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98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蚁防治系统,尤其是一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在地下构筑狭窄的、蜿蜒曲折的通道,去寻找食物。它们通过取食树根、原木、树桩、木块和植物枯枝落叶等,为巢群提供稳定而充足的食物。在自然界中,白蚁在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生物类群。只有当其侵入建筑内危害时,才能成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的对象。
长期以来,防治白蚁的标准方法是将杀虫剂药液施在土壤中。其目的是在建筑物周围和建筑物下面形成一道连续的药物屏障,以阻止白蚁的侵入。如果白蚁想穿越经药物处理的土壤,要么被药物杀死,要么被药物的气味驱走。但现实中,人们很难用化学药物形成一道无懈可击的屏障。白蚁往往通过一些非常隐蔽的入侵点而侵入室内危害。同时,化学屏障处理需要将大量的化学药物施在建筑物下或其周围土壤中,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且又环保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上开有一组出入孔;壳体内设有放置白蚁诱饵的诱饵盘,该诱饵盘上固接有便于将诱饵盘提出的拉杆。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述方式进一步完善诱饵盘上设有将壳体内空腔隔成两部分的隔片,该隔片上开有一组通孔。
壳体主体呈正六棱柱形,其底部呈锥体形。
壳体主体呈椭圆形,其上端开口并加盖。
壳体顶部设有指示线。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白蚁防治的效果好,对环境没有污染,应用范围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掉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去掉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出入孔2,诱饵盘3,拉杆4,隔片5,通孔6,指示线7,诱饵8,顶盖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这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主体呈正六棱柱形,其底部呈锥体形,该形状便于将装置埋于土中。壳体1顶部设有将壳体1密封的顶盖9,顶盖9上设有指示线7。该壳体1上开有一组出入孔2;壳体1内设有放置白蚁诱饵8的诱饵盘3,该诱饵盘3上固接有便于将诱饵盘3提出的拉杆4。诱饵盘3上设有将壳体1内空腔隔成两部分的塑料隔片5,该隔片5上开有一组通孔6。
将该装置埋于土中,白蚁可从出入孔2进入,将诱饵8拖回蚁巢食用。使用时,将该装置埋于建设物、林木果树的周围以及水库堤坝、城市绿地中。在壳体1内放置诱饵8(如木屑等),进行监测。指示线7露于地表外,以作标记。然后,定期查看诱饵8,若诱饵8减少,则可确定有白蚁侵入。此时将诱饵8换成有毒的诱饵,工蚁会将取食该诱饵并带回蚁巢,给其它白蚁食用,互相传毒给群体,即可将整个白蚁群毒死。因此,本实用新型既环保,白蚁防治的效果又好。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主体呈椭圆形。该形状外形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该壳体(1)上开有一组出入孔(2);壳体(1)内设有放置白蚁诱饵(8)的诱饵盘(3),该诱饵盘(3)上固接有便于将诱饵盘(3)提出的拉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诱饵盘(3)上设有将壳体(1)内空腔隔成两部分的隔片(5),该隔片(5)上开有一组通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主体呈正六棱柱形,其底部呈锥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主体呈椭圆形,其上端开口并加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指示线(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蚁防治系统。长期以来,防治白蚁的标准方法是将杀虫剂药液施在土壤中,在建筑物下面形成一道连续的药物屏障,以阻止白蚁的侵入。该方法防治效果不好,且对环境有污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上开有一组出入孔;壳体内设有放置白蚁诱饵的诱饵盘,该诱饵盘上固接有便于将诱饵盘提出的拉杆。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白蚁防治的效果好,对环境没有污染,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01M1/10GK2779873SQ20052010089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0日
发明者许如银 申请人:许如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