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打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5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打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手持式打草机。
背景技术
打草机是一种常用的园艺类工具,其使用可以大量降低园艺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手持式打草机的使用过程中,操作者需要用手提方式来操作,手持式打草机的重量由操作者承担。这样,手持式打草机的重量减轻能降低操作者工作强度。同时,现有的手持式打草机通常堆放在仓库等空间内。各种不同的工具堆放在一起,占据较大的空间,而且摆放显得凌乱。因此,在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人提供一种重量小、便利悬挂的手持式打草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小、便利悬挂的手持式打草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草机,包括主体,沿纵向延伸;设于主体纵向两端的手持部和工作头;马达,收容于主体内;工作头,被马达驱动工作;主体上设有横向贯通主体的通孔。进一步的,通孔于主体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沿纵向等距离排布的开口。等距离排布的开口可减轻主体成型时的缩水,降低主体内部的应力集中。进一步的,主体包括两个半壳,每个通孔的两个开口分别位于两个半壳上,半壳上具有自开口向另一半壳对应开口延伸的通孔的孔壁,当两个半壳配接时,各个所述孔壁对应相互抵靠对接。孔壁抵靠可提高主体的结合强度。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开口的总面积占半壳面积的1/5至4/5。在减轻手持式打草机重量和提高手持式打草机强度间取得平衡。进一步的,两个半壳形成一个结合面,一个半壳上的开口和孔壁和另一个半壳上的对应开口和孔壁相对于两个半壳的结合面对称。开口和孔壁对称分布,可减少成型时模具制造的难度。进一步的,开口为多边形。多边形的开口在悬挂时可防止工具的晃动。进一步的,开口横截面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在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时具有较好的减轻主体重量的效果。进一步的,主体由可拆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装而成,手持部连接于第一部分,通孔位于第二部分。开口远离手持部,降低手持式打草机第二部分的重力产生的力矩, 进而降低体力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通孔减少主体上的材料,可降低手持式打草机的重量,并且通过该通孔可将手持式打草机悬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手持式打草机除去线缆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手持式打草机拆卸一半壳体后的立体图。100手持式打草机14壳体22第二部分11线缆组件141导线槽 220马达安装部111插头142绕线枝 221致密区112电源线15马达222开口12开关21第一部分 23护罩13工作头210手持部131抽线孔211倒钩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及图2,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打草机100。该手持式打草机 10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壳体14、安装于壳体14内的马达15、被马达15驱动工作的工作头 13以及排布于壳体14周围并为马达15传输能量的线缆组件11。此外,壳体14还连接有部分包围工作头13的护罩23以防止草末飞溅。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壳体14包括主体和手持部210。该手持部210的尺寸以便利操作者舒适的握紧为宜。手持部设有开关12连接于线缆组件11和马达15之间。手持部 210还设有防止手滑脱的倒钩211。主体包括纵向上可拆分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 均为半壳扣合而成。第一部分21的长度和第二部分22的长度比为5/6至6/5。当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等长时,包装时占据最小的长度。在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的长度比为5/6 或6/5时均可取得一定程度减小包装尺寸的效果。包装时,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可以拆分放置,手持式打草机100整体包装尺寸小,可方便运输。第二部分22 —端设有连接部,另一端设有马达安装部220。该连接部为网状的致密区221,致密区221套入于第一部分21内部。致密区221可提高手持式打草机100的抗扭强度。第二部分22设有沿纵向对称分布的横向贯通的通孔,第二部分22分为相互扣合的两个半壳,两个半壳形成一个结合面,通孔于第二部分22两侧表面上对应形成多个相对于结合面对称的开口 222,每个通孔的两个开口 222分别位于两个半壳上,半壳上具有自开口 222向另一半壳对应开口 222延伸的通孔的孔壁,当两个半壳配接时,各个所述孔壁对应相互抵靠对接。开口 222可减轻壳体14的重量,并且该开口 222便利手持式打草机100 悬挂。开口 222为四边形,具有相对的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另外的两边将长边和短边连接在一起,相邻的开口 222的长边和短边交替排列形成两个边界,另外的两边位于边界内。这样,连接长边和短边的另外的两边的长度相对于正四边形或矩形时的长度会增大,延长了开口 222对应的孔壁相抵接部分的长度,增大了壳体14的强度。开口 222的面积占主体的半壳面积的1/5至4/5,在减轻手持式打草机100重量和提高手持式打草机100的壳体14的强度间取得平衡。当开口 222的面积占主体的半壳面积的1/2时,壳体14的强度与重量取得最佳值。当开口 222的面积占主体的半壳面积的 1/5时,壳体14具有较高强度,并且可有效降低成型生产中因缩水导致的应力集中。当开口 222的面积占主体的半壳面积的4/5时,壳体14具有最轻便的重量。半壳状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使用一个对应第一部分21的模具和一个对应第二部分的模具生产,制造成本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套接在一起使用。开口 222仅设置于第二部分22。在替代的方式中,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为一个整体,该开口 222设置于壳体14上。对于该开口 222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方案为开口 222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在替代的方案中,该开口 222横截面的形状可以设定为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同样,该开口 222也可由全部由曲边或部分由曲边部分由直线边连接而成不规则的形状。该开口 222还可由圆孔构成,该圆孔看作是无穷个直线边构成的多变形。多边形的开口 222 使得悬挂的手持式打草机100较稳定,不易晃动。对于该开口 222的数量,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方案为多个,在替代方案中,开口 222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对于该开口 222的大小,开口 222横截面的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此时,该开口 222可以显著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壳体14的重量。对于该开口 222的排布方式,沿纵向等距离排布时,生产较简便,且壳体14的均衡性最好。马达15收容于壳体14内,纵向上位于开口 222以下。工作头13,被马达15驱动作旋转运动,纵向位于开口 222以下。具有一个抽线孔 131,通过该抽线孔131将线状部件(未图示)延伸出工作头13外部,线状部件随工作头13 绕中心轴旋转以形成将草切断的切割力。马达15和工作头13位于壳体14的同一侧减少了中间复杂的传动机构,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手持式打草机100的重量,同时开口 222的设置使得手持式打草机100的重心向手持部210移动,减小了工作头13偏心振动产生的重力偏振力矩,减轻工作头13旋转带来的手持式打草机100的晃动。线缆组件11传输的能量为电力,该线缆组件11由插头111与电源线112构成。壳体14上还设有导线槽141和绕线枝142,电源线112位于壳体14内部的部分被嵌合于导线槽141内,电源线112位于壳体14外部的部分被缠绕于绕线枝142上。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均设有绕线枝14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绕线枝142自壳体14向相反方向延伸。可将电源线112绕至绕线枝上142,并且该壳体14的材料为电绝缘材料构成,可提高手持式打草机100的安全性。当然,线缆组件11也可取消,而使用安装于壳体14的电池包为手持式打草机100 提供电力。这样,手持式打草机100可无拖线操作。下面介绍手持式打草机100的组装过程。首先,将线缆组件11排布于导线槽141,马达15和工作头13连接到第二部分22。 然后,将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两个半壳扣合在一起,用螺钉将两个半壳拧紧。这时, 分离状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进行包装,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将第二部分22的致密区221插入第一部分21内,接着将护罩23连接到壳体14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打草机,包括主体,沿纵向延伸;设于主体纵向一端的手持部和另一端的工作头;马达,收容于主体内;工作头,被马达驱动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横向贯通主体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于主体两侧表面上对应形成有多个沿纵向等距离排布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两个半壳,每个通孔的两个开口分别位于两个半壳上,半壳上具有自开口向另一半壳对应开口延伸的通孔的孔壁,当两个半壳配接时,各个所述孔壁对应相互抵靠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开口的总面积占半壳面积的1/5至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形成一个结合面, 一个半壳上的开口和孔壁和另一个半壳上的对应开口和孔壁相对于结合面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横截面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打草机,其特征在于主体纵向上可拆分的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手持部连接于第一部分,通孔位于第二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草机,包括主体,沿纵向延伸;设于主体纵向两端的手持部和工作头;马达,收容于主体内;工作头,被马达驱动工作;主体上设有横向贯通主体的通孔,该通孔减少主体上的材料,可降低手持式打草机的重量,并且通过该通孔可将手持式打草机悬挂。
文档编号A01D34/81GK102450134SQ20101052505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何明明, 安德列.柴斯托那罗, 王林亮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