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133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管,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软式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 的弹簧管。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医生在临床使用内窥镜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因为人体的上消化道是弯 曲的,而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需要插到人体内的十二指肠。以前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 管的整根柔软度是一样的,即有的弹簧管的柔软度过硬,有的柔软度过软,也就是说,弹簧 管的螺距是相等的,若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的柔软度过硬或太软,则就会造成医师在插入 治疗过程中非常困难,使得不易被插入,以及还会延长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 苦;且易造成患者内腔局部损伤,如:充血、出血、穿孔等。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 入,以及不易造成患者内腔损伤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 不足。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 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所述螺旋本体包括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所述螺旋本体的 外径φ为4~10mm;其创新点在于:
[0005]a、所述螺旋本体的中间部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中段和后段;
[0006]b、所述前段的螺距?丨为1. ;中段的螺距P2为2. ;后段的螺距P3 为 2. 8mm~6mm,HPt<P2<P2〇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本体的总长度L为1000 ± 100mm~1200 ± 100mm,前 连接部的长度为1^为中间部的长度L2为980 ± 20mm~1180 ± 20mm、后连接部的 长度L3为 5mm~10mm〇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本体的中间部的前段的长度L2i为340± 100mm,中 段的长度L2 2为380 ± 100mm,后段的长度L2 3为360 ± 100mm。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本体的钢带壁厚d为0. 1~0. 22mm,螺旋本体的钢带 宽度W为 2. 4~2. 8mm。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本体的前连接部的螺距P。为1. ;螺旋本体 的后连接部的螺距P4S2. 8mm~6mm,且P。彡Ρι,P3<P4。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连接部的螺距P。与中间部的前段的螺距Pi相等,后连 接部的螺距P4与中间部的后段的螺距P3相等。
[0012]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后,使 用时,由于所述螺旋本体的中间部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螺距PiS1. ;中段的螺距P2为2. ;后段的螺距P3为2. 8mm~6mm,且P丨<P2<P3;这 样,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的柔软度就分为三段,且前段、中段和后段的柔软度依次递减,因 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主软管装置,医师在插入到患者内腔的过程中,由于螺旋本体的 中间部的前段的柔软度较高,这样在插入的过程中就不会损伤到人体上消化道的内腔,随 着主软管装置的不断深入,以及便于医师操作,降低了螺旋本体的中间部的中段的柔软度, 最后主软管装置要深入到十二指肠,因此,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增加一定的力度,同时, 也为了便于插入,因而螺旋本体的中间部的后段的柔软度要比螺旋本体的中间部的中段的 柔软度还要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入, 以及不易造成患者内腔损伤。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 此。
[0016] 如图1、2所示,一种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1,所述螺 旋本体1包括前连接部1-1、中间部1-2和后连接部1-3,所述螺旋本体1的外径Φ为4~ 10mm;
[0017] 所述螺旋本体1的中间部1-2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1-2-1、中段1-2-2和后段 1 _2_3 ;
[0018] 所述前段1-2-1的螺距1. ;中段1-2-2的螺距P2为2. ;后 段1-2-3的螺距P3为2. 8mm~6mm,且P丨<P2<P3〇
[0019]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合理,所述螺旋本体1的总长度L为 1000±100111111~1200±100111111,前连接部1-1的长度为1^为4111111~10111111、中间部1-2的长度1^ 为980±20臟~1180±20臟、后连接部1-3的长度1^为5臟~10臟。
[0020]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临床操作的实用性更高,所述螺旋本体1的中 间部1-2的前段1-2-1的长度L2i为340± 100mm,中段1-2-2的长度L2 2为380± 100mm,后 段 1-2-3 的长度L2 3为 360 ± 100mm。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螺旋本体1的钢带壁厚d为0. 1~0. 22mm,螺旋本体1的钢带宽 度W为 2. 4~2. 8_。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螺旋本体1的前连接部1-1的螺距P。为1. ;螺旋本体1 的后连接部1-3的螺距P4S2. 8mm~6mm,且P。彡P1,P3<P4。所述前连接部1-1的螺距PD与中间部1-2的前段1-2-1的螺距Pi相等,后连接部1-3的螺距P4与中间部1-2的后段 1-2-3的螺距P3相等。
[0023] 按表1可得到如下具体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 的弹簧管:
[0024]表1,
[0025]
[0026]由本实用新型制得的主软管装置使用时,将主软管装置的一端与上消化道镜前端 的弯角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手柄部固定连接;由于所述螺旋本体1的中间部1-2包 括互为一体的前段1-2-1、中段1-2-2和后段1-2-3 ;所述前段3-1的螺距PiS1. ; 中段3-2的螺距P2S2. ;后段3-3的螺距P3为2. 8mm~6mm,且P'P2<P3;这样, 主软管装置的螺旋本体1的中间部1-2的柔软度就分为三段,且前段1-2-1、中段1-2-2和 后段1-2-3的柔软度依次递减,因此,医师在插入到患者内腔的过程中,由于中间部1-2的 前段1-2-1的柔软度较高,这样在插入的过程中就不会损伤到人体上消化道的内腔,随着 主软管装置的不断深入,以及便于医师操作,降低了中间部1-2的中段1-2-2的柔软度,最 后主软管装置要深入到十二指肠,因此,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增加一定的力度,同时,也 为了便于插入,因而中间部1-2的后段1-2-3的柔软度要比中间部1-2的中段1-2-2的柔 软度还要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入,以 及不易造成患者内腔损伤。
【主权项】
1. 一种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1 ),所述螺旋本体(1)包括 前连接部(1-1)、中间部(1-2)和后连接部(1-3),所述螺旋本体(1)的外径?为4~10mm; 其特征在于: a、 所述螺旋本体(1)的中间部(1-2)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1-2-1)、中段(1-2-2)和后 段(1-2-3); b、 所述前段(1-2-1)的螺距PiS 1. ;中段(1-2-2)的螺距P 2为2. ;后 段(1-2-3)的螺距 P3为 2. 8mm~6mm,且 P 丨< P 2< P 3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旋本体(1)的总长度L为1000±100mm~1200±100mm,前连接部(1-1)的长度为1^为 中间部(1-2)的长度1^为980±20_~1180±20_、后连接部(1-3)的长度L3为 5mm~10mm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本体(1)的中间部(1-2)的前段(1-2-1)的长度L21为340±100mm,中段(1-2-2)的长度 L2 2为 380 ± 100mm,后段(1-2-3 )的长度 L 2 3为 360 ± 100mm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本体(1)的钢带壁厚d为0? 1~0. 22mm,螺旋本体(1)的钢带宽度W为2. 4~2. 8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本体(1)的前连接部(1-1)的螺距Pc为1. ;螺旋本体(1)的后连接部(1-3 )的螺距 P4为 2. 8mm~6mm,且 PP 1,P3< P 4〇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 接部(1-1)的螺距P。与中间部(1-2)的前段(1-2-1)的螺距Pi相等,后连接部(1-3)的螺 距卩4与中间部(1-2)的后段(1-2-3)的螺距P 3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上消化道镜的主软管装置的弹簧管,包括螺旋本体,所述螺旋本体包括前连接部、中间部和后连接部,所述螺旋本体的外径Φ为4~10mm;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螺旋本体的中间部包括互为一体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螺距P1为1.6mm~4mm;中段的螺距P2为2.3mm~5mm;后段的螺距P3为2.8mm~6mm,且P1<P2<P3。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三段不同柔软度,弯曲性能好,且便于插入,以及不易造成患者内腔损伤。
【IPC分类】A61B1/273, A61B1/005
【公开号】CN204971176
【申请号】CN201520608379
【发明人】谢梦蕾, 谢民政, 谢春红
【申请人】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