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树造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节水植树用的供水装置,包括贮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细微缝隙的材料制成的供水条2,所述供水条2外套有套管3,所述的贮水容器1的上部连接有注水管5,贮水容器1上部还设有凸管供水口6,供水条2的一端通过凸管供水口6伸于贮水容器1中,套管3连接于凸管供水口6上。
所述贮水容器1上有容器盖4,注水管5连接于容器盖4上,凸管供水口6设置于容器盖4上。
所述的注水管5上连接有漏斗,方便注水。
所述的供水条2可以是泡沫塑料、海绵、纤维织物、纤维等材料制成的,供水条2在贮水容器1外部的长度以小于500mm为宜。
所述的供水条2应与贮水容器1的底部接触,保证将贮水容器1内的水全部供给树苗。
所述贮水容器1上的凸管供水口6可同时连接多根供水条2和套管3。
所述的贮水容器1有多个时,可将多个注水管5的上端连通为一条总注水管8,总供水管8和总供水容器9连接,统一向多个贮水容器1内注水。
树苗通过树根吸水生长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实际上一棵树苗每昼夜不过需水十几毫升至几十毫升,约半个月的缓苗期需要总水量不过1000毫升左右。实用新型利用毛细现象,通过供水条2将水从贮水容器1中吸出,通过浸润慢慢渗透到树苗根部、直接向树根供水,大部分水将缓慢、连续地被树苗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被渗漏和蒸发掉,因而只需一次性供少量的水就可使新栽的树苗得到及时、连续性的补水而度过缓苗期,提高成活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节水使有限的水直接供给植物生长,避免水的损失浪费;2.节省人工一次性装好供水装置,一次性向贮水容器1内注好水,直到树苗成活,不需要多次浇水;3.成活率高树苗在缓苗期或成活后的抗旱期,能够自动、稳定、持续地获得足够的水分,满足缓苗期或生长期的需要,因而树苗的成活率高;4.成本低,可利用各种回收瓶作贮水容器,配以容器盖即可制成;5.有望实施廉价的“滴水农业”,不仅适于植树,还可适用于花卉蔬菜等其它种植领域。
参见
图1,实用新型的供水装置结构是贮水容器1上部的容器盖4上连接有一根长300mm、直径10mm、带漏斗7的注水管5,该容器盖4上方还有一直径15mm的凸管供水口6,××mm宽、××mm长的棉织物供水条2套在塑料薄膜套管3内,一端穿过供水口6伸入贮水容器1内直达贮水容器1底部,使用时另一端直达树根,套管3接于凸管供水口6上。
参见图2,在农业生产中,用总供水管8将多个注水管5连通起来,由总供水容器9向各个贮水容器1统一供水,一只贮水容器1上可引出一根或多根供水条2向一株或数株农作物供水。该装置适用于缺水地区温室大棚的集约化生产,供水时还可在贮水容器1内加入农作物所需的营养成份配成营养液供给作物。
权利要求1.一种植树用的供水装置,包括贮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细微缝隙的材料制成的供水条(2),所述供水条(2)的外侧套有套管(3),所述的贮水容器(1)的上部连接有注水管(5),贮水容器(1)上部还设有凸管供水口(6),供水条(2)的一端通过凸管供水口(6)伸于贮水容器(1)中,套管(3)连接于凸管供水口(6)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容器(1)上有容器盖(4),注水管(5)连接于容器盖(4)上,凸管供水口(6)设置于容器盖(4)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条(2)是泡沫塑料、海绵、纤维织物或纤维材料制成的,供水条(2)在贮水容器(1)外部的长度小于50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于所述的注水管(5)上连接有漏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条(2)应与贮水容器(1)的底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容器(1)上的凸管供水口(6)同时连接多根供水条(2)和套管(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水容器(1)有多个,多个注水管(5)的上端连通为一条总供水管(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植树造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连续、稳定地向作物供水,既节水又能满足树苗需要,且成本低的一种植树用的节水供水装置。包括贮水容器,还包括由细微缝隙的材料制成的供水条,所述供水条外套有套管,所述的贮水容器的上部连接有注水管,贮水容器上部还设有凸管供水口,供水条的一端通过凸管供水口伸于贮水容器中,套管连接于凸管供水口上。不仅适用于植树,还可适用于花卉蔬菜等其它种植领域。
文档编号A01G27/00GK2515946SQ012659
公开日2002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4日
发明者阮太国 申请人:阮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