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围栏养鸭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58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田围栏养鸭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稻田围栏养鸭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虫害、病害、草害发生日趋严重,作物生产中大量施用农药已成为例得的技术措施。大量施用农药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不施用农药,主要靠系统的自我调节、重建、恢复等方式维持系统的稳定。利用生物防治水稻和棉花的病虫害,已有诸多研究,如欧美各国利用寄生蜂防治水稻和棉花害虫,达到不施用农药而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的目的,基本实现了不施用农药而控制害虫的目标。但尚有许多研究和应用的空白点,如稻田围栏利用本地鸭在双季稻地区离治水稻病虫害;稻田围栏低耗高效养鸭防治水稻病虫害。同时,国外研究和应用重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突出,难以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重建、恢复等维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利用稻田围栏养鸭低耗高效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技术,起到不施用农药而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的作用。
本发明是利用水稻、病虫害、浮萍、鸭子4类生物之间形成的生物链中生物间的互控互促作用,合理安排4类生物形成复合群体的时间和空间,并根据水稻各生育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改善稻鸭共生生态环境,实现稻鸭产品无公害化、营养化的一项种、养方式。本发明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行为通过稻养鸭控制病、虫、草害发生,起到作物生产中减少农药施用量或不施用农药,并生产无公害食品品、增加稻田产值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雏鸭选择。选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以适应“小窝密植”的水稻栽培特点,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2、稻田选择。稻田选择范围很广,以土质肥沃,水源方便,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丰富的稻田为适宜。
3、垒好栖埂、鸭舍。栖埂垒在田中央。栖埂呈双埂一沟形状,由中间捞泥向两边垒埂,埂高出水面20-25厘米,宽33厘米,沟宽65厘米,深50厘米。栖息埂的长短,按每只鸭25厘米计算,每备鸭25-30只,亩需栖息埂6.5-7.5米。在田间选择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每田建一个鸭舍。鸭舍的大小按10羽鸭一个平方米计算。
4、设障防逃。用竹、树枝等编制成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度。以稻田为自然丘块将四周围起来,围栏高度以35-45厘米为宜,并且竹杆固定,凡田埂高于45厘米,埂壁陡峭光滑者,可不围,只围田埂低的部分(包括进出水口)。
5、适时放养。投放20-2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放养时间掌握在栽插返青后,中等肥力田一般每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放30只左右。
6、培育饵料。搞好以萍为主的生物饵料培育。放萍后每隔10-15天亩追畜禽粪水300-500公斤(忌追人粪),过磷酸钙1.5-2公斤。
7、合理补料。主要补充平衡饲料中缺少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补充料的参考西文是(%)玉米40,麦麸25,稻谷10,豆饼15,鱼粉5,滑粉2,碳酸钙2.5,食盐0.5。雏鸭在早、晚各补料1次,按“早喂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以后仅在每天早上投少量补充料促育肥。
8、巡田管理。一是水层管理,水稻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可灌深水,一般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0厘米以上;二是检查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三是观察鸭群在田间的活动情况,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围栏有无破损。
9、防治疫病。用25%的来苏儿消毒用具,2%的生石灰乳剂消毒围栏。给鸭接种疫苗,以20日龄接种较好,如发现异常情况,作好应急处理。
10、适收成鸭。水稻进入散籽弯腰期后,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在早、晚稻收获前15天,将鸭子收回或围于田间鸭舍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稻田露宿围栏养鸭,能确保水稻实现高产低耗,充分发挥了鸭子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直到了中耕除草、吃虫增肥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杂草的发生,协调水稻个体与群体,群体与杂草、争光、争气等矛盾;能改善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纹枯病的发生;能少量均匀地增施水稻穗粒肥,从而对提高减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直到明显的作用,确保水稻实现高产低耗;能对水稻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稻田露宿养鸭后,充分发挥了鸭昼夜好动觅食的习性,使昼夜活动的害虫均有机会被吃掉;能充分利用稻田中丰富的生物饲料,使鸭取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落入田中的谷粒,变害变废为宝,显著降低养鸭成本;能利用“稻田露宿”的生态条件,确保鸭取食休息自由,促其健长;同时还避免了鸭粪污染环境,影响健康等问题;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重建、恢复等维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利用稻田围栏养鸭低耗高效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技术,达到不施用农药而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的目的,提供了无公害产品,提高了居民经济收入和健康水平。
具体实施例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分户种田,集中放鸭的原则每30亩,选一个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农户,进行生态种养。即农事操作各户负责,稻田排灌围栏养鸭和防治虫草病,由养鸭专业户集中统一管理。
辅助植保技术。通过围栏放鸭改善了栽培的环境条件,病虫害将大大减少。但南方稻区有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将可能产生严重的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危害,因此必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和其他物理方法防治。主要技术如下1>、浸种育秧水稻品种下水时,用2%的石灰水,消毒24小时。
2>、移栽前7天用好米得粉剂防治稻瘟病,可保水稻全生育期不得稻瘟病。
3>、在纹枯病的防治适期,用12.5%纹霉清防治。
4>、稻纵卷叶螟大爆发时,可用8000单位的千胜粉剂防治。
5>、每60亩稻田,用一盏捕虫灯诱捕成虫,要求灯下5米之内无作物。
稻田露宿养鸭技术方案1、雏鸭选择。选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如四川麻鸭,滨湖麻鸭,建昌鸭等,以适应“小窝密植”的水稻栽培特点,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2、稻田选择。稻田选择范围很广,以土质肥沃,水源方便,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丰富的稻田最为适宜。早稻选择中优早12号等品种;晚稻选择湘晚籼11号,农香98等品种。早稻以抛植为主,晚稻以手插为主。注意栽植密度,水稻大田抛栽密度早稻2万蔸,15万苗,晚稻1.8万蔸,12万苗。从移栽后,大田要求长期保持3cm左右深的水;不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其他田间管理与水稻普能栽培一致。亩施人畜粪30担,50公斤20%含量的硅锰复合肥一次性“入库”作基肥。由于鸭子所产生的肥料能不断补充水稻生长所需营养的基本需要,所以不用再施追肥。
3、垒好栖埂、鸭舍。栖埂是供鸭栖息的地方,应垒在田中央。栖埂呈双埂一沟形状,由中间捞泥向两边垒埂,埂高出水面20-25厘米,宽33厘米,沟宽65厘米,深50厘米。栖息埂的长短,按每只鸭25厘米计算,每备鸭25-30只,亩需栖息埂6.5-7.5米。为使鸭子有一定居住、产蛋、避暑、避灾的场所,在田间选择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每田建一个鸭舍。鸭舍的大小按10羽鸭一个平方米计算。在鸭舍下挖一个2平方米左右,0.4米深的凼,并在田间开辟一条宽0.35米,深0.3米的十字型沟,用来储水,以便鸭子洗澡和干旱时取水。
4、设障防逃。可用竹、树枝等编制成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度。以稻田为自然丘块将四周围起来,围栏高度以35-45厘米为宜,并且竹杆固定,凡田埂高于45厘米,埂壁陡峭光滑者,可不围,只围田埂低的部分(包括进出水口)。每亩备用4指尼纶网2-2.5公斤,沿田围好,高度0.6米,每1.5-2米用1根小竹杆支撑,为了防止鸭子逃跳,围网可离田一定的距离,以便扎实围牢。
5、适时放养。稻田露宿养鸭,应设放20-2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放养时间应掌握在栽插返青后,中等肥力田一般每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放30只左右,以利发挥生态效益。雏鸭下田时间孵化后20-25天左右,每羽鸭子达到100-150克即可下田,下田前,先放在稻田鸭舍内适应2-3天。成鸭可直接下田,放鸭时间早稻抛后15天,栽后12天,晚稻抛后12天,栽后10天。
6、培育饵料。搞好以浮萍为主的生物饵料培育。据测定,鸭昼夜好动,取食以青萍为、红萍为主的稻田生物饵料平均每只为0.83公斤。放萍后每隔10-15天亩追畜禽粪水300-500公斤(忌追人粪),过磷酸钙1.5-2公斤,做到萍的增加量略大于鸭的消耗量。
7、合理补料。主要补充平衡饮料中缺少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使鸭长健壮结实,大小整齐。补充料的参考西文是(%)玉米40,麦麸25,稻谷10,豆饼15,鱼粉5,滑粉2,碳酸钙2.5,食盐0.5。雏鸭在早、晚各补料1次,按“早喂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以后仅在每天早上投少量补充料促育肥。孵化后的雏鸭,前10天用玉米、米饭配合饲喂,12-15天以后,用米饭加稻谷、玉米等谷类饮料养5-6天,产蛋期每羽每天可补充稻谷饲料100-120克。
8、巡田管理。鸭苗放养时,正是水稻分蘖期,应加强巡田管理。一是水层管理,水稻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可灌深水,一般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0厘米以上。二是检查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三是观察鸭群在田间的活动情况,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围栏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防治疫病。凡发霉、发臭腐败的饲料不能喂鸭,必须丢弃。用25%的来苏儿消毒用具,2%的生石灰乳剂消毒围栏。鸭瘟是病毒性传染病,必须给鸭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以20日龄接种较好,如发现异常情况,作好应急处理。
10、适收成鸭。水稻进入散籽弯腰期后,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因为,这时的鸭子一般都已长到每只2公斤左右,采食物力极强,如不及时收回出售,就会采食成熟的谷粒,造成水稻减产。在早、晚稻收获前15天,将鸭子收回或围于田间鸭舍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田围栏养鸭技术,其特征是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行为,利用水稻、病虫害、浮萍、鸭子4类生物之间形成的生物链中生物间的互控互促作用,合理安排4类生物形成复合群体的时间和空间,并根据水稻各生育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改善稻鸭共生生态环境,实现稻鸭产品无公害化、营养化的一项种、养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围栏养鸭技术,其特征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雏鸭选择选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以适应“小窝密植”的水稻栽培特点,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2)、稻田选择稻田选择范围很广,以土质肥沃,水源方便,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丰富的稻田为适宜。(3)、垒好栖埂、鸭舍栖埂垒在田中央,呈双埂一沟形状,由中间捞泥向两边垒埂,埂高出水面20-25厘米,宽33厘米,沟宽65厘米,深50厘米,栖息埂的长短,按每只鸭25厘米计算,每备鸭25-30只,亩需栖息埂6.5-7.5米;在田间选择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每田建一个鸭舍,鸭舍的大小按10羽鸭一个平方米计算。(4)、设障防逃用竹、树枝等编制成围栏,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度;以稻田为自然丘块将四周围起来,围栏高度以35-45厘米为宜,并且竹杆固定,凡田埂高于45厘米,埂壁陡峭光滑者,可不围,只围田埂低的部分和进出水口。(5)、适时放养投放20-2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放养时间掌握在栽插返青后,中等肥力田一般每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放30只左右。(6)、培育饵料搞好以萍为主的生物饵料培育,放萍后每隔10-15天亩追畜禽粪水300-500公斤,过磷酸钙1.5-2公斤。(7)、合理补料主要补充平衡饲料中缺少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补充料的参考西文是(%)玉米40,麦麸25,稻谷10,豆饼15,鱼粉5,滑粉2,碳酸钙2.5,食盐0.5;雏鸭在早、晚各补料1次,按“早喂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以后仅在每天早上投少量补充料促育肥。(8)、巡田管理一是水层管理,水稻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可灌深水,一般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0厘米以上;二是检查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三是观察鸭群在田间的活动情况,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围栏有无破损。(9)、防治疫病用25%的来苏儿消毒用具,2%的生石灰乳剂消毒围栏;给鸭接种疫苗,以20日龄接种较好,如发现异常情况,作好应急处理。(10)、适收成鸭水稻进入散籽弯腰期后,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在早、晚稻收获前15天,将鸭子收回或围于田间鸭舍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围栏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病虫害、浮萍、鸭子4类生物之间形成的生物链中生物间的互控互促作用,合理安排4类生物形成复合群体的时间和空间,并根据水稻各生育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改善稻鸭共生生态环境,实现稻鸭产品无公害化、营养化的一项种、养方式。本发明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行为通过稻养鸭控制病、虫、草害发生,起到作物生产中减少农药施用量或不施用农药,并生产无公害食品、增加稻田产值的作用。
文档编号A01K67/02GK1425283SQ01131618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4日
发明者梁海泉, 黄璜, 陈文军 申请人:长沙秀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