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9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属于一种能同机实现玉米的摘穗、剥皮、秸秆切割铺放、果穗装车多项操作的小型农机具。
背景技术
随着精深加工产品链的不断延伸,眼下的玉米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近年来国内玉米的种植量也在迅速地增加,这就为这种作物的田间机械化作业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现有的手工收割作业和小型化玉米收获机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尽管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大型玉米收获机的设计,但是由于其产品的价格很高,目前还只能适合于大型农场使用,而一些市场需求极大的中小型玉米收获机的设计眼下还十分少见。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6391.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走式小型玉米收获机》,尽管是由于没有经过实审的过滤,该项专利中的许多保护特征看上去都有些令人眼熟,权利要求的表述也都过于笼统,但从该设备的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来看,可以说还是符合目前玉米种植业基本需求的。当然该设计也有许多不完备之处,首先是在该设计中大都采用皮带方式传动的,尤其是在摘穗装置和剥皮装置的传动中,也都有一只辊子是靠皮带来带动的,这种设计的缺点显然是很多的。我们知道农用机靠前轮来输出动力其安全可靠性本来就是很差的,再加上这种设计不仅需要增加一套离合装置,还更容易造成传动运转的不协调现象。具体应用实践证实,如果皮带稍有打滑,就会因为两辊相碰而使皮带脱落,严重地影响了作业的连续性。另外,该设计的剥皮装置上的剥皮辊采用的是橡胶辊和金属辊配合,这种设计不仅玉米穗皮子的剥净率不算太高,而且果穗的损失率也很大。还有一点就是该设计的切秆装置的动力是通过万向节来传递的,这种设计也有些过于繁琐。最后一点就是该设计的每套拨禾器上都平行地设有外长、内短的两套拨禾链轮系统,相对于以皮带型传动为主的原有设计,这对链轮的运转常常会发生不同步现象,从而影响作业的连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三个,一是提供一种传动平稳,作业连续化程度高的摘穗装置和剥皮装置传动系统。二是提供一种剥净率高,而且损失率很小的剥皮辊组合。三是提供一种传动设计简捷,漏切率小,留茬低的切秆装置。
与现有技术的设计相似,本实用新型也是由自走装置、扶倒装置、拨禾装置、摘穗装置、剥皮装置、切秆装置、前后升运装置和动力输出及分配装置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动力分配及输出装置的主传动轴设有前、中、后三根,通过设在每根轴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底盘上,动力一轴设在收获机的中部,从动力机引出动力,再通过传动链向前传递给动力三轴,向后传递给动力二轴。摘穗装置和拨禾装置在动力三轴上同轴取力,即摘穗装置的动力是直接由设在动力三轴中部的一对锥齿轮提供的,拨禾装置的动力则是由设在动力三轴两端的链传动系统送出,并经过一个伟动换向机构传递给拨禾链轮。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可以保证摘穗装置和拨禾装置同步运转,不仅传动平稳,而且也不损失动力。而采用链传动代替皮带传动,其运转显然是会更加平稳,更换及维护也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剥皮装置上两组剥皮辊的动力输入也是通过各自的锥齿轮从动力一轴上同轴引出。本设计其它装置传动也都是通过链轮或皮带从这三根轴上引出的。
另外,在拨禾装置的设计中,我们仅设有一条拨禾链,即拨禾链和拨禾链轮为单排设计,安装在扶倒装置“V”字型入口的外侧。这种改进不仅使结构得以简化,避免了双链轮运转的不同步现象,而且经过试用其拨禾操作的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剥皮装置上的剥皮辊全部采用橡胶辊,剥皮装置由两对橡胶螺纹辊和橡胶平辊组合呈“V”形排列构成,这种改进不仅没有降低玉米穗叶的剥净率,而且损失率却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切秆装置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经过多次筛选,认为采用四块刀片组成的切秆刀切秆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切秆刀每组四片等分固定在切刀轴上不仅没有漏切现象,而且留茬高度也是最低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首先是提供了一种传动平稳,作业连续化程度高的摘穗装置和剥皮装置传动系统,由于动力输入装置的一轴取力以及链传动系统的采用,使摘穗装置和剥皮装置的运转始终处于同步、协调状态,二是由于剥皮辊全部采用了橡胶辊,因而产生了剥净率高,而且损失率很小的剥皮效果。三是因为采用了由四块刀片组成的切秆刀,因而取得了理想的切秆效果,不仅没有漏切现象,而且留茬高度也是最低的。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适用于收获行距在60-72cm之间的植株,能满足多种种植模式的需要,一次可收割两行,同机实现玉米的摘穗、剥皮,秸秆切割铺放、果穗装车等项操作。具有整机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农户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图3为摘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切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例1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自走装置、扶倒装置1、拨禾装置2、摘穗装置3、剥皮装置9、切秆装置6、前升运装置5、后升运装置10和动力输出及分配装置8组成。自走装置采用改制的小四轮拖拉机底盘4和柴油发动机11作动力,在底盘4和柴油发动机11的前端装有变速箱,在其另一侧设有驾驶室12,在底盘4的中部设有框架式的中央架体7,前部则设有平面矩形的前部架体20。扶倒装置2为上下折叠式,呈“V”字型安装在底盘4的最前端。拨禾装置2由拨禾链23、拨禾链轮22和传动换向机构24组成,在拨禾链23上分段固定有拨禾挡板19,拨禾链23和拨禾链轮22为单排设计,安装在扶倒装置1“V”字型入口的外侧。摘穗装置3由两对安装在前部架体20上的拉茎辊26,及安装在拉茎辊26上的锥齿轮21、齿轮25和拉茎辊上方的摘穗板27组成,呈前低后高的状态安装在扶倒装置1的内侧,其前端通过高度调节螺栓活动连接在底盘4的前部,后端通过铰轴15铰接在中央架体7上,在拉茎辊26的前端设有尖形导锥和调心轴承。详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分配及输出装置8的传动轴设有三根,通过设在每根轴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底盘4上,动力一轴14设在收获机的中部,从动力机引出动力,再通过传动链向前传递给动力三轴16,向后传递给动力二轴13。摘穗装置3和拨禾装置2由动力三轴16同轴取力,即摘穗装置3的动力是直接由设在动力三轴16中部的一对锥齿轮21提供的,拨禾装置2的动力则是由设在动力三轴16两端的链传动系统送出,并经过转向机构24传递给拨禾链轮22。剥皮装置9由两对橡胶螺纹辊28和橡胶平辊29组合呈“V”形排列构成,安装在底盘4的中部,动力通过两对锥齿轮31、34传递给剥皮辊28、29,各辊之间用圆柱齿轮30联动,详见图4。本实用新型剥皮装置9上的两组剥皮辊28、29的动力输入也是通过各自的锥齿轮31、34从动力一轴14上同轴引出的。前升运装置5为一斜卧的输送槽,其内装有带刮板18的升运链条17,其链轮由皮带轮33带动,前升运装置5安装在摘穗装置3下端的中心位置上。其底部设有与摘穗装置3及底盘4相连接的支架。后升运装置10为槽形,其两侧焊有挡板,其内装有升运链条17,链条上装有刮板18。后升运装置10一端安装在剥皮装置9下侧的底盘4上,中部安装在后升运器支架上。与前升运装置5相同,后升运装置10采用的也是皮带轮33传动。
例2如图5所示,切秆装置6有两套,每套装置由传动轴35、锥齿轮36、切刀轴37、四片切秆刀38和组成,切秆刀38每组四片等分固定在切刀轴37上,并平行于地而布置。其余同例1。
权利要求1.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包括自走装置、扶倒装置、拨禾装置、摘穗装置、剥皮装置、切秆装置、前后升运装置和动力输出及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分配及输出装置(8)设有前、中、后三根传动轴,通过设在每根轴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底盘(4)上,动力一轴(14)设在收割机的中部,从动力机引出动力,再通过传动链向前传递给动力三轴(16),向后传递给动力二轴(13);摘穗装置(3)和拨禾装置(2)由动力三轴(16)同轴取力,即摘穗装置(3)的动力直接由设在动力三轴(16)中部的两对锥齿轮(21)提供,拨禾装置(2)的动力由设在动力三轴(16)两端的链传动系统送出,并经过换向机构(24)传递给拨禾链轮(22);所述的剥皮装置(9)上的两组剥皮辊(28、29)的动力输入也是通过各自的锥齿轮(31、34)从动力一轴(14)上同轴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拨禾装置(2)中,拨禾链(23)和拨禾链轮(22)为单排设计,安装在扶倒装置(1)“V”字型入口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皮装置(9)上的剥皮辊(28、29)全部采用橡胶辊,即剥皮装置由两对橡胶螺纹辊(28)和橡胶平辊(29)组合呈“V”形排列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秆刀(38)每组四片等分固定在切刀轴(37)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其动力传动轴设有三根,摘穗装置和拨禾装置及剥皮装置均采取同轴取力方式;在拨禾装置中,仅在“V”字型扶倒装置的外侧设有一条拨禾链;剥皮装置由两对橡胶螺纹辊和橡胶平辊组成,切秆刀每组四片等分固定在切刀轴上;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同轴取力及链传动,使摘穗装置和剥皮装置的运转始终处于同步、协调状态,由于剥皮辊全部采用了橡胶辊,因而剥净率高,而且损失率很小;因为采用了由四块刀片组成的切秆刀,因而取得了理想的切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能满足多种种植模式的需要,同机实现玉米的摘穗、剥皮,秸秆切割铺放、果穗装车等项操作;具有整机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农户使用。
文档编号A01D45/00GK2840639SQ200620020789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李志林, 关成城, 王伟, 张树田, 杜根柱, 姜长江 申请人:齐齐哈尔和平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