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2272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中的种植和鱼类养殖,是一种在稻田中养殖鱼类的方法,尤其涉及到在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中的鱼类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全世界可耕作的土地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盐碱地,仅中国现有各类盐碱地资源约99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三北”及沿海地区。根据土壤含盐成分,可分为氯化物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按含盐量,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盐碱地。农业上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种稻,但目前仅限于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大面积的重度盐碱地则尚未利用。
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是进一步提高稻田生态、经济效益的较好措施,也是渔农结合综合利用盐碱地资源的较佳途径。稻田养鱼虽然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盐碱地稻田养鱼,尤其是重度盐碱地稻田养鱼还不多见。
中国专利公报1999年3月31日公开了一种“碱湖泡中稻鱼畜禽草综合养殖技术”(CN1212120A)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是在碱湖泡引入优质淡水,使水的PH值降至7.5以下,再引水灌溉湖滩种稻,稻杆和稻糠饲养畜禽;利用水面大量繁殖的湿生和水生植物,养殖鱼畜禽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土壤PH值及盐碱度均较高、土质松软等特点,在借鉴传统非盐碱条件下稻田养鱼经验基础上采取得力的技术措施,克服盐碱地稻鱼共生所固有的技术难点,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共包括如下关键技术。
1、压碱降盐。主要采用泡田淋洗的方法。养鱼稻田均进行秋翻,耕层深度增加到22-25厘米,以提高土壤渗透能力和淋洗盐碱效果。上冻前粗平田块,重点打碎垡块,填平洼地,确保泡田时水层深度一致,增强洗盐降碱效果。第二年开春后,泡田淋洗盐碱。首次泡田用水量1500-1800立方米/公顷,3-4天后排出。泡田过程中不露地皮,插秧前浸泡淋洗3-4次,用水量逐渐减少,放鱼后到捕捞前要注意水色的变化。当田面水体转为棕色时,水质的PH值已达到8.82以上,含盐量超过5.7克/升,总碱度也在12毫摩尔/升以上,这表明水质已劣变,要及时换水淋洗。
2、改进鱼沟设计标准。由于苏打盐碱土中代换性钠离子含量较高,造成土质松软,膨胀性强,加之风浪和鱼类活动的作用,使传统的鱼沟(宽、深均在30-40厘米左右)在7月下旬左右就被淤平,严重影响了后期鱼类的旺盛生长;同时又因边坡过陡而造成坍塌,堵塞鱼沟,淤平鱼坑,阻碍鱼类活动及附近稻禾的生长,更不利于排水洗盐。本发明采用 形串心沟,鱼沟上口宽60-75厘米,下底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这样,不仅使养鱼明水面增加到本田面积的10-13%(传统为7-10%),提高了水体容量,有利于安全使用农药、化肥及淋洗盐碱,方便鱼类活动与集中投饲,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上述不利影响的产生,明显地促进了稻鱼共生。
3、水层调控。盐碱地特别是苏打盐碱地稻田养鱼的水量管理较为重要。一般采用如下五个阶段的水量调控,可基本抑制返盐返碱,满足稻、鱼共生对水质、水量的需要。
第一阶段插完秧立即排灌一次,淋洗盐碱,然后灌水4-5厘米,护苗返青,3-4天后排水至新水层3厘米左右。返青后直到有效分蘖结束均保持浅水不露地皮(水深<3厘米),并每隔5-7天排灌淋洗1次盐碱。本阶段秧苗小、气温低,浅灌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幼苗发育和提高分蘖率,同时鱼体较小、食量小,浅灌也宜于水体升温,促进了天然饵料生物的增殖和鱼类早期的生长。
第二阶段在分蘖末期、孕穗期和抽穗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确保水稻株壮、穗大、颗粒饱满,可深灌到15-20厘米。本阶段鱼体逐渐增长,摄食量增加,提高水位可扩大鱼类活动与觅食范围,促进生长;同时水位提高还能以水压盐,防止季节性返盐返碱,危害鱼稻。
第三阶段晒田前先排灌淋洗一次盐碱,同时清理鱼沟和鱼坑,防止淤塞。晒田排水的速度要慢些,使鱼类有充分的时间顺利进入鱼沟和鱼坑。晒田期间应特别注意水质和鱼情的变化,发现有鱼浮头或返碱现象(特征是水色呈棕色或茶褐色),要迅速向鱼沟、鱼坑注新水,严重时应暂停止晒田,注水淋洗盐碱。晒田结束后马上复水5-10厘米,并排灌淋洗一次盐碱。晒田期间,鱼沟鱼坑水位不得低于田面下10厘米,以稀释盐碱浓度,确保鱼类安全。
第四阶段晒田以后,随着水稻和鱼类的生长,水体载鱼量逐渐增加,而水稻按生育期要求开始实行浅-深-浅及早浅晚干的间歇灌水管理。本阶段无论水稻灌水量如何变化都要保证鱼沟满水,并密切注意水色的变化,防止出现棕色水,必要时可以捞出部分大规格成鱼,以减少鱼的密度。
第五阶段水稻扬花后期开始浅灌,田面保持3厘米以下水深。灌浆到成熟期实行早浅水深5厘米以下晚干水深1厘米左右的灌水方法,防止后期水稻受盐碱之害而造成枯熟。
4、适时提高水位。在水稻全生育期的浅灌期间,为确保鱼类顺利进入水稻行间觅食与活动,每隔2-3天应提高一次水位,水深达到12-15厘米左右,每次持续4-6小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控制无效分蘖,个别农户的试验田块在分蘖高峰期就晒田,使地表积盐返碱,严重影响了水稻及鱼类生长。试验表明,分蘖高峰期用深灌的方法来控制无效分蘖如水深达到15-18厘米,对盐碱地养鱼的稻田更为有利。这是因为深水可压盐,抑制返碱,同时无效分蘖的幼芽可被鱼类吃掉,但这样的深水时间只能持续3-4天,最多不超过6天。
5、科学施肥。盐碱地养鱼稻田的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辅施追肥。试验中基肥用量为有机肥18-22.5吨/公顷,化肥1500-1800千克/公顷;追肥用量有机肥和化肥分别为6.0-7.5吨/公顷及375-425千克/公顷。化肥种类有尿素、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施化肥前应排灌淋洗1次盐碱,并注水8-10厘米后再施。通过试验观察,苏打盐碱地养鱼稻田应禁止追施碳酸氢铵、硝酸铵及氯化铵等氮肥,因其在碱性条件下可产生大量对鱼类有强烈致死作用的游离态氨(NH3)。
6、合理插秧。最后一次泡田淋洗盐碱之后,灌浅水如<3厘米细致拖耙整平田面,静止1-2天后插秧,鱼沟边缘1米远以内适当密植,行穴距由不养鱼田块的30×14厘米减至外侧8×8厘米和内侧12×5厘米,使基本苗数和基本穴数不减少,并防止水大时跑鱼。稻行尽可能与鱼沟边线垂直,便于鱼类进入行间觅食。
7、适时放鱼。鱼类品种以较耐盐碱的鲤、鲫、草鱼为宜,规格为二龄鱼种,插完秧5-7天后投放鲤、鲫鱼,15-20天后再放草鱼。放鱼前先用一盆稻田水试养几尾鱼种,2天后观察确无毒性后再大批放养。放养量为1400-2400尾/公顷,其中鲤鱼占40%,鲫鱼占10%,草鱼占50%左右。此外,还可搭配规格为50-75克/尾的小鲇鱼75-150尾/公顷。
另外,为了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可以向稻田中投入鱼饲料,即补饲。稻田中的天然饵料如杂草、底栖生物、害虫等,只能提供75-180千克/公顷的鱼产量。为了进一步提高鱼产量,本发明在放鱼后5-7天每隔2天在鱼沟内定点投喂1次混合饲料如玉米面、稻糠、葵花饼等。水稻封行后,每天下午200-300点钏投喂1次。投饲量以略有剩余为宜,一般1个生长期的投饲量在450-675千克/公顷左右。
本发明采取泡田淋洗,改进鱼沟,调控水层,适时提高水位,科学施肥,合理插秧,适时放鱼等技术手段,使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土壤的PH保持在8.82-6.5,适合于水稻、鱼类及杂草、底栖生物、水生动物等天然饲料的生长,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得到417.3-785.6千克/公顷商品鱼,一般可使水稻增产217.72-438.44千克/公顷。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992-1995年,在中国吉林省西部的大安市叉干镇科技示范区实施本发明,供实施土壤含盐量为9.92克/千克,PH值为9.22,自然状态下无法种稻和养鱼。采用前述技术措施,分别在庆发村、长城村、六合堂村和光明村进行了4个不同鱼产量模式的试验,即375千克/公顷、525千克/公顷、600千克/公顷及750千克/公顷,总面积9.83公顷,养鱼种类为鲤、鲫和草鱼。试验结果,1992-1995商品鱼产量为417.3-785.6千克/公顷,平均617.4千克/公顷;增产水稻217.72-438.44千克/公顷,平均354.26千克/公顷。附表为庆发村和长城村的养鱼试验结果。
庆发村(3.73公顷) 长城村(2.48公顷)鱼类 规格 重量 数量比例 规格 重量 数量 比例(克/尾) (千克/公顷) (尾/公顷) (%)(克/尾) (千克/公顷) (尾/公顷) (%)鲤 7972.8 915 63.2 65 72.3 1110 51.4放草 110 33.6 300 29.2 10552.1 495 37.0养鲫 208.7 420 7.6 22 16.4 735 11.6合计 115.11635100 140.8 2340 100鲤 432 288.8900 98425446.3 1050 95起草 675 172.2255 86637258.0 405 82捕鲫 109 44.1 405 9512681.3 645 88合计 605.1156093396785.6 2100 88
权利要求
1.一种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1)泡田淋洗法压碱降盐,(2)采用横断面为梯形的串心鱼沟,(3)用五个阶段调控水层,(4)适时提高水位,(5)科学施肥,(6)合理插秧,(7)适时放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放鱼后定时投放鱼饲料,进行补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泡田淋洗法压碱降盐,首次泡田用水量1500-1800立方米/公顷,浸泡2-3天排掉,二次泡田用水量900-1200立方米/公顷,浸泡3-4天排掉,插秧前浸泡淋洗3-4次,用水量逐渐减少;串心鱼沟形状 横断面上口宽65-75厘米,下底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调控水层包括(1)插完秧立即排灌一次,淋洗盐碱,然后灌水4-5厘米,返青3-4天后排水至新水层3厘米,返青至有效分蘖结束,保持浅水不露地皮,并每隔5-7天排灌淋洗1次盐碱;(2)分蘖末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灌水深15-20厘米,(3)晒田前先排灌淋洗一次盐碱,晒田结束后马上复水5-10厘米,并排灌淋洗一次盐碱,晒田期间,鱼沟、鱼坑水位不得低于田面10厘米,(4)晒田后稻田水位实行浅一深浅及早浅晚干的间歇灌水管理,(5)水稻扬花后期开始浅灌,田面保持3厘米以下水深,灌浆到成熟期实行早浅水深5厘米,晚干水深1厘米;适时提高水位是在水稻生育浅灌期间,每隔2-3天提高一次水位,水深达12-18厘米,每次持续4-6小时;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辅施追肥;合理插秧,在鱼沟边缘1米以内行穴距外侧18厘米×8厘米,内侧12厘米×5厘米,鱼沟边缘1米以远行穴距30厘米×14厘米;适时放鱼是在插完秧5-7天后投放鲤、鲫鱼,15-20天后再放草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补饲是放鱼5-7天后每两天投喂1次混合饲料,水稻封行后每天下午200-300点钟投喂1次,1个生长期投饲量450-675千克/公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投喂的混合饲料为玉米面、稻糠和葵花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当田面水体转为棕色时,及时换水淋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在晒田期间水色呈棕色或茶褐色时,暂停晒田,注水淋洗盐碱或迅速向鱼沟、鱼坑注新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基肥用量有机肥18-22.5吨/公顷,化肥1500-1800千克/公顷;追肥用量有机肥6.0-7.5吨/公顷,化肥375-425千克/公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用化肥为尿素或硫酸铵或是磷酸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化肥前排灌淋洗1次盐碱,并注水8-10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稻行与鱼沟边线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放养鱼量为1400-2400尾/公顷,规格二年龄鱼种,其中鲤鱼占40%,鲫鱼占10%,草鱼占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中的种植和鱼类养殖,涉及一种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稻田鱼类养殖方法,本发明主要内容包括,用泡田淋洗方法进行压碱降盐;改进鱼沟设计标准,采用横断面为梯形的串心沟;分五个阶段对水层进行控制;适时提高水位;科学施肥;合理插秧;适时放鱼。另外采用补饲的办法,加快鱼类生长速度。本发明使碳酸盐型重度盐碱地土壤pH降至8.82以下,适合水稻的生长,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商品鱼。
文档编号A01K61/00GK1404728SQ01138858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杨富亿, 宋凤斌, 邵庆春, 李景林, 陈国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