们生活用品的取暖保温的产品。
文档编号H05B3/10GK2145485SQ9320034
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3日
发明者梁书文, 马世杰 申请人:梁书文, 马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