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四连杆仿形中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耕机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四连杆 仿形中耕机。
背景技术:
作物及时中耕,可以消灭杂草,松土蓄水保墒,提高地温,
促使有机物的分解,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说中耕 是作物生长期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定型生产的机动中耕 机,主要有悬挂式中耕机、牵引式中耕机等,上述中耕机因有能 减轻劳动强度,工效高的优点,而被广泛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不 足之处 一是均无四连杆仿形机构,中耕机的松土部件不能随地 形的起伏而平行起落,使中耕深度难以保持一致;二是后双翼松 土伊易伤幼苗,达不到农业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设四连杆仿形 机构和后单翼伊,使中耕深度保持一致,不伤幼苗,提高作业质
量,达到农业要求的四连杆仿形中耕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四连 杆仿形中耕机,由主梁、上悬挂板、下悬挂板、纵梁、横梁、横 梁固定器、地轮构成,上悬挂板和下悬挂板焊接在主梁上,横梁 用横梁固定器固定在纵梁上,地轮连接在纵梁的前下方;其特征 在于在纵梁的前上方增设四连杆仿形机构,四连杆仿形机构的前
支臂用"U"型螺栓固定在主梁上;在纵梁的中间位置还设双翼 铲柄,双翼铲柄下端设双翼铲,在横梁上用固定卡固定上左、右 单翼f柄,在左、右单翼f柄下端分别设左、右单翼伊。
本实用新
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四连杆仿形机构,其作用能使中
耕机的松土部件随地形的起伏而平行起落,使中耕深度保持一 致,由前支臂、后支架、上调节螺杆、螺母、下连杆、销轴构成, 前支臂和后支架的下端用销轴与下连杆连接,上端分别与螺母和 上调节螺杆相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上、下悬挂板与拖拉 机的悬挂架机构连接,然后调节上调节螺杆,改变四连杆尺寸,
使纵梁由水平位置上倾20。或下倾5。形成入土角,当拖拉机前
进时,在四连杆仿形机构的作用下,使中耕松土保持一致,提高 作业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中耕机相比,具有结 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增设的四连杆仿形机构和单翼f,解决 了中耕深度不一致和伤幼苗的问题,提高了作业质量,达到了农 业技术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四连杆仿形中耕机,由主梁
1、上悬挂板2、下悬挂板3、纵梁4、横梁5、横梁固定器6、地 轮7构成,上悬挂板2和下悬挂板3焊接在主梁1上,横梁5用
横梁固定器6固定在纵梁4上,地轮7连接在纵梁4的前下方; 其特征在于在纵梁4的前上方增设四连杆仿形机构9,四连杆仿 形.机构9的前支臂9a用"U"型螺栓8固定在主梁1上;在纵梁 4的中间位置还设双翼铲柄10,双翼铲柄IO下端设双翼伊11, 在横梁5上用固定卡12固定上左、右单翼铲柄13、 14,在左、 右单翼铲柄13、 14下端分别设左、右单翼铲15、 16。所述的四 连杆仿形.机构9,由前支臂9a、后支架9b、上调节螺杆9c、螺 母9d、下连杆9e、销轴9f构成,前支臂9a和后支架9b的下端 用销轴9f与下连杆9e连接,上端分别与螺母9d和上调节螺杆 9c相接。
权利要求1、一种四连杆仿形中耕机,由主梁(1)、上悬挂板(2)、下悬挂板(3)、纵梁(4)、横梁(5)、横梁固定器(6)、地轮(7)构成,上悬挂板(2)和下悬挂板(3)焊接在主梁(1)上,横梁(5)用横梁固定器(6)固定在纵梁(4)上,地轮(7)连接在纵梁(4)的前下方;其特征在于在纵梁(4)的前上方增设四连杆仿形机构(9),四连杆仿形机构(9)的前支臂(9a)用“U”型螺栓(8)固定在主梁(1)上;在纵梁(4)的中间位置还设双翼铲柄(10),双翼铲柄(10)下端设双翼铲(11),在横梁(5)上用固定卡(12)固定上左、右单翼铲柄(13)、(14),在左、右单翼铲柄(13)、(14)下端分别设左、右单翼铲(15)、(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仿形中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四连杆仿形机构(9),由前支臂(9a)、后支架(9b)、上 调节螺杆(9c)、螺母(M)、下连杆(化)、销轴(9f )构成, 前支臂(9a)和后支架(9b)的下端用销轴(9f )与下连杆(9e) 连接,上端分别与螺母(9d)和上调节螺杆(9c)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连杆仿形中耕机,由主梁上悬挂板、下悬挂板、纵梁、横梁、横梁固定器、地轮构成,上悬挂板和下悬挂板焊接在主梁上,横梁用横梁固定器固定在纵梁上,地轮连接在纵梁的前下方;在纵梁的前上方增设四连杆仿形机构,四连杆仿形机构的前支臂用“U”行螺栓固定在主梁上;在纵梁的中间位置还设双翼铲柄,双翼铲柄下端设双翼铲,在横梁上用固定卡固定上左、右单翼铲柄,在左、右单翼铲柄下端分别设左、右单翼铲。该四连杆仿形中耕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增设的四连杆仿形机构和单翼铲,解决了中耕深度不一致和伤幼苗的问题,提高了作业质量,达到了农业技术要求。
文档编号A01B39/00GK201069893SQ200720125848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4日
发明者陶希海 申请人:陶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