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089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群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部电梯进行群控的装置。
多部电梯并设置的情况下,按照一般群控运行。另外众所周知,一般的电梯在同一井道内就一台轿厢服。但近年来,随着大楼的高层化,为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及对用户的服务,人们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在同一井道内多台轿厢服务的方案。在图2中所示为在4个井道#A~#D中各服务两台轿厢A1,A2,B1,B2,C1,C2,D1,D2的情形。采用这种电梯群控与同一井道内服务一台轿厢的一般电梯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必须进行控制以避免同一井道内服务的轿厢相互碰撞。
作为考虑这一点的群控方式,例如特开平8-133611号公报揭示了一种方案。该方案就是设定其它轿厢禁止进入的区间并进行控制使其它轿厢不进入该区间。
在上述那样的同一井道内服务多台轿厢的电梯群控装置中,由于设定轿厢禁止进入区间,使得避免与其它轿厢碰撞,故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是避免了碰撞等的相互干扰,但却使群控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避免同一井道内多台轿厢干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的电梯群控装置。
本发明中第一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则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对所述同一井道内分配轿厢以外的轿厢,输出到所述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指令。
第二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就对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运算,根据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及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轿厢需要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根据其结果对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对实施待避情况的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运算,根据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对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向待避轿厢输出躲避指令并向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
第三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中,对每个楼层设置层站选层按钮,可同时登记该楼层层站呼叫和操作者的选层呼叫。
第四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或第三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中,根据修正的预测到达时间、包括为待避运行所需时间在内,对所述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
第五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或第三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中,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包含假定对轿厢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和假定不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
附图概述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整体构成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轿厢配置说明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工作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轿厢工作说明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待避运算说明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整体构成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轿厢配置说明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待避运算说明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图6表示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发明的一实施形态,图1为整体结构图,图2为轿厢配置说明图,图3为工作流程图,图4为轿厢工作说明图,图5为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图6为待避运算的说明图,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部分(后面的实施形态也一样)。
图2中,#A~#D是电梯的井道,A1、A2是配置在井道#A中的下轿厢及上轿厢,B1、B2、C1、C2、D1、D2分别为配置在井道#B~#D中的下轿厢及上轿厢,E3是新登记的3楼上行方向的层站呼叫。在图2中显示了井道为4个、各井道#A~#D分别有2个轿厢服务的例子,但井道个数和轿厢台数并不受此限制。轿厢A1、A2~D1、D2如特开平8-133611号公报中所示,可用直线电动机等驱动。
在一般的群控中,根据在层站乘客等待乘电梯的方便程度设置井道个数,可达8个左右,但控制本身对井道个数没有限制。各井道#A~#D中的轿厢台数由升降行程确定为宜。该实施形态中,为说明方便起见,井道的台数分别取2台。
在图1中,1是有效群控多台轿厢的群控装置,2A1、2A2分别是控制井道#A内的下轿厢A1和上轿厢A2的各台控制装置,2B1、2B2分别是控制井道#B内的下轿厢B1和上轿厢B2的各台控制装置。对下轿厢C1及上轿厢C2以及下轿厢D1及上轿厢D2,也设置各台控制装置2C1、2C2、2D1、2D2,但在图中加以省略。3是设置在各楼层层站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排列而成的层站按钮。
4是通信接口,在与层站按钮3及各台控制装置2A1、2A2~2D1、2D2间进行通信或数据传送。5是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假定一旦利用层站按钮3登记有层站呼叫,就根据从通信接口4输入的交通状态将该层站呼叫分配给某个轿厢,在这种情况下,运算该轿厢预测到达各楼层的时间(以下称为“预测到达时间”)。
6是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假定不分配情况下,运算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7是待避判断手段,根据同一井道内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停止或运行等)及第一、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的运算结果,判断同一井道内的轿厢为了相互不干扰是否需待避。8是待避安排手段,在待避判断手段7判断为需要待避情况下,设定应待避的待避楼层,同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
9是构成修正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的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根据待避安排手段8的结果,通过对第一、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的运算结果进行修正,运算执行待避情况下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10是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9的运算结果对该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11是运行控制手段,根据待避安排手段8及分配轿厢决定手段10的运算结果,对各轿厢输出运行指令。
下面,参照图3~图6说明该实施形态。
各井道#A~#D的下轿厢A1~D1和上轿厢A2~D2的位置和状态如图4所示,分别设下轿厢A1~D1停在1楼(1F),上轿厢A2停在10楼(10F),上轿厢B2停在5楼(5F)。另外,设上轿厢C2、D2在运行中,分别在5楼(5F)、4楼(4F)向上行方向运行。FC7是上轿厢C2内登记过的轿厢内7楼选层呼叫,FD6、FD7分别是上轿厢D2内登记过的轿厢内6楼和7楼选层呼叫。
从1楼(1F)至10楼(10F),上轿厢和下轿厢都可服务,作为底层端站的地下1楼(B1F)只有下轿厢A1~D1可服务,11楼(11F)只有上轿厢A2~D2可服务,根据情况,这些楼层(B1F)、(11F)可作为待避楼层。
图3是工作流程图,其中,步骤S3对应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步骤S4对应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步骤S5对应待避判断手段;步骤S6对应待避安排手段;步骤S7对应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和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步骤S8、S9对应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步骤S10对应运行控制手段。
首先,在步骤S1若产生层站呼叫,则在步骤S2,通过通信接口4输入所谓各轿厢状态和呼叫登记状况的交通状态。
然后,对各轿厢执行下面的步骤S3、S4过程。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这一连串的过程。
在步骤S3,假定对新的层站呼叫E3分配轿厢时,计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在步骤S4,假定对该呼叫不分配轿厢时,计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该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本身在已往的电梯群控中已经使用,是公知技术,以下对其作简单说明。
在图5a中表示对3楼上行方向的新层站呼叫E3假定分配井道#A中下轿厢A1时运算预测到达时间的结果举例。在图5a中,假定下轿厢A1运行到3楼(3F)为止,在这里乘客入轿厢后一直运行到最高楼层的10楼(10F)再返回,运算出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这里,基本上按各轿厢运行时间为每一个楼层2秒、每次停止时间为10秒进行计算。
在原来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中,必须考虑速度、加速度、楼间距离、各楼层的混杂状况等进行精确的计算,但与本发明的实质无直接关联,故可采用上述简化了的计算手段。在3楼乘上电梯的乘客,可在4楼(4F)~10楼(10F)共7个楼层中任一楼层出来,但此时不知道在哪个楼层出来。因此,将出电梯所需要的时间(停止时间10秒)平均每1.43秒(10/7=1.43)加到4楼(4F)~10楼(10F)的各预测到达时间。例如,假定在5楼(5F)下电梯时,则为至4楼的运行17.43秒+1个楼层运行2秒+平均相加1.43秒=20.86秒。
图5b是假定不分配时的预测到达时间。此时,下轿厢A1没有呼叫,可在任一楼层返回。因此,对下行方向的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与对上行方向的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相等。
井道#B~#D中下轿厢B1~D1的预测到达时间也与图5a、图5b的相同。
如上所述,各轿厢通过步骤S3、S4,对假定分配新层站呼叫的情况和假定不分配的情况运算预测到达时间。之后,在步骤S5对假定分配各轿厢的情况判断是否要待避。在不需要待避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需要待避时进入步骤S6。
如图4所示,在登记有3楼上行方向的新层站呼叫E3并将其分配给井道#A~#D中上轿厢A2~D2中的任一个时,由于这些上轿厢A2~D2停止在3楼(3F)之后向上行方向运行,因此没有必要待避,但当分配给下轿厢A1~D1的任一个时,有时也会出现3楼(3F)乘入的乘客要行至最高层的情况,故判断为要待避。下面,对需要待避的情况参照图6说明步骤S6,S7。
在步骤S6,计算待避楼层和可开始待避的时间。首先,假定分配给下轿厢A1,上轿厢A2的待避楼层设定为第11层(11F)。这是由于在此时刻还不知道登记过3楼上行方向新层站呼叫E3的乘客所去的楼层。另外,由于上轿厢A2在此时没有呼叫,因此,可开始待避时间为time=0。之后,在步骤S7,设定上轿厢A2到11楼(11F)开始待避,对上轿厢A2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算出运行到11楼(11F)停止的时间12秒(运行2秒+停止10秒=12秒)作为待避运行时间。
此时,若上轿厢A2以time=0开始待避,则不会发生干扰,故不必对下轿厢A1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
接着,假定将层站呼叫E3分配给下轿厢B1时,由于使用与下轿厢A1情况相同的过程,故能算出对上轿厢B2的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和待避运行时间。此时,对下轿厢B1的预测到达时间也不必修正。
下面,假定将层站呼叫E3分配给下轿厢C1时,上轿厢C2响应7楼的选层呼叫FC7后成为可待避。因而,此时可开始待避的时间为time=14(2个楼层运行4秒+停止10秒=14秒)。此时,若time=14上轿厢C2开始待避,则不会发生干扰,其它过程与下轿厢A1的相同。
假定将层站呼叫E3分配给下轿厢D1时,上轿厢D2分别响应6楼及7楼的选层呼叫FD6、FD7之后成为可待避。此时的上轿厢D2的6楼(6F)及7楼(7F)的预测到达时间分别为4秒及16秒,可待避开始时刻time=26(3个楼层运行6秒+2次停止20秒=26秒)。对于上轿厢D2的预测到达时间的修正和待避运行时间,可与上述为止的过程一样进行运算。
但此时,上轿厢D2在7楼(7F)的开始待避时间为time=26,下轿厢D1到7楼(7F)的预测到达时间,从图5a可知time=27.72。为了避免同一井道#D内运行的下轿厢D1及上轿厢D2的相互干扰,必须在同一楼层运行及停止的时间加上某种程度的富裕量。假定该差为5秒,此时仅有1.72秒的差。
因此,为了下轿厢D1也避免干扰,故判定为必须在4楼(4F)暂停。由于这一暂停,对于下轿厢D1对待避运行时间也要加10秒(一次停止时间),并进而对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
然后进入步骤S8,根据至此运算的预测到达时间算出各种评价指标。作为这种评价指标,考虑有等待时间评价值,预报失败概率等,作为电梯群控管理技术,这些指标是公知的,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步骤S9,根据直到S8过程计算的包括待避运行时间在内的各种评价指标,决定最后的轿厢分配。在决定这种轿厢分配方面使用例如下面的评价函数F(e),将评价函数F(e)最好的轿厢确定为分配的轿厢。
F(e)=W1×(等待时间评价值)+W2(预报失败评价值)+…+Wn×(待避运行时间评价值)这里,W1、W2,…Wn加权系数这样一旦决定分配轿厢,就在步骤S10输出分配指令或伴随决定分配轿厢的待避指令。
这里,分别在步骤S3执行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在步骤S4执行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6,在步骤S5执行待避判断手段7,在步骤S6执行待避安排手段8,在步骤S7的修正预测到达时间执行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9,在步骤S7的计算待避运行时间及步骤S8、S9执行分配轿厢决定手段10,和步骤S10执行运行控制手段11。
按照以上所述,根据同一井道内各轿厢的位置及状态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若判断为轿厢必须要待避,则运算待避楼层和可开始待避的时间,同时对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从而运算实施待避时的预测到达时间,根据该运算结果,评价对新登记层站呼叫分配时的运行状态,以便决定分配轿厢,从而能够避免干扰,并排除待避所需的无用运行,以提高运行效率。
实施形态2图7~图10表示本发明第三~第五发明的一实施形态,图7为整体结构图,图8为轿厢配置说明图,图9为预测到达时间运算的说明图,图10为待避运算说明图。图3与实施形态2共用。
在图7中,13是设置在各楼层层站由选层按钮排列而成的层站选层按钮,可同时登记该楼层的层站呼叫和选层呼叫。除此之外,其余与图1的相同。
下面,参照图3、图8~图10说明该实施形态的工作,工作流程与实施形态1的大致相同。
首先,在步骤S1,一旦发生层站呼叫,就在步骤S2输入交通状态。在该时刻对新层站呼叫还输入其选层呼叫。图8例与图4例相同,但在图8中,3楼(3F)的新层站呼叫E3的去向楼层假定为6楼(6F),在呼叫登记时刻输入。此后,在步骤S3、S4,对各轿厢计算假定分配新层站呼叫E3和假定不分配时的预测到达时间。
该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过程与实施形态1的大致相同,但由于确定层站呼叫E3的去向楼层是6楼(6F),因此例如下轿厢A1的预测到达时间则如图9所示。在图9a中,由于下轿厢A1没有6楼(6F)以后的呼叫,故认为可在6楼(6F)返回,对于7楼(7F)以后的楼层,下行方向的预测到达时间与上行方向的相等。也即,在实施形态1中,由于不知道在哪个楼层出电梯,故每个楼层要对预测到达时间加1.43秒,但本实施例不需要。
接着,在步骤S5判断是否要待避。在图8例中,因确定了3楼(F)的乘客是到6楼(6F),故在假定对下轿厢A1分配层站呼叫E3情况下,可见上轿厢A2不必待避。另外,在假定对下轿厢C1或D1进行分配情况下,上轿厢C2、D2由于轿厢内选层呼叫FC7、FD7而一直运行到7楼(7F),故也不必待避。
在假定分配下轿厢B1情况下,必须要待避,但由于下轿厢B1只运行到6楼(6F)为止,故在步骤S6、S7设定待避楼层为(7F),下面按图10计算开始待避时间及待避运行时间。若对各轿厢进行计算直到步骤S7,则通过步骤S8~S10决定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由于这些过程已叙述,故可省略。
按照以上所述,根据层站选层按钮13登记的层站呼叫和去向楼层计算预测到达时间,设定待避楼层,所以与设置一般层站按钮3的情况相比,能正确计算预测到达时间,同时能将待避楼层设定在待避运行路程最小的位置处,从而能进一步有效地进行群控。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表示了同一井道内工作多台轿厢的情况,但对于井道在中途分路、或只有特定的轿厢在分路后的井道中工作的情况,也同样可适用。
根据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发明中,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则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对分配轿厢以外的轿厢输出到待避楼层的待避指令。因此,分配的轿厢不会干扰其它轿厢,能响应层站呼叫。
在第二发明中,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就对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运算,根据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及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轿厢需要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根据其结果对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对实施待避情况的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修正进行运算,根据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对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向待避轿厢输出躲避指令并向分配的轿厢输出运行指令。
由此,分配的轿厢不会干扰其它轿厢,能响应层站呼叫,并提高运行效率。
在第三发明中,对每个楼层设置层站选层按钮,可同时登记该楼层层站呼叫和操作者的选层呼叫。因此,与设置一般的层站按钮情况相比,能准确的计算预测到达时间,并能将待避楼层设置在待避运行路程最小的位置处,能进一步提高群控的效率。
在第四发明中,根据修正的预测到达时间、包括为待避运行所需时间在内对该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状态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所以能消除为待避的无用运行,能提高运行效率。
在第五发明中,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包含假定对轿厢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和假定不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因此,能提高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的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则决定响应该呼叫的分配轿厢,并向该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在所述电梯群控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备有一旦登记有所述层站呼叫就对所述同一井道内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并判断所述轿厢是否要待避的待避判断手段;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安排手段;对所述同一井道内分配轿厢以外的轿厢输出到所述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指令的运行控制手段。
2.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在对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进行运行管理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备有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就对所述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运算的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根据所述同一井道内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及所述预测时间运算所述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并判断所述轿厢是否要待避的判断手段;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要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的待避安排手段;根据该待避安排手段运算结果对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并对实施所述待避情况的所述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运算的修正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根据所述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对所述层站呼叫分配所述各轿厢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的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根据所述待避安排手段的运算结果向所述待避轿厢输出躲避指令并根据所述分配轿厢决定手段的运算结果向所述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的运行控制手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楼层设有可同时登记该楼层层站呼叫和操作者选层呼叫的层站选层按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的所述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是根据修正预测时间、包括为待避运行所需时间在内对所述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包含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即假定对其分配轿厢时运算该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和一旦登记有所述层站呼叫即假定不对其分配轿厢时运算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
全文摘要
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有层站呼叫,第一和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运算对该呼叫分配和不分配轿厢时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待避判断手段7根据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待避安排手段8设定待避楼层,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9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分配轿厢决定手段10决定分配轿厢。从而避免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几台轿厢产生干扰,提高运行效率。
文档编号B66B1/18GK1263859SQ9911872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3日
发明者匹田志朗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