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1743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植物为原料生产的植物源杀菌剂。
现有技术状况据上世纪末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粮经作物仅因病虫危害就损失20%-4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1800亿美元。为了对付病虫害,每年要生产200-300万砘农药,其主要是化学农药,越来越多的农、林及卫生害虫以及植物病害都产生了抗药性,以害虫为例,从50年代的10种增加到目前的447种以上,如蔬菜害虫小菜蛾对甲基1605的抗性倍数是21000倍,对灭多威是1049倍,四溴氰菊酯6768倍导致杀虫剂用量大增,此不仅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污染环境,造成人畜中毒,还大量杀死害虫天敌,反而使农经作物害虫频频成灾。
为了人类自身的安全,世界各国加强研制植物农药,植物农药分成二大类一类是杀虫剂,另一类是杀菌剂;植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有益生物的安全性,对作物无药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以及农作物,病原菌和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开发研究费用低等特点,各国主要是研究植物杀虫剂。
而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研究相关进展还未见报道。
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安全性高、防效好的植物源杀菌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该植物源杀菌剂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植物源杀菌剂包括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组成的组分(%)
雷公藤20-60雷丸1-5 金果榄3-8苦参5-12 野棉花5-20姜5-20大蒜10-30 川乌1-5 草乌1-5北芨1-5黄柏1-5上述组合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含有0.15-0.4%的雷公藤碱乙;其PH值为5-6,比重为1.1-1.2。
上述组合物的乙醇提取物即为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杀菌剂,经国家教育部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表明该植物杀菌剂的主效成份为雷公藤碱乙,供试样品分子式为C41H47NO19,其检测数和结构分析结果与雷公藤碱乙文献值一致。
上述组合物的乙醇提取物中还含有苦参碱、大蒜抗菌素402等;上述组合物乙醇提取物的最佳使用方式是稀释400倍后叶面喷施。
上述植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并按下述顺序进行A、切片、粉碎将原料进行切片、片厚为2毫米,混合均匀后粉碎成能通过50目筛的粉末;B、浸提将备好的粉末状原料装入浸提池,并加入3倍于原料的乙醇,该乙醇入池前加水稀释,加水的比例为1∶2,在20℃C以上室温浸提时间为5天,20℃以下室温浸提7天;在加入乙醇的同时通入蒸汽使池内温度至60-70℃,自然冷却至室温,每隔24小时后搅拌10分钟,并同时通入蒸汽将池温升至60-70℃;C、过滤贮存将完成上道工序的药渣及浸提液过滤收集、贮存滤液,该滤液的PH值为5-6,比重为1.1-1.2;D、分装出厂将贮存的滤液分装入瓶,包装后即可出厂使用。
在浸提工序中,所述乙醇最好是使用95%的食用酒精;通入蒸汽升温时温度不能超过70℃,温度超过70℃会对杀菌剂的药效有不良影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高本植物杀菌剂对粮、经作物无害,对人体也无毒性作用,可口服。
2、防病杀菌效果好防病杀菌效果好,对小麦锈病的防效达到80.93%,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到79.22%,病情减退率为73.08%。
3、广谱、对多种农经作物的多种病害具有防治作用。
4、主效成份明确其主效成份为0.15~0.4%的雷公藤碱乙。
5、制作简单不需大规模的机械设备投资,且生产安全性高。
6、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对比实验资料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最佳实施方式植物杀菌包括以下述重百分比组成的组分雷公藤30% 雷丸3%金果榄5%苦参8%
野棉花10%姜15%大蒜18% 川乌3%草乌3% 北芨3%黄柏2%首先,将备好的市售中草药用普通中药滚筒切片机切片,片厚2毫米,混合均匀后再用粉碎机将药粉碎成能通过50目的筛,将药末装入浸提池中;95%食用酒精加水稀释,稀释比例是食用酒精比水为1∶2,加3倍于药末的稀释后的食用酒精于浸提池中,同时通入蒸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5℃,自然冷却,并每隔24小时搅拌10分钟,并升温至65℃,在20℃室温下提5天后,将池内的药末和浸提液同时过滤,收集滤液并贮存,并分装入瓶,包装后即可出厂使用。
实施例2植物杀菌剂包括以下述重量百分比组成的组分雷公藤60%雷丸2%金果榄2% 苦参5%野棉花8% 姜5%大蒜13% 川乌1%草乌1% 北芨3%其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与最佳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3植物杀菌剂包括以下述重百分比组成的组分雷公藤20% 雷丸3%金果榄2%苦参12%野棉花15% 姜18%
大蒜25%川乌1%草乌1% 北芨2%黄柏1%其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与最佳实施方式相同。
实验报告1该试验内容是植物杀菌剂的药效对比实验,试验单位为四川省简阳植保植检站。
试验基本情况供试药剂1、植物杀菌剂(资中植物药业研究所实验厂生产),2、15%粉锈宁(川东农药厂生产)。
试验处理植物杀菌剂设置400倍液、600倍液、15%粉锈宁100克/亩和清水对照共四个处理,每处理三次重复,共十二个小区,小区面积38m2试验地选在石盘镇、白塔村一社,面积0.78亩,地势平坦,施肥、管理、长势中等小麦地,品种335。
试验于2000午4月5日,在小麦扬花期进行施药,选用泰山-18型机动喷雾器进行低容器喷雾,药液均匀喷施在小麦植株上。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1、药前调查(4月5日),在各小区内,采取两点取样,定株调查200株,记载各小区内白粉病和锈病株数、病叶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分五级,小麦锈病分八级记载。
2、药后调查两次,时间为4月7日和4月15日。其调查方法同药前。
3、统计调查数据,计算防效,结果见表一、表二。
四、结果分析通过试验视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一、表二),发现药后两天与药后十天,各药剂处理防效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各药剂处理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整个试验结果来看,植物杀菌剂在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上高浓度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速效性的持效性。在生产上,建议使用400倍液的植物杀菌剂。
绿色植物农药对目标病害防治效果的评价委托单位四川省资中植物药业研究所试验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交日期2001年8月绿色植物农药对目标病害防治效果的评价2001年本所受四川省资中植物药业研究所委托,进行了绿色植物农药防治目标病害的药效评价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材料1.1试验药剂绿色植物杀菌剂、由四川省资中植物药业研究所提供。
1.2供试菌株所用菌株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黄瓜立枯病菌、黄瓜猝倒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叶霉病菌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室保存的菌株,经鉴定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1.3供试番茄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丽春”,黄瓜品种为天津市黄瓜研究所选育的“新泰密剌”。
1.4无菌苗的培育播种前将种子用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消毒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2~3次后置于垫有湿润纱布的培养皿中,于25℃恒温箱中黑暗催芽,待种子露白,播种于装有蛭石加草炭(1∶1)的营养钵中,于20~35℃温室内培养,当长出1~2片真叶时备用。
2、绿色植物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防治效果的评价2.1供试药剂绿色植物杀菌剂由四川省资中植物药业研究所提供。
2.2病原菌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
番茄叶霉病Fulvia fulva(Cooke)Cif.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2.3实验方法待黄瓜苗长出1叶1心时,将以培养好的霜霉病原菌配成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4)接种于黄瓜叶片上,处理120株。接菌24个小时后,用200倍绿色植物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其中60株为处理,60株为对照不喷药),每隔5天喷雾一次,连续三次。每天傍晚都要保湿,第二天早上接棚通风。
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供试作物为番茄幼苗)、黄瓜白粉病(注夜间不保湿)试验方法同上。
二、调查指标1、作物安全性调查每次施药后连续观察供试植株,叶片是否产生药害,并做记录。
药害分级标准-不受害+极轻微++轻度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2、药效调查根据以下分级标准分别记录叶发病情况,计算出根据病情指数,并按下列指数公式计算出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的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黄瓜霜霉病的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蕃茄叶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片上无病斑;1级叶片上出现退绿至发黄的病斑;3级叶片的病斑上产生一薄层稀疏霉层;5级叶片的病斑上产生明显霉层;7级叶片的病斑上产生浓密的霉层,而且植株上部叶片也受到侵染(仅指整株幼苗接种);9级除叶片的病斑上产生浓密的霉层外,上部叶的霉层也明显(指整株幼苗接种)或病叶开始发黄。
番茄灰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单片叶上有病斑3个;3级单片叶上有病斑4~6个;5级单片叶上有病斑7~10个;7级单片叶上有病斑11~20个,部分密集成;9级单片叶上的病斑密集占叶面积1/4以上。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二、结果及分析防治效果绿色植物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效果的评价绿色植物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效果的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喷施,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斑的发生与发展,第三次调查该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达42.06%,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55.53%,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绿色植物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基本上未表现出防效。从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防治目标病害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病害防治效果差异较大。
施用绿色植物农药后对黄瓜、番茄植株安全,叶片较空白对照无药害。
三、结论与讨论1、通过绿色植物杀菌剂对目标病害防治效果的评价,明确了绿色植物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表一植物杀菌剂防治小麦锈病试验结果
表二植物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述重量百分比组成的组分雷公藤20-60% 雷丸1-5% 苦参5-12%金果榄3-8%野棉花5-20% 姜5-20%大蒜10-30%川乌1-5% 草乌1-5%北芨1-5% 黄柏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并按以下顺序进行A、切片、粉碎将原料进行切片,片厚2mm,混合均匀,然后粉碎至能通过50目的筛;B、浸提将备好的粉末状原料装入浸提池,并加入3倍于原料食用酒精,该酒精加水稀释,加水的比例为1∶2;然后在20℃c以下室温浸提7天或在20℃以上的室温浸提5天;在加入食用酒精的同时通入蒸汽加温至58-62℃,自然冷却至室温;此后每隔24小时搅拌10分钟并用蒸汽升至58-62℃,并自然冷却至室温;C、过滤、贮存将完成上道工序的物料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植物源杀菌剂,该滤液的PH值为5-6,比重为1.1-1.2,并含有0.15~0.4%的雷公藤碱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主要适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病害,该杀菌剂由雷公藤、雷丸、姜、大蒜、野棉花等组成,其主效成份为雷公藤碱乙,另外还含有大蒜抗菌素402、苦参碱等,其制备方法包括切片、粉碎、浸提、过滤等步骤,该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防效好、适用范围广、对人畜无毒、无残留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N65/08GK1433695SQ0211325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2日
发明者刘荣常 申请人:刘荣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