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有盖罩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有盖罩的电梯,该电梯在井道中移动时,能减少其上部和下部涡流的产生,降低噪声和震动。
通常,电梯在高层建筑中用来运送货物和乘客。特别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对在高层建筑中安装的电梯,特别是用于运载乘客的电梯,就要求能高速运行,以便快速地运送乘客。
然而,当电梯以高于规定的速度在井道中运行时,井道中的气流在电梯周围产生湍流,因此在电梯内部产生很大的噪声。
于1994年11月2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特开平6-329372号(Mashayuki等于1993年7月30日申请),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外表面的有盖罩的电梯。
图1是按照Mashayuki等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的有盖罩电梯10的透视图,而图2是图1中指出的电梯10的剖面图。参照图1及图2,按照上述发明,电梯10包括一个与牵引装置相连接的固定支承件12,供乘客使用的安装在支承件12上的轿厢20,支承件由防震材料14支承,还有一个安装在支承件12上的盖罩30,该盖罩包括在轿厢20上部和下部的锥形部件32和34,用以把轿厢20周围各侧面严密覆盖。
如上所述,按照Mashayuki等发表的上述公开的专利的发明,在电梯10中,围绕轿厢20的盖罩30的锥形的上部和下部,迫使空气从电梯井道内盖罩30的外表面流动,从而减少会形成噪声的湍流。此外,在盖罩30和轿厢20之间存在的空间,可以防止由于气流从盖罩30的壁面36传送到轿厢20而形成的震动。
在电梯10中,轿厢20上安装了盖罩30,空气通过在盖罩30上部一个打穿的孔中流过,该孔将与电梯10相连接的钢丝索40延伸,以便使牵引机(未在图中画出)将电梯10沿井道中上下移动,并且空气流过盖罩30与轿厢20之间所限定的空间,这会产生湍流。因此,存在这样的缺点在盖罩30和因厢20之间所限定的空间中的湍流会产生噪声和震动,而且可能会传送到电梯10的轿厢20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电梯10的轿厢20的外上方表面,一般要安装一个用于产生开关门驱动力的电机、以及接受来自动力传送机构的驱动力的导辊、导引导辊移动的机械装置,如导轨、用以控制电机的电气装置,如控制器,动力传送机构包括安装在门末端的轴和连接件,这类安装在轿厢20上方的机械和电气装置在出现故障时由维修人员进行检查、修理或定期进行检查、修理。
按照以上对电梯10的描述,在对轿厢20的机械和电气装置进行检查和修理时,需要专用的工具把盖罩30与轿厢20分开,而且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卸下,因为在轿厢20周围的盖罩30是一个单体。
此外,在最初制造盖罩30时,需要用高技术的工艺制造大型盖罩30,它既有曲线部分,又有平面部分,而且是一个单体,因此会增加制造成本。
盖罩30在完工后,它是一个大型的单件,还需要专用设备和技术将它搬运到安装有电梯10的某个建筑物中,并把轿厢20围绕起来。此外,把盖罩搬运并安装在轿厢20上,需要较长的时间。
缓冲器一般安装在电梯做上下运动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的底面。而按照一般技术制造的电梯,存在盖罩最低部分与缓冲器碰撞的问题。为了防止盖罩与缓冲器碰撞,可以把电梯的井道从建筑物的最低层向下延伸。但是这样会增加建筑物的建设时间,加大安装电梯的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比用常规技术更容易制造、运输、安装和修理的电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盖罩的电梯,这个盖罩可以把进入盖罩的空气扩散至井道,以防止因空气在轿厢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盖罩的电梯,以使井道的底面没有必要低于建筑物的一般井道。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其具有沿建筑物内的井道上下移动并在其内部载有乘客的轿厢;还提供了在距轿厢一定距离内覆盖轿厢的盖罩装置,其横载面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或由下至上逐渐缩小;还提供了安装在井道底面的缓冲器,该电梯包含第一盖罩装置,其低端具有最大的横截面,并且可以分解为多个单件,该盖罩装置以距轿厢的上方表面向上的预定距离安装在轿厢上。
第二盖罩装置,其上端具有较大的横截面,并且可以分解为多单件,该盖罩装置以距轿厢的下表面向下的预定距离安装在轿厢上。
按照本发明,电梯还具有支承装置,用以支承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
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水平支承件和一对用以支承水平支承件的垂直支承件,分别按照预定的距离与轿厢上方表面和下方表面相分隔。
支承装置还包括加强支承件,为水平的支承件加强支承力。
水平支承件用L形钢条制造和安装,其横截面具有正方形。
垂直支承件为横断面呈U形的钢梁,安装在轿厢的两个侧壁上,相对的端部分别以预定的距离从轿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延伸。
加强支承件包括一个第一加强支承件,其相对的端部固定在水平支承件上,还有一个第二加强支承件,一端固定在水平支承件上,另一端固定在垂直支承件上。
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是中空的,第一盖罩装置的下端是敞开的,而第二盖罩装置的上端也是敞开的。
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具有圆屋顶形。
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具有截头方锥形状。
第二盖罩具有一个孔,其直径大于缓冲器的直径,因此缓冲器可以在该盖罩的下端从孔中通过。
第二盖罩装置的高度小于轿厢在井道的最底层停止时、缓冲器嵌入第二盖罩的内部空间中的那一部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明了。
图1是根据传统技术制造的有盖罩电梯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1-1线所做的电梯剖面图;图3是电梯的透视图,在这个电梯上安装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屋顶形盖罩;图4是电梯的透视图,在这个电梯上安装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截头方锥形盖罩;图5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有盖罩电梯的透视图,电梯安装了水平支承件,并且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圆屋顶形盖罩或截头方锥形盖罩;图6A和图6B分别为电梯水平支承件的详细透视图。图6A表示电梯上方的水平支承件,图6B表示电梯下方的水平支承件;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圆屋顶形盖罩的电梯在井道中上下移动时,井道中的空气流动;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屋顶形盖罩的分解透视图;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截头方锥形盖罩的分解透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带有盖罩的电梯进行详细说明。
在带有沿建筑物的井道上下移动的轿厢、并且在轿厢的内部装载有乘客的电梯100中,盖罩在距轿厢的一定距离处将其覆盖,其横切面从上部至下部逐渐缩小,有一个缓冲器安装在井道的底面。电梯100包括第一盖罩120和125,每个盖罩的底端均以与轿厢119的上表面预定的距离安装在轿厢119上,盖罩的各个底端具有最大的横切面面积,并且可分解为若干个单件。第二盖罩140和145的各个上端均以距轿厢119的下表面预定的距离安装在轿厢119上,其最大的横切面面积在其上端,并且可分解为若干个单件。电梯100还有支承构件110,用以把第一盖罩和第二盖罩120、125、140和145安装并支承在轿厢119上。
图3是圆屋顶形盖罩的电梯透视图,图4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有截头方锥形盖罩的电梯透视图。
参照图3和图4,可以理解,第一盖罩120或125可以具有圆屋顶形或截头方锥形,第二个盖罩140或145也可以具有圆屋顶形或截头方锥形。第一和第二盖罩120、125、140以及145均用若干件单件组成,以便进行互相装配和互相分解。
第一和第二盖罩120、125、140和145在各自的底端使用连接件,如螺栓和螺母、铆钉或其它连接件与上部或下部水平支承件130和150连接在一起。
第一盖罩120或125在其上部有透孔122或128,牵引钢丝绳160从透孔122或128通过。同样,第一盖罩140或145在其底部也有透孔(图中未示),缓冲器170从透孔穿过,使电梯100在通过建筑物的最底层时缓解对轿厢119的冲击。第二盖罩140或145的高度要大于缓冲器170穿过盖罩140或145的部分。
第一和第二盖罩120、125、140和145的内部是空的。第一盖罩120或125在底端横截面面积最大处开启。而第二盖罩140或145在上端横截面面积最大处开启。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承结构110包括一对水平支承件130和150,以及一对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用来支承分别在轿厢119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隔开的水平支承件130和150。
一对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用钢梁制成,其横切面呈U形,与轿厢119的两侧壁相连接,以使其底面相对。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的各个上端以与轿厢119的上表面预定的距离向上延伸,而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的各个低端以与轿厢119的下表面预定的距离向下延伸。
如图6A所示,上部水平支承件130包括十字头116a和116b,其配备在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之间,用以把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互相连接;还包括若干个侧件131a、131b、131c以及131d,其一端与十字头116a和116b相连接,另一端从十字头116a和116b向外延伸,还包括至少两个横向构件132a和132b在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之间延伸,并把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的另一端互相连接。
十字头116a的两端用焊接或其它方式与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上端处的侧面相连接。同样,十字头116b的两端也以上述的方式与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上端处的另一个侧面相连接。
侧件131a、131b、131和131d以及横向构件132a和132b均用横断面呈L形的型钢制造,并切割为适当的长度。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均有同样的长度,但是只有一个件,例如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中的131d,其切割的长度可与其余的侧件131a、131b、131c不同。
侧件131a和131c用螺栓和螺母、铆钉或用焊接的方法与十字头116a的底壁上的侧件131a和131c的一端相连接,从而与十字头116a合成一体。侧件131b和131d也通过用螺栓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接的方法与十字头116b的底壁上的侧件131b和131c一端相连接,从而与十字头116b结合成一体。
在各个十字头116a或116b的两端中的一端配置安全装置的情况下(图中未示),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中的一个可以切割成长度与其余的侧件不同的长度,然后将该侧件的端部(其被切割成较短)弯曲。该侧件的弯曲端与十字头116a与116b中之一的上壁相连接。
横向件132a设置在侧件131a和131c的另一端部之间,其相对的端部用螺栓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接方法分别与侧件131a和131c的另一端相连接。
横向件132b也安排在侧件131b和131d的另一端部之间,其相对的端部分别与侧件131b和131d的另一端用螺栓和螺母、铆钉及其它或用焊接相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5和图6A所示,上部水平支承件130还包括第一加强支承件133a和133b,以便加强和支承横向件132a和132b。
第一加强支承件133a和133b用板材切割而成,其长度与横向件132a和132b之间的宽度相同,并且设置在跨越十字头116a和116b处,相互的距离是预定的,使其一端分别叠合在横向件132a上,而另一端分别与横向件132b叠合。然后,第一加强支承件133a和133b通过焊接与十字头116a和116b相连接。第一加强支承件113a和113b的一端与横向件132a相连接,另一端与横向件132b相连接,连接的方法是用螺栓和螺母、铆钉及其它或用焊接。
上部水平支承件130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承件134和135,它们将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与侧件131a、131b、131c和131d相连接,以便支承上部水平支承件130。
如图3至图6A所示,第二加强支承件134和135包括若干板条。第二加强支承件134包括三个板条134a、134b和134c。第二加强支承件135也包括三个板条135a、135b和135c。第二加强支承件134的第一个板条134a用焊接或其它方法与垂直支承件112相连接,其连接的位置是与上部水平支承件130的侧件131c和131d相隔一定的距离。第二加强支承件134的第二板条134b以及第三板条134c的一端用螺栓和螺母、铆钉以及其它方法分别与侧件131c和131d相连接。第二板条134b和第三板条134c的另一端用螺栓和螺母、铆钉以及其它方法分别与第一板条134a的相对端部相连接。
第二加强支承件135的第一、第二、第三板条135a、135b和135c也以上述的第二加强支承件134的方法与垂直支承件114和侧件131a和131b相连接。
当将圆屋顶形盖罩或截头方锥形盖罩安装在上部水平支承件130时,如上所述,通过第二加强支承件134和135对上部水平支承件130加以支承,可以防止上部水平支承件130因盖罩的重量和上部水平支承件130的自重而发生松动。
图6B表示电梯100的下方水平支承件150。参照图6B,下方水平支承件150包括一对加强件118a和118b,以便在一对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的下部与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相连接,至少两个连接件151a和151b,它们与加强件118a和118b相连接和固定;与连接件151a和151b的底面相连接的主件151a和152b,主件152a和152b以从连接件151a和151b到相反方向的预定距离、与加强件118a和118b相正交地延伸;分别与主件153a和153b的一端与另一端相连接的横向件153a和153b;侧件155a和155b,其中一个把横向件153a的一端与横向件153b的一端相连接,另一个把横向件153a的另一端与横向件153b的另一端相连接。
一对加强件118a和118b横跨电梯100的轿厢119的底面,它们配备在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上,并且焊接相连接,这样加强件118a和118b的两端分别与垂直支承件112和114的各个侧面接触。
下部水平支承件150的连接件151a和151b分别包括底壁,从底壁的相对端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法兰盘。法兰盘在各个侧壁的上方部分向内弯曲,互相相对。
主件152a和152b均用板条制成,并按预定的长度切割。主件152a和152b用螺钉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接分别与连接件151a和151b相连接。同时,主件152a和152b以与离连接件151a和151b的中心轴相同的距离向互相相反的方向延伸。
横向件153a与主件152a和152b的一端连接,连接的方式是152a的一端与152b的一端连接,而横向件153b与主件152a和152b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方式是152a的另一端与152b的另一端连接。
然后,横向件153a与153b用螺栓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接方式连接到主件152a和152b的一端和另一端。
侧件155a和155b以及横向件153a和153b均用型钢制成,其横截面为L形,并且按预定的长度切割。
如图6B所示,侧件155a配置在横向件153a的一端与横向件153b的一端之间,使横向件153a和153b的一端相连接,而侧件155b配置在横向件153a的另一端与横向件153b的另一端之间,使和横向件153a与153b的另一端相连接。
其结构如上所述的下部水平支承件150安装在电梯100的轿厢119上,其连接方式是用螺栓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接把连接件151a和151b与加强件118a的底部相连接。
另一方面,下部水平支承件150包括第一加强支承件154a和154b,均与连接件151a和151b相邻近,并与主件152a和152b相连接。第一加强支承件154a和154b均配置在主件152a和152b的上面,其位置与连接件151a和151b相邻近,并延伸跨越主件152a和152b。第一加强支承件154a和154b均用螺栓和螺母、铆钉等,或用焊焊方式与主件152a和152b相连接。
同样,下部水平支承件150还包括一第二加强支承件(图中未示),使垂直支承件112和114与侧件115a和115b相连接,以加强和支承下部水平支承件150。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圆屋顶形盖罩的电梯在井道中上下移动的井道中的空气的流动。如图7所示,第一盖罩120或125以与轿厢119的上表面预定的距离配置在上部水平支承件130上,以便在电梯100的轿厢119与第一盖罩120或125之间有一个空间。因此,在电梯100向上移动时,与第一盖罩120或125接触的大部分气流均沿第一盖罩120或125的外表面向下流动,而其余的气流在经过第一盖罩120或125与轿厢119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沿轿厢119的外表面通畅地流动之前,通过在第一盖罩120或125上方所钻的透孔122或123流进第一盖罩120或125的内部空间。
同样,第二盖罩140或145配置在下部的水平支承件150上,与轿厢119的下面有预定的距离,以便在电梯100的轿厢119与第二盖罩140或145之间有一个空间,因此,在电梯100向下移动时,与第二盖罩140或145接触的气流中的大部分沿第二盖罩140或145的表外面沿下流动,而其余的气流在通过第二盖罩140或145与轿厢119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沿轿厢119的外表面通畅地流动之前,通过在第二盖罩140或145底部的透孔(图中未示)流入第二盖罩140或145的内部空间中。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圆屋顶形盖罩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截头方锥形盖罩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屋顶圆形盖罩120和截头方锥盖罩125均分别分解为8个单件,例如圆屋顶形盖罩被分解为120a、120b、120c、120d、120e、120f、120g和120h,而截头方锥形盖罩又被分解为125a、125b、125c、125d、125e、125f、125g和125h。各件在边缘有法兰,以便与通过边缘使相邻的件相对立。因此,当经过分离的圆屋顶形盖罩120或截头方锥形盖罩125安装在上部水平支承件130以及下部水平支承件150上时,盖罩120的分离件120a、120b、120c、120c、120d、120f、120g和120h以及盖罩125的分离件125a、125b、125c、125d、125e、125f、125g和125h均配置在上部和下部水平支承件130和150上,然后单件120a和120b,或单件125a和125b分别组成盖罩120或125的上面的部分,它们最先进行互相结合,然后再把其余的单件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后,盖罩120或125的下面的边缘与上部及下部水平支承件130和150相连接。
此外,在把单件120c、120d、120e、120f、120g和120h或把单件125c、125d、125e、125f、125g和125h互相连接、并且把单件120c、120d、120e、120f、120g和120h的组合件或把单件125c、125d、125e、125f、125g和125h的组合件与上部或下部水平支承件130和150连接在一起之后,就可以把单件120a和120b或把单件125a和125b与单件120c、120d、120e、120f、120g和120h的组合件或与单件125c、125d、125e、125f、125g和125h的组合件结合在一起。
虽然根据本发明,圆屋顶形盖罩和截头方锥形盖罩可以分别分解为8个单件,但如上所述,也可根据电梯体积和工作地点对单件的数目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有盖罩的电梯,通过顶部透孔进入盖罩的空气不会发生涡流并且流向限定在盖罩和轿厢上部的空间。然后空气沿轿厢的外部表面流动。这样就明显地减少涡流的产生。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盖罩,产生的噪音小于用传统技术的盖罩,后者空气流经轿厢和盖罩之间的空间。
对本发明已经参照具体的装置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反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精神和范畴下,在形式和细节上可以实现种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其具有沿建筑物的井道上下移动、并且在其内部载有乘客的轿厢,在离轿厢的一定距离处把轿厢覆盖住的盖罩装置,盖罩装置的横剖面从上部分至下部分逐渐减小或与此相反,还具有安装在井道底部表面上的缓冲器,该电梯包括第一盖罩装置,其底端安装在轿厢上,距从轿厢的上表面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第一盖罩装置在其底端有最大的横切面面积,并且可以分离为多个单件;第二盖罩装置,其上端安装在轿厢上,距从轿厢的下表面向下具有预定的距离,第二盖罩装置在其上端有最大的横切面面积,并且可以分离为多个单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还包括支承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的支承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中,支承装置包括一对水平支承件和一对用于支承水平支承件的垂直支承件,并且分别以离轿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预定的距离相隔开。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其中,支承装置还包括加强支承件,用以加强水平支承件的支承力。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中,水平支承件用L形钢条制造和组装其横断面为正方形。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中,垂直支承件是横切面为U形的钢梁,其安装在轿厢的两个侧壁上,并且其相对的两端分别以预定的距离从轿厢的上下表面延伸。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中,加强支承件包括第一加强支承件,其对应的两端与水平支承件相连接;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承件,其一端与水平支承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垂直支承件相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均是中空的,第一盖罩装置的底端是敞开的,第二盖罩装置的上端也是敞开的。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具有圆屋顶形。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第一和第二盖罩装置具有截头方锥形。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第二盖罩在其下端有一个孔,其孔径大于缓冲器的直径,以使缓冲器可以从孔内通过。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电梯,其中,第二盖罩装置的高度实质上小于轿厢在井道的最低一层停止时、缓冲器嵌入到第二盖罩的内部空间的那一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有盖罩的电梯,可以在轿厢的上部和下部减少空气涡流的产生,从而使电梯在运行中减轻噪声和震动。该电梯具有由横断面为L形的型钢以及钢板条制成的上部和下部水平支承件,并且盖罩具有圆屋顶形和截头方锥形。根据本发明,电梯盖罩可以减缓电梯在运行时井道中的气流对轿厢的冲击,因此可减轻由于冲击而形成的噪声和震动。
文档编号B66B11/02GK1198398SQ98108850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9日
发明者阵玄昊, 朴庚佑, 李光男 申请人:Lg产电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