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1)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功能派翻译理论
1.Reinterpreting "Xin Da Y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重释“信达雅”——以严复《天演论》的翻译为例
2.According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which kind of brand zero translation is better?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brand zero translation from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at is, to build up a translation criterion.本文借用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对德国功能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并对商标翻译中的零翻译现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其目的在于为商标翻译中的零翻译现象提供理论支撑。
英文短句/例句

1.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广告翻译
2.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Reflections on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目标决定翻译方法——功能派翻译理论探讨
3.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Theory to C/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广告英译中的运用
4.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ranslation of TCM;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及中医翻译之运用
5.A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he C-E Translat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外宣翻译策略的应用
6.The Translating of Brand Names from the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词的翻译
7.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策略
8.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9.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on;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10.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批评的解释力
11.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Golden Cangue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看《金锁记》的翻译策略
12.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C/E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英交替传译策略
13.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he E-C Translation of the Tech-Product Ads;功能派翻译理论在科技产品广告汉译中的运用
14.On the Dialectic Accord between Functionalism in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直译标准的辩证统一性
15.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ry Translation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评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诗词翻译
16.Reinterpreting "Xin Da Y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重释“信达雅”——以严复《天演论》的翻译为例
17.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u Tourism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看楚旅游文化的英语翻译
18.On Fu Donghua 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透视傅东华对《飘》的翻译
相关短句/例句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功能派翻译理论
1.According to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the article studies various problems which can be unable or difficult to emerge the thoughts in the original text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ranslation.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了翻译中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或很难再现原文思想的各种问题,认为要实现目的语文化交际和作用应采用创造性叛逆翻译方法。
3)functionalism[英]['f??k??n?l?z?m][美]['f??k??nl?'?z?m]功能派翻译理论
1.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economic journalism from 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in the hope of elaborating the application area of functionalism and finding a workable guiding theory for economic news translation.本论文旨在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经济新闻英汉翻译,在致力于拓展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领域的同时,也对英语经济新闻翻译中的问题和指导原则做一次尝试性的探讨。
4)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ies功能派翻译理论
1.Originated in Germany,the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ies lay great emphasis on the func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商标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5)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功能派翻译理论
1.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an answer to it from the study of how 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makes a successful story in translator training.通过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如何应用于译员培训的研究,希望能给我国翻译教学一些启示。
6)O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论功能翻译理论
延伸阅读

功能系统理论  把人体各功能理解为系统结构来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理论。它由苏联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家Π.κ.阿诺欣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经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苏联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理论。苏联心理学家Α.Р.鲁利亚认为,И.Μ.谢切诺夫、И.Π.巴甫洛夫奠定了心理学方向的生理学基础,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发展了这个方向。鲁利亚本人在生理心理学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了阿诺欣的理论。    功能系统理论虽然出现年代较早,但却包括了当代科学中流行的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所以可以说它是控制论和系统论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中的一种体现形式。    功能系统这个概念,首先涉及对功能的理解,从而涉及对功能定位原则的理解。通常是把功能理解为某一组织的作用,如分泌胆汁是肝脏的功能,光觉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视皮层有关神经元的功能。但是这样的理解并没有包括功能概念的全部含义。当人们说消化功能或呼吸功能时,把这种功能理解为某一确定组织的作用就不够了。它们是由包括分泌、运动和不同神经器官的诸多环节组成的功能系统实现的。这种功能系统的特点不仅在于其中包括的各部分结构的复杂性。而且也在于它们的灵活性,即参与功能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可变性。如果说复杂的植物性和躯体性过程是以功能系统的形式构成的,那么对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来说就更是如此了。阿诺欣和鲁利亚的大量研究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功能的这种系统结构,不仅是简单行为活动的特点,也是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知觉、记忆、认知、言语、思维、书写、阅读、计算等都不是孤立的能力。不能把它们理解为有限细胞群的直接功能,也不能将其定位于确定的脑区,它们全都依赖于复杂的功能系统。这种复杂的功能系统存在于各协同工作区的复杂关系中,其中每个区在实现复杂的心理过程中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各个区可能处于不同的,有时是相距遥远的脑部位。所以鲁利亚认为,人类的任何心理活动都应当理解为复杂的功能系统,这种功能系统的实现靠协同活动的一系列脑器官来保证,这些脑器官各自为保证功能系统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作用。    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来自巴甫洛夫的反射论。巴甫洛夫的反射论又来自R.笛卡尔的反射概念。阿诺欣认为,笛卡尔的反射概念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这一概念是一种反射弧的理论,它规定了神经兴奋扩散的明确道路,即从感受器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从中枢神经系统到效应器的道路,并以动物形成回答反应作为结束,这是笛卡尔的重要贡献。但是,笛卡尔的反射概念的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一概念只分析到回答动作为止。事实上动物和人从来不是以回答动作为反射过程的终点,它总是过渡到神经系统对作出这个动作时获得的结果作出评价。一个完整的行为是把活动的全部要素结合成一个环形系统,回答动作又发出信息,报告这个动作的结果。    阿诺欣认为,巴甫洛夫给笛卡尔的反射公式带来了两点重要的补充。首先他在反射中揭示出反射的信号意义,其次引入强化要素作为反射动作结果的自然继续。这样,巴甫洛夫就克服了笛卡尔理论的局限性。这种补充构成巴甫洛夫反射论的特色,为发展一个新学派奠定了基础。阿诺欣强调和发展了巴甫洛夫对笛卡尔反射论的这两个重要补充。阿诺欣认为,巴甫洛夫发现的条件反射的基本特点,是预告当前外界事件的性质,即信号的性质。由于动物有可能依靠信号,为按照一定顺序发展的事件中即将到来的环节作好准备,所以条件反射乃是向前进化的关键点。阿诺欣把超过外界现象的进程事先准备反应,以适应顺序事件链条中即将到来的环节称为超前反映。这是他的功能系统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他认为,超前反映是普遍的生命现象。随着动物机体的复杂化,现实的超前反映也进化了,发展出了像中枢神经系统这样的专门器官。它超前反映外界现实事件的能力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超前反映的概念可以用来说明对未来事件的适应,预见未来这样一些高度合乎目的性的过程。    巴甫洛夫引用强化因素,实际上克服了笛卡尔反射弧的缺陷。但巴甫洛夫本人并没有进一步分析这一点。阿诺欣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发展了这个因素,提出了返回联系的概念。这是阿诺欣功能系统理论的又一个重要概念。返回联系相当于控制论的反馈概念。阿诺欣通过引用返回联系的概念,把反射弧的概念改造为反射环的概念,从而可以更好地说明一个自控系统的完整的行为活动。阿诺欣举例说,你需要一支铅笔,你伸手去拿它,于是笛卡尔反射弧的全部要素都有了。刺激物是铅笔的形状,这个视觉只有转入效应器,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手伸向铅笔。反射动作以动作作为结束,反射弧形成了。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获得关于你的手接触到铅笔而且正好拿到它的信息。事实上很可能拿错,拿到了其他东西。这时就要纠正错误。从回答动作的结果而来的返回转入冲动的复杂整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且把它同动作前的基本意图加以比较,才是反射反应的结束。    阿诺欣是在研究动物对某种功能障碍的补偿适应时发现这个原则的。他看到,已破坏的功能绝不是经常可以迅速恢复的。在某种功能恢复以前,动物要多次进行各种运动,一直到其中每一个运动都成为可以接受的,并且得到巩固。指导运动选择的生理机制是什么?通过一系列控制实验发现,被破坏的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都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返回传入兴奋流,报告已完成动作的结果。只有当这个返回传入对于提出的运动目的来说是充分的,适当的时候,这个行为阶段才告结束而转入下一阶段。阿诺欣通过超前反映的概念,返回传入的概念,而达到动作受纳器的概念。过去由一定动作产生的结果的全部特征,为回答条件刺激物而迅速再建起来,早于反射动作本身的形成和结果,预先形成一个评价即将来临的动作的可能结果的传入器官。这个特殊的传入器官就叫动作受纳器。它接受返回传入,并拿它同构成一定动作目的的东西加以比较,依比较结果为转移开始形成新的、更加准确的回答动作。阿诺欣通过对动物和人的行为的分析表明,动作?治鍪苣善魇前迅氲亩饔牍ゾ榈亩骷右员冉系钠鞴佟K耆窃诔胺从诚质档幕∩希捎谛朔苎刈鸥丛拥摹⒂瞥さ纳窬低逞杆倮┥⒍纬傻摹U飧鱿低呈窃诰哂幸欢ㄇ榫澈鸵欢ǚ⒍碳さ墓ゾ橹薪ǔ傻摹U飧鲇刹煌治銎鞯牟煌瞎钩傻墓惴旱男朔芟低常绻娜恐诙嗟某煞植荒苡赏骋坏亩丛椿亓掀鹄矗虿豢赡艹晌骋坏墓δ芟低场M唇峁苟源竽云げ愕纳闲屑せ钭饔玫姆⑾郑颂峁┝怂得鳌?    形成动作的意向、动作的目的,是传入综合的结果。传入综合是功能系统理论的一个主要概念。阿诺欣认为,传入综合是行为动作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广义地说,它是动作形成前对众多传入信息的加工。从人的行为动作的全部阶段的时间参数来看,传入综合是最快的。行为动作通常是在较长时间内展开的,而决定作什么这个因素,即传入综合则是很快形成的。    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在控制论问世之前,在苏联没有得到推广。控制论问世以后,由于与控制论的基本原则调节与反馈很接近,功能系统理论才得到广泛的流行。    鲁利亚在概述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要点时指出,阿诺欣的出发点是,个别反射功能的规律,也和作为其基础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规律一样,不能解释完整的行为形式。构成心理活动生理基础的特殊形式的神经过程,在个别神经元或反射动作纳入完整功能系统之内时产生。这个系统确保完整行为动作。孤立的神经装置的活动,在许多方面恰恰依赖于它们参与这种功能系统。动物和人的完整的行为,不是取决于孤立的信号,而是取决于当时所收到的一切信息的整个传入综合。这种传入综合在功能系统形成中的作用,是它们可以把动物的复杂行为发动起来。大脑额叶部分在这种传入综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部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有组织的、合乎目的的行为的完整传入综合受到破坏。可以成为行为推动力的不仅是直接感知到的影响,而且还有关于未来的表象以及预期的行为动作结果。行为绝不止于有机体的回答反应。回答反应产生一种显示行为成败的返回传入系统,形成动作结果受纳器那样的装置。把未来结果的模式同执行行动的效果进行对比的过程,是行为动作的非常重要的机制。只有在它们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动作才停止下来。如果它们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如行动失败,那么还要继续行动并进行纠正。    鲁利亚认为,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有可能对以前关于合乎目的的行为的生理机制的概念进行重大的修改,把关于作为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的一些简单化的刺激概念,代之以决定行为的因素更为复杂的概念。这个理论为心理活动最重要方面的具体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他也指出,如果认为阿诺欣的功能系统理论已经建立了完全适合于解释人的高级意识活动形成的生理机制这个基本任务的生理学体系,那是不正确的,这个理论仅仅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