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猪饲料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养猪大国,截至2005年底,基础母猪存栏约4893万头,生猪出栏6.18亿头,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0%,是全球公认的养猪大国,在全球养猪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仔猪断奶是现代养猪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场21日龄~35日龄断奶,大大提高了种群及设备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许多技术条件较差的猪场和农村许多母猪头数较少的自繁自养户,仔猪断奶后仍存在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影响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食用低档乳猪颗粒饲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市场上的乳猪颗粒料普遍档次较低,根本解决不了乳猪断奶出现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着商品猪生产发育阶段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了生长发育期日增重偏低,料肉比偏高。具体来说,现有的乳猪颗料料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1)档次普遍偏低,以针对农村散养户为主,注重料的外观及拉稀与否对料的内在质量如日增重、料肉比等关注不够;(2)不分阶段,从教槽喂到15kg,不能满足各阶段仔猪的准确需求;(3)乳猪颗粒料自身的消化率,适口性较差,依靠超量添加甜味剂和香味剂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4)原料组成单一,以玉米-豆粕型为主,消化吸收率低,且日粮的粗蛋白质偏低,导致仔猪的日增重较低,料肉比偏高;(5)为控制拉稀,使用高锌及大量添加药物,导致仔猪毛长且乱,生长肥育期生长变慢。另外,现有的乳猪颗粒料均是采用一次制粒,制粒时所需要的温度较高,使饲料中维生素等热敏性原料损失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以减少断奶仔猪拉稀,提高断奶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两次制粒,第一次制粒的温度大于80℃,第二次制粒的温度为50—65℃。
所述的第一次制粒的主要原料为玉米550—680份,小麦50—150份,豆油10—30份,膨化大豆50—100份,去皮豆粕100—150份,第一次制粒的产品为乳猪基础料。
所述的第二次制粒的原料包括第一次制粒后的产品(乳猪基础料)650—800份,玉米50—100份,小麦50—100份,去皮豆粕60—80份。
第二次制粒的原料还含有肠泰康10—30份,细石粉2—10份,磷酸氢钙10—30份,赖氨酸1—4份,氧化锌1—6份,2%的乳猪预混料15—30份。
本发明的方法将现有颗粒料的普通制粒工艺改为了二次制粒工艺,二次制粒工艺中两次制粒的目的存在根本的区别,第一次制粒的目的是充分熟化原料,消除一些热敏性抗营养因子,提高了谷物原料的消化吸收率,第一次制粒的调制温度最低不能低于80℃,第二次制粒调制温度较低,为50—65℃,以保证粉料顺利制粒即可。第一次制粒是为了提高谷物等原料的熟化度,因此第一次制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乳猪颗粒料中用量较大的玉米、小麦、膨化大豆和去皮豆粕,另外,添加了一定量的豆油,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膜磨损,将第一次制粒后的产品称为乳猪基础料。在饲料中添加高品质油脂,可以提高乳猪颗粒料的能量含量,日粮能量含量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出100kcal/kg左右。本发明的饲料中的能量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达到最佳平衡,把营养物质的浪费降至最低,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方法所生产的乳猪颗粒料增加了断奶仔猪的免疫力,保证了断奶仔猪健康。另外,本发明的二次制粒方法把乳猪颗粒料中用量最大的玉米、小麦、膨化大豆、去皮豆粕等原料高温制粒,提高了这几种原料的消化利用率;本发明的二次制粒方法中第二次采用的是低温制粒,减少了饲料中维生素等热敏性原料的高温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断奶仔猪的免疫力,保证断奶仔猪健康,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两次制粒,第一次制粒的温度为90℃,第二次制粒的温度为50℃,其它制粒步骤同现有的制粒方法。第一次制粒的主要原料为玉米570份,小麦150份,豆油30份,膨化大豆100份,去皮豆粕150份,第一次制粒的产品为乳猪基础料。
所述的第二次制粒的原料包括第一次制粒后的产品(乳猪基础料)720份,玉米100份,小麦100份,去皮豆粕80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两次制粒,第一次制粒的温度为95℃,第二次制粒的温度为65℃。其中,第一次制粒的主要原料为玉米640份,小麦120份,豆油20份,膨化大豆80份,去皮豆粕140份,第一次制粒的产品为乳猪基础料。第二次制粒的原料包括第一次制粒后的产品(乳猪基础料)750份,玉米70份,小麦50份,去皮豆粕60份,肠泰康20份,细石粉8份,磷酸氢钙17份,赖氨酸2份,氧化锌3份,2%的乳猪预混料20份。
实施例3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方法所生产的乳猪颗粒料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在采用相同配方情况下,普通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如下 第一次制粒(乳猪基础料)配方 饲料配方 试验设计 13kg左右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试验做两次,第一次持续20天,第二次持续15天。
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出一头猪做饲料的消化率试验。
测定指标 正式试验开始时空腹称重,按重复以周为单位记录试验猪采食量,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计算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料肉比。
消化试验采用拳收粪法进行,测定加工工艺对饲料能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生产性能数据
第一次试验时,两个处理的始重差异不显著,约为13kg。试验结束时,两个处理的体重在21kg左右,但各处理体重差异不显著。日增重普通制粒组较低为387g;二次制粒组较高,为406g,比普通制粒组提高了20g左右,提高幅度约为5%。日采食量两个处理无差异,都在800g左右。料肉比普通制粒组较高为2.090,二次制粒组为1.957,降低了0.133,降低幅度约为6%。
第二次试验时,各处理的始重比第一次试验轻了0.8-0.9kg,在12kg左右。试验结束时,两个处理的体重在18-19kg之间,但各处理体重差异不显著。日增重普通制粒组为386g,二次制粒组为430g,比普通制粒组提高了40g左右,提高幅度约为10%。日采食量普通制粒组为749g,二次制粒组为799g,比普通制粒组提高50g,提高幅度约为6%。料肉比普通制粒组为1.939,二次制粒组为1.858,比普通制粒组降低了0.081,提高幅度约为4%。但这些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经济效益分析
两次试验普通制粒组每头猪的毛利水平分别为62.83元和48.87元,二次制粒组每头猪的毛利水平分别为67.35元和55.10元,每头猪的盈利能力分别提高了4.52元和6.23元。二次制粒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和盈利能力。消化率数据
普通制粒的能量消化率在80.27%,二次制粒的能量消化率达到了85.99%,比普通制粒提高了5.72%,提高幅度为7%;普通制粒的粗蛋白质消化率为82.87%,二次制粒的粗蛋白质消化率达到了84.44%,比普通制粒提高了1.57%,提高幅度为2%。
二次制粒提高了饲料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能量消化率的提高幅度大于粗蛋白质消化率,说明高温调制主要提高了谷物原料中淀粉等营养素的熟化度和消化率,进而提高整个饲料的能量消化率。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次制粒,第一次制粒的温度大于80℃,第二次制粒的温度为5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制粒的主要原料为玉米550—680份,小麦50—150份,豆油10—30份,膨化大豆50—100份,去皮豆粕100—150份,第一次制粒的产品为乳猪基础料。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条所述的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次制粒的原料包括第一次制粒后的产品(乳猪基础料)650—800份,玉米50—100份,小麦50—100份,去皮豆粕60—8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制粒的原料还含有肠泰康10—30份,细石粉2—10份,磷酸氢钙10—30份,赖氨酸1—4份,氧化锌1—6份,2%的乳猪预混料15—3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猪颗粒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两次制粒,第一次制粒的温度大于80℃,第二次制粒的温度为50-65℃。本发明的方法将现有颗粒料的普通制粒工艺改为了二次制粒工艺,二次制粒工艺中两次制粒的目的存在根本的区别,第一次制粒的目的是充分熟化原料,消除一些热敏性抗营养因子,提高了谷物原料的消化吸收率,第一次制粒的调制温度最低不能低于80℃,第二次制粒调制温度较低,为50-65℃,以保证粉料顺利制粒即可。本发明的二次制粒方法中第二次采用的是低温制粒,减少了饲料中维生素等热敏性原料的高温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断奶仔猪的免疫力,保证断奶仔猪健康,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23N17/00GK101390576SQ20071005517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石强, 刘忠臣, 文 陈, 王现勇, 孙陪鑫, 杨迎健, 李新艳, 刘国希 申请人:河南商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