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的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71阅读:19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池的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池的增氧装置。
通过上述背景技术中对增氧装置设计要点的分析,我们知道,增氧机械同时具有水与空气有大接触面;减少单位水和单位空气的运作动能;防止刚参与氧交换的水被二次交换甚至三次交换;保持自然风和水存在氧交换;在同等增氧效能下,实现低造价就能达到好的增氧效果。为达到好的增氧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池的增氧装置,包括淋水池、泻水槽、水泵和风扇;水面上方通过淋水池支撑装置设置淋水池,淋水池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淋水孔;泻水槽通过泻水槽支撑装置设置在淋水池下方,泻水槽的上开口高于水面,泻水槽的底面上设置泻水孔,泻水孔连接泻水管;淋水池与泻水槽之间设置风扇,水泵出水管与淋水池相连。该增氧装置中淋水池可通过各种方式设置在水面上方,所述风扇通常为大风量低风压的轴流风扇。该装置工作时,水泵将水自水池中抽提到淋水池中,进入淋水池的水通过淋水孔由重力作用下落到泻水槽中,水流在通过淋水孔的下落过程中,风扇将空气吹到下落的水流上。经过淋水孔下落的水,瞬间减少了单位水的密度,吹到水流上的空气,由于外力压缩密度增大,单位水和空气的密度瞬间的相向变化会使进行氧交换的水过充氧,该氧交换过程的效能高于在普通压力及其他条件下的氧交换效能。经过增氧的水流落入泻水槽中,通过与泻水槽的泻水孔相连的泻水管将增氧的水送入水下深处,保证被增过氧的水不会再次被重复增氧,同时由于泻水管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计,所以水池中增氧的范围可根据需要任意控制,增氧范围扩大。
通常所述淋水孔呈U形排列,所述水泵出水管与U形排列的淋水孔的开口端相连,所述风扇对应的设置在U形排列的淋水孔的开口处。水泵的出水口与U形的开口端相连可使水流进入淋水池后通过U形的中间区域向前流动,之后均匀的进入淋水孔中;同时将淋水孔设置为U形,可在水流下落过程中在U形区域中形成一个无水区,风扇吹出的风可自无水区的开口端进入下落的水流中,之后向周围分布,避免由于下落的水流为整体的封闭区域阻挡吹出空气的流动,降低增氧效果。
所述泻水槽、泻水孔和泻水管为整体的管状。为使增氧的水及时送入水底深处,将泻水槽、泻水孔和泻水管设置为整体的管状,使增氧水及时送入水底深处或远处。
所述泻水槽支撑装置为浮体,泻水槽上开口固定在浮体上;所述淋水池支撑装置为淋水池支撑杆,淋水池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淋水池上,另一端固定在浮体上或水池底面上。浮体可方便的将泻水槽设置在水面上,同时当浮体的浮力较大时,可将淋水池同时设置在浮体上。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和泵同样可设置在浮体上。
所述泻水槽支撑装置为泻水槽支撑杆,泻水槽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泻水槽上,另一端固定在水池底面上;所述淋水池支撑装置为淋水池支撑杆,淋水池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淋水池上,另一端固定在浮体或水池底面上。
当泻水槽支撑装置为泻水槽支撑杆时,在所述泻水槽的上开口的四周设置支撑框,泻水槽的上开口固定在支撑框上,泻水槽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框上,另一端固定在水池底面上。为使泻水槽的上开口方便的设置在水面上方,在泻水槽开口的四周设置支撑框,通过泻水槽支撑杆可方便的将支撑框设置在水面上,因此可方便的将泻水槽的上开口设置在水面上方。
所述水泵为潜水泵。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淋水池相对于水面高度要求低,一般在0.6米以下,所以对泵的扬程要求低,潜水泵通常采用扬程0.8以下、大流量的潜水泵,使本实用新型更为经济、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淋水池,淋水池可根据需要底面设置为大面积,水流通过淋水孔下落时保持了水与空气有大接触面,并且不耗能,同时通过风扇送风,使空气与水的接触进一步充分,并由于风扇送风使淋水区空气的压力瞬时增大,在较高压力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使水过充氧;水通过泵抽提到淋水池后经重力作用自由下落,减少单位水和单位空气的运作动能;进行过氧交换的水通过泻水槽的泻水管送入水下深处,溶解的氧由于扩散作用自下而上移动,因此实现自下而上增氧;将增过氧的水通过泻水槽送至水下深处及远处,也可防止刚参与氧交换的水被二次交换甚至三次交换;由于经过过充氧的水在水底深处通过稀释作用将其吸收的氧扩散给含氧量少的水,实现水底增氧;由于泻水管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计,因此扩大了水池增氧范围,较现有的增氧装置只能给增氧机周围的水源增氧来讲,实现了相对较远及近的增氧效果;由于水泵自水下提水,保持自然风和水存在氧交换;在同等增氧效能下,由于可采用低扬程、大流量的潜水泵,该泵自水下直接提水,实现最大动能水流动,节省电能,实现了低造价。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使经过氧交换的水重复增氧,增氧效率高,能耗低,实现完全水下增氧,增氧范围大。
图2为另一种水池增氧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另一种水池增氧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
如图2所视水池的增氧装置,包括淋水池1、泻水槽2、潜水泵8和轴流风扇4。泻水槽2为整体的筒状,泻水槽2通过浮体6设置在水面上,泻水槽的上开口高于水面,水池底面上设置淋水池支撑杆9将淋水池1设置在泻水槽2的上方。淋水池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淋水孔,淋水孔在淋水池1的底面上呈U形排列。潜水泵8通过支撑台设置在水中,潜水泵8的出水管10与U形排列淋水孔的开口端相连。风扇4设置浮体6上,处于淋水池1与泻水槽6之间,风扇4对应于U形排列淋水孔的开口端。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由于泻水槽设置在浮体上,淋水池设置在淋水池支撑杆上,为防止泻水槽因浮体移动而移动,可采取各种方式将泻水槽固定在淋水池下方,如图2所视可直接将浮体固定在淋水池支撑杆上等。
具体实施方式
3如图3所视水池的增氧装置,包括淋水池1,泻水槽2、潜水泵8和轴流风扇4。泻水槽2为整体的筒状,泻水槽2的上开口的四周设置支撑框10,泻水槽2的上开口固定在支撑框11上,泻水槽2的支撑杆1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框11上,另一端固定在水池底面上,泻水槽2的上开口高于水面。淋水池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淋水孔,淋水孔在淋水池1的底面上呈U形排列,潜水泵8的出水管10与U形排列淋水孔的开口端相连。风扇4设置在支撑框11上,并处于淋水池1与泻水槽6之间,风扇4对应于U形排列淋水孔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中,风扇和泵可通过各种方式设置在相应位置上,如可如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方式或通过其他方式,风扇和泵的设置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所需采取常规技术,其设置方式的改变并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池增氧装置包括淋水池、泻水槽、水泵和风扇;水面上方通过淋水池支撑装置设置淋水池,淋水池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淋水孔;泻水槽通过泻水槽支撑装置设置在淋水池下方,泻水槽的上开口高于水面,泻水槽的底面上设置泻水孔,泻水孔连接泻水管;淋水池与泻水槽之间设置风扇,水泵的出水管与淋水池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淋水孔呈U形排列,所述水泵出水管与U形排列的淋水孔的开口端相连,所述风扇对应设置在U形排列淋水孔的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泻水槽、泻水孔和泻水管为整体的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泻水槽支撑装置为浮体,泻水槽上开口固定在浮体上;所述淋水池支撑装置为淋水池支撑杆,淋水池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淋水池上,另一端固定在浮体上或水池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泻水槽支撑装置为泻水槽支撑杆,泻水槽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泻水槽上,另一端固定在水池底面上;所述淋水池支撑装置为淋水池支撑杆,淋水池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淋水池上,另一端固定在浮体或水池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池增氧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泻水槽的上开口的四周设置支撑框,泻水槽的上开口固定在支撑框上,泻水槽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框上,另一端固定在水池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池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专利摘要一种水池的增氧装置,包括淋水池、泻水槽、水泵和风扇;水面上方通过淋水池支撑装置设置淋水池,淋水池的底面上设置多个淋水孔;泻水槽通过泻水槽支撑装置设置在淋水池的下方,泻水槽上开口高于水面,泻水槽的底面上设置泻水孔,泻水孔连接泻水管;淋水池与泻水槽之间设置风扇,水泵的出水管与淋水池相连。该装置工作时,水泵将水抽提至淋水池中,水流自淋水孔下落,通过风扇送风进行氧交换,泻水槽将通过氧交换的水送入水底深处。本实用新型不会使经过氧交换的水重复增氧,增氧效率高,能耗低,实现大范围完全水下增氧。
文档编号A01K61/00GK2540762SQ0221300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6日
发明者程建海 申请人:程建海, 匡少平, 柴尔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