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栽植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秧机栽植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植臂,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栽植臂。
背景技术
插秧机栽植臂是插秧机的核心部件,其安装于链箱上,两个栽植臂之间的距离即 为插秧行距。公知的插秧机栽植臂的壳体包括一个空腔和一个导向孔,该空腔内安装有凸 轮拨叉机构,推秧杆活动安装于导向孔内,凸轮拨叉机构 驱动推秧杆沿导向孔运动实现推 秧和取秧,这种栽植臂的空腔为一个曲折空腔,这样的栽植臂安装于链箱上时,同一链箱上 的两个栽植臂的导向孔之间的距离就包括了空腔的曲折部的长度,致使插秧机无法灵活的 适应各种插秧行距的要求,当插秧行距的要求比较窄时,如当插秧行距要求是238mm时, 300mm的大行距的插秧机就无法使栽植臂之间的距离缩小到238mm,也就无法满足小行距 的插秧工作,因此就无法实现插秧机的系列化生产,从而需要另外生产238mm规格的插秧 机,增大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栽植臂,该插秧机栽植臂安装 后能够灵活调整插秧行距,便于实现插秧机系列化生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插秧机栽植臂,包括壳体,所 述壳体上设有一个空腔和一个用于插秧导向的导向孔;推秧杆,所述推秧杆活动安装于所 述导向孔内;凸轮拨叉机构,所述凸轮拨叉机构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拨 叉具有与所述推秧杆活动连接的铰接部和与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凸轮顶靠的顶靠部,所述 铰接部与顶靠部之间设有连接杆部,所述空腔为一个扁平空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扁 平空腔的延伸面上,所述拨叉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延伸面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由于所述空腔为一个扁平空 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扁平空腔的延伸面上,所述拨叉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 述连接杆部的延伸面上,因此,将栽植臂安装于链箱后,同一链箱上的两个栽植臂的导向部 之间的距离不包括曲折空腔的曲折部的长度,这样插秧机的最小插秧行距就被缩小,从而 使插秧机的插秧行距有更大的调节空间,通过调整工作箱链箱连接半管的长度进而调节链 箱之间的距离,通过在链箱和栽植臂的铰接轴上安装不同长度的调节套进而调节同一链箱 上两栽植臂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同一台插秧机上实现各种插秧行距的插秧,满足不同 插秧行距的要求,便于实现插秧机系列化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0009]附图中1.壳体;11.空腔;12.导向孔;2.配重;3.曲柄;4.凸轮;5.滚轮;6.拨 叉;7.复位弹簧;8.连接板;9.推秧杆;10.链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插秧机栽植臂,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用于安装凸轮拨叉机构的空腔11以及一个用于推秧导向的导向孔12,所述空腔11为一个扁平 空腔11,所述导向孔12设置于所述扁平空腔11的延伸面上。所述栽植臂还包括凸轮拨叉机构和由所述凸轮拨叉机构驱动的推秧杆9,所述凸 轮拨叉机构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空腔11内;该凸轮拨叉机构包括凸轮4,该凸轮4为 盘形凸轮且通过凸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空腔11内,凸轮4的凸轮面包括用于产生 最大推秧行程的大径部分,以及用于产生最小推秧行程的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与小径 部分平滑过渡,所述凸轮轴上安装有曲柄3,该曲柄3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为使曲柄3的转 动更加平稳,曲柄3上设有配重2。所述凸轮拨叉机构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拨 叉6 ;所述拨叉6包括与所述凸轮面顶触的顶靠部和与推秧杆9铰接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 与顶靠部之间设有连接杆部,所述拨叉6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延伸 面上,所述顶靠部上转动安装有滚轮5,所述铰接部通过连接板8与推秧杆9铰接,推秧杆9 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导向孔12内且由所述凸轮拨叉机构驱动沿所述导向孔12上下反 复运动完成取秧和推秧工作。所述拨叉6与壳体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该复位弹簧7布 置于拨叉6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栽植臂安装于插秧机的链箱10上,当凸轮4从小径 部分向大径部分转动时,由于凸轮4面的半径逐渐增大,因而会使拨叉6摆动,进而向下压 缩复位弹簧7,带动推秧杆9沿导向孔12向下移动,实现推秧作业,到达大径部分时,推秧 杆9也就处于最大推秧行程;当凸轮4从大径部分向小径部分转动时,在复位弹簧7的弹力 的作用下,拨叉6向相反的方向摆动,其顶靠部时刻顶靠于凸轮4的凸轮面,此时推秧杆9 回退取秧,当到达小径部分时,推秧杆9也就处于最小推秧行程的位置,从而栽植臂实现推 秧取秧工作,而由于所述空腔11为一个扁平空腔11,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扁平空腔的延 伸面上,所述拨叉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延伸面上,因此,同一链箱10 上的两个栽植臂的导向部之间的距离不包括曲折空腔的曲折部的长度,这样插秧机的最小 插秧行距就被缩小,从而使插秧机的插秧行距有更大的调节空间,通过调整工作箱链箱连 接半管的长度进而调节链箱10之间的距离,通过在链箱10和栽植臂的铰接轴上安装不同 长度的调节套进而调节同一链箱10上两栽植臂之间的距离,从而就可以在同一台插秧机 上实现各种插秧行距的插秧,满足不同插秧行距的要求,便于实现插秧机系列化生产。
权利要求插秧机栽植臂,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空腔和一个用于插秧导向的导向孔;推秧杆,所述推秧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凸轮拨叉机构,所述凸轮拨叉机构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拨叉具有与所述推秧杆活动连接的铰接部和与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凸轮顶靠的顶靠部,所述铰接部与顶靠部之间设有连接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一个扁平空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扁平空腔的延伸面上,所述拨叉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延伸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栽植臂,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空腔和一个用于插秧导向的导向孔;推秧杆,所述推秧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凸轮拨叉机构,所述凸轮拨叉机构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拨叉具有与所述推秧杆活动连接的铰接部和与所述凸轮拨叉机构的凸轮顶靠的顶靠部,所述铰接部与顶靠部之间设有连接杆部,所述空腔为一个扁平空腔,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扁平空腔的延伸面上,所述拨叉的铰接部和顶靠部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延伸面上。该插秧机栽植臂安装后能够灵活调整插秧行距,便于实现插秧机系列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1563371SQ20092024051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孟庆和 申请人:孟庆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