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967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包括热防护层结构和用于在其内放置记录仪的隔热水箱,其中,该热防护层结构包括相变吸热层和耐火纤维层,其中,相变吸热层套在水箱外侧,耐火纤维层处于钢坯与相变吸热层之间,用于阻止热量传递进入相变吸热层。该装置利用不同防护材料实现炉温记录仪的良好隔热。此外,采用水箱实现炉温记录仪最内层防护,水箱采用毛细盘管保证移动或滚动过程中水不会溢出,同时可排出水箱由于超温产生的水蒸气。
【专利说明】
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炉温计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温记录仪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钢厂的大型热处理设备如常化炉、步进炉等,需要定期对设备的炉温均匀性等指标进行测试,以满足使用要求。通常采用将炉温记录仪固定在测试钢坯上,并在钢坯上固定多个热电偶测温点实现钢坯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炉温记录仪会随着钢坯在炉内运动,实现对炉内不同加热段的温度测试。对于采用板坯测试的高温炉,记录仪可固定在板坯上,随着板坯平动进入炉内,其固定与防护均较容易实现。对于采用圆柱状钢坯测试的高温炉,记录仪通常需要随钢坯在炉内滚动实现测试,其固定与防护要求相对板坯形式较高,而现有炉温记录仪防护技术方案尚不能满足钢坯测试的要求。
[0003]此外,炉温记录仪通常具备超温自我保护功能,一旦触发,则会造成记录仪停止数据记录。由于记录仪需要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使得累积热量极易造成记录仪自保。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记录仪的缺陷,设计一种可用于各种钢坯炉温记录仪防护的装置,实现炉温记录仪在钢坯上固定的同时,还可随钢坯转动,并具备良好的热防护效果。
[0005]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包括热防护层结构和用于在其内放置记录仪的隔热水箱,其特征在于:该热防护层结构包括相变吸热层和耐火纤维层,其中,相变吸热层套在水箱外侧,耐火纤维层处于钢坯与相变吸热层之间,用于阻止热量传递进入水箱。
[0006]进一步地,其中,其特征在于: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两者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0007]进一步地,其中,在水箱盖上具有热电偶出口,热电偶固定片设置在所述出口处用于固定热电偶。
[0008]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热电偶固定片与水箱盖之间形成容纳并固定热电偶的空间。
[0009]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热电偶固定片截面呈几字形,几字形的凹部形成容纳热电偶的空间,并且通过热电偶固定片与水箱盖的螺纹连接而将热电偶固定。
[0010]进一步地,其中,在水箱体底部和/或顶部设置有毛细盘管。
[0011]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毛细管盘将水箱体和外界连通。
[0012]进一步地,其中,采用隔热棉填充于热电偶与热电偶出口处的空隙实现隔热。
[0013]进一步地,其中,在所述水箱盖上具有可灌入冷却水且可被封闭的注水口。
[0014]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水箱盖和水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螺栓连接或者螺纹旋拧连接。
[0015]发明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可用于方坯或滚坯等各种钢坯形式的炉温测试。并且其采用多层热防护结构,利用不同防护材料具备的最佳防护特性,实现炉温记录仪的良好隔热。此外,采用水箱实现炉温记录仪最内层防护,水箱采用毛细盘管保证滚动或移动过程中水不会溢出,同时可排出水箱由于超温产生的水蒸气。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护装置结构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外观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图中,1-记录仪水箱,2-相变吸热层,3-耐火纤维层,4-钢坯,5-测温热电偶,6_热电偶固定片,7-水箱盖,8-水箱体,9-毛细盘管,10-固定螺纹孔,11-接头,12-注水口,13-毛细盘管,14-隔热棉,15-炉温记录仪。
[0023]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包含热防护层结构和隔热水箱
I。该热防护层结构采用多层隔热防护设计,包括相变吸热层2和耐火纤维层3,每层可针对不同温度段实现良好的隔热防护效果。记录仪装在隔热水箱I中,在水箱I外套有相变吸热层2,相变吸热层2内充有相变材料,例如无机盐水合物材料,可通过相变吸收多余的热量,防止水箱内部的水出现沸腾,耐火纤维层3处于钢坯4与相变吸热层2之间,用于阻止热量传递进入相变吸热层2。在炉温测试中,针对炉温记录仪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可有效保障记录仪内元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进而能够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0024]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采用水箱I作为记录仪的最内层保护。参见图2示出了其基本结构。水箱I采用了分体式的设计结构,包括水箱体8、水箱盖7、热电偶固定片6和毛细盘管9等几部分。其中水箱体8为筒型结构,内部可放置记录仪,其上端开口可被水箱盖7封闭,两者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例如,螺钉、螺栓连接或者螺纹旋拧连接等,且优选地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测温热电偶5通过水箱盖7上的孔与水箱体8内的记录仪相连接。测温热电偶5长达数米且通常为铠装结构,具备一定的弹性。优选地,采用机械结构对其进行固定,以防止在钢坯上布置测温点时造成热电偶插头脱离记录仪,例如热电偶固定片6,其通过连接机构(例如螺纹结构)与水箱盖7连接,当热电偶插入记录仪后,将插好的多只热电偶在水箱盖出口处用热电偶固定片6压住(图中的热电偶固定片呈几字形,其凹部将热电偶固定),通过固定片和水箱盖上对应的螺纹孔,可将热电偶与水箱固定。毛细盘管9位于水箱体8底端,其将水箱内部与外界连通,主要作用是在水箱体内部的水出现极端情况下(如水沸腾),及时排除水箱内部的水蒸气,防止水箱体超压爆炸。同时,毛细管结构利用了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虽然与外界相通,但可保证水箱体在随钢坯移动或滚动过程中,水不会从水箱体内洒出。
[0025]如图3、4所示,水箱盖7整体外观为类圆环体,底面为法兰盘结构,环体中空处为热电偶的出口。水箱盖上设置有注水口 12、固定螺纹孔10(对应于水箱盖7与水箱体8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的情况)。热电偶5通过炉温记录仪15上的热电偶插孔11与炉温记录仪连接。优选地,为防止热量从水箱盖7上的热电偶出口流入记录仪,可采用隔热棉14填充于热电偶5与其出口处的空隙间,从而实现隔热。可通过水箱盖7上的注水口 12灌入冷却水并封死该注水口 12。同理,在水箱体8的底端也设有相通功能的注水口。优选地,在水箱盖7顶端设置另一毛细盘管13。
[0026]在本方案的实施中,首先通过注水口12在水箱内冲入适量的冷却水并封死。将记录仪15放置并固定在水箱体8内,同时,测温热电偶5穿过水箱盖7的热电偶出口处,通过插孔14与记录仪完成连接,在热电偶与水箱盖7之间的空隙处填充隔热棉14。热电偶预留合适的长度后,在热电偶出口处通过热电偶固定片6将热电偶与水箱盖7固定好。通过水箱盖7上的固定螺纹孔10将水箱盖7与水箱体8连接。上述操作可完成隔热水箱I的防护与安装。然后在隔热水箱I外依次包裹适当厚度的相变吸热层2、耐火纤维层3,并将其作为整体塞入钢坯4内部,并保持一定的压紧度。将测温热电偶5分别与钢坯上预先设置好的测温点固定后,即可将整个结构放入待测的高温炉内。测试过程中,一旦出现防护水箱4内冷却水沸腾的极端情况,水箱内的水蒸气可通过毛细盘管9和13及时排出,防止水箱爆炸,损毁记录仪。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包括热防护层结构和用于在其内放置记录仪的隔热水箱,其特征在于:该热防护层结构包括相变吸热层和耐火纤维层,其中,相变吸热层套在水箱外侧,耐火纤维层处于钢坯与相变吸热层之间,用于阻止热量传递进入水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两者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盖上具有热电偶出口,热电偶固定片设置在所述出口处用于固定热电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固定片与水箱盖之间形成容纳并固定热电偶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固定片截面呈几字形,几字形的凹部形成容纳热电偶的空间,并且通过热电偶固定片与水箱盖的螺纹连接而将热电偶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体底部和/或顶部设置有毛细盘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盘将水箱体和外界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隔热棉填充于热电偶与热电偶出口处的空隙实现隔热。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盖上具有可灌入冷却水且可被封闭的注水口。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炉温记录仪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和水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螺栓连接或者螺纹旋拧连接。
【文档编号】F27D9/00GK205482413SQ20162009413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柴昊, 贾军伟, 崔鸿飞, 张书锋, 宋德强, 李振, 张明志, 刘敬敏, 付茂岳, 马遥, 闵健, 马岩
【申请人】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