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树脂薄膜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5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覆盖树脂薄膜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树脂薄膜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可以用作例如农房,本发明尤其涉及在树脂薄膜内表面一侧凝聚的水能有效地排放到建筑物外部的建筑物。
作为温室使用的农房其框架一般由连接金属件例如管件与角件以及在框架上伸展的树脂薄膜构成。这种农房的缺点在于,房屋内部易于潮湿,因为屋内热空气与面向房屋内的树脂薄膜一侧接触,水在树脂薄膜上凝聚,树脂薄膜由于暴露在环境空气中,因而温度较低。水沿薄膜内表面一侧滴下,滴下的水又再次挥发到空气中。潮湿的屋内环境使得致病细菌很容易传播。相应的,希望能将凝聚的水排放到房屋外面去。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有一种排水装置,该装置构造为提供一个排水管状截水部件,使其与房屋的薄膜内表面侧接触,截水部件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使滴下来的凝聚水被截水部件接收,接收的水通过与截水部件合适部位如截水部件的末端连接的排水管排放到屋外。
进一步,专利文件1(JP-A-11-42023)披露了通过在乙烯基膜上成孔而形成的农用幕式薄膜,直径在2mm至5mm的单个排水/排气口或者是具有合适间隔的平均直径至少为3mm的许多不同类型的孔,乙烯基膜在其纵向的垂直及水平侧面都有工作裙。
进一步,专利文件2(JP-A-6-205613)披露了带有滴水排放单元的农房作为温室设施,设施中布置了至少两个覆盖材料,从而使得在重叠的内、外覆盖材料的连接部分(A部分),至少内覆盖材料的上边缘与外覆盖材料间隔预定的距离(B部分),而不是完全的紧密接触。
然而,与农房薄膜内表面一侧接触的带有排水管状截水部件的排水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它要求有较大的结构,因而增加了成本。
进一步,或如专利文件1中说明的带有开口的幕式薄膜,其问题在于,空气通过开口进出农房,因此农房的保温效果很小。
进一步,对于通过在框架体上拉伸双薄膜形成的农房,双薄膜之间形成了一个袋状空间,因此通过将农房中的空气吹入袋状空间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如果形成了上述体积的开口或孔,空气就会从开口或孔中逃逸。相应的,很难使薄膜维持在拉伸状态。
另一方面,专利文件2中说明的农房,其缺点在于,由于农房内覆盖材料的上边缘部分与外覆盖材料重叠了预定的距离,没有完全的紧密接触,由于空间部分的通风,因此降低了保温效果,当拉伸双膜在薄膜之间形成袋状空间时,袋状空间中的空气从空间部分逃逸,相应的,也很难使薄膜维持拉伸状态。
进一步,由于农房的内覆盖材料与外覆盖材料重叠了预定的距离,当将重叠部分固定到农房框架体上时,在固定部分固定材料的强度低,农房的抗风压性也很低。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该建筑物能将面向建筑物内部的薄膜表面产生的冷凝水排放到建筑物外面去。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本发明提供了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构成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框架体,屋顶以及/或者通过在框架体上拉伸树脂薄膜而形成的墙,其中,树脂膜的下边缘部分由固定器支撑并将其固定到框架体上,将透水性片材的上边缘放置在树脂膜的内表面一侧,而将片材的下边缘放置在建筑物的外面。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薄膜内表面一侧的冷凝水沿内表面一侧向下流,到达薄膜的下边缘部分,被透水性片材吸收。由于透水性片材是通过固定器与薄膜固定在一起的,吸收的水由于毛细现象而从建筑物内部移到建筑物外部,因此可以将水排放到建筑物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方面,将固定器放在上下树脂薄膜重叠的部位,从而使上树脂膜的下边缘位于下树脂膜的上边缘的外侧,透水性片材插在上下树脂膜之间,从而使得片材的上边缘部分位于上树脂膜的内表面侧,片材的下边缘位于下树脂薄膜的外表面侧。
根据上述提及的情况,沿上树脂膜的内侧表面流下的冷凝水被透水性片材的上边缘部分吸收,由于毛细现象,吸收的水移动到达片材的下边缘部分,流到下树脂膜的外侧表面上,因此能有效的将冷凝水排放到建筑物外部。
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一个方面,每个树脂膜由双膜构成,双膜形成可以引入空气的袋状空间,固定器的位置要能固定双膜的下边缘部分,透水性片材插在由一对双膜形成的空间中,这样片材的上边缘部分就位于双膜中,下边缘部分则位于建筑物的外侧。
根据上述提及的情况,双膜通过在双膜间引入空气可以呈现拉伸状态,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进一步,沿双膜的内侧表面流下的冷凝水在双膜的下边缘部分被透水性片材的上边缘吸收。由于毛细现象,吸收的水移动到达透水性片材的下边缘而排放到双膜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更为优选的一个方面,透水性片材是由扭曲线制得的网孔片材。
根据上述提及的情况,在透水性片材与树脂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细缝,因为即使两个片材都被固定器压缩,扭曲线也不会变形。相应的,能有效的发生毛细现象,沿树脂膜内表面一侧流下的水也能有效的排放到建筑物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方面,树脂膜是透明树脂膜。
根据上述提及的情况,当要求树脂膜透射足量光线时,树脂膜具有优异的透光性。
示意图中


图1所示是用于农房的本发明实例的透视图;图2是农房的前视图;图3是农房的侧视图;图4所示是农房中采用固定器的薄膜固定结构体透视图;图5薄膜固定结构体的截面图;图6是在固定器处夹在薄膜之间的透水性片材实例示意图;图7透视图所示是农房的屋顶斜沟部分;图8是所示是用于农房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的前视图;图9所示是农房中采用固定器的薄膜固定结构体截面图;
图10是农房的侧面图;
图11是将空气吹入农房的双膜的吹风装置示意图。
图1至图7所示农房(温室)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实例。

图1至3所示,农房10具有框架11,该框架由金属管、金属角件等构成。框架11带有由屋栋梁11a、承梁板(pole plate)11b、椽11c等组成带有屋顶,由柱子11d、大头钉11e、贴面带11f、地楞横梁11g等组成的墙。将透明树脂膜20在框架11的外部拉伸形成农房10。进一步,对于如
图1所示的行式农房结构,在屋顶12之间形成屋顶斜沟部分13,12相互邻近。在屋顶12的较低部分形成墙14。框架11不限于如
图1所示的带有双屋顶的情况,框架11也可以是一种很知名的带有弧形屋顶的类型。
举例来说,树脂膜可以是PVC(聚氯乙烯)膜,PE(聚乙烯)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含氟树脂膜或者PVAc(聚醋酸乙烯酯)膜。优选的是PVC膜,PET膜或含氟树脂膜,特别优选的是含氟树脂膜。
这里,“含氟树脂”通常是指通过聚合含氟烯烃得到的合成树脂。本发明中,这种树脂的氟质量含量至少为45%,至少达到50%时尤其常用。举例来说,氟树脂可以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氯乙烯共聚物,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或聚氟乙烯。这些化合物都能用于本发明。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尤其适用于本发明。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含有乙烯及四氟乙烯作为主要成分(乙烯/四氟乙烯的摩尔比通常在40/60至60/40之间),如果要求的话,可以共聚第三个共聚单体组分。尤其适用于本发明的情况是,乙烯/四氟乙烯摩尔比在40/60至60/40之间,优选比例在45/55至55/45之间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分子式为CH2=CH-CnF2n+1(其中,n是从2到10的整数)、摩尔百分比在0.1至10mol%之间,优选摩尔比在0.3至5mol%之间的全氟烷基乙烯基单体单元(例如,该单元来自CH2=CH-C4H9或CH2=CH-C6H13)。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本身是广为人知的,举例来说,它可以采用JP-B-59-50163中说明的方法制备。进一步,可以使用由Asahi玻璃公司销售的商标名为“AFLON COP”的商业产品。上述说明的氟树脂可以根据已知的工艺,如挤出工艺、膨胀工艺等形成薄膜。
树脂膜的厚度优选10至700μm,20至500μm更佳,更优选的是在40至300μm之间。
透明树脂膜20在靠近墙12及墙14的承梁板11b的地方重叠,上下膜20a、20b重叠的部分采用固定器30固定。进一步,下膜20b的下边缘部分用位于墙14下端的固定器30之类在地楞横梁11g处固定。
现在来说明用来在承梁板11b处固定上下膜20a,20b的固定结构体。如图4及图5所示,固定器30由固定在承梁板11b或类似结构上的固定盘31以及组合到固定盘31上的固定盘32构成。固定盘31由基盘部分31a、弯曲成凹槽的两个侧面部分31b以及通过将两个侧面部分31b朝内侧弯曲形成的边缘部分31c组成,基盘部分由伸长盘制得。固定盘32带有由伸长盘制得的基盘部分32a、弯曲边在一侧的侧面部分以及在另一侧弯曲成L形的侧面部分32c。具体的,形成侧面部分32c时,32c能将基盘部分32a朝其一个表面弯曲一个锐角,再将基盘朝外侧弯曲,使之与基盘部分32平行,其中,基盘部分32的自由端是弯曲的,这样基盘就能面向与表面相反的一侧弯曲一个锐角。
透水性片材40夹在上膜20a的下边缘部分与下膜20b的上边缘部分之间。这三个薄片夹在固定盘31与固定盘32之间固定。这种情况中,将三个薄片排列,从而使上膜20a的下边缘在最外面,透水性片材在上膜的内侧,下膜20b的上边缘部分位于透水性片材的内侧。透水性片材40的上边缘位于上膜20a的内表面一侧,其下边缘部分位于下膜20b的外表面一侧。
通过将侧面32b与弯曲固定盘31的一个侧面部分31b形成的袋状部分接触,将固定盘31的另一侧部分31b与弯曲侧面部分32c的第二个弯曲部分接触并强制推固定盘32,可以将固定盘32连接到固定盘31上。这种情况中,在固定盘31与固定盘32之间,上下膜20a,20b与透水性片材40被夹紧,因此可以牢固地固定这些薄膜。
如图5所示,透水性片材40的上边缘部分位于上膜20a的内表面一侧,也就是说,它面向农房10的内侧,其下边缘位于下膜20b的外侧,也就是说,它面向农房10的外侧。因此,在上膜20a内表面一侧上冷凝的水沿表面流下,水从透水性片材40的上边缘部分开始被吸收。接着,水由于毛细现象渗透移动到片材40的下边缘部分。由于透水性片材40的下边缘部分位于农房10的外侧,因此冷凝水可以排放到农房外部。这个实例中,透水性片材优选是带状,从而能分布在固定器30的整个长度上。
只要透水性片材40能在被固定器30固定的状态下使水渗透并能将水排放到农房外部,该片材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推荐采用合成树脂丝(例如聚乙烯树脂丝)织物或无纺织物、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特别优选扭曲合成树脂丝形成的网状片材。这类片材可以作为农用防风设备,例如“Morika防风网”(商标名,由MorishitaKabushiki Kaisha制造)。
透水性片材40是采用拉舍尔经编编织(纱罗编织)合成树脂丝41的绞合线42形成的网状片材,每个片材的厚度在0.05至0.7mm之间,其中每个筛眼的尺寸(相邻绞合线之间的距离)约在1至50mm之间。由这种绞合线42形成的透水性片材即便是在片材被固定器30紧紧夹紧的情况下也不会引起丝线41之间的空间倒塌,同时片材具有良好的毛细现象,水可以很好的渗透。筛眼更优选的尺寸为1至25mm之间。
图7描绘了固定结构的一个实例,其中,在屋顶12上伸展的透明树脂膜20的下边缘部分由固定器30固定在相邻屋顶12之间形成的斜沟部分13上。这种情况中,排水管15位于斜沟部分13上,覆盖屋顶的透明树脂膜20的下边缘部分由位于排水管15两侧的固定器13固定。这种情况中,透水性片材40位于膜20的内表面侧,从而使片材40的上边缘面向位于农房内侧的固定器30的上方,下边缘则面向固定器30的下方以便延伸到排水管15处。
相应的,如图7所示实例中,水在膜20的内表面侧冷凝,膜20在屋顶12上伸展,水沿内表面流下,被位于固定器30上方的透水性片材40吸收,吸收的水由于毛细现象渗透到片材40中,并从透水性片材40的下边缘排放到排水管15中。结果,可以将在位于农房10的屋顶12上的膜20内表面一侧冷凝的水转移到农房外部排放到排水管15中。排水管15中收集的水在排水管15的任一方向移动,通过位于排水管15末端的泄水管排出。
透水性片材40还插在沿地楞横梁11g排列的固定器30的部件之间,从而使得在组成墙14的透明树脂膜20的内表面一侧冷凝的水以及沿内表面流下的水可以通过插在沿地楞横梁11g排列的固定器之间的透水性片材40排放到屋外。
图8至11所示是应用于覆盖有双膜的农房的发明实例。
在由标记10a表示的农房中,双膜21,22拉伸覆盖在框架11上。双膜21,22采用固定器30在其低端固定,从而在双膜之间形成袋状空间。

图11所示,吹风机50位于农房10a的内部,吹风机50通过软管51连接到管52上。管52与许多供气管53连接,供气管53的自由端在农房的内侧穿过膜22伸到袋状空间23中。如图8所示,排气管54与内侧的膜22连接以便将送入的空气排到农房内侧。
相应的,由吹风机50向农房10a内部提供的空气(暖空气)通过软管51被吹入双膜21,22之间形成的袋状空间23中,管52及供气管53向双膜21,22充气使其处于拉伸状态,并通过排气管54回到农房10a的内部。因此,通过拉伸双膜21,22,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房10a的保温效果。
然而,农房10a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冷凝水产生在双膜外膜的膜21的内表面侧,并且在双膜21,22的下边缘部分聚集。进一步,如果在膜间聚集的水中产生了藻类,并且双膜21,22是透明膜时,光的透射可能会被阻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发明中,在双膜21,22的下边缘部分插入具有预定间隔的矩形透水性片材40。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在承梁板11b上,上双膜21a,22a及下双膜21b,22b由固定器30固定,将上双膜21a,22a的下边缘部分定位,从而使其位于下双膜21b,22b的上边缘的外部,在上双膜21a,22a之间插入透水性片材40。由固定盘31及固定器30的固定盘32挤压,将上、下双膜及透水性片材固定。结果,透水性片材40的上边缘位于上双膜21a,22a之间,下边缘则从上双膜21a,22a延伸并定位于下双膜21b,22b的外部。
采用这种方式,在上双膜21a,22a之间的冷凝水,尤其是在膜21a的内表面侧及沿膜内表面侧流下的冷凝水到达双膜21a,22a的下边缘部分后,水被透水性片材40的上边缘部分吸收;由于毛细现象,水渗透进入透水性片材40,并从片材40的下边缘部分排放到农房10a的外部。这种情况中,当冷凝水在双膜21a,22a的下端部分聚集至一定程度时,水沿水平方向散布。相应的,没有必要将透水性片材40分布在固定器30的整个长度上,只要如本实例中的说明,将矩形透水性片材以预定间隔布置就足够了。
透水性片材40也布置在地楞横梁11g处的固定器30上,从而使得组成墙13的双膜21b,22b之间的冷凝水能从膜的下边缘部分排出。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决不受该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8至11所示带有双膜21,22的农房10a中,采用固定器30将30平方厘米的透水性片材40以200cm间距固定在承梁板11b以及地楞横梁11g上。使用的透水性片材是网状片材“Morika防风网”(商标名,由Morishita KabushikiKaisha制造),该片材是拉歇尔经编针织形成的(在两个经向三个纬向纱罗编织厚度为330dtx(300denier)的聚乙烯线与17英寸的织物(经向),网孔尺寸1.5mm)。
在形成农房10a的一部分的双膜21,22之间注入1升水。水可以在10秒钟内通过位于双膜下边缘部分的透水性片材40排放到屋外。
对比例1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农房10a,但不使用透水性片材40。在农房10a中种植了蕨类植物。结果,在双膜21,22间冷凝的水聚集在膜的下边缘,高度达到5至10cm。水中产生了藻类及真菌,因而太阳光被逐渐阻隔,对种植造成了影响,蕨类植物的质量降低,产量降低。
对比例2采用与对比实施例1相同的农房10a。不使用透水性片材40。在农房10a中种植了草莓。结果,在双膜21,22间冷凝的水以与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聚集在膜的下边缘。水中产生了藻类及真菌,因而太阳光被逐渐阻隔,草莓的质量降低,产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在面向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内部的树脂膜表面冷凝的水可以从屋内排放到屋外,因为水沿膜表面向下流;水被位于膜下边缘部分的透水性片材吸收,由于毛细现象,水到达透水性片材的下边缘。相应的,只要采用简单的结构,同时又不会影响保温效应就可以有效的将树脂膜表面的水排放到屋外。进一步,水是通过透水性片材排出的,没有必要在垂直重叠的薄膜之间提供间距来排水。进一步,薄膜的下边缘部分可以通过强压在框架上固定,在固定部分可以获得满意的薄膜固定强度及良好的排水能力。
举例来说,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农房,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如展区的房屋等。
2003年12月26号申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示意图及总结在内的整个日本专利申请No.2003-433368在这里都引作参考。
权利要求
1.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包括组成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框架、屋顶以及/或者在框架上拉伸树脂膜形成的墙,其特征在于,树脂膜的下边缘部分由固定器固定到框架上,放置透水性片材,使其上边缘部分位于树脂膜的内表面侧,其下边缘位于建筑物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透水性片材是由绞合线制成的网孔片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网孔片材的网孔尺寸在1至50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树脂膜是透明树脂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树脂膜是含氟树脂膜。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树脂膜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固定器被置于上下树脂膜重叠的地方,从而使上树脂膜的下边缘部分位于下树脂膜的上边缘部分的外侧,透水性片材插在上下树脂膜之间,使其上边缘部分位于上树脂膜的内表面侧,其下边缘部分位于下树脂膜的外表面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有树脂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每个树脂膜由双膜构成,双膜形成袋状空间以引入空气,提供固定器使其固定双膜的下边缘部分,透水性片材插在一对双膜形成的空间中,使片材的上边缘部分位于双膜之中,下边缘部分位于建筑物外部。
全文摘要
覆盖有树脂膜10的建筑物,包括组成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框架11、屋顶以及/或者在框架上拉伸树脂膜20形成的墙。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膜的下边缘部分由固定器30固定到框架上,放置透水性片材40,使其上边缘部分位于树脂膜的内表面侧,下边缘位于建筑物的外部,因此,可以将在面向建筑物内部的膜表面冷凝的水排放到屋外,而不会影响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A01G9/14GK1636708SQ20041006158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6日
发明者石崎良明 申请人:旭硝子绿色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