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绿色蔬菜大豆秸秆无土栽培的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23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护地绿色蔬菜大豆秸秆无土栽培的基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保护地绿色蔬菜大豆秸秆无土栽培的基质。

背景技术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大豆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全省常年大豆播种面积260多万公顷,占全国大豆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年产豆秸375余万吨,为本发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地优势条件。
黑龙江省已将“绿色食品开发”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无论是产品认证、监测面积,还是生产总量、市场开发、骨干加工企业、销售额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各省之首。然而,随着蔬菜生产面积的迅速增加,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通常蔬菜生产田在使用3-4年以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蔬菜病虫害加重,品质和产量下降等蔬菜连作障碍,为了保持蔬菜的产量水平,农户普遍采用的措施是不断增加化肥施用量和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农药,从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超标,蔬菜产量、品质下降,效益明显下滑的恶性循环。
研究和实践表明,无土栽培是克服蔬菜作障碍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彻底的途径。但无论是传统的北方基质栽培,还是东南沿海的营养液膜法(NFT)栽培、华南的深水培都是用化学肥料所配制的营养液来满足作物养分、水分供应,存在较多弊端。一方面营养液的配制和供肥系统的管理技术难度较高,加之供配制营养液用的专用化肥(如硝酸钙、硝酸钾、硫酸镁及微量元素等)成本较高,使之难以被广大生产者掌握和运用;更为致命的缺点是营养液中硝态氮(N-NO)的含量占总氮量的90%以上,导致蔬菜产品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过高,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营养液无土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而本发明以大豆秸等农产废弃物为栽培基质,不用传统土壤,并以有机物料为养分来源,从根本上铲除了土传病害根源,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不会出现过多的有害无机盐,有效消除蔬菜连作障碍,所生产的蔬菜产品可达到A级、AA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
本发明以我省(黑龙江省)大量的农产品废弃物——大豆秸秆资源的再生利用为特色;以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以实现绿色蔬菜或有机蔬菜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新蔬菜的土壤栽培模式,突破无土栽培必须使用化学营养液的传统观念,实现以农产废弃物(大豆秸秆)取代土壤作为栽培基质,以优质有机肥取代传统无土栽培中化学营养液的绿色蔬菜栽培。
本发明面向黑龙江省300万亩设施蔬菜产业,以其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将为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开辟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大豆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以优质有机肥取代无土栽培中的化学营养液,并配套以普通清水滴灌。其具体配方由两部分组成 1、基质配方大豆秸∶玉米秸∶炉渣=5∶2∶3。
2、有机肥选配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消毒鸡粪15kg。
另外需配有简易的栽培系统,如栽培槽、滴灌系统等设施和材料。
栽培槽用红砖、塑料板、水泥板等建造,标准为高15-20厘米,内径宽48厘米,槽距80厘米,在槽的底部铺一层0.1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虫传染。栽培槽走向选择南北延长。
滴灌系统具备自来水设施或建水位差1.5米的蓄水池,以单个棚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除外管道用金属管,棚内管道及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用塑料管,每槽内铺设滴灌带2条,用普通清水灌溉。
栽培基质、有机肥选配与处理粉碎大豆秸、粉碎玉米秸、过筛炉渣三者以5∶2∶3的体积比混匀,于使用前15天堆20-25厘米厚圆堆,喷潮湿后覆盖塑料薄膜以消毒灭菌;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加入同样方法消毒的鸡粪15公斤,与基质混匀后即可填入栽培槽。
具体实施方法 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及高效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 BA 508 B05)的资助下,采用本发明技术于2003-2005年在吉林大安市叉干镇国家“十五”农业科技攻关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节能日光温室春番茄大豆秸秆基质栽培。
基质配方、处理及设施条件 温室有效面积667平方米,温室内设置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槽、滴灌设施等。以节能日光温室常规土壤栽培为对比。
1、栽培槽温室东西向,中间留80厘米做过道,南北面各留30厘米,过道两侧用砖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内径宽48厘米,槽边框高24厘米,槽距72厘米,每槽长5米。槽底部铺一层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层的砖压紧膜边,膜上销3厘米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一层编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
2、滴灌设施建水位差为1.5米的蓄水池,单个温室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棚内主管道用塑料管,栽培槽内铺设滴灌带1-2根。
3、栽培基质有机基质为粉碎大豆秸、玉米秸;无机基质为过筛炉渣,比例为大豆秸∶玉米秸∶过筛炉渣=5∶2∶3。使用前15天将基质混匀并堆成25厘米厚圆堆,喷湿盖膜以高温消毒灭菌,然后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5公斤消毒鸡粪,混匀后填入栽培槽。
4、无土育苗 选用耐低温、弱光、丰产、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毛粉802,采用人工无土穴盘育苗法,按照前述基质与有机肥比例配好育苗基质,按常规育苗法进行温度和水分管理,苗龄45天出盘定植。
5、栽培管理 肥水管理定植初期1-2天滴灌一次;开花坐果后,晴天每天9点钟和14点钟各滴灌一次,阴天每天10点钟滴灌一次,每次时间均为15-20分钟(一般每天每株浇水0.8~1.2升);盛果期适当延长浇水时间,增加滴灌次数。
定植20天追肥1次,以后于盛果期追肥2次(其间隔为15天),每次每株追番茄无公害专用肥10克,肥料均匀撒施在离根部5厘米处。
温度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22-25℃,夜间10-15℃;坐果后白天25-28℃,夜间12℃左右。
整枝与保果、疏果整枝时只保留主轴结果,侧枝10-15厘米时打权,摘除全部叶腋内的侧枝。盛花期选晴天于早晨7-9点钟用10ppm至15ppm的2,4-D溶液蘸花以提高坐果率;每株留3-4个果穗,其余花果及时疏除。
对2003-2005年节能日光温室春番茄大豆秸秆基质栽培和节能日光温室春番茄普通土壤栽培试区的番茄产品品质及其产量、产值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番茄绿色食品的主要卫生指标检测及标准 表2日光温室春番茄大豆秸秆基质栽培产量效益调查分析 可见,由于本发明从蔬菜栽培基质到所施用的肥料均以有机物料为主,经过加工处理(高温)后,在其分解释放养分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有害无机盐;从根本上铲除了土传病害根源,大大减少农药用量,经检测所生产的蔬菜产品达到了番茄A级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表1)。
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大豆秸秆基质栽培与普通土壤栽培相比,番茄产量、产值和效益都有极显著提高,幅度分别达到47.19%、59.81%、75.37%(表2)。虽然大豆秸秆基质栽培使生产成本提高了34.75%,但由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冲抵了成本增加因素,使番茄产品每公斤成本反而降低了8.96%(0.05元/kg),加之秸秆基质栽培的番茄产品品质与外观俱佳,销售价格相对较高(+0.15元/公斤),最终获得极显著提高于普通土壤栽培的产值和效益。
此外,采用本发明可以显著地节约用水,大豆秸秆基质栽培番茄全生育期用水量122吨/667m2,而普通土壤栽培采全生育期用水量达274吨/667m2,节水率达55.47%。
综上,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越性可实现大量农产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从根本上铲除土传病害根源,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所生产的蔬菜产品可达到A级、AA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较普通土壤栽培产量、产值和效益分别提高40%、50%和60%以上,产品每公斤成本较普通土壤栽培有所降低;节水率达50-70%;采用的栽培管理系统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更可观的是,采用本发明进行绿色蔬菜生产不受土地条件限制,不占用良田,可在大量盐碱化、荒漠化土地上进行绿色蔬菜生产,实现严重退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上的新突破。在目前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该区域为黑龙江省最大的盐碱荒漠区)发展战略实施中以及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该区为世界三大片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高效利用上,必将充分发挥其突出的优势,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地绿色蔬菜大豆秸秆无土栽培的基质,其特征在于以大豆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以优质有机肥取代无土栽培中的化学营养液,并配套以普通清水滴灌;其具体配方由两部分组成
a、基质配方大豆秸∶玉米秸∶炉渣=5∶2∶3;
b、有机肥选配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消毒鸡粪15kg;
另外需配有简易的栽培系统,如栽培槽、滴灌系统等设施和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保护地绿色蔬菜大豆秸秆无土栽培的基质。本发明以农产废弃物再利用为特色,突破无土栽培必须使用化学营养液的传统观念,创新蔬菜土壤栽培模式,可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采用本发明所生产的蔬菜产品可达到A级、AA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较普通土壤栽培产量、产值和效益分别提高40%、50%和60%以上;节水率达50-70%。采用本发明进行绿色蔬菜生产不受土地条件限制,可在盐碱化、荒漠化土地上生产绿色蔬菜,实现严重退化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A01G1/00GK1914998SQ20051001719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长江, 李秀君, 马文荣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