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格言,Education Aphorism
1)Education Aphorism教育格言
1.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phorism and Its Realistic Issues;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
2)Language education语言教育
1.Existence and regularity of language education in activity courses for preschool children;学前班活动语言教育的存在及规律
2.Through the discussion,we prov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ncluding culture elements in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e awareness.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和特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从文化意识的角度论证了在语言教育中包括文化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英文短句/例句

1.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edia Language on the Youngsters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媒体语言对青少年语言学习及语言教育的影响
2.Language Life,Language Education and Language Theories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20世纪中国的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理论
3.The Policy of National Language Education:Teaching of Native Language and Learning of English;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母语教育与英语学习
4.Mongolian Monastic Education and Its Language Education in Qing Dynasty清代蒙古族寺院教育及其语言教育
5.Bilingual education within the whole language environment.构筑全语言教育环境下的双语教育体系。
6.Teaching English in Sino-foreign franchise programmes;中外合作办学之高等教育中的英语语言教育
7.Language Teaching is Mainly Linguistic Teaching ─to Mr.Tong Qingbing;语文教育主要是语言教育──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8.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Schools of Thought o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国外语言教育思想流派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
9.Enhancing Spoken Language Teaching,Promot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Deaf Students;强化听力语言教育 促进聋生言语交际能力发展
10.Use and Criteria of Lingual Method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体育教学中语言法的运用及语言规范
11.Speech Therapy Services Section [Education Department]言语治疗服务组〔教育署〕
12.English-medium education以英语授课的教育;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教育
13.The Necessity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4.Verbal Communication,Social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FL Enpowerment Education;言语交际、社会语言能力与外语素质教育
15.Speech Education :Teaching Purpose & Practice of Confucius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
16.The Three-harness Carriagc of College Foreing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Cultural Teach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素质教育
17.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and Chinese Linguistic Knowledge;关于语文教育与语言知识关系的思考
18.A Cognitive Study of Childr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儿童语言习得认知观与早期双语教育
相关短句/例句

Language education语言教育
1.Existence and regularity of language education in activity courses for preschool children;学前班活动语言教育的存在及规律
2.Through the discussion,we prov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ncluding culture elements in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e awareness.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和特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从文化意识的角度论证了在语言教育中包括文化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育
1.This paper elaborates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ions i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such as bilingual,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language, language teaching.本文详细阐述了“双语”、“双语教育”、“教育语言”、“语言教育”等几个双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认真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定位,并对目前中国的双语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2.There are language teaching elements in primary schools mathematics teaching.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语言教育要素。
4)speech education言语教育
1.This paper takes The Analects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and specially studies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the practice of speech education given by Confucius.以《论语》为研究资料 ,着重对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实践作了考察 ,认为培养“君子儒”与合格的“为政”人才是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基本目的 ,而以《诗》为教材 ,以“雅言”为教学语言 ,贯彻一系列的言语原则 ,以及言教与身教兼顾等 ,则是孔子在言语教学中的主要实践活
5)educational language教育语言
1.Its two aspects are the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 and educational language techniques.教学语言技能和教育语言技能是教师职业语言技能的两个方面。
6)parol education言语教育
1.His parol education,the earliest 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has been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to later ages in thought education,mind exercise,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as well as pan_Chinese education.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言语教育是最早的语文教育形式 ,对后世影响巨大 ,对今天的语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 ,主要有思想教育、思维训练 ,发展个性以及大语文教育等。
2.To develop manpower in harmony, we confirm the object of paro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the object of solid-state strength development should make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the knowledge reserve and the cultivation accumulation develop unitedly; the object of act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includes the devel.幼儿园言语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生的奠基课程。
延伸阅读

基督教僧侣教育和教民教育  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教育被教会垄断,教师由教会委任,教育内容以神学为主,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教育几乎被一扫而光。基督教僧侣教育和教民教育成为西欧中世纪教育的主体。    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机构     僧院学校 基督教教会最主要的、水平较高的教育机构是僧院学校。僧院学校是由僧院发展而来的。公元3 世纪起,罗马帝国进入奴隶社会的崩溃阶段,特权阶级穷奢极欲,民不聊生。众多基督教教徒遂隐遁山野,企图借独居隐修生活,忘却尘世疾苦。这些"修行者"大多居住在埃及的荒漠之地,过着森严的禁欲生活。由于隐居修行的人日增,后来便建立公共场所,开展集体苦修活动。公元 4世纪,在埃及出现了最初的僧院。此种修行制度渐渐遍及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并传至希腊、意大利等地,不久,便盛行于西欧各地。修行制度经基督教教父之一的哲罗姆、著名神学家圣奥古斯丁、J.卡西安等人改进,特别是本尼狄克制定教规后,西欧僧院的风尚和活动为之一新。僧侣除注意自身虔修外,还注意读经学习。修行者为了诵读,便搜集经卷,广为抄写。僧院一般都设有图书馆及阅览室,逐渐成为文化和知识的贮藏所。有些修行者也著书立说,内容涉及宗教、道德和历史等。公元 9世纪时,几乎所有僧院都附设学校,称为僧院学校。    僧院学校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充当僧侣的儿童,称为"自愿献身者"(Oblate)。另一类是学成后仍为俗人,不准备充当僧侣者,称为"外来者"(Externe)。公元10世纪时,已有两类僧院学校。为前类儿童设的学校称为内学,为后类儿童设立的学校称为外学。僧院学校学生入学年龄约在10岁左右。 学习期限约8~10年。僧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植学生具有僧侣所必备的"服从、贞洁、安贫"三种品质。    僧院学校除传授基督教教义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教育。这些都是为诵读圣经、抄写圣书和计算宗教节日服务的。后来逐渐把七艺纳入课程。一些学校只教授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称为三科学校 (Trivial schools)。只有高级的学校才在三艺之后学习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的七艺经过基督教教会的加工,已贯穿了宗教的精神,而神学则是整个学科体系的"王冠"。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中世纪中等教育的主要内容。    僧院学校的教师多由僧侣担任。领导学校的僧侣称为校长,大的学校校长则配有助手。一般学校中设有唱歌长,负责教唱教会歌曲,也负责抄写?捅9芡际椤I枰幻Ъ啵涸鸺喽窖难孕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口授,说明意义,学生记录讲述的内容,诵读牢记。学生入学时间不一,学习进度不等,学习时间也因人而异。教学用语为拉丁语。教学多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僧院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是极为严格的,盛行严酷的不容申辩的体罚和侮辱性的惩罚。    大主教学校 早在基督教教会建立之初,教会便设立了教义学校,对洗礼入教的教民施行有关教义、教规的训练。为了传播教义,培训传教人员,基督教教会又在城市的大教堂中设立教义问答学校,由主教以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神学。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直接由主教管理。后来,主教又委托专人(称为Scholastius)主管大主教学校。大主教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僧侣为目的,学校的水平同僧院学校比较接近,学校设备较其为好,学科内容也更完备些。    其他教育机构 教会对教民和一般世俗群众进行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教区学校。教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教授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    基督教教会对女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女修道院中进行的。封建贵族常把他们的女童送入女修道院中接受文化和宗教教育。学习内容除读、写外,还有音乐、纺织、女红等。    在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教会创办了拉丁文法学校,同时产生了教徒私人捐款设立的义院学校。前者是由教会控制的中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后者由神职人员任教师,但受俗人的支持和监督。    基督教教派对教育的影响 基督教内部派系复杂,各派为扩大本教派的影响,都在传教的同时致力于教育事业。中世纪早期影响较大的是本尼狄克派,后期影响较大的是托钵修会。    ①本尼狄克派。本尼狄克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初为基督教修行主义者。公元 529年在拿波里附近山中建立僧院,对徒众进行宗教教育,并改进修行制度,制定教规。本尼狄克教规共73条。其中规定修行者每日参加体力劳动7小时,读书学习2小时。僧徒除斋戒冥思、孤身修炼、进行传教活动外,还从事耕作、慈善事业及儿童教育工作。后来,还从事土地开垦和学术研究等。因此,本尼狄克派名声大振,影响扩及英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在各地建立僧院多达250所。    ②托钵修会。托钵修会中,方济各派和多米尼克派对教育有较大的影响,有许多高级僧侣以研究经院哲学著称。方济各派是由意大利人方济各于 1209 年创立的,1212年得到教皇的明令认可。此派一面宣传基督教教义,一面致力于平民教育。1230年方济各派在巴黎建立一所僧院,加强神学教育,也注意提高文化知识教育水平。此派曾造就了许多有名的学者。多米尼克派是由西班牙僧侣多米尼克建立的,于1217年经教皇认可。此派注重对社会中上阶级进行高等教育。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都是此派的活动据点。    基督教垄断西欧教育事业达1000余年之久。至中世纪后期,新兴市民阶层兴起,几经斗争,赢得了开办世俗学校的权利,基督教独占教育的局面才告结束。但是,基督教教会仍开办相当数量的教会学校,对世俗学校的控制和影响仍是相当深远的。 (见彩图)    参考书目   Margaret Deansley , A History of the MedievalChurch,590~1500,2ed,Methuen & Co.,Ltd.,London,1938.   Lan C.Hannah, Christiɑn Monasticism , A Great Force in History,The Macmillan Company,New York,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