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文档序号:323834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鱼类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是一种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苗种是海水鱼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确保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海水鱼苗培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鱼苗的培育要依赖活饵。虽然到目前为止,鱼类鱼苗培育中,运用活饵要优于人工配合饲料,但广泛应用时活饵也有不利的一面,为了确保活饵的供应连续稳定,则需要建立一条“食物链”培养藻类和浮游动物,而投资建立这条“食物链”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活饵培养在生产管理上有很大困难,易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活饵产量和营养价值不稳定。Person-Le Ruyet等(1993年法国)计算出舌齿鲈幼体培养中活饵的费用,发现当育苗到45日龄时,用于活饵的费用占生产费用的79%。在幼体前3个月中的培育中,活饵的费用占50%。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研究出人工配合饲料,来代替活饵培育海水鱼类幼体,这种饲料可以大幅度节省生产投资,满足幼体的营养需求。而且产量和质量持续稳定。在最近几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可以全部替代或部分替代活饵的微粒饲料,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微颗粒饲料仍无法达到用活饵饲喂的效果,尤其是鲆鲽类。刘悦等(1995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用微颗粒饵料饲喂牙鲆的幼苗,发现微颗粒饵料的效果不如活饵,当给幼苗投喂轮虫时,幼苗的存活率为36.33%;而投喂微颗粒饵料时,幼苗的成活率仅为3.67%。张利民等(1998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了海洋鱼类仔稚鱼微粒配合饲料具有较强的水中稳定性,在水中可保持24h不溃散。但仔稚鱼的消化率、成活率较低,而且鲆鲽类的白化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制方法,全部替代或部分替代活饵,提高鲆鲽类幼体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降低鲆鲽类幼体的白化率。
本发明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其技术方案主要是微颗粒饲料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非营养性添加剂的选择、微颗粒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
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蛋白源原料选用白鱼粉、虾粉、贻贝肉混合;添加剂采用胰蛋白酶制剂,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
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预处理1、选用阿根廷鱿鱼,搅碎至5.5mm,按2 2g/kg的比例添加甲酸(85%)并混合均匀,使pH达到3.65±0.06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再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2、选用鳕鱼肉,搅碎至5.5mm,用甲酸(85%)调PH=4,添加酸性蛋白酶(w/w,50,000Ug-1),并混合均匀,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
微颗粒主饲料配方白鱼粉5%,虾粉30%,贻贝粉25%,水解鱿鱼蛋白粉10%,水解鳕鱼蛋白粉18%,鱼油5%,卵磷脂2%,盐酸甜菜碱0.3%,维生素1%,矿物质1%,淀粉2.7%。
微颗粒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选择β-胡萝卜素和胰蛋白酶,β-胡萝卜素为90mg/kg,胰蛋白酶为1000mg/kg。
加工工艺技术首先要注意鲆鲽类微颗粒饲料的主配方,应满足鲆鲽类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中鱼粉为优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分别为优质虾肉和贻贝经70℃干燥超微粉碎至0.075mm,鱼油、卵磷脂为无酸败、氧化气味,其它原料也无发霉、变质、结块、虫害等,饲料原料95%通过0.075mm孔试验筛。主配方按饲料用量充分混匀后,分别加入90mg/kgβ-胡萝卜素,1000mg/kg的胰蛋白酶。使其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以2%的褐藻酸钠作粘合剂,以螺杆饲料成型机积压成型,为防止营养成分的破坏,将饲料颗粒置于真空泵50℃干燥24小时,饲料颗粒破碎至50-125μm,125-200μm,200-400μm备用。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的对比,具有以下特点
1、饲料中添加了多种蛋白源,可使饲料有一个合理的营养组分,良好的物理性能,水中稳定性强,在水中保持30小时不溃散。
2、本发明的微颗粒饲料具有选择性扩散的特性,易于分散不结团,适合的沉浮性。沉降速度达到25cm/h。
3.由于在饲料中添加了水解鳕鱼蛋白粉和胰蛋白酶制剂使饲料可消化性增强;饲料中添加了甘氨酸甜菜碱及水解鱿鱼粉,极大地增强了微粒饲料的诱食性。可代替40%-70%的生物饵料,可使鲆鲽类幼体存活率提高18.8%,白化率降低30%,特殊增长率提高2%。
实施方式本发明技术,利用优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水解鳕鱼蛋白粉及水解鱿鱼蛋白粉等,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微粒饲料,饲喂海水鲆鲽类鱼,可代替40%-70%的生物饵料,可使鲆鲽类幼体存活率提高18.8%,特殊增长率提高2%,白化率降低30%,水中稳定性强,在水中保持30小时不溃散。具有选择性扩散的特性,易于分散不结团。沉降速度达到25cm/h。
试产微颗粒饲料1吨,应用效果良好。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配制方法。
本发明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其技术方案主要是微颗粒饲料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非营养性添加剂的选择、微颗粒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
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蛋白源原料选用白鱼粉、虾粉、贻贝肉、水解鳕鱼蛋白粉及水解鱿鱼蛋白粉混合;添加剂采用胰蛋白酶制剂和β-胡萝卜素。
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预处理1、选用阿根廷鱿鱼,搅碎至5.5mm,按22g/kg的比例添加甲酸(85%)并混合均匀,使pH达到3.6 5±0.06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再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2、选用鳕鱼肉,搅碎至5.5mm,用甲酸(85%)调PH=4,添加酸性蛋白酶(w/w,50,000Ug-1),并混合均匀,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
微颗粒主饲料配方白鱼粉为5%,虾粉为30%,贻贝粉为25%,水解鱿鱼粉为10%,水解鳕鱼蛋白粉为18%,鱼油为5%,卵磷脂为2%,盐酸甜菜碱为0.3%,维生素为1%,矿物质为1%,淀粉为2.7%。
微颗粒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选择β-胡萝卜素和胰蛋白酶,β-胡萝卜素为90mg/kg,胰蛋白酶为1000mg/kg。
加工工艺技术首先要注意鲆鲽类微颗粒饲料的主配方,应满足鲆鲽类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中鱼粉为优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分别为优质虾肉和贻贝经70℃干燥超微粉碎至0.075mm,鱼油、卵磷脂为无酸败、氧化气味,其它原料也无发霉、变质、结块、虫害等,加入饲料原料95%通过0.075mm孔试验筛。主配方按饲料用量充分混匀后,加入分别加入主饲料0.009%的β-胡萝卜素和0.1%的胰蛋白酶,使其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以2%的褐藻酸钠作粘合剂,以螺杆饲料成型机积压成型,为防止营养成分的破坏,将饲料颗粒置于真空泵50℃干燥24小时,饲料颗粒破碎分别至50-125μm,125-200μm,200-400μm备用。
最佳实施配方的筛选过程微颗粒饲料的饲喂效果与饲料配比及饲料原料的质量密切相关,应使配合饲料满足鲆鲽生长需要,饲料原料中鱼粉为优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分别为优质虾肉和贻贝经70℃干燥超微粉碎至0.075mm,鱼油、卵磷脂为无酸败、氧化气味,其它原料也无发霉、变质、结块、虫害等,饲料原料95%通过0.075mm孔试验筛。主配方按饲料用量充分混匀后,分别加入90mg/kg的β-胡萝卜素为,1000mg/kg的胰蛋白酶。使其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以2%的褐藻酸钠作粘合剂,以螺杆饲料成型机积压成型,为防止营养成分的破坏,将饲料颗粒置于真空泵50℃干燥24小时,饲料颗粒破碎分别至50-125μm,125-200μm,200-400μm备用。
完成上述配制首先要对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及加工工艺进行筛选,掌握适当的技术参数。包括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及适宜的添加量;微颗粒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微颗粒饲料预处理原料的适宜添加量;加工工艺的筛选。
1.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及适宜的添加量分别采用白鱼粉A、虾粉
B、贻贝粉C及复合蛋白源D(是由鱼粉、虾粉、贻贝粉及鱿鱼水解蛋白粉组合而成),配方如表1,分别加入上述原料主饲料重量百分比0.09%的β-胡萝卜素,0.1%的胰蛋白酶,充分混匀,采用上述配方制成配合饲料,分别饲养牙鲆、大菱鲆及半滑舌鳎,观察其对成活率、特殊增重率,白化率的影响,如表2,表3和表4。
表1各组饲料配方

表2不同投喂组合对半滑舌鳎变态前后的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2可以看出当替代活饵料2/3(67.7%)时,半滑舌鳎的存活率和特殊增长率都高于投喂生物饵料组。
表3试验饲料对大菱鲆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3可见用微颗粒饵料替代3/4的活饵料,大菱鲆的特殊增长率不受影响,成活率稍低于100%的活饵组,于50%活饵组相似。。
表4不同微颗粒饲料对大菱鲆白化和生长的影响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4本发明的微颗粒饲料可使大菱鲆的白化率降低30%。
微颗粒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选取平均干重为仔鱼为2.74mg的半滑舌鳎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0.05%,0.1%)胰蛋白酶,以生物饵料组作对照,观察半滑舌鳎仔稚鱼对微颗粒饲料的利用率的影响,试验时间为25天,结果如表5。
表5添加不同含量胰酶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时间25天)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表5可见添加0.1%的胰蛋白酶的微颗粒饲料的特殊增长率和成活率均高于其它微颗粒组。
预处理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适宜添加量水解鱼蛋白一直被认为是稚鱼的优良蛋白源,许多实验都证明水解蛋白在稚鱼营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水解蛋白部分替代蛋白质,有助于仔稚鱼对人工饲料的消化吸收,并会提高仔稚鱼的生长率和成活率。分别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20%,40%,60%水解鳕鱼蛋白,对照组为本发明饲料。观察其对20日龄的半滑舌鳎仔稚鱼的生长、存活的影响。喂养时间为20天,饲养结果如表6。
表6不同含量水解鳕鱼蛋白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的生长、存活的影响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由表6可见对照和水解蛋白20%组的特殊增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
加工工艺的筛选分别采用冷冻干燥、50℃负压干燥和90℃常压干燥,观察其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如表7饲料。
表7不同的加工工艺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注同一列上角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由表7可见冷冻干燥组和50℃负压干燥组的成活率和特殊增长率高于90℃干燥组,但冷冻干燥组和50℃负压干燥组的成活率和特殊增长率无显著差异,由于冷冻干燥的费用较高,所以选用50℃负压干燥。
权利要求
1.一种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饲料和添加剂组成,它的主饲料,是由白鱼粉、虾粉、贻贝粉、水解鱿鱼蛋白粉、水解鳕鱼蛋白粉、鱼油、卵磷脂、盐酸甜菜碱、维生素、矿物质、淀粉组成,其用量按主饲料100份计,其配料配比是白鱼粉为5份,虾粉为30份,贻贝粉为25份,水解鱿鱼蛋白粉为10份,水解鳕鱼蛋白粉为18份,鱼油为5份,卵磷脂为2份,盐酸甜菜碱为0.3份,维生素为1份,矿物质为1份,淀粉为2.7份。它的添加剂是β-胡萝卜素和胰蛋白酶,其用量按主饲料100份计,则β-胡萝卜素为0、009份,胰蛋白酶为0.1份。
2一种含权利要求1的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非营养性添加剂的选择、微颗粒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选择蛋白源原料选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解鱿鱼蛋白粉和水解鳕鱼蛋白粉混合;添加剂采用胰蛋白酶制剂,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微颗粒饲料原料的预处理1、选用阿根廷鱿鱼,搅碎至2.5mm,按22g/kg的比例添加8 5%的甲酸,并混合均匀,使pH达到3.65±0.06,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再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2、选用鳕鱼肉,搅碎至2.5mm,用85%甲酸调PH=4,添加w/w,50,000Ug-1酸性蛋白酶,并混合均匀,于室温下贮藏10天,在贮藏期间充分搅动。用旋转蒸发仪蒸至水分含量达到50%,冷冻干燥至水分含量10%。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微颗粒主饲料配料和用量以主饲料100份计,白鱼粉为5份,虾粉为30份,贻贝粉为25份,水解鱿鱼粉为10份,水解蛋白粉为18份,鱼油为5份,卵磷脂为2份,盐酸甜菜碱为0.3份,维生素为1份,矿物质为1份,淀粉为2.7份。颗粒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选择β-胡萝卜素和胰蛋白酶,以主饲料100份计,则用量β-胡萝卜素为0、009份,胰蛋白酶为0.1份。加工工艺技术饲料原料中鱼粉为优质白鱼粉,虾粉、贻贝粉分别为优质虾肉和贻贝肉,经70℃干燥、超微粉碎达0.075mm,鱼油、卵磷脂为无酸败、氧化气味,其它原料也无发霉、变质、结块、虫害等,饲料原料95%通过0.075mm孔试验筛;主配方按饲料用量充分混匀后,以主饲料为100份计,则β-胡萝卜素为0、009%,胰蛋白酶为0、1%。使其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加入2%的褐藻酸钠作粘合剂,以螺杆饲料成型机积压成型,为防止营养成分的破坏,将饲料颗粒置于真空泵50℃干燥24小时,饲料颗粒分别破碎至50-125μm,125-200μm,200-400μm,备用。
全文摘要
一种鲆鲽鱼类微颗粒饲料的配比及配制方法。其配料和用量是白鱼粉5%、虾粉30%、贻贝粉25%、水解鱿鱼蛋白粉10%、水解鳕鱼蛋白粉18%、鱼油5%、卵磷脂2%、盐酸甜菜碱0.3%、维生素1%、矿物质1%、淀粉2.7%;添加90mg/kg β-胡萝卜素、1000mg/kg胰蛋白酶。其加工工艺是按主配方饲料用量充分混匀后,分别加入β-胡萝卜素,胰蛋白酶,使其充分混匀,变异系数≤10%,以2%的褐藻酸钠作粘合剂,积压成型,后置于真空泵50℃干燥24小时,饲料颗粒分别破碎至50-125μm,125-200μm,200-400μm。本发明可大规模应用于鲆蝶类的苗种生产,可代替40%-67%的生物饵料。经生产应用,可使鲆鲽类幼体存活率提高18.8%,特殊增长率提高2%,白化率降低30%,水中稳定性可保持30小时不溃散。具有选择性扩散的特性,易于分散不结团。沉降速度达到25cm/h。
文档编号A23K1/16GK1726802SQ20051004432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梁萌青, 常青, 王加林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