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水产养殖中,寻找仔鱼的合适饵料,减少在开始摄食的关键时期种群死亡率是各国养殖业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研究大量生产桡足类,以期达到商品化的目的。与目前海产养殖常用的开口饵料轮虫和卤虫相比,桡足类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桡足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少量摄食动物性饵料,体内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富含脂肪酸和氨基酸,最具吸引力的是桡足类含有较高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而以轮虫和卤虫养殖鱼类时,常常要额外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桡足类作为饵料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提供不同粒径大小的饵料。桡足类从无节幼体到成体,体长范围变化较大(100-2000μm),可以满足鱼类幼体在各个时期对饵料颗粒大小的需求。因此,培养桡足类种群可为水产养殖鱼类提供新型、优质的开口饵料和育肥饵料。此外,在海洋生态学研究当中,一直困扰我国海洋桡足类研究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桡足类室内实验种群,活体实验只有通过捕捞获得,工作进展极大地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种群变动的影响。野外桡足类种群动力学的研究中由于很难找到一个同生群,因而使连续追踪其生长,繁殖获得重要生物学参数变得非常困难,而实现室内桡足类种群培养将可以为桡足类跨世代的连续研究发展提供必要有实验材料。而桡足类室内培养中,最为关健的问题就是建立适宜于桡足类种群生长、繁殖的室内培养装置。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的装置,以期获得较高经济价值,并为我国桡足类种群科研发展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采用该装置可实现桡足类种群在室内大量繁殖的目的,使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下部与水质调节箱连接,培养箱外壁安装回流管,回流管的上端与培养箱上部连接,回流管的下端置入水质调节箱内,水质调节箱内安装泵,泵通过水管与培养箱连接,水管与取卵管一端连接,取卵管另一端放置在水质调质箱外部,培养箱顶部是敞开式,水质调节箱底部安装排水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水管上安装流量计和阀门。取卵管与水管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阀。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培养箱是圆柱体,圆柱体底部是锥体,培养箱的锥体处安装O型圈,O型圈上安装第一过滤网。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方案培养箱外壁均布安装6根回流管,将回流管进入培养箱的入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或者回流管进入培养箱的一端安装套管,在套管上安装过滤网。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孔径是220-500μm。在培养箱1的锥形体底部与水管7的连接处向上40-60mm处安装O型圈15。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使桡足类种群的室内培养成为现实,为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安全的装置,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海产养殖企业培养桡足类饵料,并为科研单位研究桡足类种群提供了实验装置。本发明还具有制造成本低、桡足类种群的繁殖成活率高,使中型桡足类密度可达15-20ind/l,大型桡足类可达10-15ind/l,并能实现桡足类卵与成体的分离,能够及时更新培养用海水,不需另外的水处理措施,所有部件均可随时维修、更换等优点。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中1是培养箱,培养箱1下部与水质调节箱11连接,培养箱1外壁安装回流管2,回流管2的上端与培养箱1连接,回流管2的下端置入水质调节箱11内,回流管2又可以安装4根、6根、8根等,优选6根,对称均布安装,可使每根管口处涡流强度大大降低,同时可避免在培养箱1顶部出现单向水流。水质调节箱11内安装泵9,该泵9可采用潜水泵等。泵9通过水管7与培养箱1连接,水管7与取卵管12一端连接,取卵管12另一端放置在水质调质箱11外部,取卵管12用于收集桡足类卵,也可排出桡足类粪便及藻类残体等沉降的悬浮物,以便保持培养箱1清洁。培养箱1顶部是敞开式,水质调节箱11的顶部也中敞开式。水质调节箱11底部安装排水管6。水管7上安装流量计3和阀门8。取卵管12与水管7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阀10。也可安装防逆流膜,以防水倒流。培养箱1是圆柱体,圆柱体底部是锥体,锥体高度约210mm,锥体的锥底部与水管7连接。锥体处安装O型圈15,其安装方式可以是在锥体的内壁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安装O型圈15,O型圈15上安装第一过滤网13。O型圈15安装在培养箱1的锥形体底部与水管7的连接处向上40-60mm处,例如可以是40mm、50mm或60mm等,优选50mm。在回流管2进入培养箱1的入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14。为了进一步方便清洗过滤网,可在回流管2进入培养箱1的一端安装套管,套管上安装过滤网14。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4的孔径是220-500μm均可。例如过滤网的孔径可以是220μm、350μm、450μm或500μm等,可根据培养的桡足类个体大小予以调节。本发明所述的水质调节箱11可以安装在支架4上,以便于使整个装置更稳定。
本发明采用该装置培养桡足类种群的方法如下根据培养箱的容积取海水置入培养箱内,然后加入桡足类中华哲水蚤成体500只左右,雄雌比例约4∶1,如在培养箱1内加入大型桡足类中华角水蚤成体300只,则雄雌比例约2∶1,然后打开阀门16,使预冷的新鲜海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水质调节箱11,同时采用气泵对水质调节箱11内的海水进行充氧,水质调节箱11内放置气石或曝气管。当水质调节箱11内的水充满后关闭阀门16,再打开泵9,将富氧的海水经泵9通过水管7打入培养箱1内,并在水箱内产生水流,流量计3控制的水流大小可为13-20ml/s,优选16.2ml/s和19.4ml/s。当培养箱1内的水达到顶部时,经6根回流管2回流至水质调节箱11内,使水质调节箱11内的海水和培养箱1内的海水形成循环。这种循环需要持续10-12小时左右,即泵9和充气泵需开10-12小时左右,然后关闭,静止约10-12小时。对于桡足类中华哲水蚤成体的种群培养需要泵9和充气泵工作12小时左右,然后静止12小时左右,对于大型桡足类中华角水蚤成体的种群培养,泵9和充气泵需工作10小时左右,静止10小时左右。当泵9和充气泵停止工作后,打开排水管阀门17,将水质调节箱11内的水放出,然后再充入预冷的新鲜海水,进入下一个循环。本发明所述的潜水泵和充气泵在工作状态时,最好在无光照状态下,静止时可在光照状态下。
本发明所述的过滤网也可称筛绢,它安装在O型圈上的作用是分离桡足类成体和卵,防止成体对卵的残食,同时可阻止成体进入下部水质调节箱11内,还可以分离沉积在底部的粪便和饵料残体,过滤网安装在回流管2进入培养箱1的入口处的作用是,防止成体进入水质调节箱11内。
本发明所述回流管2经过试验优选如下直径是70mm,绕培养箱1外壁6根对称排列,可减少种群死亡。
权利要求
1.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下部与水质调节箱(11)连接,培养箱(1)外壁安装回流管(2),回流管(2)的上端与培养箱(1)上部连接,回流管(2)的下端置入水质调节箱(11)内,水质调节箱(11)内安装泵(9),泵(9)通过水管(7)与培养箱(1)连接,培养箱(1)顶部是敞开式,水质调节箱(11)底部安装排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管(7)与取卵管(12)一端连接,取卵管(12)另一端放置在水质调质箱(1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卵管(12)与水管(7)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阀(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箱(1)是圆柱体,圆柱体底部是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箱(1)的锥体处安装O型圈(15),O型圈(15)上安装第一过滤网(1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箱(1)外壁均布安装6根回流管(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管(2)进入培养箱(1)的入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管(2)进入培养箱(1)的一端安装套管,套管上安装过滤网(14)。
9.根据权利要求5、7或8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4)的孔径是220-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培养箱(1)的锥形体底部与水管(7)的连接处向上40-60mm处安装O型圈(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下部与水质调节箱连接,培养箱外壁安装回流管,回流管的上端与培养箱上部连接,回流管的下端置入水质调节箱内,水质调节箱内安装泵,泵通过水管与培养箱连接,水管与取卵管一端连接,取卵管另一端放置在水质调质箱外部,培养箱顶部是敞开式,水质调节箱底部安装排水管。采用该装置可实现桡足类种群在室内大量繁殖的目的,使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
文档编号A01K63/04GK1736183SQ200510044400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捷, 孙松, 李超伦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