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改进现有农村手工原始耕种的方式,适合于平原、丘陵、湖区和山区,任何地貌的水稻稻田的作业,能提高耕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原有的手工插秧机,插秧齿是个固定联体的若干个金属齿叉,形状有点象一把大梳子,而排秧是采用将育种在稻田的秧苗,人工拨出、洗净根部泥土后,手工直立排列在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内,靠人力握住倒退作简单的机械做工,秧齿叉象梳头一样,靠尖端的固定小叉将梳到的秧苗卡住,拉入田土。在操作过程中,秧苗排列不整齐,出现秧齿叉不到所需部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插秧叉是人为简单的机械运动,秧叉尖端是固定连体的多点,一旦遇到田土不平和操作者工作踩出的脚印坑,就因脚坑无土造成秧苗浮苗、秧叉的作工也不能象人工插秧那样,能将秧苗根须直而自然的插入泥土,而固定的金属齿叉也损伤秧苗,从而对秧苗整齐和生长都不利。所以,原有的手工插秧机一直未被推广,农村还是采用人工插秧种植,近几年来农村虽有采用抛秧方式,在工效上比原始的手工插秧虽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秧苗排列无序,稀蔬不齐的现象,而劳动强度也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插秧机能独立适用任何复杂多变的地貌结构,能在不损坏田埂的条件下,跨越田埂,和上、下稻田之间一米以内的高度差,能在不破坏田土平整的情况下,插秧机作360度任意旋转和任意方向的行驶,秧苗的供秧、分秧、插秧,能达到手工插秧的效果,秧苗的株距、行距、和入土深度,均达一致。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完成的(图一)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左视外观图长度2.6米,宽2.2米,共由七个系统组成,即越过田埂和上、下田之间高度差系统,履带行走系统、育秧盘、载秧系统、运送秧系统、供分秧系统、插秧系统、操纵系统互动相连的完成越过田埂和上、下田间高度差,在不影响田土平整的条件下,插秧机作360度任意方向的移动和行驶,能自动供秧、分秧、插秧,整齐有序的将秧苗插入田土,而不损伤秧苗,并能解决一些人工插秧的缺陷(如人工插秧时拨秧、洗秧产生损伤秧苗根部的现象和手工插秧的株距、行距的不一致)。
现结合(图一)对本发明的插秧机所标序数,作部件功能描述,再以各系统附图
,作进一步详细原理描述(如图一)载秧板(1)共四层,有效载秧宽度2.1米,长度1.24米,层距高度20cm,每层承载育秧盘12块。载秧系统架(2),摇杆推秧装置(3),配合系统将育秧盘平行推送到对接于载秧板前端的运送秧板上,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能通过油压泵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使插秧机达到顶起和降落的目的,底盘内藏式前平行移动杆(5)在越过田埂或上下田间高度差时,将安装在顶端的液压升降装置(4)伸出2.4米,在液压升降装置的配合下,抬起插秧机,使插秧机悬空平行移过田埂,履带行走系统(6),运送秧系统链轮垂直提升装置(7),在系统的配合下,能将运送秩板(8)按程序垂直提升到四层载秩系统的每一层,与载秧板前端平行对接,运送秧系统运送板(8),在系统配合下,将四层载秧板上的秧苗运送到供分秧系统(9),保证供分秧系统、秧苗供给的连贯,供分秧系统(9)是将运送秧系统供给的秧苗,按行逐个的供给插秧系统(13),供分秧系统横导向杆(10)配合系统使供分秧系统横向移动,底盘内藏式后组平行移动杆(11),与前组平行移动杆(5)配合,在两组杆顶端液压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达到抬起插秧机悬空移过田埂或作上、下田间高度差使用,后组液压移动升降装置(12),配合后平行移动杆达到抬起插秧机移动的目的,插秧机械手组(13)能准确的将供分秧系统分给的单株秧苗抓握,插入田土后松开秧苗,操纵系统驾驶仓(14)能提供操作者舒适的工作环境,驾驶操作插秧机,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5),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6),在上、下田间高度差时,与前组液压移动升降装置,和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配合使用,在插秧机需要90度转弯时和履带行走系统配合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分系统对本发明的插秩机,作详细的工作原理描述(图二)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底盘大樑俯视原理结构图(为越过田埂和上、下田间高度差系统)。
(图三)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底盘大樑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四)是图三大樑组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二、图四)本发明插秧机底盘大樑是由四根长度为2.6米的C型大樑(20)分两组平行排列,每根大樑顶端分别套入焊接长度30厘米规格和大樑相同的三轮对称式导滚套(7),将大樑分两组,首尾背靠(如图四)C型缺口槽面向外侧,与横樑焊接成如图二的形状,在c型大樑套接三轮对称式导滚套(7)的这端,分别插入规格与三轮对称导滚轮(6)上、下轮距相吻合,长度2.7米的方形钢性金属杆,其金属杆的末端上、下两侧,各安装导滚轮(如图三、图四)(9),使方形杆在C型大樑内,在导滚轮(6)和方形杆末端导滚轮(9)的滑动作用下,方形杆在外力推动下,沿C型大樑方型内槽中作平行移动,成伸出或缩回的效果,这里将方型杆,称为平行移动杆(如图二),大樑排列形状形成,两组方向相反延伸的平行移动杆。为了方便区分,本发明将两根向图左方向延伸的平行移动杆称作后组平行移动杆(11),将两根向右方向延伸的称为前组平行移动杆(5)。
以下将结合附图序数顺序作进一步零部件作用描述(如图二、三、四)前组平行移动杆主动链轮(1),后组平行移动杆主动链轮(2),前组平行移动杆传动链轮(3),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前组平行移动杆(5),三轮对称式导滚轮(6),三轮对称式导滚轮套(7),后组平行移动杆传动链轮(8),平行移动杆末端导滚轮(9),传动链条(10),后组平行移动杆(11),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12),平行移动杆链条连接装置(13),从动链轮(14),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5),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6),平行移动杆链条连接螺丝(17),底盘履带架旋转导滚槽(18),底盘履带架中心连接套(19),C型大樑(20)。
以下结合附图对平行移动杆作工作原理的描述(如图三)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底盘大樑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中外实线为C型大樑(20)外部轮廓,内平行实线为C型大樑缺口槽,平行虚线为平行移动杆在C型大樑中的基本轮廓,斜实线为平行移动杆在C型大樑缺口槽的可见部分,点划线为传动链条(10)。
(如图三)传动链轮(8)与从动链轮(14)分别平行安装在c型大樑(20)底部的两端,形成的轮距略短于C型大樑的缺口槽长度,其两轮的半径,为C型大樑高度的一半,当将传动链条(10)拉紧安装后,链条(10)的上侧与C型大樑的缺口槽平行,在C型大樑的缺口槽,将固定安装在平行移动杆,末端的平行移动杆链条连接装置(13),与传动链条的对应点由固定螺丝,(如图四)(17)固定连接,当传动链轮(8)旋转时,带动链条(10)移动,链条(10)的移动带动连接在链条上的平行移动杆(11),经导滚轮(6)和末端导滚轮(9)在C型大樑方形槽内滑动。
(如图三)当传动链轮(8),逆时针旋转时,带动传动链条(10)上侧向图左方向移动,带动连接在链条上侧的平行移动杆(11),向图左方向滑动,从而平行移动杆(11)从C型大樑(20)方形槽内伸出,当传动链轮(8)顺时针旋转时,带动链条上侧向图右方向移动,从而使连接在链条(10)上侧的平行移动杆向图右方向滑动,平行移动杆(11)缩入C型大樑(20)方槽内,达到缩回的效果。
(图五)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履带架侧视原理结构图(履带行走转向系统)。
(图六)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履带架俯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五、图六,履带架大樑(1)长度1.5米,共四根与横樑焊接成(如图六)组成四樑承载方式,能使履带轮(7)两端的受力,均匀的分布在四樑,使履带行驶平稳,底盘连接旋转导滚轮(2)是套在底盘(如图二)导滚槽(18)内,在履带架旋转时,作滑动和承载,履带架底盘中心连接套筒杆(3),是固定焊接在履带架中心的圆管结构,管内作履带传动轴过道,外部与底盘中心连接套(如图二)(19)用轴承套接安装,履带架旋转作中心轴,并安装圆锥齿轮机构,控制履带架作平面旋转,使插秧机能达到360度的转向,履带收紧螺母(4),履带收紧螺杆(5),履带安装和作履带松驰拉紧作用,履带轮支撑架(6),履带轮(7),直径30厘米,轮宽55厘米,与履带成齿形吻合,内齿式履带(8)宽度50厘米,履带轮链轮(9),与履带轮固定安装,带动履带轮转动,履带轮传动链条(10),履带主动链轮(11),履带主动圆锥齿轮(12)。
(图七)是本发明插秧机的动力机械传动简图。
(如图七)五轴输出变速装置(1),在操纵装置配合下,能将动力独立分配到所需系统,平行移动杆动力输出轴(2),输出轴离合器(3),前后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4),能通过拨叉轮操纵,将动力同时或单独传给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主动轴,后组平行移动杆主动轴(5),前组平行移动杆主动轴(6),传动链条(7),油压泵输出轴(8),油压泵(9),履带架旋转输出轴(10),输出轴离合器(11),履带架旋转传动圆锥齿轮(12),动力输入轴(13),履带插秩系统输出轴(14),履带中心圆锥轮轴(15),履带链轮传动轴(16),履带离合器(17),履带轮(18),插秧系统主动轴(19),插秧系统离合器(20),插秧系统曲轴(21),插秧机械手主动轴(22)。
图八是本发明插秧机的液压升降装置原理图(越过田埂上、下田间高度差系统)。
(如图八),液控单向阀(1),当三位换向滑阀中位关闭时,停止向油缸供油时,能将油压闭锁在油缸内,油缸(2),规格长度1.2米,直径φ100毫米,活塞杆(3)规格长度1.3米,直径φ60毫米,油缸1室(4),油缸2室(5),三位电磁换向滑阀(6),其箭头方向表示阀内油压流动方向,回流油箱(7),溢流阀(8),保护装置,当油压超过系统压力时,导通使油压经溢流阀流入油箱,油压泵(9),油箱(10)。
(如图八)为八油缸,分四组,单泵,每组独立控制装置,其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通过电磁换向,改变管道油路的供给,使油缸两室压力的改变,达到将活塞杆顶出和缩回,从而达到将插秧机顶起和落下的目的。
(如图八)插秧机前组移动液压升降控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DT2,插秧机后组移动液压升降控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3、DT4,插秧机前组固定液压升降控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5、DT6,插秧机后组固定液压升降控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7、DT8。
现结合附图作单独一组顶伸工作原理描述(如图八)油压泵(9)供油,开启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使其处于左位,油压沿三位电磁换向滑阀左位,按所标箭头方向流动,经左液控单向阀向两油缸2室供油,随着压力的增大,活塞被推向油缸1室,活塞杆被推出,油缸1室的油经油管流经右液控单向阀,经三位电磁换向滑阀左位箭头方向流入回流油箱,活塞杆被顶出油缸,达到顶起插秧机的目的。
(如图八)将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DT2均不通电,处于中位,油泵停止供油,液控单向阀失去液控压力,单向阀闭锁,与三位电磁滑阀的中位组成串接式闭锁,使油缸1室和2室油压同时被锁闭,由于油液的不可压缩性,活塞杆保持原位不变,达到将插秧机顶起悬空锁定的目的。
(如图八)开启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2处于右位,油泵供油,油压经右位按箭头方向,经右液控单向阀向油缸1室供油,油压推动活塞向2室移动,当活塞运行到终端时,活塞杆也被拉入油缸,达到将顶起的插秧机落下的目的。
以上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越过田埂上、下田间高度差系统和履带行走系统的原理工作描述,以下结合附图,作插秧机越过田埂,和上、下田间高度差的工作描述(如图二)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前组平行移动杆(5)两杆的顶端,(如图八)其液压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为DT1、DT2,(如图二图三)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12)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后组平行移动杆(11)两杆的顶端。(如图八)其液压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为DT3、DT4(如图二),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顶端垂直安装的液压升降装置形成,随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伸缩的四点,同组平行移动杆,采用同轴同规格的链轮传动,所以同组两平行移动杆伸缩的长度一致。
(如图二)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5),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6),分别垂直安装在C型大樑(20)两端交叉焊接的底盘横樑杆顶端,形成固定对称的四点,(如图八)其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为DT5、DT6,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为DT7、DT8。
以下作插秧机越过田埂的工作描述(如图一)由于插秧机履带系统(6)的高度,使插秧机底盘高于平行田的田埂,将插秧机行驶到履带前端靠近待越过的田埂,操纵前平行移动杆传动装置,使前组平行移动杆(5)伸向待越过田埂的田间,前组平行移动杆完全伸出,其延伸的长度为2.4米。
(如图八)同时开启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12)的控制部件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和DT3使两组三位换向滑阀于左位,油泵同时向前后两组移动液压装置的油缸2室供油,随着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活塞杆的顶出,其前组移动液压装置(4),着力于待过田埂的田间,后组移动液压装置(12),着力于插秧机田间,插秧机被顶起悬空,当履带底部高于待过的田埂10厘米时,将前后两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不通电,使其于中位,油泵停止供油,插秧机被悬空锁定,开启前后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使前组平行移动杆(15)作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11)作伸出,在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伸出和缩回的推拉力带动下,插秧机悬空向待过的田埂移动,当前组平行移动杆(5)全部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11)全部伸出时,插秧机被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与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平抬悬空移过田埂,(如图八)开启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2和DT4,使两阀于右位,油泵供油,油压至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的油缸1室,使活塞向油缸2室推进,插秧机随着活塞杆的缩回,慢慢降落至以过田埂的田间,当活塞杆全部缩回时,油泵停止供油,使前后两组三位换向滑阀于中位,开启后组平行移动杆装置,使伸出的后组平行移动杆缩回,插秧机越过田埂完成。
插秧机由下田升越到上田的高度差工作描述(如图一)将插秧机行驶到待升越的田边,(如图八)开启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5)和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12)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的DT5和DT3,使两阀同时于左位,油泵供油,两组液压升降装置将插秧机顶起,当顶升到履带底部高于上田田埂10厘米时,将二阀于中位,油泵停止供油,插秧机被液压升降装置锁定,高度不变,开启前组平行移动杆控制装置,使前组平行移动杆(5)伸出,至上田的田间,当全部伸出后,(如图八)开启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使其于左位,油泵供油、活塞杆顶出作力后油泵停止供油,三位电磁换向滑阀于中位,此时插秧机分别由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和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三组作力抬起插秧机,前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的抬升作用以完成(如图八)开启前组固定液压装置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6,使换向阀于右位,使活塞杆全部缩回,停止供油,三位换向阀于中位,插秧机由前组液压升降装置和后组液压升降装置,抬起锁定在平行于上田的下田空中,(如图八)开启前后移动杆分配装置,使前组平行移动杆(5)作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11)作伸出,随着两组杆缩回和伸出的推拉力,插秧机被托起悬空,从下田的上空平行移向上田,当前组平行移动杆(5)全部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11)全部伸出,插秧机以从下田升越到上田,(如图八)开启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三位换向阀DT2和DT4,使两组阀于右位,油泵同时向两组油缸的1室供油,插秧机随活塞杆的缩回,慢慢落至上田田间,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由于伸出的活塞杆短,活塞先到行程终端,先使前组三位换向阀中位停止,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由于活塞杆作力于下田田间,伸出的长度大于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的活塞杆,缩回的时间慢于前组,当后组活塞杆全部拉入液压升降装置油缸,油泵停止供油,其控制三位换向阀于中位,开启后组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使伸出的后组平行移动杆缩回,停止,插秧机由下田升越到上田完成。
插秧机由上田降越到下田的高度差工作描述(如图一)将插秧机行驶到履带靠近上田的田埂(如图七)开启前组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4)使前组平行移动杆全部伸出至下田的上空,(如图八)开启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1,使换向阀于左位,油泵供油,油压推动前组移动压装置活塞杆伸出,当活塞杆着力于下田田间时,开启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12)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3,使换向阀于左位,油泵同时向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供油,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同时顶起插秧机,当插秧机被提升到履带底部高于田埂10厘米时,油泵停止供油,将前后两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的三位换向阀于中位,插秧机由着力在下田田间的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和着力在上田田间的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托起锁定在高于上田10厘米的空中,开启前后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使前组平行移动杆作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作伸出,插秧机在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的推拉力作用下,平行向下田田间的上空移动,当前组平行移动杆全部缩回,后组平行移动杆全部伸出停止,插秧机以平行移到下田田间的上空,开启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6)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7,使换向阀于左位,油泵供油,活塞杆推出,当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活塞杆着力于下田田间时,油泵停止供油,将三位换向阀于中位,插秧机由着力在下田田间的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和着力在下田田间的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与着力在上田田间的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三组着力抬起插秧机至此,(如图八)将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12)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4,使换向阀于右位,油泵供油,后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活塞在油缸1室油压作用下,推向2室,至活塞行程终端,活塞杆被拉入油缸内缩回,油泵停止供油,将换向阀于中位,开启平行移动杆动力分配装置,使后组平行移动杆缩回,停止,此时插秧机由前组移动液压升降装置(4)和后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6),托起在平行上田的下田空中,同时,开启前后两组的三位换向阀的DT2和DT8,使前后两组换向阀于右位,油泵同时向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油缸1室供油,油压将活塞推向2室,活塞杆缩回,插秧机随着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活塞杆的同步缩回,慢慢降落至下田田间,待前后两组活塞杆全部缩回,油泵停止供油,将前后两组三位换向阀于中位停止,插秧机由上田降越到下田全部完成。
插秧机在田间作原地90度转弯的工作描述(如图五)履带架底盘中心连接套筒杆(3),是由安装在上面的轴承套接在(如图二)底盘履带架中心连接套(19)中,作中心定位和履带旋转的中心轴,其承载结构(如图六)由安装在履带架两侧大樑的四个底盘连接旋转导滚轮(2)与(如图二)底盘履带架旋转导滚槽(18)组成中点磨盘式旋转承载结构,其旋转控制机构(如图七)由安装在履带架底盘中心连接套筒杆上的履带架旋转传动圆锥齿轮(12)控制。
当插秧机在田间需要90度转弯时(如图八),将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15)(16)的三位电磁换向滑阀DT5和DT7,使前后两组三位换向阀于左位,油泵同时向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油缸2室供油,油压推动活塞杆伸出,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将插秧机顶起,当插秧机履带底部离开地面10厘米时,油泵停止供油,将两组三位换向阀于中位,插秧机被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顶起锁定在空中,履带架悬空,将履带架悬空作90度的转位(如图七)操纵五轴变速装置(1),使动力分配在履带架旋转输出轴(10)上,作顺时针旋转,操纵离合器(11),使动力带动履带架旋转传动圆锥齿轮(12)旋转,履带架在空中转动,当履带架转动到90度位置时,操纵离合器(11),使动力分开,履带架停止转动,(如图八)开启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装置,三位换向阀DT6和DT8,使两组换向阀于右位,油泵同时向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供油,在油压的作用下,前后两组液压升降装置的活塞杆缩回,插秧机着力于田间,油泵停止供油,将两组三位换向阀于中位停止,由于履带架在空中90度转位,履带与插秧机机身为横直90度的交叉型,将插秧机机身复位,(如图七)操纵五轴变速装置使履带架旋转输出轴(10)作逆时针旋转,操纵离合器(11)动力带动履带架旋转传动圆锥齿轮(12),由于履带着力于田间,使插秧机机身随着圆锥齿轮(12)的转动复位,操纵离合器(11)与动力分开停止,插秧机原地90度转弯完成。
育秧盘描述图九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育秧盘俯视原理结构图。
图十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育秧盘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九图十),育秧盘(1),育秧巢(2),育秧巢外锥体(3),其育秧盘(1)规格,长度42厘米,宽度54厘米,育秧巢(2)上部口径φ1.8厘米,底部φ1厘米,高2厘米的圆锥型圆坑,育秧巢间距横向1厘米,纵向1厘米,其横向排列为18巢,纵向排列为14巢,采用聚脂塑料膜压合而成(可重复使用),当压制成型后,育秧盘底部形成,纵横间距相同,排列有序的育秧巢外锥体(3),育秧盘育秧时,可采用无土填充育秧和带土育秧两种,将育秧盘整齐排列在水泥坪或田间,(水泥坪取秧时,更为方便),将谷种均匀洒入,整齐排列的育秧盘,谷种落入无土填充和带土的育秧巢,秧苗整齐的生长在育秧巢内,当秧苗到插种时,揭起一块一块育秧盘,给插秧机提供排列有序的秧苗。
载秧系统是由载秧板、齿型推秧杆组、摇杆推秧装置、传动轴、传动齿轮、传动链轮、传动链条、电路控制装置和手动上秧装置组成。
其基本工作过程是人工通过手动上秧装置,将育好秧苗的育秧盘,整齐排列在每层载秩板上,由插秧机自动程序控制,从顶层开始,逐层向运送秧机构供给秧苗,其摇杆推秩装置将连接安装在一起的齿型推秩杆组托起,使齿形推秧杆的锥型齿与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咬合,将育秧盘,推送到“平行对接”在载秧板前端的运送秧板上,当到达程序位置时,使摇杆倾倒,齿型推秧杆下降与育秧盘底部锥型体分开,使齿型推秧杆在作倒回时,不会将推送到运送秧板上的育秧盘拉回。
本发明插秧机的载秧系统共四层载秧装置组成,其每层的工作原理相同,现结合附图就单层作以下工作原理的描述图十一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载秧装置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十二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载秧装置后视原理结构图。
图十三图十四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载秧装置俯视原理结构图,为方便看清其结构,图十三只画出载秧装置的齿型推秧杆和摇杆推秧机构。
(如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图十四)载秧系统支架(1),载秧板(2)是根据育秧盘尺寸规格而设计的,其尺寸规格长度1.24米,宽度2.1米,采用轻质铝合金材焊接而成的槽型连体块,(如图十一、图十二)其前端台阶处长度36厘米,厚度9厘米,其嵌入齿型推秧杆的槽深度为7厘米,其余为2厘米,从台阶处至板后端,厚度为4厘米,槽深2厘米,其嵌入齿型推秧杆的槽为缕空槽,总槽数为72槽,每槽内宽2厘米,槽距0.8厘米,槽的宽度和间距正好使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自然吻合的嵌入槽中,其承载育秧盘12块,横向排列4块,纵向排列为3块,摇杆推秧装置传动轴(3),摇杆推秧装置导向杆固定座(4),摇杆推秧装置导向杆(5),摇杆推秧装置楔块行程槽(6),齿型推秧杆组(7),(如图十一)为便于看清齿型推秧杆结构将载秧板(2)前端着透视画法。其规格长度1.2米,宽度1.6厘米,高度4.5厘米的铝合金材制成,内部为空心的方形锥形齿杆,其齿上部1厘米,底部1.8厘米,高2厘米的锥形齿,齿间距1厘米,正好与育秧盘底部的锥形体形成吻合,共由24根如图十二的排列方式,固定安装在2根横向连接杆(8)上。齿型推秧杆组横向连接杆(8),摇杆推秧装置导向杆套(9),摇杆座(10),(如图十一)为便于看清其内部结构,将摇杆座一端结构作透视画法。摇杆楔块连行程限位销(11),摇杆楔块连杆(12)使两端楔块达到连动,摇杆推秧装置主动轮(13),摇杆推秩装置主动链轮(14),传动过桥离合轮(15),摇杆推秧装置传动轮(16),摇杆推秧装置传动链轮(17),传动链条(18),摇杆链条连接装置(19),从动链轮(20),运送秧系统开关(21),传动过桥离合轮提升装置(22),摇杆行程前换向开关(23),摇杆换向开关前行程触块(24),摇杆行程开关,后行程触块(25),摇杆后行程开关(26),推秧摇杆(27),楔块活动槽(28)。(如图十一)两摇杆(27)的两端分别与摇杆座(10)齿型推秧杆(7)组成长方形四点铰链结构,两摇杆(27)的长度,就是齿型推秧杆(7)被托起的高度,在摇杆座(10)上两摇杆(27)支点的底部,同时垫入楔块(11)时,由于楔块对两摇杆的固定,在摇杆座(10)沿导向杆(5)平行移动时,两摇杆(27)也不会改变其角度,从而达到托举齿型推秧杆上的齿与育秧盘底部锥型体咬合,达到推动育秧盘的目的,当摇杆座(10)沿导向杆(5)向前移动到程序位置时,(如图十一、图十三)楔块行程槽(6)的终端,将嵌在行程槽内的连接安装在楔块(11)上楔块行程限位销(11)堵阻,摇杆座(10)还在继续向前移动,在限位槽(6)终端的堵阻力和摇杆座(10)向前的拉力下,限位销(11)被拉向限位销活动槽(28)的空间,使通过连接杆(12)连接的两楔块(11)同时被拉离两摇杆(27)的底部,两摇杆(27)失去楔块(11)的固定作用,因无法对抗育秧盘的阻力,向摇杆座(10)推力相反的方向顷斜至齿型推秧杆(7)底部与摇杆座(10)重合,由于失去两摇杆(27)的托举高度,齿型推秧杆(7)下降,达到与育秧盘底部锥型体分离的目的。
摇杆座前后推动的原理描述(如图十一、图十四)传动链轮(17)和从动链轮(20)分别垂直平行安装在载秧板(2)的两端,形成较长的轮距,当将传动链条(18)与两轮拉紧安装后,其两链轮下端的链条(18)与平行安装在载秧板(2)底部的导向杆(5)平行,由于摇杆座(12)是通过焊接其上的导向套(9)平行套入导向杆(5)上,使摇杆座(10)沿导向杆(5),在外力作用下平行滑动,其焊接在摇杆座(10)上的链条连接装置(19)对应于链条(18)的一点,将链条(18)与连接装置(19)固定连接,当旋转传动链轮(17)时,链轮带动链条(18)移动,带动固定在链条(18)上的摇杆座(10)沿导向杆(5)平行滑动。
如(图十一、十四)当传动齿轮(16)顺时针旋转时,使同轴的传动链轮(17)顺时针旋转,带动链条(18)的下端向图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链条下端部分的摇杆座(10),向图左方向移动,达到推动育秧盘的目的,当给传动链轮(17)逆时针旋转动时,链条(18)下端部分带动摇杆座(10)作退回移动,达到将摇杆座复位的目的。
摇杆座每次程序推动的长度为42厘米,为单排育秧盘的长度,其载秧系统的摇杆座,为载秧板两侧对称安装,其两侧摇杆座的传动,均由安装在传动轴(3),两端的两个传动链轮(17)同步带动,由于链轮传动的不打滑性,故载秩板两侧的摇杆座同时移动。
手动上秧机构图十五是本发明插秧机的抽屉式手动上秧装置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十六是十五沿A-A线剖视图。
图十七是本发明插秧机的抽屉式手动上秧装置抽拉上秧杆组俯视原理结构图。
由于本发明插秧机载秧装置为四层大面积结构,如采用简单的人工摆放,在摆放育秧盘时,载秧板的宽度和长度及层高的限制,人的手臂根本无法将育秧盘排列到全部位置,因此采用抽屉式单排四块推进方式,每层只需三次程序就能完成单层摆放工作,以下结合附图作工作描述(如图十七、图十五、图十六)抽拉上秧杆组(1),抽拉上秧杆连接杆(2),载秧系统支架(3),载秧板(4),链轮手摇柄(5)。
图十七是由长度42厘米的⊥型铝合金,共24根均匀排列焊接在长度2.2米的方型铝合金杆上,(如图十六)插入载秧板对应的槽中,形成能沿槽内抽动的结构。
手握链轮摇柄将摇杆座向前摇动至程序终点,摇杆顷倒,齿型推秧杆降至载秧板的底部,使育秧盘在推进时不受推秧杆齿的堵阻,将上秧杆组拉出,双手提起育秧盘,按横连杆(2)上的对应标记,将育秧盘摆放在上秧杆组上,横排四块,摆放完后,将载有育秧盘的上秧杆组推入载秧板,使横排四块的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推入载秧板槽中,手握摇柄(5)将摇向前端的摇杆座摇回。当倒回将近终点时,推秧杆末端触到支架立柱受阻,而摇杆座继续倒回移动,在支架对推秧杆堵阻力与摇杆座的推动下,使得摇杆由原来的顷倒状成直立,从而顶起齿型推秧杆与载秧板上的育秧盘锥型体咬合,再将摇柄向前摇动,摇杆座带动载秧板上的育秧盘向前移动,当摇到程序终端时,摇杆倾倒,齿型推秩杆与育秧盘底部锥型体分离,育秧盘被推进一秧盘位,重复程序就能达到上满单层育秧盘。
运送秧系统是由运送秧板,伸缩托秧杆装置,摇杆托降装置,横向定位装置,纵向平行移动定位装置,提升定位装置,托秧杆拉出装置,运送秧板背负装置,传动机构和程序电控装置组成,其工作程序是将载秧系统的四层载秧板上的秧苗,由插秧机程序控制,从顶层起逐层使运送秧板与载秧板前端对接,将秧苗运送到供分秧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插秧机的运送秧系统作工作原理的描述图十八是本发明插秧机的运送秩系统的运送秧板机构原理侧视图,为便于看清伸缩托秧杆结构将送秧板前端,和摇杆座前端作透视画法。
图十九是图十八沿A-A线剖视图,为伸缩托秧杆组的止动槽和止动杆结构。图二十是图十八沿B-B线剖视图,为摇杆定位楔块拨动装置。
图二十一是本发明插秧机运送秧系统的运送秧板机构后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图二十一)摇杆楔块拨动杆(1),摇杆定位楔块(2),两楔块连接杆(3),楔块复位簧(4),摇杆座(5),燕尾型定向导向轮(6),伸缩托秧杆止动杆(7),送秧板底部摇杆连接座(8),摇杆(9),伸缩托秧杆拉出档挂销(10),运送秧板(11),其长度30厘米,宽度2.1米,厚度9厘米的铝合金焊接块,其槽数和槽宽、槽深都与载秧板前端规格一致,当平行对接在载秩板前端时,成载秧板前端的延伸体,伸缩托秧杆组复位簧(12),纵向平行定位板(13),提升挂槽(14),伸缩托秧杆组(15),是由⊥型铝合金材规格为高1厘米,底部宽度0.6厘米,焊接成图十八(15)形状,其托秧部分底部朝上,长度为12厘米,与托秧部分垂直杆高度为8厘米,其底部杆长为10厘米,共由24根,其排列规格(如图三十一(15))所画虚线排列,用横连杆与底部末端焊接,使24根成一连体的伸缩托秧杆组,在运送秧板缕空槽内能前后自由移动,在伸缩托秧杆组两侧底杆与垂直杆端3厘米处各锉制如图十九止动槽,在两侧底杆中段的底部,分别焊接安装拉出挡挂销(10),将运送秧板底部与安装挡挂销对应槽缕空,使伸缩托秧杆组在运送秧板的缕空槽作伸缩移动,挡挂销(10)裸露在送秧板底部,达到与安装在插秧机平板上的挡挂杆咬合,拉动伸缩托秧杆组的目的。在伸缩托秧杆组两侧末端和中间点各安装复位拉簧(12)与运送秧板的后端拉紧相连固定,托秧杆组在拉簧的作用下拉入送秧板缕空槽内。纵向平行导轨(16)。
图二十二是本发明插秧机运送秧系统机构布局俯视原理结构图。
运送秧板背负架(1),是由两根长度1.5米的方型横向导向套和两根长度为30厘米的纵向导向轨焊接而成,主要是使送秧板与供分秧系统平稳对接和分离。
假设如果将送秧板直接与供分秧系统对接,运送秧板与供分秧系统分离时,就会产生时间与速度的矛盾,供分秧系统工作是产生横向平行移动,而运送秧板,在运送秧苗时为纵向平行移动,当供分秧系统发出补秧指令,使运送秧板的传动电机达到正常时(由于电机的导磁惰性)也需要0.2至0.3秒,如果要在零点几秒到1秒的时间内完成30厘米到40厘米的长度,显然是达不到,为了解决其矛盾,发明送秩板背负装置,秧板背负架横导向杆(2),锁定杆挡挂块(3),锁定杆(4),锁定杆复位簧(5),支架杆(6),纵向平行从动链轮(7),运送秧板纵向移动定位装置(8),提升链轮(9),托秧杆拉出挡挂杆(10),挡挂杆压杆移动套(11),挡挂杆行程压杆(12),提升传动链轮(13),提升换向齿轮(14),提升变速装置(15),提升电机(16),纵向平行传动链轮(17),纵向平行变速装置(18),纵向平行电机(19),推秧电机(20),推秧变速装置(22),推秧主动链轮(23),纵向平行行程开关(24-25),纵向传动链条(26),纵向平行导向轨道(27)。
图二十三是图二十二纵向平行定位装置(8)的放大俯视原理结构图。
图二十四是图二十二纵向平行定位装置(8)的放大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二十三、图二十四),夹紧板(1),槽型定位销(2),内衬块(3),链条连接孔(4),夹紧固定螺丝孔(5),槽型定位销顶升弹簧(6),其工作原理是经两端链条连接孔(4)与纵向移动链条连接安装,链轮的转动带动连接在链条上的定位装置移动,其槽型定位销(2)与运送秧板底部的(如图十八)纵向定位板(13),槽型咬合,在运送秧板的摇杆倾倒时,运送秧板的自重将顶升弹簧(6)压缩,达到同样咬合的目的。
图二十五是图二十二(10)的托秧杆拉出装置的放大档挂杆侧视图。
图二十六是图二十二的托秧杆拉出装置(10、11、12)的放大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二十五、图二十六)托秧杆拉出挡挂杆(1)挡挂杆座(2),挡挂杆倾斜弹簧(3),挡挂杆压杆套(4),压杆复位弹簧(5),挡挂杆的压杆(6)。以下结合附图作工作原理描述,(如图二十五图二十六)托秧杆拉出挡挂杆(1)是个垂直台阶平面结构,经轴安装在挡挂杆座(2)上,形成一个铰链式结构,其挡杆倾斜弹簧(3)安装在其轴上,使挡挂杆(1)在无压杆(6)固定下向图右方向倾斜,其压杆(5)通过压杆套(4)套接安装,其末端压在挡挂杆台阶平面上,形成楔块固定,使挡挂杆在压杆末端的固定下,成固定体,当压杆(6)末端移开挡挂杆(1)台阶平面时,挡挂杆(1)失去压杆(6)的固定作用,成铰链结构,在倾斜弹簧(3)作用下,向图右方向倾斜,当压杆(6)回复时,在压杆(6)的固定下,成固定体。
图二十七是运送秧系统的提升装置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二十八是图二十七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22)的放大原理结构图。
图三十是图二十七提升挂钩(5)的放大结构图。
如图二十七、图二十八、图三十。
提升支架(1),纵向平行导向轨(2),提升链轮(3),提升链轮传动轴(4),提升挂钩(5),提升主动链轮(6),纵向平行传动链条(7),纵向平行链轮座(8),纵向传动链轮(9),推秧主动齿轮(13),离合过桥轮(15),推秧传动齿轮(16),推秧传动链轮(17),推秧传动链条(18),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22),提升行程开关(21),提升挂钩链条连接孔(12),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吸合线圈(10),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电磁伸缩杆(11),提升链条(20),纵向行程开关(25)。
图二十九是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的电原理图。
其原理是通过线圈(L)的导电产生磁场将挂铁吸合,使挂铁杆伸出,挡阻在提升轨道,当运送秧板提升时,将伸出的挂铁杆挂动提向上端(图二十七),使过桥轮提升,与主动轮和传动轮啮合,其上部顶动开关,达到将提升电机停止和启动相关装置的目的,其控制开关K为延时开关,位置安装在上层载秧板前端的板面上,秧盘的自重压力,使其断开,当上层秧盘全部运完,开关K失去秧盘的压力导通,使下层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线圈(L)导电伸缩杆吸合伸出,挡在提升槽内,由于运送秧板到达下层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开关采用延时开关(K),当运送秧板程序完成后,开关(K)才导通,顶层为固定伸出杆,其板面上的开关(K)控制下层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以此类推,控制下层。
图三十一是本发明插秧机运送秧系统的开关位置示意图。
如图三十一,图中底部横直线为运送秩板纵向平行行程,竖直线为运送秧板提升行程,上横线为载秧板推秧行程。
(干簧管开关)运送秧程序启动开关(K1),(干簧管开关)运送秧回复开关(K2),送秧板纵向平行回复行程停止开关(K3),送秧板纵向平行前行限位开关(K4),送秧板提升启动开关(K5),送秧板提升行程限位开关(K7),推秧启动开关(K6),提升返回行程开关(K8),推秧返回(换向)启动开关(K9),推秧前行停止开关(K10),推秧返回行程停止开关(K11),提升返回启动开关(K12),推秧单层电源开关(K13)。
图三十二是本发明插秧机运送秧系统的电原理图,运送秧板纵向平行,电机(M1),运送秧板提升电机(M2),推秧电机(M3),运送秩板纵向平行电机控制继电器正转(Q1),反转(Q2),运送秧板提升电机控制继电器正转(Q3),反转(Q4),推秧电机控制继电器正转(Q5),反转(Q6)。
以下将结合运送秧系统的阳图,作本发明插秧机运送秧系统工作描述当运送板板上的秧苗被供分秩系统拉完(如图三十一)供分秧系统发出秧苗补进指令,使K1导通,电源经纵向行程限位常闭开关K4,经纵向反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2,到达纵向正转控制继电器Q1的吸合线圈,使线圈导电吸合继电器Q1,导通自保,(如图二十二),使纵向平行电机(19)正转,纵向电机通过变速装置(18)带动纵向传动链轮(17),使连接在传动链条(26)上的两纵向定位装置(8)向载秧板方向移动,(如图十八)使咬合在纵向定位装置(8)上的运送秧板底部的纵向定位板(13),带动运送秧板通过导向轮(如图二十二)沿纵向导轨向载秧板方向移动,运送秧板与供分秧系统分离,从背负装置向对接的导向轨(27)移动,随着运送秧板的前行,连接在锁定杆(4)上的挡挂块(3)失去运送秧板上摇杆座的定位顶向力,在复位簧弹力作用下,锁定杆(4)前端顶向导向轨(27)的定位孔,使背负装置上的纵向导向轨与纵向导轨(27)对接成直线定位,后端与供秧系统分离,运送秧板沿纵向导轨(27)在定位装置(8)与定位板咬合带动下,继续向前移动,(如图十八)当运送秧板底部两端的托秧杆挡挂销(10),(如图二十二)被对应安装在插秧机平板两侧的托秧杆拉出装置的挡挂杆挡阻,送秧板在电机的带动下,继续向前移动。在挡挂杆对挡挂销的阻力和运送秧板前行拉力下,托秧杆组被拉出,当拉到托秧杆程序位置时,运送秩板底部咬合的纵向定位装置(8)前端将横拦在前面的控制挡挂杆(10)的压杆(12),前端弯曲部分向前推动,使压杆(12)末端移开挡挂杆(10),挡桂杆(10)失去压杆(12)的固定作用,在运送秧板底部挡挂销的推力下,顷倒被拉出的托秧杆组(如图十九),在止动槽和止动杆作用下卡住,托秧杆组成固定伸出,运送秧板末端触动连动开关(如图三十二)K4、K5,K4的断开使纵向平行正转,控制继电器吸合线圈Q1断电释放。继电器断开,电机(19)正转停止,K5的启动导通使电源经提升行程限位常闭开关K7,和提升反转控制继电器的常闭Q4,至提升正转继电器吸合线圈,使继电器吸合导通自保(如图二十二)。提升电机(16)正转,经提升变速装置(15)变速,带动输出轴上的提升传动链轮(13),和换向齿轮(14)使两侧提升链轮,带动两组提升链条的内侧向上移动(如图二十七),使安装在提升链条内侧的提升挂钩(5)上升,钩入运送秧板两端(如图十八)的提升挂槽(14)内,使送秧板被平抬提升,随着运送秧板的提升,其底部的摇杆装置因自重使两摇杆(9)被拉直立,楔块复位簧(4)将两楔块(2),通过连杆(3)连接,推入两摇杆(9)的底部,将两摇杆(9)固定,提升电机(16)继续使运送秧板上升(如图二十七),将横挡在提升槽内的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22)上的电磁伸缩杆(11)向上提升,使过桥轮(15)与推秩主动齿轮(13)和推秩传动齿轮(16)啮合,运送秧板与载秧板前端平行对接,提升装置上部触动开关(如图三十二)K7、K13、K6,K7的断开使提升正转控制继电器Q3线圈释放,继电器断升,提升电机(16)正转停止,K13的导通使推秧系统控制电路导通,K6的导通使电源经推秧正转行程常闭开关K10,经推秧反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6,提升反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4至推秧正转控制继电器Q5的吸合线圈,使继电器导通自保(如图二十二)。推秧电机(20)导通正转,经变速装置(22)带动推秧主动链轮(23),推秧主动链轮(23)通过链条连接(如图十四)带动载秧板上的主动链轮(14),使同轴上的主动齿轮(13),带动啮合的过桥轮(15)和传动齿轮(1 6),带动同轴杆上载秧板两侧的两个传动链轮(17)正向转动,两传动链轮(17)带动其上的链条(18)向前移动,两侧链条(18)带动载秧板两侧的摇杆座(10),(如图十一)沿导向杆(5)向前移动,两摇杆(27)在楔块(11)的垫入固定下,使齿型推秧杆(7)锥型齿与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咬合,在链条(18)的带动下,推动秧苗向平行对接在载秧板前端的运送秧板移动,当移动到单排秧盘完全推入运送秧板时,楔块行程槽(6)以到终端,摇杆座还在电机正转带动下,向前移动,由于连接在楔块(11)上的行程销是嵌入行程槽(6)内,行程槽终端的堵阻力和摇杆座向前的拉力,将楔块(11)拉离两摇杆(27)的底部,两摇杆(27)失去两楔块(11)的固定作用,在秧盘的阻力下向后顷倒,使推秧杆(7)失去两摇杆(27)的高度,推秧杆上锥型齿与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分离,其摇杆座(10)前端安装的行程前触块(24)触动行程连动开关(如图三十二)K9、K10,K10的断开使推秧正转控制继电器Q5的吸合线圈断电释放,继电器Q5断开,推秧电机(20)正转停止,K9的导通,使电源经推秧反转行程常闭开关K11,经正转继电器常闭Q5连锁,至反转控制继电器Q6的吸合线圈导电吸合,使继电器Q6导通自保,推秧电机反转(如图十一)带动推秧摇杆座(10)向后移动,当摇杆座(10)沿导向杆(5)回复,将近终端,由于摇杆向后顷倒,摇杆顷倒的长度使连接在摇杆上的推秧杆末端,先触到后端的支架立柱受阻,摇杆座在电机反转的带动下,继续向后移动,在两侧支架立柱的阻力和两侧摇杆座推力下,摇杆立起,托起齿型推秧杆(7)与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咬合,楔块销(11)在行程槽(6)末端堵阻下,将两楔块(11)拉入两摇杆(27)的底部,固定摇杆,等待下一程序的继续。摇杆座(10)后端的行程触块(25)触动连动开关(如图三十二)K11、K12、K11的断开使推秧反转控制继电器Q6的吸合线圈断电释放,继电器断开,推秧电机(20)反转停止,K12的导通,使电源经提升行程常闭开关K8,经提升正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3,经推秧正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5至提升反转控制继电器Q4吸合线圈导电吸合。继电器导通自保,提升电机(16)反转(如图二十七),使载有秧苗的运送秧板在提升电机反转带动下,将运送秧板下降,过桥轮离合提升装置(22),随运送秧板下降,过桥轮(15)与主动轮(13)和传动轮(17)分离,开关K13断开,推秧系统控制电路断电,以利于手动上秧的进行,运送秧板在提升电机(16)反转带动下,继续下降,运送秧板底部两侧摇杆座上的燕尾定向导向轮落入两纵向导轨,送秧板底部后端的纵向定位板与纵向定位装置槽型咬合,提升挂钩退出运送秧板上的提升挂槽,提升挂钩底部触动提升行程常闭开关K8(如图三十二),K8的断开,使提升反转控制继电器Q4的吸合线圈断电释放,继电器断开,提升电机(15)反转停止,由于运送板在底部摇杆装置的抬高下,运送秧板落下触不到提升启动开关,在纵向定位装置咬合固定下,等待上秧指令的发出(如图三十二)上秧指令使干簧管开关K2导通电源经纵向平行行程常闭开关K3,经纵向平行正转控制继电器常闭Q1至纵向反转控制继电器Q2吸合线圈,导电吸合,纵向反转继电器导通自保(如图二十二),使纵向电机(19)导通反转带动载有秧苗的运送秧板往回移动,随着纵向定位装置(8)的往回移动,一致被纵向定位装置顶开的推秧杆拉出装置的压杆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压杆(12)复位固定挡挂杆(10),等待下一程序。由于送秧板被摇杆装置托起,所以运送秧底部的托秧杆挡挂销因托起触不到挡挂杆(10),电机(9)反转带动载有秧苗的送秩板继续往回移动,至行程终端,纵向定位装置后端触动行程开关(如图三十二) K3,K3的断开,使纵向反转控制继电器的吸合线圈Q2断电释放,继电器断开,纵向电机(19)反转停止(如图二十二),此时,载有秧苗的运送秧板完全着力在送秧板背负架上,其纵向定位装置(8)与运送板底部的定位板咬合定位,载有秧苗的运送秧板被摇杆装置托起,高于供分秧系统,其托秧杆组托着秩苗悬空伸在供分秧系统的上空,还在等待横向移动的供分秧系统的、供分秧板载秧槽与运送秧板上的载秧槽正位对接,当快要接近秧槽正位时,横向移动的供分秧板上,安装的摇杆触动槽与(如图十八、图二十)摇杆楔块拨动杆前端接触,随着供分秧板横向移动正位,将摇杆楔块拨动杆(1)拨动,使摇杆底部的楔块被顶离两摇杆的底部,摇杆失去楔块的固定作用,由于摇杆在制作时留有一定的斜度,在送秧板压力下顷倒运送秧板下落,由于运送秧板被纵向定位装置咬合定位,不能产生纵向移动,摇杆顷倒的长度将摇杆座沿纵向导轨推向前端,在这瞬间(如图二十二)运送秧板上的摇杆座的前端将连接在锁定杆(4)上的挡挂块(3)顶向前端,使锁定杆(4)后端与纵向导轨固定孔分离,前端顶入供分秧板的定位固定孔,使秧板背负架载着载有秧苗的运送秧板与纵向导轨分离与供分秧板连接,运送秧板与横向移动的供分秧板秧槽正位对接,托秧杆组上面的秧盘底部锥型体,落入供分秧板的秧槽内,与嵌在槽中的齿型推秧杆的锥型齿咬合,运送秧板在背负架的锁定杆与供分秧板连接,被横向带动,沿背负架横向导轨(2)随供分秧系统作往复干歇移动,当移动到横向终端时,其安装在横向终端的控制触杆(如图十八、图十九)顶动托秧杆的止动杆(7),使止动杆退出托秧杆上的止动槽,在托秧杆组复位簧(12)作用下,托秩杆组离开供分秧板的平面,缩回运送秧板内,运送秧板由背负架的两锁定杆(4)与供分秧系统连接,横向带动干歇移动,到运送秧板上的秧盘拉完,供分秧系统发出补秩指令,重复程序。
供分秧系统和机械手插秧系统是由供分秧板、摇杆推秧装置,秧盘进位压紧装置,供分秧板横向移动装置,补秧程序启动装置,行驶同步推动装置,秧苗顶出装置,插秧机械手,插秧机械手传动机构,电控装置和空秧盘回收装置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插秧机的供分秧系统和插秧系统作工作原理的描述图三十三是本发明插秧机的供分秧系统和插秧系统的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三十四是本发明插秧机的供分秧系统和插秩系统的后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三十三、图三十四)秧盘压脚板(1)是安装在供分秧板前端的金属板,顶端对应压在供分秩板的部分,为槽齿型结构,秧苗从槽中通过,压脚板(1)两端在连杆的轴向作用下,通过连杆簧(2)的弹力,将秩盘所压部分,压紧定位,当秧盘需要向前移动时,行驶同步推动装置的推动楔块(27)将秧盘压脚板(1)下端的导滚轮杆顶起,秧盘失去压脚板(1)的控制,在摇杆的推动下秧盘向前移动,其压脚板与供分秩前端斜面延伸产生的槽为空秩盘回收过道(15),秩盘压脚板连杆复位簧(2),秧盘压脚板连杆套(3),秧苗顶出杆(4)在推动楔块回复将近终端时,挂动顶出杆传动机构,使秧苗顶出杆将育秧盘内的秧苗顶出育秧巢,使对接的插秧机械手抓握,推秧摇杆座导向杆(5),摇杆座挂动吸合线圈(6),摇杆座挂动电磁伸缩杆(7),当秧苗需要前移时,吸合线圈导电产生电磁场,将电磁伸缩杆上的导磁铁吸合,使伸缩杆伸出,挡在推动楔块前面,在楔块前行时,挂动伸缩杆带动摇杆座向前移动,线圈断电释放。在弹簧作用下伸缩杆复位,齿型推秧杆横连杆连摇杆连接座(8),两端与供分秧板两侧摇杆连接,杆体与多根齿型推秩杆纵向固定,推秧摇杆座(9),在推动楔块(27)的推动下,带动秩盘向前移动,摇杆楔块连接杆(10),在摇杆前行到程序位置时,其连杆末端弯曲部分,挂在上秧装置棘爪固定架(26)上,使楔块拉出两摇杆的底部,摇杆失去楔块的控制,在推力下顷倒,使齿型推秧杆与育秧盘底部锥型体分离,同时其弯曲的末端将上秧装置的记位棘爪向前挂动,使棘爪推动记数轮前行1格,在摇杆座回复终端时,其末端顶在供分秧板后端受阻,将楔块顶入两摇杆底部固定两摇杆,摇杆楔块(11)控制两摇杆,摇杆(12)在直立和顷倒产生的高度差,将连接的齿型推秧杆组升高或落下,使齿型推秧杆的锥型齿与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咬合或分离,齿型推秧杆(13)在摇杆的控制下,推动育秧盘向前移动,供分秧板横向导向杆(14),使供分秧板能产生横向移动,空秧盘回收槽(15),空秧盘回收的过道,秧苗顶出杆固定架(16),秧苗顶出杆复位弹簧(17),在顶出杆失去推动楔块(27)的拉力时,使顶出杆复位。秧苗顶出杆连动轴(18)是传动所有秧苗顶出杆的传动装置。插秧机械手握紧开关(19)是受秧苗顶出杆底部的控制,当推动楔块(27)带动秧苗顶出杆向上顶出秧苗到终点,其末端顶动开关导通,使控制插秧机械手的继电器导通,插秧机械手上的吸合线圈吸合握紧秧苗,秧苗顶出杆传动挂动杆座(20),供分秧板横向移动推动杆座(21),供分秧板横向移动推动杆(22),在推动楔块(27)的斜面推动下,使推动杆产生横向推动,秧苗顶出杆传动挂动杆(23),在推动楔块(27)回复将近终端时,其末端的弯曲钩与推动楔块(27)上的台阶挂合,带动秧苗顶出杆将育秧盘秧巢内的秧苗顶出,秧盘上秧记数带(24)其齿数14齿,与育秧盘的纵向秧数相同,当秧苗推进一个秧位,记数带被棘爪(25),同时推进一位,使安装在上面的磁铁(29)向前移动一位,当秧盘向前移出运送秩板时,磁铁(29)因同步前移与安装在对应点的干簧管开关重合,使开关导通,右记数带控制启动运送秧系统,左记数带控制运送秧板回复。棘爪固定架(26),行驶同步传动推动楔块(27),在动力带动曲轴链轮,使连接的楔块产生往复运动,带动相关机构工作,运送秧系统部分(28),运送秧系统锁定杆(30)是与供分秧系统连接的锁定杆,供分秧板(31),其长度43厘米,宽度2.2米,槽深2厘米的空底槽,其槽数和槽距槽宽都与运送秩板规格一致的铝合金焊接块,在与运送秧板平行对接时成运动送秧板的延伸体,供分秧板两侧安装的摇杆推秧装置,每次推动秧盘为一个秧苗位。
图三十五是本发明插秧机供分秧系统和插秧系统俯视原理结构图。
图三十六是图三十五沿B-B线剖视机械插秧手链轮传动结构原理图。
图三十七是图三十五沿A-A线剖视秧苗顶出杆轴传动原理结构图。
(如图三十五)图中虚线为移动的供分秧板,双点划线为供分秧板沿横向导向杆移动的长度,点划线为传动链条。
左连动开关K1、K2(1),左摇杆线圈L1(2),供分秧板(3),秧苗顶出挂动杆(4),秧苗顶出杆连动轴(5),秧苗顶出杆(6),插秧主动轴(7),秧苗顶出杆连动轴轴承套(8),插秧主动链轮(9),插秧主动轴轴承套(10),插秧机械手传动链轮(11),插秧机械手(12),插秧机械手固定座(13),右连动开关K7、K8(14)插秧机械手链轮推动杆(15),插秧机械手传动链轮(16),插秧机械手主动链轮(17),行驶同步推动楔块(18),供分秧板左横向推动杆(19),横向推动杆套(20),推动杆连动开关K3、K4(21),供分秧板横向推动锯齿板(22),左推动杆吸合线圈L2(23),供分秧板锯齿板连接杆(24),楔块传动曲轴(25),左推动杆吸合线圈L3(26),供分秧板右横向推动杆(27),连动开关K5、K6(28),右摇杆线圈L4(29),曲轴轴承座(30),曲轴传动链轮(31),供分秧板横向导向杆(32)。
图三十八是图三十五供分秧板横向移动装置放大侧视原理结构图。
图三十九是图三十五供分秧板横向移动装置放大俯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三十八、图三十九)推动斜楔块(1)是与行驶同步传动的往复推动,其向前的推动力,在斜面部分作用下,使横向安装的推动杆产生横向移动,推动杆末端滚动轮(2),能减小推动杆末端在推动楔块斜面产生的磨擦力。推动杆(3),推动杆座(4),推动杆复位簧(5)能在推动杆失去横向推力时,使推动杆复位,控制连动开关(6),供分秧板横向移动锯齿板(7)是与推动杆前端铰链结构的弯头组成反齿型咬合,推动杆吸合线圈(8),通过导电产生电磁场将连接在吸合铁芯上的铰链结构的推杆头,在电磁吸合时拉起,使推杆头与锯齿板分离,断电释放,推杆头下落与锯齿板咬合,推杆弯头(9),在推动杆向前推动时与锯齿板成反齿咬合推动供分秧板,回复时其铰链结构,使推杆弯头与锯齿板齿顺齿滑动到下一齿,供分秧板锯齿板连接杆(10)使供分秧板与锯齿板成一连体,推动锯齿板带动供分秧板。
图四十是本发明插秧机供分秧系统电控电原理图。
左摇杆吸合线圈L1,左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L2,右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L3,右摇杆吸合线圈L4,摇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1,左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2,右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3,摇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4。
图四十一是本发明插秧机插秧机械手电控电原理图。
插秧机械手抓握吸合线圈L,插秧机械手抓握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
图四十二是本发明插秧机空秧盘回收装置侧视原理结构图。
秧盘压脚板(1),压脚板连杆簧(2),压脚板连杆套(3),供分秧板(4),空秧盘纵向运输轮(5),纵向运送带(6),横向运送带(7),空盘回收篮(8),推动楔块(9),供分秧板横向导向杆(10)。
秧盘在供分秧工作向前移动,插秧系统将前端秧苗拨出,则留下空秧盘压在压脚板底下,经推秧摇杆的推动,空秧盘经空盘过道,落入纵向转动的空盘运输带上,至横向空盘运输带落入空盘回收篮内。
图四十三是本发明插秧机的插秧机械手前视原理结构图。
图四十四是本发明插秧机的插秧机械手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四十三、图四十四,插秧机械手长18厘米,宽度5.5厘米,抓秧宽度2.2厘米的全塑料压件结构。插秧机械手连接杆(1)是与插秧机械手指座(2)连体的结构件,其杆长为4厘米,直径φ2厘米,机械指支点轴(3),机械指抓握电磁线圈(4),其导电产生的电磁场吸合力使机械指抓握秧苗,断电失去电磁场吸合力,在复位簧的作用下松开秧苗,握紧宽度限位调节螺丝(5),通过人工调节达到最佳抓握秧苗的宽度,机械指(6),抓秧指轴(7),抓秧指(8),当抓握秧苗,插入田土,在田土的阻力下,抓秧指沿抓秧指轴转动,使插入泥土的秧苗达到直立,后端触动机械指开关(9),使吸合线圈断电释放,机械指在复位簧的作用下,松开秧苗,使秧苗插入田土,当机械臂上转,抓秧指在安装于抓秧指轴(7)上的复位簧作用下,达到复位。机械手松开复位簧(10),抓秧指定位簧(11)在机械指断电松开时,辅助机械手松开,使机械手在泥土的阻力下松开秧苗,传动带固定孔(12)是固定传动带达到传动的可靠性。
图四十五是插秧机械臂固定座前视原理结构图。
图四十六是插秧机械臂固定座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四十五、图四十六)插秧机械臂底座固定架(1),插秧机械臂轴套接孔(8),插秧机械臂轴固定螺丝(3),插秧机械臂底座连接螺孔(4)是与插秧机底盘连接的螺丝孔。
图四十七是插秧机械臂前视原理结构图。
图四十八是插秧机械臂侧视原理结构图。
(如图四十七、图四十八)插秧机械臂传动链轮(1)是由动力转换通过链条带动,使插秧臂沿轴往复运动,插秧臂轴承套(2),插秧臂轴(3),其轴中间有传动带固定孔,固定缠绕的传动带达到传动的可靠性。插秧臂(4),其长度36厘米,宽度5厘米,厚度底端6厘米,顶端4厘米的塑料冲压件,为两块对合型的空心结构,传动带伸缩簧(5)为了达到机械手在抓秧和插秧时的正位,机械臂轴在带动小于其轴径的机械手连接杆转动时,由于受转动限位槽的控制,机械手只能达到180度转动行程,而机械臂轴在机械臂的转动下,机械轴还在转动,弹簧的伸缩,解决了拉断传动带的矛盾,并达到机械手180度的转动。机械手转动传动带(6)是通过两轴的固定孔穿过缠绕在两轴,在机械臂插秧时产生的转动角度,带动机械手在转动限位槽的控制下,机械手作180度的转动,十字型连接套横向轴(7),十字型机械手连接套(8),内为机械手转动限位槽。
插秧系统的8个插秧机械手是与供分秧系统连动完成供秧、分秧、插秧程序。其插秧机械手的间距为26厘米,是插入田土秧苗的行距,供分秧板的载秧槽为72槽,横向移动的秧位槽数为9槽,在供分秧板横向干歇往复移动下,使插秧机械手能逐个抓握供分秧板上的育秧盘上的秧苗,当供分秧板横向移动,秧苗抓握完毕,摇杆推秧装置,在程序控制下,将供分秧板上的秧苗育秧盘向前推进一个秧位,使秧苗达到插秧机械手抓握点,如此重复插秧程序。由于插秧的传动是与履带行驶同轴输入,在齿轮的变速下,履带轮旋转1周,插秧推动楔块往复推动5次,插秧机械手插秧5次,履带轮直径为φ30厘米,所以机械手插秧时的株距为19厘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插秧机的供分秩系统插秧系统作工作原理的描述(如图七)动力是通过动力输入轴(13)连接输入,操纵五轴变速装置(1),使动力分配在履带插秧系统输出轴(14)上,在变速齿轮的带动与离合器(20)的控制下,带动插秧系统主动轴(19),经链轮、链条带动(如图三十五)曲轴传动链轮(31)转动,使曲轴(25)带动连接的四块推动楔块(18)作往复的平行推动,当楔块(18)向前移动时,连接在楔块推动杆上的插秧机械手链轮推动杆(15)(如图三十六),经链轮带动插秧主动轴,带动八个插秧机械手(12),同时向田间插秧,同时推动楔块的斜面,在横向推动杆末端导滚轮的滑动作用下,将横向推动杆挤动,由于右横向推动杆上推动杆弯头被提开,左横向推动杆前端弯头推动咬合在供分秧板上的推动锯齿板(7),向右移动,使供分秧板在横向导向杆上,向右移动一个秧位,此时插秧机械手以将秧苗插入田土,当推动楔块回复,带动链轮,使插秧机械手(12)回复到供分秧板抓秧,推动楔块将近回复终点时(如图三十三),回复的楔块(27)带动秧苗顶出杆的传动挂杆(23),使秧苗顶出杆(4),将育秧盘秧巢内的秧苗顶出,其顶出杆的末端,触动机械手握紧开关(19)(如图四十一)K1,K1的导通使电源经机械手松开开关K2,至机械手控制继电器Q吸合线圈,使继电器导通自保。机械手吸合线圈L导电产生磁场吸合,将顶入抓秧指的秧苗握紧,推动楔块向前推动,带动机械手将抓握的秧苗插入田土(如图四十三、图四十四),田土的阻力使抓秧指(8)沿抓秩指轴(7)转动,使秧苗达到直立,其抓秧指末端触动机械手松开开关(9)(如图四十一)K2,K2的断开,使插秧机械手控制继电器Q吸合线圈断电释放,继电器断开,L断电释放,松开插入田土的秧苗(如图三十五),与此同时,推动楔块(18)在横向推动杆的作用下,同时将载有秧苗的供分秧板横向向右推动,使供分秧板向右移动一个秧位,等待下一程序机械手的抓握秧苗,如此重复。当供分秧板被推动向右移动到最后一个程序秧位时,供分秧板上的右推动锯齿板前端,触动连动开关(28)(如图四十)K5、K6,K5的导通,使电源经K2至左横向推动杆上吸合线圈(23)的控制继电器Q2的吸合线圈,导电吸合,继电器Q2导通自保,使安装在左横向推动杆上的吸合线圈(23)L2导电吸合,将连接的左横向推动杆的弯头提起,使弯头与咬合的锯齿板分离,横向推动杆因弯头提起,无法推动供分秧板,K6的导通,使电源经K8至推秧摇杆装置的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4的吸合线圈吸合,继电器导通自保,使并联的两侧推秧摇杆挂动吸合线圈导电吸合(如图三十五),使供分秧板左右两侧的吸合线圈(2)(29)的电磁伸缩杆因线圈吸合伸出,对应在两推动楔块的前端,两侧推动楔块推动,摇杆推秧装置的伸缩杆向前移动,带动推秧摇杆装置,将秧苗向前推进一个秧位,右伸缩杆触动连动开关(14)(如图四十)K8、K7,K8的断开,使控制两推秧摇杆的继电器Q4断电释放,两侧推秧摇杆吸合线圈断电释放,两伸缩杆在复位簧的作用下缩回,K7的断开,使控制右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26)L3继电器断电释放,L3断电,使右横向推动杆前端的弯头落下,与供分秧板的推动锯齿板咬合,当推动楔块向前推动时,右楔块斜面推动右横向推动杆,在供分秧板上的锯齿板咬合推动下,使供分秧板向左移动一个秧苗位,推动楔块往复推动一次,插秧机械手抓握秧苗插秧一次,供分秧板在右横向推动杆作用下,向左移动一个秧苗位,当供分秧板向左移动到最后行程秧位时,供分秧板上的左推动锯齿板前端,触动连动开关(21)(如图四十)K3、K4、K3的导通,使电源经K7至右横向推动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3的吸合线圈,继电器导通自保。右横向推动杆上的吸合线圈L3导电吸合,将连接的右横向推动杆前端弯头提起,与供分秧板上的推动锯齿板分离,右横向推动杆无法推动供分秧板,K4的导通,电源经K1至推秧摇杆吸合线圈控制继电器Q1的吸合线圈,继电器导通自保,使并联的两侧摇杆推秧吸合线圈L1、L4导电使伸缩杆吸合伸出,推动楔块推动摇杆推秧装置,带动秧苗育秧盘向前移动一个秧苗位,将近前推行程终点时,左伸缩杆触动连动开关(1)(如图四十)K1、K2、K1的断开,使推秧摇杆的控制继电器Q1断电释放,两摇杆吸合线圈L1、L4断电,伸缩杆缩回,K2的断开使控制左横向推动杆上吸合线圈的继电器Q2断电释放,L2断电释放,使左横向推动杆前端弯头落下,与供分秧板上的推动锯齿板咬合,在推动楔块推动下,横向推动杆使供分秧板向右移动,重复程序(如图三十三),当推动楔.块每推动一次摇杆推秧装置,使育秧盘向前移动一个秧苗位,其推秧摇杆装置上的摇杆楔块连接杆(10)的后端弯曲部分挂动上秧装置的记数带棘爪,带动记数带,使供分秧板需要补秧时,启动运送秧系统工作。如此连动的重复进行,将秧苗插入田土。
以上是机械手插秧系统和供分秧系统的全部描述。到此,本发明插秧机的越过田埂、上、下田间高度差系统、履带行走转向系统、载秧系统、运送秧系统、供分秧系统、机械手插秧系统全部工作原理,描述完成。
权利要求
1.插秧机越过田埂装置,特别是农田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两侧的两组四根C型底盘大樑<20>的方形槽内,前后各插入安装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成前组平行移动杆<5>和后组平行移动杆<11>,在大樑导滚套<7>和平行移动杆末端导滚轮<9>的滑动作用下,动力带动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组,作单组伸出,缩回,或两组前后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单组全部伸出后,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的长度和,为两个插秧机的机身位长度,在其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顶端垂直安装的,液压升降机构同时顶升下,插秧机被抬起悬空,在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的推、拉力下,插秧机沿以伸出的平行移动杆,悬空移动一个插秧机的机身位置,使插秧机悬空移过田埂。
2.插秧机、上、下田之间高度差装置,特别是农田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两侧C型底盘大樑<20>,两端交叉焊接的底盘横樑杆顶端,各垂直安装,前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15>和后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16>,成前、后、左、右固定对称的四点,其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控制机构,为每组独立控制,在作上、下田之间高度差时,配合权利要求1装置。
3.插秧机履带行走,转向装置,其特征是,履带架与插秧机底盘组成,中心轴<3>磨盘承载结构,其中心轴上安装的圆锥齿轮<12>传动机构,配合权利要求2装置,使插秧机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将插秧机顶起,履带<6>悬空,动力带动中心轴圆锥齿轮机构,使悬空的履带架在空中产生所需的转向角度。
4.插秧机载秧板装置,其特征是槽沟形排列平面结构,其槽沟内是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莰入移动导向槽,平面是育秧盘承载。
5.插秧机摇杆推秧装置,其特征是铰链结构的两摇杆<27>在楔块<11>的控制下,倒复和直立产生的高度差,使连接在摇杆<27>上的推秧齿杆<7>的锥型齿与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3>,达到咬合和分离。
6.插秧机运送秧板越位补进装置,其特征是运送秧板<11>上的伸缩托秧杆组<15>,伸出托着育有秧苗的育秧盘,在运送秧板底部的摇杆<9>直立托举高度,使运送秧板平面,高于供分秧系统推秧齿杆上的锥型齿,使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在越位前移时,不受推秧齿杆阻隔。
7.插秧机运送秧板托秧杆组拉出装置,其特征是铰链结构的挡挂杆<10>,在压杆<12>的楔块作用控制下,挡挂杆成直立的固定杆,与平行前移的运送秧板,底部裸露的挡挂销挂合,在运送秧板前移的拉力下,将托秧杆组<15>拉出,到行程位置时,前移的运送秧板机构,将固定挡挂杆<10>的压杆<12>推开,使固定的挡挂杆<10>成铰链结构。
8.插秧机、供分秧板横向移动装置,其特征是安装在供分秧板左、右两侧的锯齿推动板<7>,与安装在插秧机平面板上的左、右横向推动杆<5>,在动力传动,带动斜楔块<1>往复向前推动下,楔块的斜面,挤动横向安装的横向推动杆,成横向推动,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使安装在左、右两横向推动杆上的吸合线圈,轮番吸合和释放,达到将左、右横向推动杆上的弯头提起或落下,使横向推动杆的弯头与运送秧板上的推动锯齿板咬合和分离。
9.插秧机机械手抓握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械手对接在供分秧板上的秧苗部位,秧苗顶出杆<4>将秧苗的根部顶出育秧巢,顶入对接的抓秧指,并启动插秧机械手的控制继电器导通,使插秧机械手的电磁吸合线圈<4>导电吸合,握紧秧苗的根须部分。
10.插秧机机械手180度旋转装置,其特征是插秧臂<4>在往复摆动插秧时与插秧臂轴<3>之间产生的轴向转动,通过传动带<6>,带动机械手在限位槽<8>的控制下,作固定的180度的转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适用于平原、丘陵、湖区和山区,任何地貌的水稻稻田作业的插秧机。其特点是在不损坏田埂的条件下,能越过田埂和上、下田间1米以内的高度差,能在不损坏田土平整的条件下,插秧机作360度的任意转向和行驶,能在不损伤秧苗的条件下,自动供秧、分秧、插秧,并达到秧苗株距和行距的一致。
文档编号A01C11/02GK1672484SQ2004100230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杨青春 申请人:杨青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