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2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
背景技术
大鼠的生物净化需要对剖腹产乳鼠进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是模拟大鼠母鼠给乳鼠喂奶的过程,要求制作形状近似于母鼠乳头的乳胶制品对乳鼠进行哺乳,还要方便进行人工哺乳的人员的操作,为了达到良好的哺乳效果,这种人工乳头必须柔软、粗细适当,对给刚剖腹产出的乳鼠哺乳时所用的乳头要求更高。
以往哺乳装置使用的乳头的制作方法很难做到规范化,制出的乳头厚度难以控制,一般存在内径过大、乳头过硬等缺点,用此类乳头给乳鼠喂乳,只适用某些乳鼠,对于新生乳鼠不太合适,要训练乳鼠吸吮,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而对于长大的鼠来讲,这样的乳头又显得太小,因大鼠的嘴不能完全紧密地裹住乳头,容易吸入空气造成吸吮困难,大大影响了哺乳质量。且以往哺乳装置的盛乳容器的高度往往不便调节,使得哺乳时乳的流速不易控制调节,常会发生乳鼠呛乳情况,同时,操作人改变哺乳姿势也很容易影响乳的流速,因而在哺乳时操作人不能随意改变姿势,一定程度上给操作人增加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效果良好的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使用该装置哺乳大鼠可使大鼠的吸吮过程顺利,大大地提高了哺乳效果。
一种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试管架和可固定在试管架上且可沿试管架上下移动的试管夹,试管夹上夹有盛乳容器,盛乳容器下端通过软管与人工乳头相通,软管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的盛乳容器可采用管状容器或注射器。
所述的人工乳头的内径为0.6-1.6mm,外径为1.0-2.8mm,长度为4-5cm。
所述的软管为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采用了试管架,可使装置放置平稳,不易倒伏;采用了试管夹,通过调节其高度可任意改变盛乳容器的高度,从而调节乳的流速,适应人工哺乳时人的姿势的改变。
2、配备了5种不同规格的针对大鼠不同生长期设置的乳头,可根据大鼠的不同生长期选择适合的乳头对其进行哺乳,哺乳的成活率高。
3、人工乳头的长度较以往设计的乳头长,适于手工操作,较使用镊子操作,更容易控制乳的流速,可减少乳鼠呛乳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包括试管架1和可固定在试管架1上且可沿试管架1上下移动的试管夹2,试管夹2上夹有盛乳容器,盛乳容器下端通过软管4与人工乳头6相通。软管4上设有控制阀5,通过该控制阀5可控制软管4中乳的流速。软管4可采用硅胶管,其长度为1-1.5m。
盛乳容器可采用一般的管状容器3或注射器7,如图2所示,本装置采用注射器7作为盛乳容器,因注射器7上带有刻度,可更加精确大鼠的喂乳量,提高哺乳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配备了5种根据大鼠生长期设置的不同规格的人工乳头5,这5种人工乳头的规格列表如下

因5种人工乳头是根据大鼠不同生长期而设置,可在大鼠的不同生长期选择适合的乳头对其进行哺乳,哺乳的成活率高。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为乳鼠哺乳时,先根据大鼠的生长期为其选择适合的人工乳头6,将选好的人工乳头6安装到本装置上,打开控制阀5调节好软管4中乳的流速,即可对乳鼠进行人工哺乳。因本实用新型配设的人工乳头5的长度为4-5cm,较以往设计的人工乳头长,方便手工操作,比以往使用镊子操作,更容易控制乳的流速,可减少乳鼠呛乳情况;同时调节试管夹2的上下位置也可对盛乳容器3中乳的流速进行调节,这样便于操作人在哺乳大鼠时改变姿势,更加适用于人工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试管架(1)和可固定在试管架(1)上且可沿试管架(1)上下移动的试管夹(2),试管夹(2)上夹有盛乳容器,盛乳容器下端通过软管(4)与人工乳头(6)相通,软管(4)上设有控制阀(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乳容器可采用管状容器(3)或注射器(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乳头(6)的内径为0.6-1.6mm,外径为1.0-2.8mm,长度为4-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4)为硅胶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大鼠人工哺乳用装置,包括试管架和可固定在试管架上且可沿试管架上下移动的试管夹,试管夹上夹有盛乳容器,盛乳容器下端通过软管与人工乳头相通,软管上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备了5种不同规格的针对大鼠不同生长期设置的乳头,可根据大鼠的不同生长期选择适合的乳头对其进行哺乳,哺乳的成活率高;且乳头的长度较以往设计的乳头长,适于手工操作,较使用镊子操作,更容易控制乳的流速,可减少乳鼠呛乳情况。
文档编号A01K9/00GK2824561SQ200520014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兰娟, 王建国, 卢领群, 戴方伟, 萨晓婴 申请人:浙江大学,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