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

文档序号:38084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农艺方法,主要是涉及优质超级稻品种选用、宽行超稀植和安全超高产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寒地“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推广较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由于其适合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提高产量、提高水稻品质、节省种子等诸多优点,深受水稻种植农户的欢迎。但是,由于旱育稀植农艺的播种期较晚,又采取非定位密播,弱苗早插、密植,使该方法存在的生育期短、基本苗过多、基蘖肥过大、消费生长量过大、后期生育衰败等生长障碍因素限制了水稻产量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水稻寒地旱育稀植农艺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研究提供一种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以期建成高光效超高产稻作群体,达到较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基本设计是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包括品种选用、多蘖壮秧培育、施肥插秧、田间灌水、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应变措施农艺技术①、在品种选用技术中,选取发芽率100%、饱满粒率100%的标准化“双百”优质种子,按每公顷用量3.5-6.5kg称取备用;
②、在寒地培育多于2个的均质多蘖壮秧农艺技术中,采用单本或双本大钵体定位超早期、超稀播方法播种,其播种日期为每年3月25日-4月5日之间,超稀播为每平方米定位播种60-100g种子;③、在施肥插秧农艺技术中,采用宽行单本或双本栽培方法,行距36-43cm,每穴单苗或双苗,必须在终霜后进行插秧,插秧期在每年的5月22日-5月30日之间;④、施肥技术采用人工全程深施肥方法,其底肥翻前施,追肥结合晒田“裂纹渗漏、以水带氮”深层施肥;⑤、田间灌水农艺技术中,采取无水层灌溉的“浅湿干循环灌溉法”,即在水稻本田内除作业用水外,不建水层的周期性过水灌溉。
本发明依据“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增产原理,通过选用优质超级稻、大钵体定位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或双)本适期移栽、人工全程深施肥、无水层控水灌溉的农艺技术方法,延扩了水稻营养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光能利用及水稻生育与当地季节进程的协调性和同步性,有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稳产,提高抗逆力,具有增产、节本、增效的作用。其基本技术方法也适合于其他稻区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举实例进行详细说明。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如下1、品种选用选用能在当地正常抽穗、安全成熟的株型紧凑、抗逆性强、叶挺举、比叶重大、丰产性突出并品质优良的大穗型或中间类型品种,种子纯度≥99%,发芽率100%,饱满粒率100%。按每公顷5公斤选取备用。
2、多蘖壮秧培育(1)壮秧标准多蘖壮秧标准为秧龄≥40天,叶龄≥5.5,带蘖≥2个。株高20cm左右,充实度≥0.5,其外观形态为墩实矮壮、基部粗壮扁平、整齐多蘖、叶挺举、植株富有弹力。
(2)选地肥床选平坦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旱田做专用苗田。提倡夏备土,秋打床,规格因地制宜。要遵循“育秧先育土、壮秧先壮根”的原则,常年培肥床土,建立永久性育苗田,在移秧后的秧田,大量施用优质农肥1.5m3/100m2,均匀翻耙施入耕层,使床土有机质含量达到40%-60%。
(3)种子处理以防治恶苗病为重点,严格遵循试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晾芽等种子处理程序。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4)大中棚育苗大中棚育苗规格一般高1.8-2.2m,宽6m,长20m。棚布要开闭式。为超早播,应在上一年就备好床土,搭好棚架,3月5日前扣棚布、化床土。
(5)苗床播种采用单本或双本352孔大钵体定位超稀播、超早期播种育苗培育方法,播种日期为每年的3月25日至4月5日之间,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相对越早越好;超稀播为每平方米定位播种量60-100g。农艺过程是钵体苗①、置床处理每平方米施捣细猪粪5kg,并加同样量的草炭土或山地腐殖土或加硫铵50g、二铵30g、钾肥20g,均匀拌入50cm深的床土内,然后整平浇水消毒,进入摆盘状态,床土要酥松以利摆盘;②、配制营养土用20%山地腐殖土或草炭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其中也可加20%水田土),加10%过筛腐熟猪粪,每公顷需准备1500kg混合土。而后每400kg混合土加硫铵500g、二铵500g、钾肥250g(使用营养剂的按其说明使用,一袋即可),然后再加480g吸水剂,用于20m2的钵盘。每公顷需要400个左右钵体盘;③、将过筛的细土平铺于床面3cm厚,浇足底水接近饱合程度后,按设计好的床面摆盘,盘与床、盘与盘要紧密衔接不能有空隙。边摆边装土或摆完后装土,装满土后刮平浇水消毒(用营养剂则免此程序),然后用定位播种器进行点播,每孔1(2)粒,种子播量60-100g/m2,然后覆过筛细土并进行药剂封闭处理。
(6)苗床管理A、检查床面是否落干,水分不足即行补浇透水;苗出土见绿即撤地膜并通风排出有害气体,蒸发床面多余水分。
B、温度出苗前密封保温,出土后见绿即通风,1叶期不超30度,2叶期不超25度,3叶期不超过20度,插前3-5天同外界温度。
C、水分钵体育苗和隔离层育苗较易缺水,其标志为秧苗早晚露水珠少,通风时秧苗叶片打卷;置床育苗出苗前保床土水分,出苗至3叶期控制浇水。3叶期后按需适时浇水,床上水分要求在80%-90%。
D、防病1叶1心期每平方米用2.5g敌克松1000倍液喷撒,预防立枯病,或用其它已备药品。
E、追肥旱育钵体育苗应酌情适时补肥。旱育苗床一般不追肥,如缺肥时100倍以上的液体肥喷施,而后用清水冲洗二遍。
3、施肥插秧
(1)整地施肥A、施肥水平隔年施农肥(包括秸秆还田)30m3/hm2,施N量120-150kg/hm2,N∶P∶K=4∶2∶1。
B、施肥方法人工全程深施肥;底肥N、P、K总量的50%左右于翻前或耙前全层施入。追肥全N的25%左右于7月1日左右幼穗分化前结合晒田深施。N的15%左右及钾50%于7月15日左右颖花分化前结合晒田深施。超高产栽培一般不施返青肥、分蘖肥。
(2)合理移栽A、插秧时间于当地终霜期后,一般为每年5月22日-5月30日之间,秧苗带药下地。
B、插秧密度及规格宽行单本超稀植,根据品种特性及壮秧程度,土壤肥力,插秧早晚,行距36-43cm(11-13寸),穴距17-20cm(4-6寸),每穴1-2苗;C、质量要求浅插、行直、穴直、穴正、不窝根。拉线规范栽培,保证插期,保证规格。
4、控水灌溉在水稻本田(不包括漏水田、渍水田、盐碱地)实行除作业(包括泡田、耙地、移栽、护苗、施药、施肥等)用水外,进行不建立水层的周期性过水灌溉,特别是井灌稻区和提水灌溉区更应如此,具体操作方法是田面露泥,脚窝没有水再进行不建立水层的过水灌溉。前水不见后水,有效分蘖末期晒田至田面有较大裂纹。
5、除草及防治病虫害(1)除草A、化学除草,按除草剂说明使用(提倡插前封闭,根据杂草情况选用相应的绿色稻米生产允许使用的低毒高效除草剂);B、人工除草二次,在水稻拔节期前完成。并要求割田埂草1遍。
(2)防病A、稻瘟病于七月上旬封锁叶瘟发病中心,亩施用50%稻瘟灵75mL,800-1000倍液防治穗茎瘟,抽穗后必要时再喷一次或用其它备用药品。B、其它病届时按有关方法综合防治。(注意不使用绿色稻生产禁用农药)。
(3)灭虫插秧期偏晚时秧田喷药下地,移栽后喷40%乐果800倍液33kg。也可每亩用2-25mL敌杀死,兑相应量的水,均喷于稻田水里,也可结合除草剂混施。东农V4、V7等茎秆粗的品种在拔节期用乐果或敌杀死防治螟虫。
6、应变措施应变措施作为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必须确立的一项技术环节,应随时掌握水稻生育及其环境动态。一旦发现水稻生长有偏离模式的趋向,应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校正弥补。如查得6月25日田间分蘖达不到计划茎数70%,则应提前增施相应量的幼穗分化前的追肥,以保证茎数及增加每穗粒数,来调整穗粒结构保证产量指标;有超过茎数趋势时,应提前落水烤田等相应技术措施;孕穗期遇低温应深水护胎;插秧期拖后时应考虑提前封闭灭草等,有贪青晚熟迹象,要及时采取使用催熟剂、早撤水等促熟措施。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在黑龙江省铁力市、五常市、宝清县、方正县和建三江农垦分局栽培技术研究区试验中,均质多蘖壮秧带蘖比稀植栽培多2.5个,比超稀植多2.2个;单(双)粒定位超早播比稀植、超稀植提前15天左右,超稀播比稀植、超稀植省种约2/3-1/2;宽行单(双)本栽培比稀植、超稀植扩大6.6cm;终霜后插秧比稀植、超稀植栽培晚15天左右;测试点平均产量648.8公斤/亩,其中高产田块达到813.3公斤/亩。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包括品种选用、多蘖壮秧培育、施肥插秧、田间灌水、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应变措施农艺技术,其特征在于①、在品种选用技术中,选取发芽率100%、饱满粒率100%的标准化“双百”优质种子,按每公顷用量3.5-6.5kg称取备用;②、在寒地培育多于2个的均质多蘖壮秧农艺技术中,采用单本或双本大钵体定位超早期、超稀播方法播种,其播种日期为每年3月25日-4月5日之间,超稀播为每平方米定位播种60-100g种子;③、在施肥插秧农艺技术中,采用宽行单本或双本栽培方法,行距36-43cm,每穴单苗或双苗,必须在终霜后进行插秧,插秧期在每年的5月22日-5月30日之间;④、施肥技术采用人工全程深施肥方法,其底肥翻前施,追肥结合晒田“裂纹渗漏、以水带氮”深层施肥;⑤、田间灌水农艺技术中,采取无水层灌溉的“浅湿干循环灌溉法”,即在水稻本田内除作业用水外,不建水层的周期性过水灌溉。
全文摘要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农艺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标准化“双百”优质稻种,按每公顷5公斤左右,单(双)本大钵体定位超早期、超稀播方法播种,宽行单(双)本栽培,人工全程深施肥,无水层灌溉的“浅湿干循环灌溉法”;本方法延扩了水稻营养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光能利用及水稻生育与当地季节进程的协调性和同步性,有利于寒地水稻的优质、高产、安全稳产,提高抗逆力。
文档编号A01G16/00GK1602665SQ20041004400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日
发明者金学咏, 金正勋, 曹海峰, 张俊宝, 孙涛, 商文楠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