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内设有转轴,转轴的顶端与位于搅拌室上方的电机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底端与搅拌室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套筒的顶部固定设有喷液壳体,所述喷液壳体呈圆柱状,且喷液壳体与套筒相连通,喷液壳体的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转轴上部对称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下侧固定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上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含油污泥与药剂的充分混合,便于后续的处理;此外,能高效实现污油、水和污泥的分离,绿色环保,分离效率高。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含油污泥是指在石油开采、运输(输送)、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坑储或堆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环境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同时,含油污泥也有再利用价值。化学调质分离法是国内外目前含油污泥主流处理工艺,适合石油类含量高于10%的油泥,操作较为简便、设备投资少,可以将污染治理与石油类回收有机的统一起来。
[0003]由于含油污泥中含有可利用资源原油,因此污泥的去油后显得愈加重要,在现有技术中,原油与水和污泥的分离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实际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内设有转轴,转轴的顶端与位于搅拌室上方的电机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底端与搅拌室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套筒的顶部固定设有喷液壳体,所述喷液壳体呈圆柱状,且喷液壳体与套筒相连通,喷液壳体的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转轴上部对称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下侧固定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上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室底部通过管道与处理室相连通,所述处理室内设有电极,所述处理室上部设有吸油罩,所述吸油罩通过软管与位于处理室上方的抽油栗相连通,所述处理室的中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处理室的底部还设有吸泥罩。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效果:所述搅拌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搅拌室的顶部还设有加药口。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管道上设有栗体。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效果:所述吸油罩为塑料材料制成。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含油污泥与药剂的充分混合,便于后续的处理;此外,能高效实现污油、水和污泥的分离,绿色环保,分离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进料口、2-连接杆、3-竖直杆、4-喷液壳体、5-喷液孔、6_搅拌叶片、7_套筒、8-通孔、9-转轴、10-螺旋叶片、11-管道、12-电机、13-加药口、14-搅拌室、15-栗体、16-吸油罩、17-软管、18-抽油栗、19-连通口、20-电极、21-吸泥罩、22-处理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14,所述搅拌室14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I,所述搅拌室14的顶部还设有加药口 13,所述搅拌室14内设有转轴9,转轴9的顶端与位于搅拌室14上方的电机12相连接,所述转轴9上设有螺旋叶片10,所述螺旋叶片10的外部套设有套筒7,套筒7底端与搅拌室14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7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8,套筒7的顶部固定设有喷液壳体4,所述喷液壳体4呈圆柱状,且喷液壳体4与套筒7相连通,喷液壳体4的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液孔5;所述转轴9上部对称设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另一端下侧固定设有竖直杆3,所述竖直杆3上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6,将含油污泥从进料口 I加入到搅拌室14内,将药剂从加药口 13加入到搅拌室14内,再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螺旋叶片10转动,螺旋叶片10将位于套筒7底部的混合液提升到喷液壳体4内,然后混合液从喷液壳体4上开设的喷液孔5处喷出,以达到含油污泥与药剂的混合效果;连接杆2带动竖直杆3转动,竖直杆3上的搅拌叶片10对混合液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强了含油污泥与药剂的混合效果;
[0016]所述搅拌室14底部通过管道11与处理室22相连通,所述管道11上设有栗体15,所述处理室22内设有电极20,所述处理室22上部设有吸油罩16,所述吸油罩16为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吸油罩16通过软管17与位于处理室22上方的抽油栗18相连通,所述处理室22的中部设置有连通口 19,所述处理室22的底部还设有吸泥罩21,启动栗体15,栗体15将搅拌室14内的混合液输送到处理室22内,混合液在电极20的作用下实现固液相的分离,油污位于上层,水位于中层,而污泥位于处理室22底部,启动抽油栗18,由于吸油罩16为物料材料制成,故能漂浮在油污层上,吸油罩16随着油污层液面的下降而下降,故能完完全将污油抽出;在连通口 19处设有阀门,打开阀门,排出位于中部的水;再通过吸泥罩21将底部的污泥吸出即可。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药剂从加药口13加入到搅拌室14内,再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螺旋叶片10转动,螺旋叶片10将位于套筒7底部的混合液提升到喷液壳体4内,然后混合液从喷液壳体4上开设的喷液孔5处喷出,以达到含油污泥与药剂的混合效果;连接杆2带动竖直杆3转动,竖直杆3上的搅拌叶片10对混合液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强了含油污泥与药剂的混合效果;启动栗体15,栗体15将搅拌室14内的混合液输送到处理室22内,混合液在电极20的作用下实现固液相的分离,油污位于上层,水位于中层,而污泥位于处理室22底部,启动抽油栗18,由于吸油罩16为物料材料制成,故能漂浮在油污层上,吸油罩16随着油污层液面的下降而下降,故能完完全将污油抽出;在连通口 19处设有阀门,打开阀门,排出位于中部的水;再通过吸泥罩21将底部的污泥吸出即可。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内设有转轴,转轴的顶端与位于搅拌室上方的电机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底端与搅拌室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套筒的顶部固定设有喷液壳体,所述喷液壳体呈圆柱状,且喷液壳体与套筒相连通,喷液壳体的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液孔;所述转轴上部对称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下侧固定设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上均匀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室底部通过管道与处理室相连通,所述处理室内设有电极,所述处理室上部设有吸油罩,所述吸油罩通过软管与位于处理室上方的抽油栗相连通,所述处理室的中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处理室的底部还设有吸泥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的顶部还设有加药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设有栗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罩为塑料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C02F1/40GK205473293SQ20162028452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卜涛, 贺亚维, 蒋海军, 梁庆, 王富, 魏莽林, 刘明, 李艳
【申请人】陕西长兴石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