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热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530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低温热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
【背景技术】
[0002]用于包装食品的拉伸膜按照惯例是由纯合成树脂如聚乙烯(PE)制成。此种包装袋若暴露在室外,容易受太阳光直射而导致内部食物变质。此外,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禁止焚烧废塑料的规定已在一些地方当局(例如,日本冲绳辖区)出台,且有时会对违反此类规定的人处以罚金。有鉴于此,出现了采用纯纸质的包装材料,使用后,纸质包装材料容易降解,无需焚烧。然而纯纸质的包装材料成本过高,且无透明度,消费者不能透过包装袋观看内部的食品是否合适自己。
[0003]因此,需要用于包装食品的拉伸膜产品能够降低成本、被处置为可降解并还原到土壤而不需要焚烧,是业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作为包装膜使用,既保证了拉伸性、可降解性、在光照下又可以变色,有效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破坏内部包装物品的性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包括基底膜,该基底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附着层,该附着层之上设置热致变色层,该热致变色层是由五氧化二钒诱导层和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组成。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致变色层中设置有透明的散射粒子,该散射粒子至少位于五氧化二钒诱导层或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中。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射粒子为中空结构。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底膜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附着层的厚度为50-100nm,所述热致变色层的厚度为50-200 nm。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设置了基底膜、附着层和热致变色层,该基底膜可通过使用聚乙烯和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作为构成基底膜的树脂而赋予基底膜自身所需的拉伸性(弹性),加之其自身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包含在基底膜中的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和包含在粘合剂层中的聚丁烯的协同作用,它使得允许微生物如细菌或聚合物分解酶的生物降解作用以同时分散聚乙烯成为可能。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膜产品的废物弃置中,其质量的主要部分可通过生物降解消失而不需要焚烧,只需按其原样弃置产品,例如,将产品埋入土壤中。该热致变色层保证了产品的可见透光率,又保证了光线调节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包装后内部的食品不受太阳光直射,不易变质。
[001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识说明:
[0014]10、基底膜20、附着层
[0015]30、热致变色层31、五氧化二钒诱导层
[0016]32、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33、散射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其结构包括基底膜10,在基底膜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附着层20,该附着层20之上设置热致变色层30。所述基底膜10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附着层20的厚度为50-100 nm,所述热致变色层30的厚度为50-200 nm。
[0018]其中,基底膜10通过将淀粉或淀粉衍生物混入作为基础原料的树脂共混物中获得,该共混物通过将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和聚乙烯共混制备。藉由通过使用聚乙烯和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作为构成基底膜的树脂,赋予基底膜10自身所需的拉伸性(弹性)。本实施例中,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优选包含脂肪族二醇和脂肪族二羧酸作为主要原料的脂肪族聚酯树脂,或包含脂肪族二醇、脂肪族二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作为主要原料的脂肪族/芳香族混合聚酯树脂。
[0019]聚乙烯优选具有0.860g/cm3或更多至0.921g/cm3或更少的密度的低密度聚乙烯。由于低密度聚合物中的支链结构一般可在分子水平观察到,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优选具有较少支链结构的低密度聚乙烯,例如,在这些聚乙烯中最优选如JIS (日本工业标准)K6899-1:2000中定义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藉由使用的聚乙烯的特性可大大地影响作为产品的拉伸膜的特性,此外,因为具有较少分支结构的分子骨架和高线性的聚合物更能受到微生物如细菌的生物降解。
[0020]树脂共混物额外地包含淀粉或淀粉衍生物,通过淀粉与有机酸等的酯化获得的酯化的淀粉可表明为淀粉衍生物的实例。酯化的淀粉的具体实例包括辛烯基丁二酸酯化淀粉。这些淀粉和淀粉衍生物起到促进可生物降解树脂的生物降解作用。
[0021]所述附着层20由粘合剂树脂和聚丁烯混合形成。粘合剂树脂是指具有作为用于将聚丁稀附着到基底膜10表面的粘合材料或粘合助剂(binding aid)功能的聚合物。粘合剂树脂必须在包含聚丁烯的同时附着到基底膜10,因此优选具有一定的塑性或成膜特性,另外,由于粘合剂树脂是附着到基底膜10表面的,它优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耐热性和防水性。
[0022]热致变色层30通过附着层20粘合于基底膜10。热致变色层30成型时,通过预先沉积一层五氧化二钒作为诱导层31,然后在其上通过固-液诱导生长混合晶向的金红石二氧化钦缓冲层32,诱导生长后底层的五氧化二钒移动至顶层,形成结晶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钦和五氧化二钒的混合薄膜,再通过还原气体将顶层的五氧化二钒还原为二氧化钒,或者通过惰性气体高温分解顶层五氧化二钒,最终得到基底/金红石二氧化钦/金红石二氧化钒热致变色层30。此外,所述热致变色层30中设置有透明的散射粒子33,该散射粒子33至少位于五氧化二钒诱导层31或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32中。散射粒子33最好为中空结构,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设置了基底膜10、附着层20和热致变色层30,该基底膜10可通过使用聚乙烯和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作为构成基底膜的树脂,而赋予基底膜10自身所需的拉伸性(弹性),加之其自身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包含在基底膜10中的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和包含在粘合剂层中的聚丁烯的协同作用,它使得允许微生物(如细菌或聚合物分解酶)的生物降解作用以同时分散聚乙烯成为可能。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膜产品的废物弃置中,其质量的主要部分可通过生物降解消失而不需要焚烧,只需按其原样弃置产品,例如,将产品埋入土壤中。另外,该热致变色层30在常温下(30度以内)基本不变色,保证了产品的可见透光率,一旦超过30度高温,即随温度升高变色越深,保证了光线调节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包装后内部的食品不受太阳光直射,不易变质。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膜,该基底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附着层,该附着层之上设置热致变色层,该热致变色层是由五氧化二钒诱导层和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层中设置有透明的散射粒子,该散射粒子至少位于五氧化二钒诱导层或金线石二氧化钛缓冲层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粒子为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膜的厚度为200-300nm,所述附着层的厚度为50-100 nm,所述热致变色层的厚度为50-200 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温热致变色薄膜,包括由易降解树脂与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共混形成的基底膜,在基底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由粘合剂树脂和聚丁烯混合形成的附着层,该附着层之上设置热致变色层;由于该基底膜使用了聚乙烯和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构成基底膜的树脂,而赋予基底膜自身所需的拉伸性,加之其自身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酯可生物降解树脂、包含在基底膜中的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和包含在粘合剂层中的聚丁烯的协同作用,使得允许微生物(如细菌或聚合物分解酶)的生物降解作用以同时分散聚乙烯成为可能;再者,该热致变色层保证了产品的可见透光率,又保证了光线调节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包装后内部的食品不受太阳光直射,不易变质。
【IPC分类】B32B27/08, B32B9/04, B65D65/40
【公开号】CN204914812
【申请号】CN201520657882
【发明人】朱素良
【申请人】东莞市致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