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6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即N-酰基-色胺及N-酰基-5-羟色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防治植物白粉病的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未见有N-酰基-色胺及N-酰基-5-羟色胺衍生物作为药物的报道,更未见有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的报道。本发明基于发现和研究新类型的天然活性物质,通过抗植物自粉病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吴茱萸吲哚生物碱具有抗植物白粉病活性,且显著强于先导物,作为新型的抗植物白粉病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制备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取吴茱萸果实和茎叶,粉碎成粗粉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得浸膏,以5%的酸水捏溶,过滤后的酸水溶液先用石油醚脱脂后,以28%的氨水碱化至PH10,以氯仿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氯仿得总碱,用石油醚∶氯仿∶甲醇为1∶12∶0.5和氯仿∶二乙胺为10∶1进行反复硅胶常压柱层析(LC),低、中压柱层析(LPLC、MPLC),真空柱层析(VLC),常压及真空干柱层析(DCC、VDCC),得式(I)化合物,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式[I]化合物在制备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将化合物直接使用,也可在化合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常规载体制成适合的剂型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
用本发明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的制备取吴茱萸干燥果实生品20kg和茎叶6.8kg,粉碎成粗粉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得浸膏,以5%的酸水捏溶,过滤后的酸水溶液先用石油醚脱脂后,继以28%的氨水碱化至PH10,继以氯仿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氯仿得总碱,再用石油醚∶氯仿∶甲醇为1∶12∶0.5和氯仿∶二乙胺为10∶1进行反复硅胶常压柱层析(LC),低、中压柱层析(LPLC、MPLC),真空柱层析(VLC),常压及真空干柱层析(DCC、VDCC),得式(I)化合物3.1克。
羟基吴茱萸碱(式(I)化合物) (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即式(I)化合物,黄色片晶(乙醇),m.p.165℃变红,195℃分解;MSm/z319(M+,77),301(M-H2O,100),286(M-H2O-CH3),257(16),186(65),134(80);IR(KBr)cm-13404,3270,1682(C=O),1664(C=O),1516,1484,1396,1288,1232,1204,743;1H和13CNMR(δppm,DMSO,400MHz,见生物碱(1)的13C化学位移(δ,ppm,DMSO)(溶剂为C5D5N)和生物碱(1)的1H化学位移(δ,ppm,DMSO)(溶剂为CDCl3)数据。
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1),黄色片晶(乙醇),m.p.165 ℃变红,195℃分解;EIMS m/z319(M+,77),301(M-H2O,100),286(M-H2O-CH3),257(16),186(65),134(80);IR(KBr)cm-13404,3270,1682(C=O),1664(C=O),1516,1484,1396,1288,1232,1204,743;1H NMR(δ,ppm,DMSO)6.47(t,7.2,H-1),6.91(d,4.8,H-2),6.68(d,8.4,H-3),6.91(d,4.8,H-4),4.09(d,5.6,H-7),3.16(t,5.6,H-8),7.68(d,8.0,H-9),7.11(t,7.2,H-10),7.30(t,7.2,H-11),7.42(d,8.4,H-12),11.77(s,H-13),3.43(s,N14-CH3);13C NMR(δ,ppm,DMSO)110.9d(C-1),133.5d(C-2),114.2d(C-3),131.4d(C-4),117.0s(C-4a),174.7s(C-5),46.9t(C-7),20.5t(C-8),122.5s(C-8a),124.5s(C-8b),120.0d(C-9),120.9d(C-10),125.7d(C-1 1),112.8d(C-12),138.4s(C-12a),126.0s(C-13a),161.1s(C-13b),149.8s(C-14a),29.5q(N14-C).
2、从步骤1所得化合物抗白粉病活性试验(1)菌种植物白粉病菌株。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用于植物白粉病的培养。
(3)抗白粉病菌活性测定1)化合物对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化合物浓度配制取1mg样品,用无水乙醇完全溶解,并定容至1ml,制成1000μg/ml的母液,-20℃保存。实验前临时将化合物母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并使溶液的乙醇浓度固定为10%。白粉病病叶放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一星期,挑取培养基上真菌菌落边缘的少许菌丝于中间滴有不同浓度的该化合物的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并记录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计算该化合物抑制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结果证明式(I)化合物具有抗植物白粉病活性,对植物白粉病菌株生长抑制浓度为35(μg/ml)。
由表1可知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也随之增加。
从表1中和连续施药三次后白粉病烟苗的大田表现症状可以得到用70μg/ml的吴茱萸生物碱连续试药三次后白粉病症状基本消失,烟苗经过一周后进入正常生长阶段。
表1不同浓度吴茱萸生物碱抑制白粉病菌落的效果培养后的菌落直径平均值培养基编号 时间 10μg/ml 20μg/ml 30μg/ml 50μg/ml 70μg/mlG1 1天19.6 21.2 22.5 23.4 25.9G2 2天22.7 24.5 26.1 27.9 30.1G3 3天26.1 27.8 28.2 29.4 32.5G4 4天28.9 29.1 30.2 31.5 33.7G5 5天31.2 32.5 34.3 35.6 37.8G6 6天32.7 33.4 36.7 37.2 38.权利要求
1.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取吴茱萸果实和茎叶,粉碎成粗粉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得浸膏,以5%的酸水捏溶,过滤后的酸水溶液先用石油醚脱脂后,以28%的氨水碱化至PH10,以氯仿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氯仿得总碱,用石油醚∶氯仿∶甲醇为1∶12∶0.5和氯仿∶二乙胺为10∶1进行反复硅胶常压柱层析(LC),低、中压柱层析(LPLC、MPLC),真空柱层析(VLC),常压及真空干柱层析(DCC、VDCC),得式(I)化合物,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即可。
3.权利要求1式[I]化合物在制备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一种抗植物白粉病的药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羟基吴茱萸吲哚类生物碱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文档编号A01N43/90GK1685819SQ20051001080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郝小江, 李艳梅, 张仲凯, 何红平, 左国营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