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5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支承结构。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高速转动部件的转动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双轴承绕线轮和特别是甩杆绕线轮和电驱动绕线轮装备有高速旋转的部件。在甩杆绕线轮的情况下,卷筒在甩杆时以大约2000rpm的高速转动。为支承高速转动的部件,通常使用作为滚动轴承的球轴承。
当使用球轴承作为转动部件的支承结构时,由于球轴承具有小的转动阻力,转动性能将降低。例如,如果甩杆绕线轮的卷筒由球轴承支承时,由于甩杆期间的转动阻力将降低飞行距离。传统上,为解决此问题,与其中有小间隙的球轴承的内圈接触的接触部分形成在卷筒轴上。该接触部分形成有小于该内圈宽度的宽度。在卷筒高速转动期间,该内圈和接触部分造成滑动,并在卷筒低速转动期间,卷筒通过球轴承在该接触部分处支承。
采用使用球轴承的传统的转动支承结构,该内圈和接触部分在高速转动期间滑动,使得该内圈和该球轴承之间的转动阻力可忽略,并且与没有滑动的情况相比,可更好抑制转动性能的降低。然而,由于在高速转动期间滑动出现在该内圈和接触部分之间,在此部分产生摩擦。为此,由于摩擦损失出现必然导致转动性能的降低。
为此,需要一种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克服现有技术的所述问题。本发明满足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高速转动部分的支承结构,采用该结构可成功地抑制高速转动期间转动性能的降低。
在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中,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高速转动部分的支承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流体轴承。该第二部件布置在该第一部件的内周侧上并可相对于该第一部件转动。该流体轴承布置在该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以便在两个部件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
采用此转动支承结构,通过在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来设置无接触地支承两个部件的流体轴承。这里,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该流体轴承连接。因此,转动阻力小于采用球轴承的支承结构。同样,在实体之间没有出现摩擦,使得同样降低摩擦阻力。因此,可成功地防止转动性能的降低。另外,可以将流体轴承与该部件形成为单件整体构件。因此,无需特殊的容纳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双轴承绕线轮变大。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按照第一方面的结构还包括布置在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滚动轴承和滑动支承之一。该流体轴承布置在该第二部件的外周表面和该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的内周表面之间。采用此构形,即使该第二部件相对于该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转动,在低速转动期间该第二轴承通过该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之一支承并在高速转动期间通过该流体轴承支承。因此,可避免在包括例如卷绕鱼线时的低速转动和例如甩杆时的高速转动的所有转动区域内转动性能的降低。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结构中,流体润滑膜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形成在相对于该第一部件转动的第二部件的外周表面上的凹槽部分。采用此构形,通过在相对于该第一部件转动的第二部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凹槽来改善转动稳定性以及保持高转动精度。
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结构中,该第一部件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该第二部件是由该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承的卷筒轴,并且该流体轴承布置在该卷筒轴的至少一端上。采用此构形,可成功地避免卷筒和卷筒轴一起相对于该绕线轮单元转动的转动性能的降低,并使得该绕线轮更紧凑。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按照第一方面的结构还包括布置在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并且该流体轴承布置在该第一部件的内周表面和该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的外周表面之间。采用此构形,即使该第一部件相对于该滚动轴承或滚动轴承之一转动,该第一部件在低速转动期间由该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支承并且在高速转动期间由该流体轴承支承。因此,可避免在包括例如卷绕鱼线的低速转动和甩杆的高速转动的所有转动区域内转动性能的降低。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一到第五方面的结构中,该流体轴承具有多个形成在相对于该第二部件转动的第一部件的内周表面上的凹槽部分。采用此构形,通过在相对于该第二部件转动的第一部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凹槽来改善转动稳定性以及保持高转动精度。
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五或第六方面的结构中,该第一部件是相对于该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转动的卷筒,并且该第二部件是不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绕线轮单元上并通过该卷筒中央的卷筒轴。该流体轴承布置在该卷筒的至少一端上。采用此构形,可成功地避免与该卷筒轴一起转动的卷筒的转动性能的降低并使得该卷筒和绕线轮更紧凑。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按照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还包括密封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在该流体轴承至少一侧上的间隙的密封构件。采用此构形,该流体轴承的内部由密封构件密封,使得可以避免由于外界物质的侵入造成的动压力和静压力的波动,并防止外界物质侵入造成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八方面的结构中,该密封构件是低摩擦密封件。采用此构形,使用转动损失低的低摩擦密封件作为该密封构件,使得可以避免由于该密封构件造成的转动性能降低。
按照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九方面的结构中,该低摩擦密封件是具有磁性流体的磁性密封件,该磁性流体由任一两个部件保持。采用此构形,采用该使用磁性流体的磁性密封件可有效地防止外界物质的侵入,并在使用不同于空气的流体的流体轴承的情况下,除了密封之外还可用来保持流体。
按照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在按照第九方面的结构中,该低摩擦密封件是具有防水膜层的防水密封件,该防水膜层布置在背向两个部件至少之一的部分上。采用此构形,该密封构件由防水膜层制成,使得特别是有效地防止例如淡水和盐水的液体侵入,并便于保持部件的耐蚀性。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透视图;图2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平面图;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面截面图;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筒支承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轴承支承部分的部分截面图;图6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动支承部分的部分截面图;以及图7是按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转动支承部分的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密封机构的双轴承绕线轮是用于电杆的小型绕线轮。此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1、安装在绕线轮单元1一侧上的卷筒转动摇把2和用于随摇把2转动来卷绕鱼线的卷筒12,该摇把可转动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1的内侧。用于调整牵引的星形牵引器3布置在绕线轮单元1的与摇把2相同的一侧上。
摇把2是双摇把类型并具有板形摇把臂2a和可转动地连接在摇把臂2a两端上的抓握部2b。如图3所示,摇把臂2a由两个螺钉2e紧固在由螺母2d不可转动地紧固在摇把轴30的近端上的底板2c上。此螺母2d容纳在摇把臂2a内,从而不能转动。以此方式,摇把臂2a外横向表面可构造成无缝平滑表面,从而实现鱼线不容易夹住的结构。
如图3所示,绕线轮主单元1具有框架5和安装在框架5两侧上的第一侧盖6a和第二侧盖6b。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轮单元1同样具有覆盖前部的前盖7和覆盖顶部的拇指静置部8。框架5包括一对在预定间距上相对布置的侧板5a和5b和多个连接侧板5a和5b的连接部5c,如图2和3所示。具有一定水平长度以便将绕线轮安装到鱼杆R上的腿安装部4由螺钉紧固到下侧的两个连接部5c上。
第一侧盖6a可相对于框架5开启或闭合,并可枢转地安装在框架5上使其可以连接和拆卸卷筒12。第二侧盖6b旋在框架5上。前盖7在绕线轮单元1的前部安装在侧盖5a和5b之间。
如图3所示,卷筒12、水平卷绕结构15和离合器杆17布置在框架5内。卷筒12布置成垂直于鱼杆R。水平卷绕机构15用于围绕卷筒12均匀卷绕鱼线。离合器杆17是摇动期间拇指放置的地方。齿轮机构18、离合器机构13、离合器接合/脱离机构19、接合/脱离控制机构20、牵引机构21和甩杆控制机构22布置在框架5和第二侧盖6b之间的空间内。齿轮机构18将来自摇把2的转动力传递到卷筒12和水平卷绕机构15上。离合器接合/脱离机构19与离合器机构13接合和脱离。接合/脱离控制机构20响应离合器杆17的操作来控制离合器机构13的接合和脱离。甩杆控制机构22调整卷筒12转动时产生的阻力。同样,防止甩杆时回冲的离心制动机构23布置在框架5和第一侧盖6a之间。
如图4所示,卷筒12具有两端上的碟形凸缘部12a和两个凸缘部12a之间的柱形卷筒部12b。卷筒12同样具有柱形凸座12c。柱形凸座12c在相对于轴向的大致中央形成在卷筒部12b的内侧,并与卷筒部12b形成整体。卷筒12例如通过锯齿连接器不可转动地固定到穿过凸座12c的卷筒轴16上。该固定不局限于锯齿连接器,可采用例如键连接器或花键连接器的其他连接方法。
卷筒轴16穿过侧板5b并向外延伸超过第二侧板6b。卷筒轴16的此端由球轴承24a和流体轴承25a可转动地支承在凸座6c处,凸座6c设置在第二侧盖6b处。卷筒轴16的另一端由球轴承24b和流体轴承25b支承在离心制动机构23内的制动壳体65处(下面说明)。这里,在卷筒轴16的外周表面和球轴承24a和24b的内圈之间形成小间隙。流体轴承25a和25b形成在此小间隙中。以此,流体轴承25a和25b可操作地布置在绕线轮单元1和卷筒12之间。此外,在相对低速转动期间,例如当卷绕鱼线时,球轴承24a和24b支承卷筒轴16,而流体轴承25a和25b在例如甩杆的相对高速转动时支承卷筒轴16。如图4所示,磁性密封件33a和33b布置在球轴承24a的外轴向侧以及球支承24b的内轴向侧。
如图5所示,流体轴承25a和25b具有动压力产生凹槽26a,在该凹槽中作为流体的空气润滑膜形成在球轴承24a和24b的内周表面和卷筒轴16的外周表面之间。空气润滑膜形成在卷筒轴16的安装有轴承的部分的外周表面处以便在径向产生动压力。在径向产生动压力的动压力产生凹槽26a具有例如三角形曲折图案并设置有当卷筒12在释放鱼线的方向上高速转动时产生动压力的形状。动压力产生凹槽26a可转动地支承卷筒轴16并同时在球轴承24a和24b的内圈留有间隙。动压力产生凹槽26a由本领域公知的例如任何加工方法形成,该方法例如是包括激光刻痕的机械加工,使用电极的电解加工或例如PVD(物理气相沉积)的薄膜形成工艺。由于这些形成凹槽的方法在本领域公知,这些方法的详细描述在这里省略。通过保持流体轴承25a和25b的加工精度来获得稳定的转动性能,换言之,球轴承24a和24b的内圈内周表面和卷筒轴16安装有轴承的部分的外周表面的加工精度不大于5μm,优选不大于2μm,最优选不大于1μm。
因此,由于可转动地支承卷筒轴16但不接触的流体轴承25a和25b设置在球轴承24a和24b的内圈和卷筒轴16之间,可以抑制高速转动期间转动性能的降低,并防止甩杆期间飞行距离的降低。
磁性密封件33a包括一对磁性保持环件34、环形磁体35和磁性流体36。该对磁性保持环件34以在球轴承24a外侧一定轴向间距紧固到凸座6c上。环形磁体35由两个磁性保持环件34夹持。磁性流体36布置在磁性保持环件34和卷筒轴16之间。磁性密封件33a通过将磁性流体36保持在由环形磁体35、磁性保持环件34和卷筒轴16构成的磁性回路中来密封卷筒轴16和凸座6c之间的间隙。
用于定位球轴承24a的外圈的锁定环件37安装在内磁性保持环件34(图4左手侧)和球轴承24a之间。在从外磁性保持环件34的向外轴向方向上,O形圈38布置在磁性保持环件34和凸座6c之间。磁性流体36具有几nm到几十nm的铁磁颗粒,该颗粒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稳定地分散在烃油或氟油的溶剂中。此磁性密封件33a用流体围绕卷筒轴16,使得磁性密封件33a可密封。另外,由于在该密封部分没有实体接触,不产生粉尘。此外,由于在该密封部分没有实体滑动,损失造成的扭矩小并转动性能很难降低。
磁性密封件33b具有与磁性密封件33a类似的构形,并同样包括一对磁性保持环件34、环形磁体35和磁性流体36。环形磁体35由两个磁性保持环件34夹持。磁性流体36布置在磁性保持环件34和卷筒轴16之间。用于定位球轴承24b的外圈的锁定环件37布置在磁性保持环件34(图4的左手侧)和球轴承24b之间。在内磁性保持和34内侧,O形圈38安装在磁性保持环件34和制动壳体65之间。
卷筒轴16的大直径部分16a的右端布置在穿过侧板5b的部分上。作为离合器机构13部分的接合销16b在此位置固定在卷筒轴16上。接合销16b通过其直径穿过大直径部分16a并从两侧径向伸出。
参考图3,齿轮机构18包括摇把轴30、固定到摇把轴30上的主齿轮31、与主齿轮31啮合的柱形小齿轮32、连接到该水平卷绕机构上的齿轮28a和不可转动地固定到摇把轴30上并与齿轮28a啮合的齿轮28b。此齿轮机构18的摇把轴30的垂直位置低于传统位置,以便降低拇指静置部8的高度。因此,侧板5b和容纳齿轮机构18的第二盖件6b的下部分定位在侧板5a和第一侧板6a下部分之下。摇把轴30的前端具有减小的直径。平行斜切部分30a和外螺纹部30b形成在前端的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上。
摇把轴30的底端(图4左侧)通过轴承57由侧板5b支承。弹性裂口密封构件58安装到摇把轴30的底端的内侧。
小齿轮32具有齿形部分32a、啮合部分32b和限制部分32c。齿形部分32a形成在图3的右端上的外周部分上并与主齿轮31啮合。啮合部分32b形成在另一侧的端部上。限制部分32c形成在齿形部分32a和啮合部分32b之间。啮合部分32b由凹入凹槽形成,该凹槽沿其直径形成在小齿轮32的端表面上,并且这是接合销16b通过光筒轴16并且紧固之处。小齿轮32通过轴承43由侧板5b支承。弹性裂口密封构件59安装在轴承43的内侧。
这里,当小齿轮32向外运动时,啮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脱开,来自摇把轴30的转动力不传递到卷筒12上。啮合部分32b和接合销16b构成离合器机构13。当接合销16b和啮合部分32b接合时,扭矩直接从其直径大于卷筒轴16的直径的大直径小齿轮32传递到卷筒轴16上,使得扭曲变形降低并且改善扭矩传递的效率。
如图2所示,离合器杆17布置在卷筒12之后的该对侧板5a和5b的后端处。长孔(图中未示出)形成在框架5的侧板5a和5b中,并且离合器17的转动轴17a由此长孔可转动地支承。因此,离合器杆17可沿该长孔垂直滑动。
如图3所示,离合器接合/脱离机构19包括离合器轭40。离合器轭40布置在卷筒轴16的外周侧上并由两个销41(图中只表示其一)支承,使得离合器轭40可平行于卷筒轴16的轴线移位。应该注意到卷筒轴16可相对于离合器轭40转动。也就是说,即使卷筒轴16转动,离合器轭40不转动。另外,离合器轭40在其中央部分具有接合部分40a,并且小齿轮32的限制部分32c与此接合部分40a接合。此外,弹簧42围绕支承离合器轭40的销41布置在离合器轭40和第二侧盖6b之间。离合器40持续地由弹簧42向内偏置。
采用此构形,在正常状态下,小齿轮32定位在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的内离合器接合位置,在该状态下啮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接合。在另一方面,当小齿轮32由离合器轭40向外移位时,啮合部分32b和接合销16脱开,恢复离合器脱开的状态。
牵引机构21包括调整牵引力的星形牵引器3、压靠主齿轮31的摩擦板45和在星形牵引器3转动时用预定压力将摩擦板45压靠主齿轮31的压板46。星形牵引器3构造成当其转动时发出声音。
如图3所示,甩杆控制机构22包括多个摩擦板51和制动盖52。摩擦板51布置在卷筒轴16的两端上。制动盖52用于调整摩擦板51压靠卷筒轴16的力。右摩擦板51设置在制动盖52内部,并且左摩擦板51设置在制动壳体65的内部。
如图3所示,离心制动机构23包括制动壳体65、转动构件66和滑动件67。制动壳体65是绕线轮单元1的部分。转动构件66布置在制动壳体65内。滑动件67以周向预定间隔连接到转动构件66上并可在径向运动。柱形制动衬垫65a固定到制动壳体65的内周表面上并可与滑动件67接触。制动壳体65可拆卸地安装在形成在侧板5a中的圆形开口5d上并与第一侧盖6a一起枢转。
以下说明此绕线轮的操作方式。
在正常状态下,离合器轭40由弹簧42向内(图3左侧)压靠并且这造成小齿轮32移位到接合位置。在此状态下,小齿轮32的啮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在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接合,并且来自摇把2的转动力通过摇把轴30、主齿轮31、小齿轮32和卷筒轴16传递到卷筒12上,从而在卷绕鱼线的方向上转动卷筒12。在卷绕鱼线的低速转动期间,卷筒轴16由球轴承24a和24b支承。
当甩杆时,调整制动力以便抑制回冲。这里,最好是按照诱饵的质量来调整制动力。更特别是,制动力在诱饵重的情况下增加,并在诱饵轻的情况下减少。调整制动力来抑制回冲是采用甩杆控制机构22或离心制动机构23来实现的。
当制动力调整完成时,离合器杆17向下推动。这里,离合器杆17沿侧板5a和5b内的长孔向下移位到脱开位置。通过移位离合器杆17,离合器轭40向外移位,并且与离合器轭40接合的小齿轮32在相同方向上移位。因此,小齿轮32的啮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脱开进入离合器脱开的状态。在此离合器脱开的状态下,来自摇把轴30的转动不传递到卷筒12上,并且卷筒轴16和卷筒12自由转动。当该绕线轮在卷筒轴16与垂直平面对齐的轴向倾斜并摆动鱼杆时,以及同时用拇指静置在离合器杆17上使得卷筒进入离合器脱开的状态时,接着诱饵抛出,并且卷筒12在例如20000rpm的高速下放出鱼线的方向上转动。在放出鱼线的方向上高速转动期间,由流体轴承25a和25b产生动压力,并且卷筒轴16由流体轴承25a和25b支承。因此,卷筒轴16不仅由流体轴承25a和25b支承,而且由磁性密封件33a和33b密封,使得转动性能不趋于降低,并且卷筒12可以高动能转动,诱饵飞行的距离变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卷筒12的转动并且此转动传递到转动构件66上,卷筒轴16在放出鱼线的方向上转动。当转动构件66转动时,滑动件67与制动衬垫65a滑动接触,并且卷筒12由离心制动机构23制动。同时,卷筒轴16由甩杆控制机构22制动,使得可以防止回冲。
当鱼具撞击水面,摇把2转动。由于图中未示出的复位机构,这导致离合器接合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重复回复运动,等待上钩。当鱼咬钩时,摇把2转动以便卷绕鱼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捕获物的大小,需要调整牵引力。牵引力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星形牵引器3调整。
其他实施例(a)本发明的流体轴承的构形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例如,如图6所示,如果卷筒112相对于卷筒轴116可转动地安装,于是可以在卷筒轴116和卷筒112之间安装流体轴承125a和125b。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球轴承124a和124b安装在卷筒轴116和卷筒112之间。在球轴承124a和124b的外圈和卷筒112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小间隙,并且流体轴承125a和125b布置其中。更特别是,构成流体轴承125a和125b的动压力产生凹槽126a和126b形成在卷筒112的凸座112c的内周表面的两端上。应该注意到在图6中出于说明目的球轴承124a和124b表示在卷筒轴116之上,然而在卷筒轴116之下,球轴承124a和124b没有示出,但表示了流体轴承125a和125b。
采用此构形,可获得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b)该轴承不局限于球轴承,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例如滚针轴承和滚子轴承的滚动轴承或例如套筒的滑动轴承。
(c)在所述实施例中,磁性密封件表示为布置在两个部件之间的低摩擦密封件的实例,但密封材料不局限于磁性密封;可以采用任何构形只要密封材料可防止外界物质侵入两个部件之间即可。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使用防水密封件122a,如图7所示。此防水密封件133a是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盘形构件。防水密封件133a在凸座6c面对卷筒轴16的位置安装在凸座6c的内周表面上。防水膜层133c可以例如是已经由硅树脂或氟树脂或类似物浸泡的防水金属薄膜。应该注意到除了将防水密封件形成为分开构件,同样可以与该两个部件至少之一形成单件。
另外,例如唇形密封件的任何接触类型的密封件是适合的,只要通过它降低转动阻力即可。
(d)在所述实施例中,给出使用空气作为流体的流体轴承的实例,但流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例如,磁性流体可以用作该流体,并用作密封目的。此外,使用润滑油或类似物更可以改善转动性能。
如果使用除了空气之外的流体,于是需要在流体轴承的两端布置例如密封构件或保持构件的防止流体泄漏装置以便防止流体泄漏。在磁体流体的情况下,流体由磁力保持,使其便于构成防止流体泄漏装置。
(e)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在其中通过转动形成流体润滑膜的动压力流体轴承,但同样可以使用静压力流体轴承,其中通过压缩机供应流体来形成流体润滑膜。
采用本发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流体轴承连接。因此,与采用球轴承的支承结构相比,转动阻力变得更小,在实体之间没有出现摩擦,使得摩擦阻力降低。因此,可成功地防止转动性能的降低。
如上使用,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旨在表示装备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相对于装备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此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320062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320062的所有公开内容结合于此作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高速转动部分的支承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部件;一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侧上的第二部件,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可相互转动;以及一布置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以便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的流体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还包括布置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表面和所述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的内周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表面内的凹槽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所述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可转动地由所述绕线轮单元支承的卷筒轴;以及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卷筒轴的至少一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表面和所述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之一的外周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润滑膜具有多个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表面上的凹槽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转动的卷筒;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不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绕线轮单元上并穿过所述卷筒中央的卷筒轴;以及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卷筒的至少一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还包括一密封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流体轴承的至少一侧上的间隙的密封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低摩擦密封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摩擦密封件包括具有由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保持的磁性流体的磁性密封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摩擦密封件包括具有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至少之一上的防水膜层的防水密封件。
12.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其包括一绕线轮单元;一安装在所述绕线轮单元一侧上的摇把;一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绕线轮单元内部的卷筒,所述卷筒用于随所述摇把的转动通过围绕卷筒轴卷绕鱼线;以及一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绕线轮单元和所述卷筒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绕线轮单元和所述卷筒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的流体轴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卷筒轴的外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卷筒轴的外周表面上的凹槽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还包括一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卷筒和所述绕线轮单元之间的滚动轴承,使得所述流体轴承和所述滚动轴承两者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卷筒和所述绕线轮单元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布置在所述卷筒轴的外周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滚动轴承和所述卷筒轴的外周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布置在所述卷筒的内周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轴承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卷筒的内周表面上的凹槽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还包括一布置在所述流体轴承的至少一侧上的密封构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包括绕线轮单元、卷筒轴和流体轴承。卷筒轴布置在绕线轮单元的内周侧上并可相对于绕线轮单元转动。流体轴承具有多个用于在绕线轮单元和卷筒轴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的凹槽。转动支承结构设置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高速转动操作,采用该结构可成功地抑制高速转动期间的转动性能的降低。
文档编号A01K89/00GK1456050SQ03130718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7日
发明者前田光代, 人见康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