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营养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12阅读:3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蘑菇营养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人工种植食用菌的覆土阶段所需的营养泥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蘑菇种植中所需的泥土类营养物质。
背景技术
蘑菇即双孢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类食用菌,学名Agaricus,bisorus(Lange)Sing。本申请所称“营养土”,是指双孢蘑菇在种植过程中的覆土阶段,覆盖在蘑菇培养料上的一种含有蘑菇生长发育需要的泥土类营养物质覆盖材料。
目前,蘑菇种植普遍采用的覆盖材料是普通泥土,或者在普通泥土中加以适量的谷壳、畜粪等,以解决普通泥土的通气性不足和营养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蘑菇产量的目的。如果在室外平地种菇,则普通泥土的来源就是种菇的本田泥土。如果是室内床架种菇,则普通泥土的来源就是室外田地的泥土。
相关研究表明,现有用于覆盖蘑菇的普通泥土,一个产季只能使用一次。如果第二次重复使用,会导致营养严重使衡,病害严重发生,品质降低,产量大幅度减少,且重复次数越多,减产越严重,从而严重制约了蘑菇产业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平菇、姬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各地已被大面积种植,但这些食用菌均采用袋料栽培。当食用菌被收获后,料袋中还残存有许多培养料,这样的培养料即所称的“菌渣”。据分析检测得知,该“菌渣”中还含有许多蘑菇生长发育需要的有机质及其它营养成分,而目前在处理这些“菌渣”时基本上都作为废弃物被随地抛弃,从而成为污染许多种植区的“渣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普通泥土重复使用后会导致蘑菇产品及产量降低,同时菌渣作为废弃物会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含“菌渣”的蘑菇营养土。该营养土充分利用了菌渣的营养价值,变废为宝,既净化了环境,实现了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又提高了蘑菇的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0~60份,菌渣30~50份,谷壳5~10份,油枯2~5份,石灰1~2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0~35%,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0~50%,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原料的混合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种方法即全料使用在蘑菇的覆土阶段,覆盖材料全部选用本产品,并将其覆盖于蘑菇培养料的表面,覆盖厚度为3~4厘米,同时在覆盖后的前3天内用清洁的自然水分次将其含水量调节至60~70%。
第二种方法即半料使用在蘑菇的覆土阶段,覆盖材料选用50%的本产品和50%的普通泥土,覆盖厚度为4~5厘米,同时在覆盖后的前3天内用清洁的自然水分次将其含水量调节至60~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本发明菌渣原料丰富,易于获取;泥炭土质量优良、稳定,贮量丰富,易于采购。
2、与普通泥土相比,本发明营养土在使用时因每季节都要更新,而不会造成蘑菇的减产和病害的发生。
3、本发明营养土使用简便,省工、省事。
4、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其它食用菌废料菌渣的营养价值,不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净化了环境,而且还实现了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既提高了蘑菇的产量和产值,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5份,菌渣45份,谷壳5份,油枯3份,石灰2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0%,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5%,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
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在蘑菇的覆土阶段,以全料覆盖,厚度为3~4厘米实施例2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0份,菌渣50份,谷壳5份,油枯3份,石灰2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5%,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0%,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在蘑菇的覆土阶段,以半料覆盖,即50%的营养土+50%的普通泥土,厚度为4~5厘米实施例3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60份,菌渣32份,谷壳5份,油枯2份,石灰1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5%,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50%,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在蘑菇的覆土阶段,以全料覆盖,厚度为3~4厘米实施例4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0份,菌渣50份,谷壳5份,油枯4份,石灰1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0%,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5%,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在蘑菇的覆土阶段,以全料覆盖,厚度为3~4厘米实施例5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53份,菌渣30份,谷10份,油枯5份,石灰2份本发明所述蘑菇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0%,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5%,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在蘑菇的覆土阶段,以半料覆盖,即50%的营养土+50%的普通泥土,厚度为4~5厘米。
本发明的市场前景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如下1、按每亩蘑菇种植需本产品12立方米,24吨计,按全国每年种植蘑菇40万亩计。如果其中有10%的面积使用本产品,则每年需用量96万吨。如能达到20万亩的使用量(50%面积),则每年需量达480万吨。每年可实现产值2.88~14.4亿元,可实现利润2880~14400万元。
2、废渣处理量按每吨产品处理0.5吨菌渣计,每年可处理菌渣48~240万吨,按每袋菌渣重0.5公斤计,可处理菌渣9.6~48亿袋。
权利要求
1.一种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0~60份,菌渣30~50份,谷壳5~10份,油枯2~5份,石灰1~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5份,菌渣45份,谷壳5份,油枯3份,石灰2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蘑菇营养土,其特征在于该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原料含水量的调节将泥炭土增湿至含水量为30~35%,菌渣增湿至含水量为40~50%,其它原料的含水量保持自然状态;B、原料的粉碎过筛;将步骤A所得的各原料粉碎至粒径≤3厘米;C、将经步骤B粉碎过筛后的泥炭土、菌渣、谷壳及油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D、产品PH值的调节在经步骤C混合均匀的原料中,按所述重量份配比逐次少量加入石灰并混合均匀,至所得产品的PH值达7.5~8.5;E、产品的包装将步骤D所得产品装于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种植蘑菇的覆土阶段所需的营养泥土,它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经对原料含水量的调节、粉碎过筛、混合、pH值的调节及包装配制而成的泥炭土40~60份,菌渣30~50份,谷壳5~10份,油枯2~5份,石灰1~2份;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其它食用菌废料菌渣的营养价值,不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净化了环境,而且还实现了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既提高了蘑菇的产量和产值,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027968SQ20071004837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日
发明者朱华高 申请人:朱华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